-
1 # 何患乎貧
-
2 # 國家人文歷史
在1943年夏季蘇德戰場進行的庫爾斯克會戰——人類軍事史上壯觀的坦克戰,納粹德國方面稱作“堡壘”作戰計劃的決定二戰東線最終勝利走向的行動中,希特勒突然改變戰略毀掉了自己堅固的堡壘,將勝機拱手讓給斯大林,以至在會戰結束後,斯大林得意洋洋地說: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標誌著德國法西斯已經處於覆滅的邊緣。
在庫爾斯克會戰的關鍵階段,希特勒的一念之差斷然葬送了德軍極有可能到手的勝果。在1943年7月,由蒙哥馬利指揮的英國第8集團軍和巴頓指揮的美國第7集團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大舉登陸,希特勒一聞此訊立馬慌了,趕緊抽調正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鏖戰到白熱化的德軍精銳,急援墨索里尼,心理姿態上已放棄與蘇軍在這一突出部的抗衡,這就意味著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最後一次爭取戰略主動權的機會破滅了。
庫爾斯克會戰是德軍在東線戰場對戰蘇聯的轉折點,之後再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進軍。然而諾曼底登陸是同盟國成功的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自此之後,德軍需要東西連線作戰。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的話,也許戰爭的結束還要推遲很多年,因為德國完全有可能在東線上再次集結並且推進他的戰線。
-
3 # 華夏圖騰
庫爾斯克會戰屬於蘇德戰場,而諾曼底海灘登陸暨‘’霸王行動‘’則屬於歐洲西線(西歐)戰場。另外,東方還有中國的抗日戰場和慘烈的美日血拼的亞太戰場。所以,蘇德戰場和歐洲西線戰場,以及東方的中國抗日戰場,還有美日亞太戰場:它們分別構成了二戰中橫跨歐亞的四個主戰場。所以,作為區域性(戰場)勝利的庫爾斯克會戰並不能認為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當然,就整個二戰來說,一九四四年確實是整個二戰的歷史轉折點:除了歐洲西線的諾曼底登外,歐洲東線的蘇軍也以排山倒海之勢發起大反攻;中國抗日戰場則因湘桂戰役和滇緬大反攻而使日軍成為強弩之末;亞太戰場的美軍更是穩操勝券:尼米茲將軍基本上已經滅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麥克阿瑟將軍的海軍陸戰隊則以雷霆萬鈞之力橫掃太平洋戰場並重返菲律賓。再說蘇德戰場,其實斯大林格勒戰役才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保盧斯第六集團軍三十三萬人被蘇軍殲滅,這意味著德軍向伏爾加河推進的計劃徹底破產。蘇軍不僅從此在伏爾加河西岸站穩了腳根,而且對德軍還形成了強大的威懾。緊接著希特勒在庫爾斯克中央突出部下血本與蘇軍豪賭,結果希特勒最終將其最後的戰略預備隊都投進去也未能挽回敗局。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先狠狠給了德軍一記右勾拳,從而使德軍踉踉蹌蹌咱立不穩(轉折點)。緊接著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軍又給了德軍一記更為沉重的下勾拳,從而將德軍打趴在地(德軍從此江河日下)。
庫爾斯克會戰圖:
中國抗日戰場:
諾曼底海灘的記憶:
硫磺島慘烈的勝利:
-
4 # liucj2
這個觀點主要是因為蘇聯解體,在蘇聯解體過程中,一些人出於政治目的,在報刊上貶低甚至抹黑蘇聯歷史上的英雄比如卓婭等,繼而貶低蘇聯在二戰中的作用,使得蘇聯國內乃至在一段時期的俄羅斯國內,對二戰轉折點這個原本不存在爭論的問題,變成了問題。而在西方,出於意識形態的需要,一直將英美說成是二戰的主力,而對蘇聯的作用盡量貶低。英國曾經出版了一本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戰役》,不是學術專著,是面向大眾的普及性讀物。這本書對蘇德戰場僅寫了莫斯科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對庫爾斯克會戰沒寫。這本書雖然是普及性讀物,但作者並非業餘作者,書中未收入庫爾斯克會戰,顯然是認為這次戰役對戰爭的影響不如莫斯科與斯大林格勒戰役。至於諾曼底戰役,肯定不能看作是二戰轉折點,因為在諾曼底戰役發起時,德軍在蘇德戰場已經節節敗退,蘇軍已經完全掌握戰爭主動權,蘇德戰場大局已定,德軍沒有任何翻盤的機會。即有沒有諾曼底戰役,德軍最終都將失敗,只不過是什麼時間失敗的問題。在諾曼底戰役開始後不久,蘇軍發起巴格拉季昂戰役,將戰爭推進到波蘭境內,進而全殲德中央叢集。而且,在德國在西線發起阿登戰役時,為了應盟軍統帥部的請求,蘇聯在東線提前發起了新的進攻,迫使希特勒將西線的部分德軍調往東線,說明東線德軍已無法阻擋蘇軍的進攻。到了此時,即使沒有盟軍在西線的進攻,德國的徹底失敗也沒有懸念了。實際上,關於二戰轉折點,出於m不同國家的立場,並沒有統一的觀點。華人更多的認為,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轉折點。
-
5 # 幽魂領主
兩個戰役都不算,斯大林格勒後德軍已經由進攻轉為防禦,從主動變為被動,庫爾斯克即便蘇聯輸了德軍也無法在進攻蘇聯劇情無法反轉,而諾曼底登陸之日,德軍已經到了垂死掙扎的地步了,就算不登陸,蘇聯也攻入柏林了德國投降。
回覆列表
其實我覺的諾曼底也不算轉折,斯大林一再要求美英方面於42年底之前開闢第二戰場以緩解東線壓力,但直到44年才有行動,真正的轉折應該是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這兩場會戰真正遲滯了德軍的進攻,並令德軍由戰略進攻轉入防守起碼達到了雙方相持的地步。43年之後東線基本上進入了戰略反攻,盟軍在這個時候選擇開闢第二戰場,有點像蘇聯於45年8月對日宣戰出兵東北,我一直認為不管是張伯倫還是丘吉爾和羅斯福,禍水東引的想法一直就沒斷過。只是個人看法,別噴別罵。最後說一句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