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道法自然Y
-
2 # 夢蝶也逍遙
莊子的書非常值得一看
“有人說”並不一定靠譜
毛主席在實踐論裡說過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
自己去親自讀一遍《莊子》吧
絕對不後悔
-
3 # 月亮之上waw
莊子和惠施的對話,是三種觀點之爭:無用之用
一、用之爭。惠施,追求“有功之用”,追求現實的功用;莊子,在《逍遙遊》中,先是集中闡述他的逍遙思想,然後反駁惠施的觀點,提出“無用之用”。因為,用與無用是相對的。這是莊子的處世哲學。
二、“樂”之爭。體現在《莊子•秋水》中。即“濠梁之辯”。關於魚之可。“若以我非魚,不得知魚,子既非我,何得知我,若子非我,尚得知我,我雖非魚,何妨知魚?”
三、“情”之辯。體現在《德充符》中。關於“人固無情”。莊子認為,人有太多的慾望,如,求知,求名利等。人為慾望所拖累,就會使自己受到傷害。人被外物所幹擾,是心中有“隙”,有恐慌,有誘惑。惠子認為,情,是人存在的生命特徵。
莊子先從正面來論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在反駁惠子的觀點。
總之,莊子論述,都是先立而後駁。惠子在文章的存在,實際上是從反面證明自己觀點的。立的充分,駁,也就信手拈來。駁惠子不是重點,所以,惠子出現在結尾處,就好理解了。
-
4 # 劉夢輝1445414400581
為啥有人說莊子提到惠施總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這個問題確實如此,其中有個典故叫《濠梁之辯》。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要先簡述一下這個典故。
【原文】莊子和朋友施惠在濠河的一座橋樑上散步,莊子看到水裡的魚兒說:“魚兒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兒的快樂啊!”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施說:“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你不知魚兒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斷定的。”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說:‘你怎麼知道魚兒快樂’這句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的快樂而問我,而我是在濠水河邊上知道的”。
以上就是莊子和惠施幾句對話形成了“濠梁之辨”的典故。這個典故也反應了莊子想象豐富,妙趣橫生,善於透過寓言故事來說理。反應了莊子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苦樂,夢幻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一”的思想境界,在思辨方式方法上把相對為絕對,轉為神秘詭辨的哲學思想。這個典故就是解答,為啥有人說莊子提到惠施總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的真正原因(在下再論),同時也給人們幾點啟示:01典故中莊子站在濠河橋邊說:“魚兒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兒的快樂啊!”就是尊重大自然並以“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判斷的結果。因在客觀自然形成濠河流水為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不是泥塘),魚兒肯定快樂。
同時,啟示人們要尊重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生態共享帶來的快樂,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
02在典故中莊子最後回答說“你說:‘你怎麼知道魚兒快樂’這句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的快樂而問我,而我是在濠河邊上知道的。”從莊子這句話是一句很生氣的反駁話,是對一個不懂大自然知識人的爭辯性諷刺語句。
在典故中,也反應了莊子是以抽象思辨本體論,而非具體主張來實現他對宇由萬物的根據和原則的探求,也是他善於用抽象思辨哲學本體論的獨到之處。
為此,莊子也對惠施這個不懂自然規律,反而強詞奪理一直懷記在心,以此為鑑來作反面典型教材。
03綜上所述,莊子感覺魚兒的快樂,自己也同樣感到快樂,而惠施沒有感到快樂就不要否定莊子的快樂,誰是誰非此事便知。
從此,莊子把和惠施在濠河橋邊觀魚的對活編寫成“濠梁之辯”的寓言故事,以此來宣揚莊子的抽象思辨哲學思想和人們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意識。這也就是形成了為啥有人說莊子提到惠施總是在文章的末尾提到的真正原因。
總而言之,莊子總是把施惠放在文章的末尾來提,這更加說明莊子重視文章的總結,證明自己的思辨觀點是完正確的。不管怎麼說,莊子雖然也有自己的社會觀,人生觀,但是,他的思想中心,都是形而上學的,純粹抽象思辨的哲學本體論。而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來文學產生深遠影響。
回覆列表
也不是總在文章末尾提到,層層分析,到了那一步就說哪一部的事,反正惠子是一個道學的反面教材,在那裡說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