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195745150032
-
2 # 肉坨君
饅頭店的饅頭也不是都難吃啦!有的就還挺不錯的!但是難吃的原因肉坨分析就比較多了,有可能是用的放的比較久的面,或者酵母放多了或者放少了,面發的不好!再有些不良商家,為了讓饅頭看起來又白又大又鬆軟,新增不少的工業原料,這樣的饅頭根本不能吃!肉坨在這裡分享個在家做饅頭的小妙招,首先是原料配比,一斤麵粉的話,酵母5克,泡打粉5克,白糖10克,25度的溫水300克!酵母白糖放溫水裡稀釋,泡打粉和麵粉混合,然後將稀釋後的水加入麵粉中揉成麵糰,蓋上乾布醒30分鐘,注意時間不能長哦,然後把醒發後的麵糰再揉一揉,做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上鍋蒸就好啦!這樣做出來的饅頭超級好吃的呦!!你也在家試試吧!
-
3 # 一哥於一
一哥“美食與心之旅”——
傳統饅頭有面味
城市的饅頭店及超市供應的饅頭,發暄發虛,表面光滑,品像豐滿,食之發出淡淡的甜味,卻少了幾多面味,有時還會覺得黏牙,如果用手一攥,死麵蛋子一坨,全然沒了饃形,原因大抵是機器和麵,勁道不足,發酵粉半個小時發麵,化學反映,加入白糖等是增了甜味,可也把麵粉的清香遮掩得全無,是饃無面味,不得不說是饃的悲哀。其實,饃還是傳統的用酵子、面渣頭髮酵的做法好。
三伏酷熱,萬物茂盛,取去年陳酵一把,溫水泡開,再續溫水適量,加玉米麵攪糊,置陰涼處至麵糊發開,孔密而味略酸,再續溫水再加玉米麵攪糊,可反覆幾次直至夠一年家用,最後一次不續水攪玉米麵成不均勻塊狀,發醒後置有孔之植物編織的器具上於陰涼處晾乾,密封待用。酵子製作簡單而反覆,年年代代,一脈相承,白白的大蒸饃,酸酸的老酵子,吃的不僅是甘甜軟筋,又何嘗不是家的傳承。
而此時值三伏酷暑,熱浪侵皮入腑,用工業酵母發麵蒸饃出籠,一股刺鼻氣味,饃暄味綿風光不再,而老酵子發麵蒸饃則要好得多,其實也不用每一次都去用老酵子,上次發麵揉鹼前留一小團置陰涼處作為下次發麵的引子叫做面渣頭,面渣頭髮面蒸饃不僅吃起來筋道而略帶甜頭,置陰涼處可放上一兩日不餿不黏,雖風乾經餾亦不失饃味。如果說老酵子的製作尚需時日考驗,那麼面渣頭的留存可以說是舉手之勞、積德之舉凡事留餘,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傳統的美食吃的就是傳統,是家的味道。
-
4 # 提神
饅頭對於北方人來說,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隨著人們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對食品要求,總認為自家蒸饅頭吃耗費時間,吃不了餾了吃,又不新鮮。農村不少人本來就不種地買著麵粉,覺得賣著吃饅頭也划算。這就是饅頭店有了生存的空間,就是農村街道也會有幾家饅頭店。饅頭店的開辦,不用說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有的時候,幾個饅頭加小菜,也就是一頓“早餐”。開饅頭也有利潤,掙得就是辛苦錢,店家也是用心去做。
這位題主卻說了,饅頭都難吃?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說法帶有概括性,言辭有點誇張①“饅頭店裡的饅頭都難吃”。的確,開饅頭店的也不是一家兩家,其從業人員有年輕的,也有年老的,有用老面發酵的,也有用酵母的。發酵方法不同,其製作工藝也不同,饅頭的口味也有差異,各人喜好自由選擇。老面饅頭的鹼香味,酵母饅頭色香味形俱佳。就是有些饅頭店也用泡打粉,只足與酵母搭配使用。“都難吃”,難道店家手藝都不行,都失誤了?怎麼可能?
②“看著又白又煊又大”。其實,老面饅頭因為要加食用鹼中和發麵中的酸性的,即使用鹼再準確,饅頭的表白也不是很白,除非用鹼少了,饅頭聞起來又絲絲的酸味時,才會呈白色。酵母饅頭一定比老面的白是事實,這是由酵母的效能決定的。饅頭“又煊又大”,這是製作工藝的體現,即醒發的效果,“煊”即煊軟,“大”又是“煊”的結果。凡事都有度,饅頭“又煊又大”,店家才不會把握好尺度。
差錯或失誤也有可能,並不是天天都這樣①手藝活有失誤是難免的。蒸饅頭是個手藝活,又有一套比較複雜的工序,間或有差錯也是難免的。蒸饅頭要發酵麵糰,而發麵又受水溫,發酵物用量,特別是氣溫影響很大,失誤不可能不存在。
②無端的猜測沒有理由。難吃,也就懷疑新增其他成分的可能。殊不知,饅頭是個即食入口食品,食品安全大於天,誰會與人的生命開玩笑。現在國家對食品健康和安全抓得緊,省市縣每年都會對饅頭店不定期的食品檢驗,更少不了隨時檢查。賣饅頭的自己也吃啊,怎麼會摻假使假。
結語:
就算是“沒有面味沒有筋度”這句話成立,那就是說已經是做得很失敗的饅頭。沒人買事小,這是在砸自己的生意,店家絕不會這麼去做的。不是為饅頭店開脫找理由,應該改變自己對饅頭店的偏見,重新認識。其實,饅頭店還是你貼心的朋友,換位思考一下就自然會明白。
回覆列表
幾個方面。1.原材料成本過低。2.發麵用孝素。3.揉麵時間不夠。4.用剩饅頭回鍋再蒸。國營企業食堂的饅頭就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