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知魚不知樂
-
2 # 胖哥侃歷史
最高階的說法是:龐統自願去死。
這種說法見於最新版的《三國》中。不得不感嘆編劇的腦洞,劇中描述的龐統雖然相貌醜陋,但是智慧和心胸無人能敵。因為劉備需要取得用武之地,龐統便心甘情願的獻身。
他先是和劉備換了馬,讓敵人一位他就是劉備。然後故意暴露在仇恨劉備的敵將張任的面前,慷慨赴死。龐統這樣做的原因是劉備需要入川但師出無名。身為軍師中郎將的自己如果被敵將殺了,劉備便有了興兵討伐的藉口了。
至於為什麼不派遣別的將領去送死,可能是分量不夠,或者鳳雛龐統覺得那樣不仁義吧。
歷史上的龐統是在指揮作戰時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當然,歷龐統絕對不會料到自己會被流矢射死。所謂的落鳳坡,當然是也是在龐統死後,後人附會杜撰的了。
-
3 # 宜賓維通裝飾
現在大多數讀者的觀點是:龐統明知自己去落鳳坡會死而不避開,是忠心護主,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來換取劉備攻打益州劉璋的萬般理由。
螻蟻尚且貪生,何況活生生的是天下聞名的智者龐統呢,而且龐統也不是死於落鳳坡,而是死於四十里之外的雒城。三國時期根本沒有落鳳坡,直到唐朝時才有了落鳳坡,龐統死在前,落鳳坡得名在後。據史書《三國志》記載:
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
龐統死於流矢所中,一支箭飛了過來,不偏不巧,正好射中了龐統的要害部位。
龐統的死就是羅貫中筆下的冤假奇案。為了突出劉備的神異、為了讓諸葛亮提前進入西川,才不惜把一個智勇雙全的謀臣寫死。龐統成了一個冒失莽撞,自負的犧牲品。這是作者匠心獨具的藝術安排,但是卻也很大程度上損害了龐統的形象。
-
4 # 老夥計162720415
這就是龐統的悲劇生活,司馬徽一句伏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將龐士元送上斷頭臺。龐統出世於赤壁戰期,幫孫劉巧獻連環計,得罪曹操自斷北上路,小看周瑜和江東又去了南下之道。無耐投劉備鳳龍同臺,劉備偏信孔明使他無地自容,只有獻性命表心意以證其才。如龐統不死,必有與孔明一爭,憑兩者性格要麼都走,要麼都死。劉備亡的更快,司馬德操之論將向反方執行。
-
5 # 徐一新
第一點,想保護劉備。為什麼小編說龐統是想保護劉備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劉備是蜀軍的主帥,而當時去往爭戰地的路有兩條,其中一條是大路,另一條是小路,假如龐統不去小路的話,那麼劉備就要去小路了。作為蜀軍的一名大將,龐統自然是不會讓自己的主帥以身犯險的。
其次,劉備對龐統有知遇之恩,而恰巧龐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龐統在選擇自己效忠的人時分析過,劉備並不像東吳孫權那麼傲慢,也不像魏國曹操那麼奸詐。所以劉備在挖掘龐統這個人才之後,龐統一直對劉備抱有報答的心理。
第二點,雖然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龐統是一個才能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但是大人物有時候總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龐統明知道落鳳坡會有埋伏,但是他卻沒有料到,埋伏竟然有如此多。這不僅僅是因為龐統抱有僥倖心理,而且他認為假如自己在小路遭到擊殺,劉備就藉口去益州討伐劉璋。
其實說到底,龐統明知落鳳坡有危險,還要去送死,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主帥劉備。所以說,龐統最值得佩服的,不僅僅是他出色的才能,更是那一顆忠心護主的心。這才是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的真正道理吧!
-
6 # 使用者8679577649112
胡說八道,那是筆下生花 ,虛構情節。不論怎樣精明的人,都不能知其活,或避其死!也就是說,人不知死,車不知翻!宿命之說,不可信。
回覆列表
新《三國》是陳冠希版,這可不是那句“做人要做陳冠希,XX要帶照相機。”為什麼這麼說?陳是陳壽,也就是《三國志》的作者,他本是蜀華人,蜀國主降派譙周的弟子,但後來鄧艾兵臨城下,後主劉禪開城投降,蜀國從此歸魏。司馬炎代魏後,陳壽又做了 晉國史官。他本人才是歷經三國。
冠是指羅貫中,希是導演高希希。新《三國》融合了這三人的精彩和創意。所以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
三國志對龐統的死是這樣記載的“”進圍雒縣,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而《三國演義》中的落鳳坡和《封神演義》中聞太師被困絕龍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情節完全都是作者為了讓小說更精彩更傳奇,虛構的。當然演義中的龐統並不知道小路通往落鳳坡。
那麼此提問完全可以認為就是導演高希希,刻畫了龐統對劉備贈馬之恩且加入劉氏集團還未建大功的急躁和僥倖,當然還有腹黑者說是諸葛亮為了爭權故意寫信激龐統,讓其送死。
總之三國應該多看幾遍,且每次看的感悟都不一樣那麼你就很有收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