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村一童zi
-
2 # 體育這個圈
在NBA的肌肉叢林裡,你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板,任你有通天之能,最終也只能黯然收場!
原因無它,對抗才是NBA最基本的生存之道!你的投籃再準,你的突破再狠,如果沒有過硬的對抗能力,那麼依然等於白給!打過球的朋友都知道,平時自己投籃挺準的,為什麼到了球場上比賽的時候就不行了呢?就是因為平時自己玩的時候沒有對抗啊!一旦有了身體的對抗,平時能夠做出了的動作都做不出來了,平時能投進的球也投不進去了。
NBA的球員,像庫裡、克萊等一種投手平時訓練的三分球命中率基本接近100%,可是真到了比賽中,能夠達到40%的三分命中率就算是高手了(庫裡生涯三分命中率最高的一個賽季是在2011-2012賽季,那個賽季他的三分命中率是45.5%),這就是有了對抗後的不同。
剛剛進入NBA的姚明體型什麼樣?大家可以看看上面的圖片。那個時候的姚明靈活歸靈活,夢幻舞步用的得心應手,可是就是太瘦了啊!被小個子球員晃倒、撞倒的鏡頭屢屢出現,估計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大嘴巴克利看衰姚明,並放出豪言,如果姚明能夠在一場比賽中得分超過19分,他就去肯尼史密斯的屁股!
當然,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可憐了那頭替罪的驢。
玩笑歸玩笑,其實巴克利的判斷也是有一定依據的,如果姚明沒有增重,始終保持剛進聯盟時候的體重,那麼他的註定無法取得現有的成就的聲望!為什麼這麼說?大家可以再來參考一下易建聯的經歷。
要說論天賦、論身體素質,易建聯可以甩姚明好幾條街!但是為什麼易建聯沒有在NBA打出名堂呢?原因還是在於對抗能力!易建聯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在國內絕對是頂級的存在,但是到了NBA,卻真的佔不到半點便宜,和那些吃牛排長大的肌肉棒子對抗根本佔不到上風。
怎麼辦?身體對抗不行,就殺不進內線,那就只能飄在外面投。可是易建聯的身高是大前鋒或者中鋒的條件啊,是個教練就會要求他去內線、去對抗、去搶籃板。加之那個時候小球之風還沒有盛行,沒有對抗的易建聯當然只能最終鎩羽而歸了。
而我們再來看看姚明增重後的變化。
姚明的增重,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范甘迪!范甘迪什麼人?那是執教過尤因和莫寧的教練,對於大中鋒應該怎麼玩,人家門清!所以,范甘迪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姚明,必須增重,必須去內線坐著打,這才是大中鋒該乾的事,這樣才有前途。
於是姚明就走上了增重的道路,其中過程必然痛苦,包括每次要和營養師配備的1KG味道奇怪的營養液,包括吃蛋清吃到想吐,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當然,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增重後的姚明成為了內線巨無霸,都可以坐著背打奧尼爾了,這在以前誰敢想?
在那個年代,姚明可以說是奧尼爾後的聯盟第一中鋒,強如巔峰魔獸霍華德,依舊被吊打,估計內心都留下了陰影。增重後的姚明,基本保持了20+10的水準,這也是頂級球星的水準,而這一切,都是增重帶來的好處。
至於說到弊端,估計很多人會認為增重導致了姚明頻繁的傷病,以致於最終在巔峰時期早早退役。其實這個問題要區別來看,姚明的受傷,看似和增重有聯絡,但是這裡面還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在我看來,姚明的受傷,更多的在於疲勞的積累,過多地奔波於NBA和國家隊之間,長年累月沒有得到足夠的休息,身體得不到足夠的恢復,最終才導致了傷病的爆發。
所以說,如果沒有增重,估計我們就不會看到一個在NBA大放異彩的姚明,就不會在NBA中有一個我們華人的驕傲!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利大於弊!
姚明增重能夠更好的適應NBA,增加自己對抗能力和在籃下的統治能力,球員在進入NBA之後,都會或多或少的增加自己的體重。試想一下沒有增重的姚明,怎麼能和奧尼爾這種級別的對抗,恐怕一撞就飛了。只能增重,才能讓姚明在籃下站住腳。
姚明之後受傷,並不全是增重的錯!
球隊的過度使用姚明在火箭效力了這麼久,始終沒有一個合適的替補,這也導致姚明的休息的減少,火箭隊對姚明的過度使用,也是造成傷病多的原因。那個級別身高和體重,每個夜晚在NBA級別對抗下碰撞,很難保持健康。
奔波於國際賽場姚明常年奔波於NBA和國家隊之間,導致他並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些時候自己的一些小傷恐怕還沒有痊癒,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要奔赴賽場之上,頻繁的比賽也讓姚明受傷機率增加。
所以,姚明增重來說總體還是利大於弊的,沒有體重,就達不到對抗的要求。而增重之後,帶來的弊端,也不全是增重帶來的!
現在,姚明早已退役,中國下一個姚明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