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府
-
2 # 山人說影視
我認為劉皇叔攜民渡江最能彰顯劉備的仁義,下面我來具體說說。
一.劉備做為帝王之後,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追隨,而他本人也很仁義,對他管轄範圍累的百姓都很好,所以他沒到一個地方,那個地方的人就會特別崇拜他,當然了這主要是因為他個人愛民如子。
二.堂堂一個帝王卻能夠和貧苦百姓走在一起,在那個年代幾乎是沒有的事,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而他劉備卻很好的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可見他對人民的愛戴,所以他的人民也非常喜歡他,願意追隨他。
三.讓我認為他很仁義的原因還是因為他能夠在生死關頭能夠能夠和人民現在一起,我們知道他後面有曹操追兵,而他仍然和十萬民眾能夠在一起,冒著被殺死的危險,和人民一起共渡難關,這樣的仁義之君當然會收到很多人的喜歡和愛戴。
-
3 # 美玉的光彩
劉備不講仁義,他敗退而帶父老做人質。你殺父老就是/爛殺無辜,劉備摔孩子你直上直下捽不就行了嗎?他往趙雲懷裡摔都是假象。
-
4 # 歷史的陪伴者
在《新三國》電視劇中,大都與歷史記載的相符,除了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這三個情節不符合歷史,其他大體對得上。這部劇根據《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改編的,百分之八十與歷史相似。那劉備做哪件事做仁義呢?
我覺得就是以劉琦之名收復零陵的時候最仁義。當時,荊州剛剛拿下,為了站穩腳跟,馬良建議劉備攻下長零陵、武陵、桂陽、長沙四郡,以四郡為荊州屏障,這樣才能在荊州站穩腳跟。
而零陵是第一個要攻下的郡,零陵郡守是劉度。於是,諸葛亮與零陵守將邢道榮交戰,最後把邢道榮活捉。邢道榮是個膽小鬼的小人,被諸葛亮活捉後連忙漏出小人嘴臉,還信誓旦旦的答應諸葛亮做內應,奪取零陵城。劉備和諸葛亮心知肚明,知道邢道榮肯定回去吹噓自己,並且設陷阱引劉備和諸葛亮入城,然後一網打盡。於是,諸葛亮將計就計。
因此,張飛按邢道榮的約定進城,趁交戰之時引邢道榮出城。沒想到,張飛不僅打敗了邢道榮,還活捉了零陵郡守的劉賢。劉備和諸葛亮聽到活捉劉賢后,大喜過望。因為劉度最疼這個兒子劉賢,活捉了他就等於拿下了零陵城。
第二天劉度主動開城投降,並願意用零陵郡換自己兒子的性命。當劉度看到自己兒子安然無恙後,主動把零陵郡的官印交給劉備。劉備開始展示他的政治手段,當劉度雙手把官印奉上時,劉備扶起劉度,讚揚劉度當官有道,勤政愛民。然後,劉備懇請劉度繼續擔任零陵郡守。
此時,劉度對劉備感恩涕零,並稱贊劉備是個賢仁明主。劉備這手仁義夠厲害,因為這樣一來,剩下的三郡攻下來就容易多。這手仁義收買人心,讓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人對劉備的仁義更加推崇備至。
果然,剩下的武陵、桂陽、長沙三郡都因為有人背叛才更加順利的落入劉備之手。這都歸功於劉備的那一手仁義。
所以,我認為劉備懇請劉度繼續擔任零陵郡守是最仁義的事情。
-
5 # 夕陽233734493
我認為劉備最仁義的應該是放徐庶投曹,按歷史上的帝王行事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都絕不留情的殺害了,不會放虎歸山,以留後患。
-
6 # 喬爹簡錄
“攜民渡江”是最以體現劉備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當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備被迫向襄陽撤退,新野、樊城之民“雖死,亦願隨使君”,於是,劉備不顧眾將反對,堅持認為“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他沿途收留難民,扶老攜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攜民南行”的悲壯一幕,如此撤退,顯然有違於“兵貴神速”的軍事原則,便卻使劉備贏得了民心。
-
7 # 我是吳浪v手機攝影
在關羽死後,曹操哭關羽,說關羽沒有跟對主子,才遭身首兩地,說劉備假仁假義。在《新三國》中,有褒曹貶劉之嫌。
而在劇中,劉皇叔確實在歷史現場總是實現仁義,如果有不仁義,也在扶漢除賊的大仁義之下化解。而對於觀眾,有綜合全域性的思考和判斷,知道劉皇叔心裡真實的想法,表現岀來仁義,所以說是假仁假義。
而表現最仁義的是,不聽軍師多次勸諫,冒著軍隊滅亡的風險,丟命的鳳險,帶20萬百姓撒退。
-
8 # 六六談古今
劉備此人有高祖之風,就是說他做人做事有漢高祖劉邦的風格,最能體現他的是他的仁義,在《新三國演義》中,他做的仁義的事情還真不少。最能體現他仁義的一件事我認為是陶謙三讓徐州。陶謙的徐州被曹軍包圍,他就向外求助,結果劉備帶著趙雲,關羽,張飛前去解徐州城之圍。陶謙深感以自己之力不能對抗曹軍,就接連三次要把徐州城讓給劉備。可是劉備沒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一直沒有接受。直到陶謙病逝,才在眾人的一再擁戴下,勉強接受,暫領徐州牧。
回覆列表
“攜民渡江”是最以體現劉備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當曹操親率大軍南征荊州,劉備被迫向襄陽撤退,新野、樊城之民“雖死,亦願隨使君!”於是,劉備不顧眾將反對,堅持認為“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他沿途收留難民,扶老攜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攜民南行”的悲壯一幕。如此撤退,顯然有違於“兵貴神速”的軍事原則,便卻使劉備贏得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