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載譽

    “今日我死,乃天命也!”聰明才智足以與“臥龍”諸葛丞相齊名的“鳳雛”龐統臨死前發出了最後一句感嘆。

    公元214年,劉備決意攻打白帝、江州等地方,並派軍師諸葛亮,手下大將趙子龍、張飛等人率軍出發,而他自己則轉而進攻雒城,這時作為劉備另一個軍師的龐統自然是要隨軍一道前去的。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龐統這一去,竟是再也沒有回來。落鳳坡一戰,龐統於前線戰場被亂箭射死,年僅三十六歲。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感到奇怪,龐統和諸葛亮一樣,是劉備的軍師,按理說,他就算和劉備一起出徵,也應該坐在後方大營中出謀劃策,觀看戰局啊,怎麼會被亂箭射死在前線戰場呢?這著實令人好奇,龐統之死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鳳雛”之名

    作為《三國演義》中最像神一樣的人物,諸葛亮無疑擁有非凡才華和絕高智商,能夠與他齊名被稱為“鳳雛”,龐統的實力自然也是不可小覷的。而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首先,作為一位謀士,一位軍師,龐統確實是盡到了自己的職責,不管是在為孫權效力,亦或是投入劉備麾下之時。

    最初,龐統傾向於東吳,投靠周瑜麾下,做了個小小的功曹。顯然,這並不能滿足龐統的期許,他希望自己可以得到重用。上天或許總願意給聰明人更多機會,很快,赤壁大戰一觸即發,這給了龐統表現自己的契機。

    為了順利混入曹營實施計劃,龐統假裝自己是那種不被重用,且十分厭惡周瑜的隱士,非常成功地得到了曹操使臣蔣幹的賞識。

    於是,經由蔣幹的介紹,曹操同意龐統進獻計策。就這樣,歷史上家喻戶曉的“連環計”誕生了。龐統讓曹操將所有船隻用鐵鏈連在一起,以便於統一作戰。曹操一想,挺好,就同意了。但他卻萬萬沒想到,那天颳起了東南風,吳軍大敗曹軍,周瑜也因此立了一大功。

    不過,說句實話,這個頭功算起來應當是龐統的,沒有龐統,周瑜怕是不可能立這麼大的功勞。

    這時的龐統大概也沒想到自己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卻依然得不到孫權的重用。龐統又碌碌無為了幾年,最終被魯肅、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到了劉備麾下的龐統,就像魚兒到了水裡,他自由地施展才華,連出三條計策,助力劉備奪取益州;同時憑藉自身能力,站穩了在蜀地的腳跟,盡心盡力地為劉備謀劃。

    但誰也沒想到,龐統會被亂箭射殺在落鳳坡。

    暗藏矛盾

    最初得到劉備重用的龐統確實一心以為自己在劉備心中是值得信任,也是可以和諸葛亮相媲美的。但他很快又被現實打臉了。

    劉備聽了這話,很生氣,罵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龐統馬上站起來,轉身出去了。但劉備馬上又把他請了回來。龐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眼也沒看劉備,自己吃著東西。這時劉備說:“曏者之論,阿誰為失?”龐統不緊不慢地說:“君臣俱失。”劉備聽了,大笑。

    龐統嘴裡說著“君臣俱失”,但從他沒看向劉備的舉動便可以看出,經過今日一出,龐統與劉備之間算是埋下了隔閡與矛盾。

    但龐統真正醒悟,意識到在劉備那裡,自己和諸葛亮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是在攻打雒城的時候。經過龐統多次勸說,劉備終於下定決心攻打雒城。卻沒曾想,在兵發城下,大戰一觸即發之時,諸葛亮竟給劉備傳信,對於攻打雒城一事,希望劉備可以回荊州再次商議。

    這讓劉備很為難,一面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一面是能力超強的龐統,到底該如何抉擇呢?幾經思考,劉備還是選擇聽取諸葛亮的建議,回荊州。這個決定讓龐統很生氣,他依舊堅持攻打城池,違背劉備。於是他對劉備說:“統肝腦塗地,方稱本心。主公再勿多言,來早準行。”

    就這樣,龐統與劉備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了極點,龐統深刻意識到,自己在劉備那裡根本就沒有任何值得被信任的地方,劉備一味信任諸葛亮,已經是個徹頭徹尾愚仁愚義又愚信的人,自己已經沒必要為他效力了。龐統這樣想著,上了前線戰場,於亂箭之下慷慨赴死,年僅三十六歲。

    這樣看來,龐統作為軍師,卻死在前線戰場,背後當真是有大大的隱情!

    縱觀龐統這一生,全然是富有悲劇色彩的。與諸葛亮同出一門,卻一開始就陰差陽錯錯過了劉備這一明主;幾經輾轉,歲月蹉跎,巧設連環計,卻依舊沒能得到重用;而後終於得到劉備賞識,用盡自身才華為劉備謀劃,卻發現劉備是個愚仁愚義,一味信任諸葛亮的人,到頭來,只落得個死於亂箭的下場。

    不得不說,龐統這一輩子,當真是可悲可嘆啊!

    參考資料:汪宏華.三國頂尖謀士之一:鳳雛龐統以死讓賢[J].法制博覽,2008(5):26-28

    梁韶娜.論《三國演義》中龐統的悲劇人生[J].《青年文學家》,2014(10Z期):50-51.

  • 2 # 小屋253315373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相傳其相貌醜陋。原為周瑜屬下的一個小官功曹,後投奔劉備,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道號鳳雛,在荊州,其才能口碑與諸葛亮齊名。

    龐統的發跡相對坎坷,先是投奔周瑜不得重用,後投奔劉備任耒陽縣令又被免職,在魯肅和諸葛亮的雙重保舉下,獲得劉備重用,任軍師中郎,與一般的參謀不同是,軍師中郎將有帶兵的實權。劉備設了兩個中郎將,一個是諸葛亮,負責守備荊州安全,一個是龐統,負責入川事宜。

    龐統最大的功績是打消劉備顧慮,獻上中下三策謀取益州。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時年三十六歲。劉備追賜為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戰死地後被命名為落鳳坡。

  • 3 # 歷史笑春風

    關於龐統的死,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戰死沙場,一種是被人謀害而死。

    先說第一種可能。龐統的職務和諸葛亮都是軍師中郎將,但是,諸葛亮是主管政務的,軍事指揮上由龐統為主。因此,在作戰的時候,龐統基本上是和劉備在一起的,為劉備出謀劃策。

    劉備是行伍出身的人,他喜歡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龐統也不能不跟從劉備一起衝鋒陷陣。在史書上記載,有一次作戰中,劉備一時興起,身處危險之地。眾人勸阻也沒有辦法。這個時候,龐統就和劉備站在一起。劉備一看,便和龐統一起撤了回來。

    象這種情況經歷多了,龐統自然就不懼怕戰場的危險,慢慢也有了劉備的作風。因此,在戰鬥激烈的時候,出入危險之地也就成了尋常之事。再加上運氣不好,戰死沙場也就成了可能的情況。史書上說龐統是攻城的時候中流矢而死,這麼說來,意外的可能性大一些。

    第二種被人謀害的可能性根源還是在荊州。

    我們經常說劉備借荊州,但是,在歷史上,赤壁之戰後,周瑜用了一年的時間才打下了江陵,控制了南郡。而劉備則乘虛佔領了荊州的江南四郡。後來,劉備想要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計劃,於是要借南郡。孫權在周瑜死後同意了這個提議,把南郡借給了劉備。

    我們現在看來,孫權和劉備的交易並不在南郡一個地方。因為後來孫權向劉備索要的不只是南郡,而是包括江南四郡在內的全部荊州。這個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背後肯定有秘密。

    從孫權這方面看,劉備盤踞江南四郡,對自己始終是一個威脅。因為劉備的存在,孫權周瑜奪取益州的計劃無法實現。因此,借南郡有兩個目的,一個是讓劉備直接和曹操對陣,減輕自己的壓力。

    另一個目的則是史書上沒有明言的,那就是,一旦劉備有了其他的基業,就將包括江南四郡在內的整個荊州還給孫權,這樣就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保證自己地盤的安全完整。

    我們可以從史書看到,湘水之爭就是起源於劉備奪取西川。孫權便要劉備交還荊州。劉備託詞要取了涼州再還。而魯肅和關羽單刀赴會,關羽也說,赤壁之戰我們也參與了,難道荊州我們連一寸土地都不能擁有嗎?可見,孫權對吞併整個荊州的迫切心情。

    而龐統這個人出現在劉備集團是很可疑的。他不是主動投奔劉備的,而是一直作為周瑜的部下在南郡任職,到了南郡交給劉備才到了劉備陣營。而劉備也沒有重視他,讓他當了耒陽縣令,後來還因為治理不善免了他的職。

    這個時候,魯肅給劉備寫了封推薦信,向劉備推薦龐統。劉備和龐統會見之後,任用了龐統,讓他做了軍師中郎將。

    這一段我們看過之後,會感到細思極恐。龐統如此出色,為什麼在周瑜手下數年,卻無聲無息,不得重用。而龐統並非沒有名氣,他和孫權的部下重臣子弟多有交往,這樣的人物,孫權不用,卻留給劉備。劉備不用,魯肅趕快推薦,這種事情,我們尚且疑心,何況劉備這個梟雄。

    果然,龐統提出了他的方案,棄荊州,取西川。劉備何等人也,一眼就看透了這個方案背後的真相。棄荊州,棄給誰,只有孫權。但是,劉備為了試探龐統,又故意假裝推託,以同宗為名。而龐統則為劉備找藉口,這樣一來,龐統的心思就昭然若揭了。

    劉備本有取西川之意,當然不會反對,因此順水推舟同意了龐統的建議,並帶龐統入川。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在戰場借敵人之手除了龐統,這也是一種可能。

    比如說《三國演義》裡說劉備換馬一個情節,劉備不知道在戰場上,他的那匹馬就是敵人集中的目標?反而要換給龐統。龐統不是軍人出身,一旦有意外情況出現,他難以駕馭這匹馬,那就難逃一死。當然,這只是小說裡面的情節,在現實裡面,想要借刀殺人,有的是辦法。

    我們後來看到,孫權敗盟取荊州,一切的起源都在劉備另取基業上。而倡導劉備取西川棄荊州的恰恰是龐統。所以說,龐統兩面做人,劉備借刀殺人,這也是一種可能。

  • 4 # 黎明微星

    《三國志》中記載的:“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劉備是十分氣重龐統的,讓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帶著龐統取西川、而就是臨行前孔明給龐統寫了封信、內容是說昨夜夜觀天象,此次出兵不利、大家想想看 伏龍 鳳皺天下齊名、難道龐統就不會夜觀天象嗎?沒錯問題就在這裡了、龐統也看出來此次出兵利、但是如果這次龐統取了西川 無疑就會壓諸葛亮一頭、結果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可以說他是急功近利了 太急了 。

  • 5 # 畫詩人生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自古以來,兩強不兩立是必須的選擇。

    龐統在劉備麾下又顯示出名權奪利的苗頭,劉備作為世之梟雄,必須在諸葛亮和龐統之間做出選擇。於是,劉備選擇了諸葛亮。

    所以就有了龐統騎著劉備的大白馬,在落鳳坡死的必然。

  • 6 # 人者仁義也

    這世界上哪有這麼多的陰謀論。三國時期中流箭而亡的又不是隻有龐統一人,中流箭而死在戰爭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而且在三國時代就有無數的人中箭而亡。以下是一些三華人物中流箭的例子:

    西涼軍將領張濟帶著自己的部曲遷往南攻打穰城時,被流矢射中死。

    孫堅攻打襄陽時,當時孫堅中計,被黃祖的敗軍吸引進入峴山,被黃祖士兵射殺。

    周瑜在攻打江陵的曹仁時,雙方大戰,周瑜被流矢射中,身受重傷,最後因為箭瘡而死。

    夏侯惇被人射中眼睛,差點就死了。

    凌操跟隨孫權攻打江夏的黃祖,也是被射殺。

    張郃撤退的時候被亂箭射死。

    關羽曾經被流矢射中,最後刮骨療傷。

    從這些人的事例也可以看的出來龐統被射殺並不是一個特殊情況,戰場上各種情況突發,尤其是這些流矢,如果你看的會以為是別人亂射的流箭,或者亂射的箭,但是我們可以從幾個個例來看,都是具有針對性的射殺,並不是隨意的亂射,不要被這個“流”字騙了。

    比如歷史上的黃祖兩次都是敗退的途中射殺敵人的大將,最為著名的就是孫堅和凌操:

    孫堅在攻打襄陽時,劉表緊逼襄陽的城門,讓黃祖帶兵出城去徵發軍隊,黃祖出城和孫堅相遇,雙方大戰,黃祖敗退到峴山之中,孫堅乘勝追擊,結果黃祖埋伏在峴山的軍隊暗中射箭直接射殺孫堅。

    再比如凌操在《三國志淩統傳》裡就一句話“中流矢死”。但是在《吳書》裡面就記載了凌操的死亡過程,當時的孫權征討黃祖,而甘寧在黃祖手下做將領,黃祖與孫權交戰後被打敗,於是敗退返回,孫權的部下凌操痛擊黃祖的敗軍,但是在追擊的過程中遇到甘寧的後軍,於是甘寧的部隊射殺凌操。

    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被流矢射中實際上是早有預謀,而不是隨機亂射。龐統作為劉備的軍師,跟隨劉備攻打益州,當時劉備的軍隊已經進攻到了雒縣,雒縣的身後就是成都,取益州已經到了最後一步。而雒縣的抵抗是十分劇烈的,足足抵抗了劉備軍隊一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雒縣的守將不可能不知道龐統,很有可能安排了人準備專門射殺劉備軍中的高階將領,於是龐統在帶兵攻打雒縣的時候,被弓箭手射中,就這樣死在了雒縣的前線上。

  • 7 # 保軍679

    關於龐統之死,《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有精彩描述。原文如下:張任曰:“城東南山僻有一條小路,最為要緊,某自引一軍守之。諸公緊守雒城,勿得有失。”忽報漢兵分兩路前來攻城。張任急引三千軍,先來抄小路埋伏。見魏延兵過,張任教盡放過去,休得驚動。後見龐統軍來,張任軍士遙指軍中大將:“騎白馬者必是劉備。”張任大喜,傳令教如此如此。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

    《三國志.龐統傳》說的比較簡練: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中途圍攻雒城的攻堅戰中,龐統不幸中箭身亡,倒在了成功前的最後一刻。這個結局,對一大批“士元粉”來說,實在有點難以接受。很多人都覺得奇怪:好端端的一個軍師,怎麼會跑去“率眾攻城”,還這麼不小心被“流矢所中”呢?

    於是,大家想象力大爆發,以史實為依託,用小說做土壤,以想象為營養,成功澆灌出了陰謀論,主角是諸葛亮當然也有人懷疑劉備。

    然而,這些懷疑都經不起推敲,在此不加詳論。對於龐統之死,我的看法是應歸因於龐統當時的心情——龐統當時很急躁。

    為什麼?其實早在剛入川的時候,關於如何順利拿下益州,龐統就向劉備獻上了一條非常激進的計策:

    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他建議劉備趁著與劉璋會面之時,當場將他拿下,然後無需用兵,益州便可傳檄而定。

    這條計策,雖然看上去不太道德,但是十分高效,換作是曹操、孫權可能就照辦了,但劉備卻沒有。相反,他很堅定地對龐統說: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說完,劉備便果真去葭萌關“著恩信”了,而且這一去就是一年多,其間除了收買人心,其他正事幾乎沒幹。而反觀曹操一方,人家在這段時間早就平定了關中,而且四處搞事,又是西攻張魯,又是南下進攻孫權。

    這種對比,你說龐統能不急嗎?

    後來,龐統好不容易勸動劉備正式動手了,不料進軍路上的雒城又是一座十分抗揍的堅城,劉備帶著黃忠、魏延一幫人,硬是打了一年多也沒能拿下,最後還不得不呼叫駐守荊州的諸葛亮、張飛、趙雲一同前來圍城。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在久攻不下的雒城前,曾經對朋友說想讓這個世道快點變好的龐統,心情或許會變得有些急躁。

    在沒人注意的某個時刻,他獨自偷偷地跑出了十分安全的軍師營帳,來到攻城前線,也許為了大聲鼓勵著正在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也許為了更近觀察敵情,直到一支不知從何處飛來的冷箭,毫不留情地刺向了他的身體……

  • 8 # 小程生活故事

    說到這個話題,每次就想到三國演義中龐統和劉備在最後出征前的場景。總感覺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臥龍鳳雛得一人安天下。有兩人安天下。有兩人死一人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說到龐統不得不介紹下這個人,龐統字世元,號鳳雛。談到龐統人們都喜歡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能,三國演義中龐統死在落鳳坡,為什麼會被亂箭刺死呢。其實電視劇中的表現並非完全是歷史的真實表現,劉備再入川之時,龐統一直陪伴左右,再後來劉備與劉章決裂之時龐統總共出了上中下三種方案。劉備選了中策,最後。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所以說從歷史的角度說龐統的中箭身亡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備是要負主要責任,歷史往往是這樣,如果可以選擇如果劉備選擇上策可能龐統就不會被亂箭刺死。

    所以說歷史不能重來。劉備一直以仁義立世。很多時候往往是仁義害死人,欲成大事者如果處處以仁義來處世往往會喪失很多機會,所以說龐統死後劉備很自責,親自挑選墓地,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從此臥龍鳳雛只有一人。得一人安天下。有兩人也安天下。有兩人死一人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 9 # 小鴻哥

    劉備為了發展實力必須要奪蜀的。曹操太強,孫權雖弱但也比他強。公元207年劉備去見諸葛亮,開頭就詢問諸葛亮有什麼計策幫助他,諸葛亮獻上隆中對。曹操大強,孫權根基牢。只有劉表、劉璋、張魯守不住,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公元208年劉孫聯盟於赤壁、烏林重創曹軍。曹操退回北方,曹劉孫成鼎足之勢。公元209年劉備奪得荊州南部零陵、桂陽、長沙、武郡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收稅賦用來供養軍隊。公元210年劉備親自去京口見孫權,要來那半個南郡。在這時間裡東吳想跟劉備聯合取蜀。劉備當然不會同意,因為劉備是要自己取蜀。周瑜當時想獨自取蜀,但還沒出發就死了。現在已經拿下荊州大部分了,是時候奪蜀了。龐統也向劉備建議取益州: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劉備有顧忌,就是無緣無故去打益州,師出無名。龐統再進言現在不奪,將來也是會讓別人奪去。劉備雖然同意了,但還是在等待機會。沒有想到曹操幫了劉備

    早在公元208年張松就代表劉璋帶著禮物去荊州見曹操,可是曹操並不待見張松。三國志: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赤壁之戰後張松回到蜀地。勸劉璋跟曹操斷絕往來,跟劉備交好。劉璋派了法正、孟達帶著四千人馬助劉備,並帶著大量的財物。法正回來後對張松講劉備有雄略,才是人主。於是兩人開始密謀怎麼幫劉備奪蜀地,但沒有機會。公元211年曹操表面準備徵漢中張魯,實際上是打馬超。劉璋怕曹操攻下漢中後趁勝攻蜀。三國志:益州牧劉璋遙聞曹公將遣鍾繇等向漢中討張魯,內懷恐懼。別駕從事蜀郡張松說璋曰:"曹公兵強無敵於天下,若因張魯之資以取蜀土,誰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憂之而未有計。劉璋是怕曹操佔據漢中後再奪蜀。於是張松建議請劉備去打張魯,漢中打下來就讓劉備在漢中待著。有劉備擋住曹操,我們就高枕無憂。三國志: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當時很多人反對請劉備入蜀去打張魯。黃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劉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劉璋都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他們說的那些事劉璋並非不知。張松的一句話堅定劉璋請劉備入蜀。三國志松復說璋曰:州中諸將龐羲、李異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劉備),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這是說東州集團龐羲、李異等人有造反之心。劉璋正是怕曹操拿張魯在進攻蜀地,龐羲、李異他們在內造反。劉璋也發現了龐羲、李異等人疑似要造反的動作。三國志:巴西太守龐羲以天下擾亂,郡宜有武衛,頗招合部曲。有讒於璋,說羲欲叛者,璋陰疑之。羲聞,甚懼,將謀自守......羲知畿必不為己,厚陳謝於璋以致無咎。龐羲要程畿徵召兵,程拒絕了。劉璋不知道的是張松的建議是另有打算。

    劉璋派法正去荊州請劉備入蜀,卻私底下勸劉備奪下蜀地。於是劉備率三萬軍隊入蜀,隨軍的有龐統、黃忠、魏延、霍峻、鄧方、輔匡、劉南、名邕、張存、習禎、王衡、馮習、張南、傅肜、簡雍、伊籍、麋竺、孫乾、夏侯纂、馬謖、陳震、劉封、劉琰、向郎、蔣琬、孔方、楊顒、卓膺等。三國志: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劉備到廣漢郡涪城時,劉璋也帶著步騎三萬人到涪城迎接。劉備率軍透過巴郡時,嚴顏拍著胸口嘆息:“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就是說嚴顏認為劉璋放只老虎進來保護自己,須知老虎是要吃人的。張松讓法正向劉備建議在涪城相會時襲殺劉璋。劉備反對講這是大事,不能操之過急。龐統也是建議趁相會時抓住劉璋,這樣就能輕鬆得到蜀地。劉備講:我們才來到別人的地方,恩德威信尚未建立,這種事是不能做的。我認為劉備聽從張松、法正、龐統的建議,也是難以奪蜀的。首先來說道義上就站不住,何況劉璋還帶來了三萬人。蜀人心還沒有歸附,突然做這樣的事也會讓一些有心歸附的人離去。當年袁紹奪了冀州牧韓馥的地盤,鮑信就認為袁紹是另一個董卓。後來兗州刺史劉岱死於黃巾軍手中,鮑信就去迎接曹操為兗兗州牧。曹操一下子擁有一州之地。劉備跟劉璋在涪城歡聚宴飲百餘日。劉璋給劉備提供了大量物資,並把廣漢郡白水縣白水關的軍隊交由其掌管。劉備從涪縣北行葭萌縣就停下了,並沒有去攻打漢中張魯。劉備停下來的目的是為了收人心,因為劉備意在奪蜀而不是幫劉璋去打漢中張魯。三國志: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討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孫權得知劉備入蜀大罵:猾虜,乃敢挾詐如此!

    公元212年十月曹操率軍征討孫權,樂進率軍跟關羽在青泥相拒,孫權向劉備求救。劉備於是派人對劉璋講曹操正在攻打孫權,而我跟孫權是唇齒關係。樂進又進攻荊州,我不回師救關羽的話,一旦曹軍攻入荊州比張魯威脅還大。我認為所謂樂進進攻荊州不過是劉備騙劉璋的。張魯只顧自守而已,根本不用擔心。劉備藉口要去幫孫權和回救荊州向劉璋要錢糧。劉璋本來就對劉備一直沒有打張魯不滿,於是只給一半,劉備終於師出有名了。劉備激怒部下講我們不遠千里來到蜀地是為劉璋抵禦強敵的,但劉璋卻如此的摳。而據零陵先賢傳劉備為激勵將士,承諾攻下蜀地後把府庫財物都賞賜給他們。於是劉備開始征伐蜀地。張松得知以為劉備真的要回荊州,馬上寫信勸阻。其兄張肅向劉璋告密,張松被處斬。劉璋向各守關發關文書不許劉備透過。龐統向劉備進獻上中下三策。上策派精兵奇襲成都,中策假意回荊州,誘執楊懷、高沛奪其軍隊,再向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連結荊州,再做打算。劉備採用中策,誘殺了楊懷、高沛。劉備扣留了白水關將士家屬,以協迫他們一起攻打劉璋。劉備派黃忠、卓膺、魏延等率先頭部隊前行。廣漢郡梓潼縣令王連固城堅守。劉備並沒有進攻廣漢郡梓潼縣,而是直接拿下廣漢郡涪縣。接著在涪縣召開慶功大會,大擺筵席飲酒奏樂。其間劉備對龐統講今天的宴會真的很快樂。龐統回:攻佔別人的國土卻認為是件樂事,這不是仁義之師所為啊。雖然龐統是力主奪蜀的,但劉備此次的行為讓龐統不滿。特別是才攻下涪縣而已,就那麼滿足。

    公元213年劉璋派劉璝、冷苞、張任、鄧賢、吳懿等率軍至涪縣佈防,以阻攔劉備繼續進兵成都。結果大敗,吳懿率軍投降,其餘將領不得不退守綿竹。早在劉備攻涪城時,鄭度就向劉璋建議堅闢清野。就是把梓潼、巴西的百姓遷走,把倉庫和田地的糧食都燒了,各地堅守不戰。劉備進不能破城,也不能獲得物資。用不了三個月劉備大軍必然糧盡,那時再進攻。劉備得知非常擔心,法正認為劉璋不會採納。三國志:璋果謂群下曰:“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絀度不用。故劉主所至有資。鄭度的計策有利有弊,利在於困死劉備。弊在於百姓戀土不會輕易遷移,把田地的糧食都燒了。百姓有可能會跑到劉備那裡去。曹操就曾想把淮南的百姓遷走,結果百姓都跑到孫權那裡去了。三國志:而江、淮間十餘萬眾,皆驚走吳。劉璋部下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退守綿竹時,劉璋派護軍率軍至綿竹支援,並統帥綿竹諸軍。黃權在廣漢郡廣漢縣閉城堅守。劉備進攻綿竹,護軍李嚴、綿竹令費詩等人率軍投降。因此劉備軍隊實力更加壯大。三國志:先主軍益強。劉璝、張任後退跟劉璋兒子劉劉循一起堅守雒城。劉備進軍包圍了雒城,劉璋部下張任戰死。劉璋還派扶禁、向存等率一萬多人攻打葭萌城。劉備部下霍峻以八百人堅守一年,並斬殺向存。

    劉備入蜀和攻打劉璋期間,曹操孫權都很忙。公元211年幷州太原郡商曜叛亂、曹操征馬超韓遂、冀州河間郡蘇伯田銀等人率數萬叛亂、孫權遷都建業等。公元212年曹操徵孫權、討伐關中南山賊、征討馬韓遂殘部等。公213年曹操封公建國、馬超聯合張魯攻打天水郡。公元214年馬超又攻涼州、韓遂又在涼州起事、孫權進攻皖城。魏吳都有人認為劉備難以攻下蜀地,也有人認為能奪得蜀地。曹操丞相府掾趙戩認為:劉備每次征戰都是失敗,每次都逃跑。加上蜀地易守難。而曹操丞相府參軍傅幹則認為劉備有雄略,加上有諸葛亮、張飛、關羽三傑輔佐。劉備肯定能奪下蜀地。孫權曾派呂岱去見劉備,順便了解下情況。呂岱回來後對孫權講劉備傷亡慘重,肯定不能奪得蜀地。而吳範則認為劉備能奪得蜀地。三國志:後呂岱從蜀還,遇之白帝,說備部眾離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權以難範,範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見者人事耳。"備卒得蜀。吳範的理由是天道。劉備打劉璋已經一年了,但一直都沒有出廣漢郡。蜀地的其他郡縣還是在劉璋手上。一旦劉璋召諸郡縣軍隊支援,劉備就更加麻煩了。劉璋的實力還是遠勝於劉備,加上是孤軍作戰,又不能連結荊州。劉備於是召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率軍入蜀,攻打白帝、江陽郡、江州等地。劉備則率大軍包圍廣漢郡雒城。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認為是龐統死後才詔諸葛亮等。實際上龐統是死於攻打雒城的時候。在劉備率軍攻打雒城時,諸葛亮張飛趙雲則進攻巴郡。然後張飛率軍進攻巴西郡,巴西功曹龔諶投降。諸葛亮率軍進攻廣漢郡德陽縣,劉璋部下司馬張裔大敗回成都。趙雲則率軍進攻成都南邊江陽郡、犍為郡。

    劉備率大軍攻雒城,打了一年都沒有打下來。這時諸葛亮給劉備寫了封書信,講他夜觀天象將帥凶多吉少。《漢晉春秋》: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於將帥,多凶少吉。龐統當然非常急著,他隨劉備入川已經三年了。諸葛亮趙雲張飛等人遲入川,攻城略地。而他卻還是停留在雒城。當然諸葛亮並不是為了防止龐統建功。當年劉備罷免龐統時,諸葛亮也是為龐統說了好話。諸葛亮跟龐家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在因孫權的書信跟評價龐統是楚之良才,當跟他一起共贊世業。龐統在督戰時讓流矢擊中身亡,可以肯定的是龐統在雒城城下督戰,不然也不會中流矢。至於為何是龐統率軍攻城,我認為是龐統自願的。劉備是主公當然不能讓他在城下督戰,龐統是劉備入川所帶文武地位最高的。龐統在劉備那裡的待遇是僅次於諸葛亮的。在東吳不過是小小的功曹。龐統督戰,是想以身作則激勵將士。也有立功心切的心思,想趕在諸葛亮趙雲張飛等人會師前拿下雒城。三國志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說明龐統督戰時距離城牆很近。雒城難打是因為其城大牆堅固。據後漢書廣漢郡雒縣是益州治所。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省政府。劉璋父親劉焉入蜀任益州牧才把治所遷到蜀郡成都縣。劉備前後打了兩年都沒有出廣漢郡。龐統死後不久,攻破雒城。劉備傷心的連續數日流淚。劉備跟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共圍成都劉璋只剩下蜀郡之地,和其他一些還在堅守的縣。十多天後劉璋投降,蜀地歸劉備。龐統沒有看到這一天,死時才三十六歲。龐統急於立功,我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公元212年十月龐統獻上上中下三策後,為劉備出謀劃策的是法正。從公元212年十月—公元214年這段時間史書上並沒有記錄龐統有任何獻策。劉備得知鄭度建議劉璋堅闢清野時,馬上詢問法正意見而不是龐統。在圍雒城時法正還寫信勸降劉璋。劉備雖然看重諸葛亮,但把諸葛亮看做蕭何。龐統就相當於張良,現在法正也來爭這個位置。而且出謀劃策方面不比自己差。龐統要是不早世,可以跟諸葛亮相輔相成。使劉備的事業更好的發展。法正也是不差,但也是早世。劉巴的才能雖然不輸兩位,看不上劉備。但也是早世,三大謀士都是早世。我覺得奪蜀時劉備多問法正,並不是說法正就遠強於龐統。只是因為他在蜀中多年,比龐統更加了解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爸媽離婚,作為子女我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