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美軒十三紅

    先說個真實的事例:小編有個朋友,四十多了,學書法多年,寫得一手非常好的歐楷,可以說與歐為鄰、氣息純樸,但只要一動手寫行草,則不忍直視。小編還有幾位學歐的朋友,寫行草沒一個可以說上得了手的。我們在一起談論後都有一致的認為:歐楷學多了禁錮手。

    截一幅此朋友寫的歐楷圖,雖有些不清楚,但還是可以看明白的,再看落款行書:

    歐陽詢是學過二王,但後來主要取法六朝碑版,魏碑用筆的主要特徵是一筆一畫、一手一腳,在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係上,可以說基本上談不上使轉,這樣寫久了或寫多了以後相當禁錮手,在你在寫其它字型的時候不自然地保持一筆一畫的習慣,使轉機械。如初學歐,更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就象初戀使你久久難以忘懷。

    實際上從歷史上學歐的情況來看,貌似沒有一個行草寫得好的,從歐陽詢兒子歐陽通,到黃自元、姚孟起、綿勳、馮譽驥、吳鬱生、王維賢到現在的盧中南、田英章,你認為誰的行草寫得好?這又說明什麼問題?

    歐楷本身確實很好,不能否認歐楷的地位和美。除非你只朝魏碑發展,學書不建議從歐開始或沉迷於歐楷太久。

  • 2 # 手機使用者6937527238

    過來人吃了苦頭,嚴重被禁箍寫死了,學唐楷都有這個問題。歐字本身沒問題,主要是沒學進去。我以為學歐體正楷要接合他的行書,歐公行書非常有特點,行與楷同時學,領悟其妙。由於天賦不足,歷代所謂學歐大家都寫成了美術體,毆老師看到肯定要罵的。

  • 3 # 慄人劉英輝

    謝謝邀請。歐體楷書筆法嚴謹,是楷書中的典範,初學書法,容易把筆法練死,這是其一,更重要的是 ,最近幾年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國字號書法賽事,歐楷書體紛紛落馬,無一入展。當然學習書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參展獲獎,如果是純屬自娛自樂,學習歐楷也未嘗不可。這就是學習了很多年書法的人反對初學者學習歐楷的主要原因。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管見,非喜勿噴。

  • 4 # 創新炎黃

    《書法學習歐楷入門幾乎已成業界共識;從田英章歐楷書入門都佔壁江山以上》

    一、書法學習不從歐楷入門幾乎就是個偽命題;

    書法學習從歐楷入門幾乎是80%至90%以上的初學者的選擇。歐楷好就好在筆法遵重了楷書的基本規範:橫平豎直、筆畫均稱、規範平整、易識易寫。

    這四條規則基本上就和現代規範字一模一樣。

    學習歐楷規則書寫直接與現代手寫漢字規則一致,而主要規則繼承於歐楷的越楷更是實用硬筆書法與實用毛筆書法館閣體的發源地。

    二、現代田英章歐楷更為提供了一套現代版本書法入門的最佳教材;

    田英章楷書在中國年產值約240億,完全是書法學習累計出來的業績。更主有的是,田英章先生簡化了歐楷的筆法與結構,成就了一套技法技術化工藝化的入門學習技巧,眾多實習者從中受益非淺。現代從事田楷教學的人士都快20萬人,歐楷作為入門學習的優勢好可見一斑。

    三、田英章歐楷技術給初學者更多學習實惠,甚至很多學習者觀摩網路教學資源就可以學好歐楷;

    田英章楷書筆法更明確地實現在筆畫“一畫三段寫”思想。結構同樣由歐隉詢36法簡化至28法,各種筆法與結構方法都精簡到初學者必須掌握的技能下,因此不需要學習過多裝飾性筆法與結構方法,從而大降低了學習難度.

    四、歐楷與顏楷柳楷比較,歐楷更為簡捷規範,便於現代人書寫,是方塊字的代表;

    比較幾種書體,我們發現,歐楷筆畫以直筆方筆為主,更好地體現了中國漢字的橫平豎直的方塊字規則。現代規範字基本上就是歐楷與趙體的一種結合,去除了歐楷中所謂的險絕筆法與結構,吸取了趙楷中的美觀性。

    而顏楷柳楷則有明顯的冗餘性裝飾性筆法現結構遠沒現代規範字的乾淨利索。我想這也是現代人喜歡歐楷,甚至因為沒有歐楷真跡進而悄習田楷的原因。

    五、即便田楷已成為現代人書法入門首選,但是最有效率實用書法依然是以趙楷為基礎的的館閣體毛筆與硬筆實用書法;

    筆者認為,歐陽詢的書法,因為碑刻的原因,已明顯示地“劍拔弩張”之感,當然我們並不容易知道歐楷手跡到底是怎樣的形態,便他那種處處的方筆與停頓造型肯定不適宜日常實用環境下的書寫。

    從趙孟頫的書法性質來看,可謂雅俗共享的書法,其實用性遠遠強天歐楷與顏楷之類,順鋒入筆,順鋒收筆,這些特點讓書寫更有效率更有實用性,而從事藝術創新時,也有了更多自由性。

    從趙楷(元代)衍生出來的館閣體更是將實用法發揮到了極致。

    明代書法家沈度先生的館閣體寫得一絕,至今超越者極少。其小楷是絕大多數硬筆書法家的練筆書帖!練習田楷至少5年6年才見寫好書法作法。而館閣體硬筆書法2年左右即可寫得有板有眼,美觀感人。

    人生百年,效率有時很好重要。只因為人生苦短!!

  • 5 # 倚天劍寒

    四個字:審美疲勞!

    不是歐不好,是太多了,觸目皆是,風格單一,審美疲勞。

    百花有百態,百樹有百枝,大河長江渾渾浩浩,千巖萬壑有高有低,生命就要有天真爛漫的激情、千變萬化的姿態。

  • 6 # 水墨天涯

    我也是不建議初學者就學習歐楷的,至於為什麼呢,很簡單,原因就是太難了,我也有認識寫了二十年歐楷的朋友,如今也寫不活,寫的倒是還算不錯的,他也跟我說到了瓶頸,也沒辦法。

    話說回來,你會花多少時間去寫好它呢?五年?十年?還是一輩子?我個人是提倡興趣式學習的,而不是去考驗人的毅力,出家如初,成佛有餘,奈何大多數人都是一開始有遠大目標,真正堅持一段時間,看不到成果,實在沒了興致,就放棄了,道理其實我們都懂的,但要踏踏實實,能堅持十年二十年的人,實在太少太少。所以,給出這個建議並不是說歐楷不好,而是說寫好歐楷太難,磨人意志力。

    我其實也練過幾年,自覺稍有悟性,最後還是半途而廢,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自己現在沒什麼時間,反而學不長久。其實興趣是你可以長久自己堅持的原動力,而不是被迫學習,那樣最初可能有點效果,但不會久。

    有人建議初學應該學習楷書,其實這個觀點也對,也不太恰當,因為對於楷書,說實話最無趣,橫平豎直,怎麼也比不了行書來的暢快,亦無草書之灑脫,大多數人恐怕就是學習楷書發現太難,看不到成果,所以覺得無趣,也就放棄了,假如興趣沒有了,別說初學該不該先練楷書,堅持不下來,都是沒有意思的,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我是不贊同如今很多書家的建議說初學者就應該學習楷書,觀點本身是正確的,假如這個初學者是一直被迫練習楷書,那倒是可以堅持下來的,如果沒有監督,失去了興趣,立馬就失去了內在的原動力,大多數人也就放棄了書寫,所以我倒是有時建議從行書練起,倒是無所謂,之後再練楷書,以興趣為先,或者選擇比較容易把握的楷書,比如說魏楷,結構好穩下來,亦或者先練習隸書,結構都相對於歐楷來說好把握,也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先讓初學者愛上書法,先看到一定的成果,徐徐漸進,方可長久,其實到了最後,比的是誰堅持的久,而不是爭什麼初學該學什麼的問題,能堅持,大多數問題都不是問題了。我是一開始從行書開始的,楷書其實是後來繼續練的,倒是不至於太差

  • 7 # 不二齋

    對於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學習歐體,我並不同意他們的觀點,但我大概也知道為什麼他肯會反對學習歐體。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歐體結構難把握,很難學進去。歐體是結構大師,處處造險。本來可以在中間的,人家偏不在中間。本來可以寫直的,人家偏要斜。本來可以平行的,人家非要發散。

    2、學進去之後,又很難學出來。

    3、即使學出來了,也容易寫俗,或寫成老幹部體。

    但是,事實上是,學習任何書體都可能遇到上述的這些情況。學習顏體也同樣會出現以上問題,學習魏碑甚至還會讓字型都像右上傾斜。

    既然學習其他經典字帖,依然會遇到上述問題,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學歐體呢?其實也不是,還有很多人反對學柳體,有很多人反對寫顏體,還有一部分人反對寫魏碑。

    他們各執一詞,其實最終不是書法字帖的原因,而是人的原因。自己是學顏體的,就說歐體不能學,這樣太狹隘了。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成見帶給初學者,應該給出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事實上,歐體被評為四大楷書,就是因為它高明,就是因為它適合初學。

  • 8 # 十翼之痞

    曾經聽老先生們說,學顏柳不壞手。是說初學者從顏柳兩楷書作範本,無論從結字還是用筆,只要規規矩矩的練,都不會出現壞習慣。

  • 9 # 千年蘭亭

    歐陽詢的楷書以方筆見長,以骨力見勝,橫畫善用仰勢,豎畫善用背勢,以矩矱森嚴、險勁刻厲而獨創風格。

    他的字形方而勢圓,形方而用筆圓,點畫挺拔,沉勁入骨;結字險勁,平中見奇。代表作《九成宮》為奉敕之書,皇帝老兒讓你寫的,寫的不好,輕者砍頭,重者滿門抄斬,誰敢怠慢?故其法度特別嚴謹,一絲不苟,真可謂“纖微向背,毫髮死生”。

    初就楷書,宜先構骨力,從這個角度講,歐字是最理想的書體。

    但歐字比較難寫,特別是《九成宮》。因其嚴謹,故學歐不當,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滯一路。即將人禁錮了,肌肉僵硬了,這對以後學習更加靈活的行書、草書是不利的。

    這是一對矛盾,一旦將這個問題解決,你的書法一定會突飛猛進。

    歐陽詢小楷《心經》

  • 10 # 古道草深

    我是苦宅,這個問題的提出本身就帶有主觀批判性,從立意上就有否定歐體字的嫌疑,殊不知在少兒學書方興未艾的當下,顏體和歐體作為初學入門字型佔據著大壁江山。還有人說寫歐體時間長了禁錮學行草一說,我也並不認同。更有甚者,最後完全否定自己曾經為之努力過下過苦工的的歐體字,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我們暫且拋開字型的難易程度、排除個人好惡,從另外一個角度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有這種感覺的習書者,其實是把歐體字寫死了或者片面化了,還沒有學到或者說領略到歐體的精髓,首先要明確:其實歐體是很活的,是後學者,慢慢地把他寫平庸了,反而遣怨歐陽詢,真是太冤枉他了。歷史公認的初唐四家歐陽詢,正書第一的九成宮……不論是結體還是用筆,練到深處,細微之處皆是變化,比如下面歐公寫的四個“無”字。

    這幾個無字,不論是結字的開合俯仰,還是筆畫上的刪替連帶,都個各出新意,而反觀當代的一些新“歐體”在這關鍵一點上就選擇性的缺失了,比如下面的幾個三點水的寫法

    筆畫如出一轍,字勢雷同無異,程式化的表現。

    這些個基本筆畫也是程式化了,所以,好多人怕學歐學學到最後,越學越死,乾脆就不建議學歐了,這是歐陽詢的錯嗎?他恐怕不會背這口鍋。

    其次,有這種想法的人,其實我也蠻蠻理解他們的,他們之所以這樣說,也可能是出於自己或者周圍的經驗之談,走過彎路。那麼我們就要學個明白,歐陽詢的楷書是很好,但我們不要從一而終。不論老幼,初學者究竟該學其什麼?不同的進階階段,學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除了初學分佈,但求平正以外,控筆能力和運筆穩定性(筆性)的提升才是重點,這些,歐體字都能給你。

    當然歷史上每一位書家的書體都會有自身的侷限性,就像人無完人一樣,對於歐體字,無限放大其缺點,誇大其難點來反對它,沒有意義,喜歡不喜歡才是出發點,取法得當才是重點。

  • 11 # 子衿書法

    歐體字做為四大楷書之首,是初學書法者的較好範本之一。為歷代書學家推舉。而在最近,反對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

    反對一樣東西,要有足夠的論據。一千多年都沒有問題,學習歐陽詢的大師也不乏其人,褚遂良,陸柬之,文徵明。低一級別的如姜夔,成親王,姚孟起,黃自元。而間接受到影響的人則不可勝數,其中張旭,顏真卿,柳公權,徐浩……這些如雷貫耳的宗師,都學習或間接受到歐陽詢的影響。

    前人學習歐體字,產生了大量的大師級人物。今天的反對者是什麼人?無名之輩。以無名無成的人之論可信,還是歷史的事實可信?這問題根本就不值得一辯。

  • 12 # 半桶水書法

    謝謝邀請。大夥都各有體會和感觸,本人練歐體也有些年頭了,但沒有說到的“寫死”之感,相反透過不同版本的對比,再在讀帖上下點功夫,而且還以懸肘來寫(原大,放大幾倍誰都會),終於有些開竅。剛勁有力而又集中的筆畫線條,絕不是枕著寫出來的,而且九成宮的靈活舒展,也不會是枕著寫的人能體會的到!!二位田老師是怎樣寫的,大夥都知道,連十幾公分的字都枕著寫,能寫活麼?所以,一切都是靠個人造化。有時拜師未必是好事情,關鍵是個人理解力不夠的前提下,容易受老師影響,老師示範的一般是筆法結構,但是與原帖的差距,作為學生是發現不了的。能把字帖翻爛麼?讀帖,讀帖,讀帖!其餘的不用說了。

  • 1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就是題主說的那種人。我從小練書法,起步就是《九成宮》,算起來至今已經有五十年,當然了,期間穿插著學過不少其他帖,而且在多年書法教學過程中,也教授歐體,總的來說歐體並沒有全扔掉,直到現在也偶爾寫幾筆。

    由於多年來,我沒有把歐楷作為專工目標,所以,學的不精到。儘管如此,對歐體的筆法、字法特點還是很熟悉的。

    尤其是我學過好幾種楷書,或許是經歷多有比較的緣故吧,總覺得歐體的形象很美,但想獲得精髓實在不易。或者說歐體不適合所有人,可能它只屬於那些有天賦、有緣分的人。

    如果,訓練方法不科學、不繫統、不正規、不專業,加之執筆法不正確、運筆法不規範、結字法不熟悉、臨摹法不精通……只知道照著字帖寫,想把歐體學到家? 只能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

    因此說,學歐體像是過獨木橋,跟抓獎券差不多,成功的機率非常低。所以我認為,書法浩瀚無垠,歷代都有楷書,而且風格迥異,百態千姿,可以用碑海帖山來形容,比如魏碑、晉楷,以及隋唐以後各代都有楷書,當中比歐體藝術性好、容易學的字型,不勝列舉,為什麼非得都去搶著學它呢? 況且它是最難學的,豈不是自討苦吃。

    所以,憑我多年書法教學實踐經驗證明,初學者最好先不學歐體,應該從趙體《讀書樂》入手比較好,而後再學歐體、顏體或其它書體,這樣符合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客觀規律。

    再者說,學哪種楷書都有發展前途,也並不是只有歐體最正宗,比如魏碑、晉楷,也都非常規範,十分講求法度。其實,隋唐以後的楷書多是從魏碑、晉楷演化出來的,那才是真正的高峰! 是楷書的發源地。書法上,不是講取法乎上嗎? 不是講書宗二王嗎? 那為什麼不喜歡魏碑? 不願意練王義之《黃庭經》、《樂毅論》? 說來說去,恐怕還是審美取向與藝術價值觀有問題。

    總之,我認為,歐楷好看不好練,特費功夫,訓練週期漫長,尤其相容性不好。即使自以為寫的很好,當寫行書或練其它字型的時候,總覺得力不從心,筆性手感過渡十分困難。

    因為,歐體多是中楷碑文體,也就是說是雕刻出來的工藝字,本身帶有美術字特質,加之字型結構過於規矩、嚴謹,與手寫體書丹性質完全不一祥。如果按字型原大(3釐米左右)對等臨摹,可能效果會好一點兒,倘若放大兩三倍,直接臨寫(照著字帖寫),難度太大了!事實上,歐體不適合寫成大字。

    基於多種因素所致,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學歐體這類碑帖,很難把握好火候。其中,筆法動作就是一大難點,例如節奏感、韻律感、力度感非常不好控制,寫快了韻味不對,寫慢了神采不佳,要麼寫得太生硬,要麼寫的特綿軟,或者是“植物人”、算盤子。

    缺少藝術含量,沒有發揮餘地,容不得半點兒差錯,這即是歐楷與眾不同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固有的先天性缺憾。之所以很多人練歐體始終不得要領,原因就在這裡。

    尤其是初學自學者,對書法知識瞭解甚少,在技法不熟練的情況下,根本看不懂刀痕與毛跡的差別,自然不知道怎麼變通了,極容易產生對筆法、字法誤讀錯覺,導致臨錯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說,歐體不宜作為入門首選。

    如果有誰不信,非要拿出來十年二十年,甚至認可花費畢生精力專門去研究歐楷的話,我只能說你很執著,值得敬佩,除非你想當歐楷傳人……

  • 14 # 翰墨書道

    這是自己可能學習方法不正確帶來的後遺症。我的經歷和題主提的問題有些類似。我是先學的柳公權的《玄秘塔》,不過並沒有象科班的學習那樣進行過系統的學習,非常不紮實,現在看來,有些非常慚悔。還是紮實的去學習為好,後來有轉學了歐陽詢,水平也不高,總是一些原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知道不對,但總是靜不下心來。積累了不少的毛病。

    在轉學歐陽詢的書法是的認為是柳公權的書法不好學難度大,感覺歐陽詢的字相對好學一些,容易一些。後來,才想明白,之所以感覺歐陽詢的字好學,實際上是有了學習柳公權的學習經驗。把學習柳公權的學習經驗轉移到了學歐陽詢的書法上面了,比如用筆技法,讀帖技法等方面。

    如果學習方法正確,路子正,就不會有這種認識了。因為我們無論學習任何一種字型,一開始方法正確,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由易到難,其實後來的難也不在難了,因為我們有了基礎和學習經驗了。我們知道,學習什麼知識之所以感到難,是因為我們不理解,不懂,不得法,所以就感覺特別難,得法的話,難也會變得容易起來。

    其實,也就是如果要人讓學習變的不難,也就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可急於求成,好高騖遠和淺嘗輒止。就像該樓一樣,打好地基,然後一磚一磚按照正確的操作流程標準去砌就可以了,只要不停止,假以時日,就能蓋起高樓大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球,內訌,交易,最貴76人經歷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