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評一哥
-
2 # 溪楠囈語
這個是潮汕地區的氣象諺語吧。
1、氣象農時
潮汕地區農業發達,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細作和高產著名。長期以來農業生產手段是手工耕作,預測氣象、掌握節氣事關重大,對於出門商旅、漁航以及手工百業,也都關係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諺語、民謠與氣象、節時、物候有關,以之指導農事。(以下蒐集俗語、括弧內為普通話語詞)
正月落早種,二月種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長,四月茄花開。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龍眼,八月剝麻皮,九月魚菜齊,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紅,十二月梅花開。——《農事十二月歌》
天頂無雲,地下無船,窮人餓死,富人著瘟。(注:此民謠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響雷,一雷鎮九臺(颱風);六月初一無響雷,當年禍就來(指要刮颱風)。
正月北風和,三四北風旱,五六北風禍,七八北風毒過蛇。
夏天日落斬(砍)擔柴,冬天日落洗雙腳。
早出日頭無好天。
夏至響雷,割稻披蓑。
夜昏(黃昏)起雲半夜開,半夜起雲雨就來。
星照溼地,雨落唔離(下不停)。
四月初八無雨,果子多過石部(石頭)。
東風吹過夜,大水浸樓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馬,三月寒死老歷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過藥,一畝去一石。
2、鄉土風情
一些俗語反映出潮汕的風光物產,當時繁榮的城鄉景觀、特殊的市井風情,語氣中流露出潮人的鄉土感情。
潮陽人縣(人多),海陽(潮安)銀縣、揭陽米縣。
到潮無到橋(湘子橋),白白走一場。
十五夜看燈——出出唔平樣(不一樣)。
橋頭仙(閒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橋上天天有閒散之人。諷刺無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餅,汕頭媽宮粽球。
愛穿待嫁,愛食待生。(婦女出嫁時穿新衣,生育時吃好東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動入諺,並不限於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體現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動在民間影響之廣:
太陽公生做戲——唱乞(給)天聽。
師公(道士)遇著鬼——無法。
食無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齋補唔到(不夠)積惡。
三山國王霖田宮——正宗。
3、世態人情
這方面的俗語、民謠,內容十分豐富。既勾畫出社會百態,也有生活經驗;既有願望追求,也有嘲諷調侃;既有讚美青春與愛情,也有各種人世憂傷、快樂;既有懲惡揚善,弘揚民族傳統美德,也有小農意識、市民意識或扭曲了的心態。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會中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反映。
豬生豬惜(疼),狗生狗惜。(喻同類相親)
膠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氣。
一人主張,不如眾人參詳(商量)。
雙頭做齋賺無食。
貓書讀一肚,唔識貓娘(母貓)共貓牯(公貓)。(喻讀死書)
世態人情在民歌民謠中得到更為立體的表現。如這首《唪嗄》,表現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圖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買茶。吩咐娘仔著經布,吩咐細妹著紡紗。狗囝著知飼。鹹菜哩著滷(醃)到夠,唔到買魚囝蝦囝來相添。
囉囉嗦嗦了那麼多,所以這句“三四北風旱,五六北風禍”的意思是:三四月時,天氣還比較涼,刮北風時是正常事,也是順季節的風,一般來講雨很少。如果到了五六月份,這時的北風就少了,如果刮北風,那一定就會出現冷暖流的交匯,一般來說是要下雨的。
回覆列表
農曆三四月是春夏之交,本應該是刮東南風才對,東南風從海上而來,會把溼潤的水汽輸送到內陸深處,形成降雨,而風調雨順。如果在該刮南風的三四月卻颳起了北風,就是氣候反常的表現,北風來自於高原內陸,空氣中缺少水汽,非常乾燥,不能形成雲雨,所以接下來就會有大旱。到了五六月,已經是夏天了,如果還颳著北風,那乾燥的氣候又恰逢高溫天氣使糧食乾死,帶來的大旱將演變成大災,天災無法控制使人產生煩躁不安甚至是生存危機,所以天災又容易引起人禍。所以古人觀雲向總結的民謠即可判斷未來天氣變化,如:、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曬乾麥。
早霞不出門,晚霞可遠巡。
日落胭脂紅,無雨便是風。
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重陽無雨春十三,十三無雨一冬幹。烏雲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
一日南風三日曝,三日南風狗鑽屋。雷轟天頂,有雨不狠;雷轟天邊,大雨連天。立春雨淋淋,陰陰溼溼到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