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李木魚

    青春期是孩子由兒童到成年的過渡期,孩子練練長大,身體跟思想正慢慢的成熟,對一些事物充滿著好奇,會產生一些叛逆的現象,常常會跟家長擰著幹,甚至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家長們遇到事也不要用非常的手段解決問題。我覺得在家長們的正確引導下孩子都會健康成長

  • 2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其實你從網路書上都可以看到。我可以跟你簡單的說一些,你可以去找資料查一查。

    比如因為身體發育引起的心理上的變化。男孩女孩在這個時候他們身體上第二性徵的發育,讓他們對自身的變化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同時又對異性開始產生興趣,他們內心特別迷茫慌亂,但他們又不知道向誰求助。對自身身體發育的不瞭解以及對異性感興趣,這些都讓他們覺得害怕恐懼,這更加重了他們內心的迷茫無助感。

    青春期一般從十一二歲開始,這個時候孩子到了,基本上到了初中階段,課業負擔加重,這又增加了他們的壓力。

    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整合期,就是孩子到這個時候,開始探索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將來要做什麼?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也讓他們特別迷茫,並且想找到能夠引導他們的人。

    但是因為到這個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父母們認為孩子們叛逆,不聽話,更加想要控制他們。這引起孩子們更強烈的叛逆和反抗。本可以作為孩子們青春期的引路人和引導者支持者的父母,完全被孩子排除在外。但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孩子們內心又充滿了迷茫,恐懼,焦慮,煩躁。這讓他們特別容易控制不住情緒。有的甚至會和父母之間發生起劇烈的衝突。

    大致有這些,你可以去找很多資料來看,更詳細的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我在這裡還想說的是,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這個是很容易的。問題的關鍵是當了解了孩子們這些心理特徵之後,你可以怎麼做?如何做?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作為父母,你是否能夠調整你以前的和孩子互動的模式,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動還是以前的模式,那你和孩子的關係不會有任何改善。這就是父母的成長。

    關於這個部分,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你願意,可以在當地找心理諮詢師幫助,或者參加相關課程進行學習。

    其實我們作為父母,真的我們沒有學習過如何做父母,所以其實我們做父母的經驗為零,我們做父母是從孩子生下來那一天開始的。孩子一天天長大,但是我們的經驗並沒有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成長。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是比較聽父母的話的。所以父母認為沒有問題,親子關係還挺好。但到了青春期,問題集中爆發。並不是到了青春期才爆發,而是已經積攢了十幾年的問題,在這個時候集中爆發了。所以父母需要透過學習,瞭解孩子的心理,重新和孩子建立不同的溝通模式,否則的話,基本上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就再也沒有辦法跟孩子溝通。您豐富的人生經驗,就沒辦法去教給孩子了。孩子也因為找不到一個人生導師而跌跌撞撞的稀裡糊塗的度過了青春期。錯過了孩子的教育就再也不能重來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 3 # 了凡育兒教育

    1.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

    這時的孩子已以掌握了不少知識,對周圍世界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孩子感覺自己已經長大,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不願意再處處聽父母的。孩子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父母管得越多,孩子可能就會越反叛。

    2、同伴影響力上升

    小時候孩子經常會有這樣的口頭禪“我媽說的”“我老師說的”,到了青春期孩子已經不再崇拜父母、老師,而會經常說“我同學說的”“我朋友說的”。這就意味著父母的話,在他心裡已變得不那麼重要。

    面對著叛逆的孩子,媽媽該怎麼辦才能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教育好孩子呢?

    1、媽媽學會“閉嘴”,改變溝通方式

    李玫瑾說,10歲以前媽媽的話是黃金,14以後媽媽的話就是垃圾。媽媽要認識到這時候與孩子交流要少說多做,尊重孩子,不要給孩子一個囉嗦、說教的印象。

    2、讓孩子做主,媽媽學會抓大放小

    青春期的孩子最大的心理特點就是獨立自主。媽媽要改變自己,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已經長大,很多媽媽都沒有意識到這點,還在用以前對待小孩子的方法來對待他,孩子當然會不滿意。媽媽要改變自己的態度,把孩子當朋友,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選擇權,孩子的事要多讓他自己拿主意。

    多讓孩子做決定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抓大放小。關係到孩子發展方向的重要問題,媽媽還是起到監護人的職責作用,畢竟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需要我們的指引。只要和孩子充分溝通,孩子也會理解父母的心意的。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關係緊張,是因為我們自己還沒有轉換角色。孩子已經長大,就不能再用你的“諄諄教誨”來感化他了。學會適時的閉嘴,尊重孩子的決定,孩子才會願意與我們溝通。

  • 4 # 一天都狠忙碌的男人

    青春期叛逆很正常、需要家長時刻去注意並且糾正、一般叛逆有“愛頂撞家長”“喜歡嘗試各種各樣的玩法”“喜歡拉幫結派”“喜歡打扮晃來晃去-等等!

  • 5 # 心靈守護師張楠

    我們最常聽到家長會說,老師我家孩子非常不聽我們的話,讓他往東他偏要朝西,很逆反,是不是因為處在青春期的緣故,過了這個階段就會好了。

    從這些交談來看,問友問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希望搞清楚青春期階段孩子的心理規律,來進一步去修正孩子在青春期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在這裡我想重點說兩點。

    其一、既想和周圍人建立親密的聯絡,又不想被關係束縛的一種矛盾心理,這個特徵在和父母關係上是十分突出,一方面希望和父母能夠好好相處,但是針對父母對自己的管教或是叮囑會很煩,煩完之後又很內疚,所以外在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孩子情緒大起大幅;

    其二、針對性的好奇開始有了進一步的行動,比如會在班裡尋找一個讓自己有好感的異性,去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心裡會萌生出想和對方進一步交往的想法,這時若父母、學校都是以強制的形式,讓對方打消念頭,再加上自身內向不擅溝通,那麼這種好奇會轉向內,有的孩子會出現一些性幻想,或是直接上網搜尋一些關於這方面的資訊、小說或是影片,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一方面又會存在著負罪感,覺得自己不正經,也很容易在外在表現,躲避和異性相處的任何機會,甚至不敢看異性;

  • 6 # 心新視角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為激盪、勃發、生機盎然的特殊階段,是自我發現的時期,什麼都是新的,自己也是新的,他們開始站起來,掙脫成長懷抱和束縛,探索自己和未來,幻繪和追逐自己的理想。主要心理特徵是:

    1、  智力發展顯著與現實經驗不足導致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實際上的半成熟狀態間的矛盾衝突;

    2、  自我意識增強與心理上對成人依賴導致心理斷乳期與依賴並存;

    3、  追求獨立和好奇探索導致心理上既閉鎖與又開放;

    4、  性別意識覺醒和發展;

    5、  情緒波動敏感;

    6、  對抗權威;

  • 7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青春期最多的表現是叛逆,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

    這種叛逆期我們得把握好,多關心關心孩子,讓孩子在叛逆期快樂的度過!

    有脾氣那是必然的,孩子也有壓力,需要釋放,發洩,家長要有耐心的交談。弄懂他發脾氣的原因,針對性的解決!

    孩子是自己的,教育不能馬虎,對待孩子要耐心,靈活,不能動不動就上嘴癮,說了一堆他不聽,浪費時間。與其吵,不如靜下心來想辦法。

    希望家長們多點時間陪孩子,讓孩子有個不一樣的青春期。

  • 8 # 老雲心理坊

    青春期一般指11歲到16歲左右,上下有一歲浮動,此時的主要特點就是身高體重突增,第二特徵開始發育,自主意識增強,不願過多收到外界因素的干預,包括父母。其表現形式有頂撞父母老師、遇事易衝動、愛面子、對異性充滿好奇等!

  • 9 # 婚姻家庭諮詢師

    一矛盾性青春期孩子很容易產生矛盾心理,2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4自制性與衝動型的矛盾,5成才慾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6對異性的矛盾心理。

  • 10 # 瀟灑芳子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青春期的孩子,不聽家長說的話,抗拒,判逆,你不讓他做其他事,他偏要做,家長無論說什麼,不服氣“頂撞”,我兒子11歲左右,我讓他先學習,再幹其它,我佈置的事多了一點,小頑童就頂撞我“媽媽,我快讓你培訓成奴才了”。我聽後愕然,這是真實事,青春期孩子就不服管教,他認為聽家長說的都是錯的。唯唯諾諾,他就認為是奴才,所以他就抗拒,頂撞,抗議,衝動,自尊心也強,這個年齡段孩子都有這個過程,過了這個時段就好了,他就懂事了。

  • 11 # 春夢飛花1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管他年齡在什麼期,基本性格是生就了的,現在這樣到老還是不會變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不要把家長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 12 # 傾心丿獨念You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有判逆心理,對於父母說的話不是很放在心上,明明是為她好,她卻當你是別有用心,見不得她玩,老是讓她學習。殊不知父母這樣約束她,才是在幫助她,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能早日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 13 # 離別是為更好的相聚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青春期一個重要的心理需求是擁有關係密切的朋友,一同分享內心的情感,一起分擔成長的煩惱。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不是成年人,還保留小孩子的一些心態,還需要共同玩耍的夥伴,他們需要一個知心的同路人,一起來確認自己的身份特徵,一起去了解將要走進的成人世界。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交友是心靈成長的需要。

    2、不要認為孩子“應該”什麼都對家長說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的確較多的向家庭尋求支援,更願意向父母坦露自己的情感,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發生了變化,對於生活,他們更重視親身體驗,而非間接經驗。他們也會向家長和老師請教,向書本請教,但是,間接的學習代替不了自己的探索,作為一道探索的同伴,同輩群體的一些功能是父母無法替代的。

    3、多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

    家長如果不想自己的地位完全被孩子的同學,朋友所替代,那麼可以從生活點滴的細節做起:當喜歡唱歌的孩子閒暇時想看“超級女聲”:時,不要因為看新聞和她搶頻道;當孩子津津樂道她學習中的一次小小成功時,不要忘給她一個及時鼓勵;在孩子受到委屈時,為他鼓勵加油。。。。同時,切記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總是“學習,學習!”地嘮叨個沒完。

    值得一提的是,做家長的也不能停留在傳統的角色裡止步不前,有時不妨做個與時俱進的時尚家長,當孩子網上開部落格,寫日誌時,自己也開部落格,寫東西,有新的影片上映,要和孩子一起去觀賞,有時也買來一本書一起讀並交流感想。

    另外,如果孩子是單親家庭,或者家長曾經在身心上傷害過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生活點滴中國,少些對孩子的干預,多些對他們的欣賞,縮小與孩子代溝的距離,和他們做心無芥蒂的朋友。

    4、進行適當的干預

    如果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無傷大雅,家長不妨調整心態,坦然對待,但如果孩子的行為超越了底線,就要適當干預。

    、極端性青春期孩子更容易出現極端行為

    1、自虐

    青春期的特定心理特點,讓有些孩子在遭遇挫折、冤枉的時候,會出現自虐這種極端行為,他們有的拔頭髮,有的不吃飯,有的讓自己挨凍,有的用扳子抽打自己,有的用刀子自傷,嚴重者則了結生命。家長一但發現孩子有自虐的傾向時,一低昂要加以重視,一方面要努力尋找並消除孩子生活中的壓抑源,另一方面則要幫助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2、離家出走

    離家出走是青春期叛逆的一種反應,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極端性。他們思想活躍,性格敏感,控制力差;易走極端卻又不善於自我調節,敢作敢為又盲目衝動,一旦受挫就無法承受。這些心理特點都易使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極大,他們既渴望被人理解又不願意敞開心扉,種種煩惱無處傾訴,只好選擇離家出走。

    家長要如何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呢?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極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與孩子談心,從側面多關心孩子,多觀察孩子,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悄悄給孩子介紹心理醫生或者心理類書籍,幫助孩子調節內心的極端心態。

    3、幻想症

    青春期的孩子也容易得幻想症,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做不到想做的事情,於是思想上走了極端。一般20歲以下的孩子首次發病約佔14%,女性與男性之比約為8:1.幻想症是家長應重視的問題,不可忽視。在生活中,家長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當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心理分析,避免孩子走向極端。

  • 14 # 漫語心理

    青春期,12-18歲,這個階段被我們稱之為“第二反抗期”,在心理上有句話叫“處於狂風驟雨期”。這個階段孩子特別難管理,而且特別容易出現心理甚至精神上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這個階段正常孩子的一些特點。首先是“矛盾性”。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認知等表現出非常大的變化,與矛盾性有關。青春期的孩子有五對矛盾:*依賴性與獨立性。孩子身體上逐漸發育接近成人,越來越獨立,獨立交朋友,獨立學習。但同時又依賴家長:“媽,給我把衣服洗洗。”*閉鎖性與開放性。一方面,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覺得自己很孤獨,特別希望交到朋友。另外一方面,他們越來越封閉自己的內心。很多心裡話、遇到的問題,到了青春期都不願意講,偶爾給你說一句也是蜻蜓點水。*勇敢與怯懦。這個階段的孩子做事特別什麼魯莽,“初生牛犢不怕虎”,天不怕地不怕,特別容易打群架。大家在一起可能會做一些事情,甚至是違法亂紀也覺得特別勇敢。但是另一方面又特別怯懦,比如他們作業沒有完成就不願去學校,害怕老師批評。*高傲與自卑。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方面特別高傲,挑戰權威,在學校給老師起外號甚至對抗,在家裡挑戰父母與父母對著幹。但是另一方面他又特別自卑,當一件衣服沒穿好或者髮型不滿,他可能幾天都不願意出門,害怕被別人嘲笑。同時,他又追求獨立性,表現出他的個性和與眾不同的一方面。*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一方面,他特別懷念童年、幼兒園、小學多單純,事兒少,懷念那時的無憂無慮。但是,他又覺得這個年齡階段好幼稚,不喜歡聽小時候的事。青春期階段的孩子還有哪些特點,歡迎持續關注學習。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矛盾性特別突出,除了此之外,他一些價值體驗、審美觀點等,都有一定的“傾向性”,不再盲從。比如高三、初三畢業的孩子,在選擇志願時有自己的想法和傾向性。“成熟性”,這個階段的孩子身體越來越成熟,表現出來一個成人的特點。而且他們在一些思想觀念的表達上有成熟的一方面。“自主性”,青春期他們越來越自主。買衣服時會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和款式。給他安排的所有事情,他可能都會提出反對意見,“第二反抗期”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我們稱之為——叛逆。“自尊心”,這一階段的孩子自尊心強,特別要面子。別人一個批評或者是家長的一頓打罵,孩子就覺得失了面子。舉例:一個初一早戀男孩與家人鬧僵最後住院。他因為被父母批評,女孩不理,覺得沒面子沒尊嚴,不願上學、沉迷遊戲,父母管理的時候會非常憤怒甚至打罵家人。假設父母能瞭解青少年,理解孩子的特點,稍微改變一下策略,可能就不是這樣的結局。之前我們瞭解到青春期的五對矛盾性,還有傾向性、成熟性、自主性和自尊心,最後一個時“求同性”。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害怕被孤立,害怕自己不一樣。但他有時又表現出標新立異的一面,所以特別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青春期從12-18歲這一階段,面臨人生兩個重要的考試:中考和高考。如果前期他的自信心、人際交往方面能力,包括學習習慣等沒有發展好,面臨如此大的學習壓力,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焦慮、抑鬱。同時還會面臨一個人際交往的危機。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害怕孤立,他們一方面開放,一方面封閉同學之間的交往。由一群好友變成兩三個好友,一旦發生矛盾,先是同學關係出問題,情緒不好影響到學習,最後陷入一種惡性迴圈。所以人際交往對孩子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關於“親子關係”的危機,青春期有那麼多“矛盾”,如果我們家長不理解,不給予支援,就容易出現親子關係的問題。還有情感危機——早戀。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可能就把他們的早戀推向一個危險的邊緣。青春期階段孩子面臨著很多誘惑,家長該如何管理呢?歡迎持續關注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溝通技能不行,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