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8
回覆列表
  • 1 # 人心厚道

    多顆將星?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都是五星上將,沒聽說過美國曆史上有六顆星的上將。有一本書,書名是“十九顆星”。美國一共有九個人被授與五星上將軍銜,這本書裡寫了三位五星上將,一位四星上將的“光榮歷史”。他們四個人加起來就是“十九顆星”。當然最著名的五星上將首先是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這四星上將非巴頓莫屬。這本書我看了兩遍,對他們的“光輝事蹟”和“人生亮點”還是記得的。比如麥克阿瑟,在夏威夷部隊當少校參謀時,自視輕高,一再公開議論他的旅長指揮水平太差,受到了處分。其實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批評的方法有些問題。再如艾森豪威爾,年輕時挪用了25美元公款辦私事,正要查辦他的時候,潘星將軍要帶人去南美作戰,他馬上把錢還上,申請跟潘星將軍打仗去了。要不然肯定會被“雙規”撤職查辦了,美國曆史上還會有二戰中這位橫掃歐洲的盟軍總司令和後來的美國總統嗎?尼米茲最著名的功績是指揮了中途島大戰,他的情報人員用一封假電報判斷出日軍的戰役目標是中途島。他集中兵力,一舉擊沉了日海軍四艘航母,扭轉了日美太平洋戰爭的戰局。他們被授與五星上將,應該是美國曆史公道的做法了。

  • 2 # 遠木三二三

    這個題主是不懂裝懂!美國的軍銜最高就是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還有艾森豪威都是五星上將。沒有所謂六星上將之說!

  • 3 # 李114117786

    麥克阿瑟是政治明星,尼米茲是真正的軍人。二戰太平洋戰場,海軍才是主力,陸軍基本就是清掃了,掌握制海權後,日軍沒有補給,你說怎麼打。麥克阿瑟也就說了個,我會回來的。

  • 4 # 一個支點看看

    在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從軍服役上看,起碼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麥克阿瑟資歷和任職軍銜要比尼米茲高的多。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也就是麥克阿瑟逃離菲律賓前夕,被晉升四星上將。而在此前不久,海軍少將尼米茲被任命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代四星上將軍銜。

    但在1944年底,兩人都是同時晉升五星上將的。

    所以說理論上,尼米茲不可能比麥克阿瑟多一個星。即使有圖為證,也可能是兩人在佩戴軍銜上出現了時間差。如果麥克阿瑟真是晚一些晉升五星上將,在同一時期比尼米茲少了一個星,以麥克阿瑟的性格和在華府的人脈,能直接衝進白宮且能把國會大樓拆了。

    可以說,在逃離菲律賓後到1944年底這段時間,麥克阿瑟除了職務名稱不斷變化外,其軍銜一直沒有改變。

    而尼米茲在羅斯福總統力薦下,越過海軍26位資深將領,在一片狼藉的珍珠港潛艇上,以海軍少將代四星上將軍銜接班。半年時間內,整頓太平洋艦隊,指揮炮擊日佔島礁,空襲東京,進行人類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的珊瑚海海戰,決戰中途島,使日本不得已將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三年間,尼米茲從二星少將快速晉升三星中將,在把"代"的四星上將轉正,才有1944年底國會破例晉升其五星上將軍銜。

    尼米茲與麥克阿瑟不同,基本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進將軍行列,命運轉折點是珍珠港事件。羅斯福總統慧眼識珠沒有選錯人,尼米茲也是有能力非常爭氣,而且在海軍上層和白宮高層很有人緣。

    麥克阿瑟出身名門且極有優越感,家庭在華府上層及國會有極好的人脈關係網,本人也牛逼的了不得。擔任過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大蕭條時期唯一的代四星上將的陸軍總參謀長(艾森豪威爾曾任其副官),菲律賓陸軍元帥(太平洋戰爭時期一直戴著那頂軍帽),戰後擔任駐日盟軍總司令。

    與尼米茲低調內斂的性格不同,張揚得瑟麥克阿瑟更像一個時常圈粉的明星。抗命不遵是其常態,為了逃跑時說過的一句"我會回來的"承諾,攪黃強制改變了華府制定的戰略進攻部署,枉送了太多的無辜生命。

    麥克阿瑟一生都在作秀,即使在北韓戰爭(韓戰)中,與總統杜魯門叫板被貶回家,臨了還整出個"老兵不死"演講,為其作秀的一生畫上最後的句號。

    可以說,美國這十個五星上將九個人中,最能表演最能鬧騰,身後評價最差的,非麥克阿瑟莫屬。

  • 5 # 人生付一笑

    美軍的將官軍銜標誌:准將1星,少將2星,中將3星,上將四星。戰時設5星上將(相當於元帥)。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同為5星上將,怎麼會少顆星呢?

  • 6 # 大道至簡140196287

    麥克阿瑟敗走菲律賓,在逃亡澳洲途中,差點沒成了日軍的俘虜!雖然從出身看麥克阿瑟絕對碾壓尼米茲,但從戰功來說,尼米茲完全碾壓麥克阿瑟!沒有尼米茲指揮的強大的美國海軍,麥克阿瑟在二戰中後期很難有作為!麥克阿瑟甚至都不如布萊德雷!

  • 7 # 追憶逝去的窯火

    《尼米茲傳》中有這個描述,說海軍工程大隊的水兵在廣播中得到尼米茲等人被授予五星上將的軍銜後,馬上就把肩章做出來了,而這個時候麥克阿瑟即將出發去珍珠港,等老麥到珍珠港見到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已經佩戴好新肩章等在哪裡啦,

  • 8 # 喜7872166

    美軍的軍銜主要是設了一個准將,所以看將軍銜標誌,一顆星的是准將,兩顆少將,三顆中將,四顆上將,而五星上將相當於是元帥。

  • 9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4年7月,太平洋戰場上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又東向西進攻,麥克阿瑟率領的西南太平洋艦隊由南向北打,兩支大軍對日本佔領下的菲律賓形成鉗形之勢。但在先攻打臺灣還是菲律賓的問題上,陸、海兩軍種又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羅斯福只得拖著病體親自調解雙方的矛盾,最終支援了麥克阿瑟的方案,尼米茲的太平洋艦隊支援麥克阿瑟進行菲律賓戰役。於是,哈爾西的第3艦隊受命前往呂宋島一線,揭開了萊特灣大海戰的序幕。

    奇怪的是,斯普魯恩斯的第5艦隊到哪裡去了?

    想解釋這個問題,還要從尼米茲“照顧”哈爾西說起。隨著戰局的發展,昔日“熱鬧非凡”的南太平洋戰區成為了遠離戰線的大後方。而哈爾西手中原屬陸軍的部隊還給了麥克阿瑟,屬於海軍的又調回太平洋艦隊。

    此時哈爾西的部隊“淪落”為守備部隊,整天無事可幹。想當初,因為面板病沒有趕上中途島海戰,他推薦下級斯普魯恩斯接替自己的職務,現在是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有仗打,這讓他十分的著急上火。尼米茲的“兩班制”解決了問題。

    首先,兩人的交情從軍校時期就建立了,儘管哈爾西比尼米茲高一屆,但他們的友誼是深厚的。尼米茲十分欣賞哈爾西敢打敢衝的風格,更同情他此時的境遇。出院後的哈爾西在南太平洋配合麥克阿瑟打了一些仗,但都是支援性任務。

    現在,像哈爾西這樣有經驗、有能力的高階將領又回到了中太平洋戰區,如何發揮他更大的作用,但又考要慮到斯普魯恩斯干的正如火中天,將他“無理由”地撤換下來顯然不合適。於是,他決定實行“兩班制”,哈爾西一樣有仗可打。

    其次,解決人才多的問題。“兩班制”,是指同一支海軍艦隊和隸屬部隊,在斯普魯恩斯指揮時稱為第5艦隊和第58特混編隊;哈爾西指揮時則稱為第3艦隊和第38特混編隊。說白了,就是兩套指揮機關輪流帶領同一支部隊執行任務。

    這樣做,不僅避免了指揮機構過於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而且這些優秀的將領都有機會發揮才幹,還能緩解戰爭的緊張情緒,得到充分的休息,並可以有時間充分論證下一個任務的作戰計劃,一舉多得。

    更讓人叫絕的是,透過艦隊番號的變更,使日本人誤以為在太平洋上,美軍擁有兩支艦隊,而且兩人的作戰風格不一樣,更讓日本人確信美軍的實力雄厚,能做到輪番出戰。以至於戰爭中,不少人以為美軍第3、第5艦隊是兩支不同的艦隊。

    激戰萊特灣,麥克阿瑟“榮歸故里”。

    1944年9月,受領任務的哈爾西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刻乘坐4.5萬噸的“紐澤西號”戰列艦,率領第38特混編隊先期到達菲律賓海域,對其附近的島嶼進行炮轟和飛機轟炸,為隨後的登陸戰役掃清障礙。

    在帛琉群島的戰役中,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大部分島嶼,並在此修建機場和軍港錨地。但佩勒硫島的戰鬥卻打得異常艱苦,島上1萬名日軍躲在巖洞內負隅頑抗,海軍陸戰隊第1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苦戰一個多月才拿下該島。

    美軍傷亡1萬多人,這與美軍雜亂的指揮系統不無關係。例如,負責運送兵員的第7艦隊歸麥克阿瑟指揮,哈爾西的第3艦隊聽尼米茲的,而他們二位又分別聽命於參謀長聯席會議,造成指揮分散,任務重疊,缺乏現場指揮,導致重大損失。

    為了步調一致、相互配合,海軍部要求哈爾西的第3艦隊在西南太平洋艦隊攻佔菲律賓群島的作戰中給予掩護和支援。當然,作為一份正式的檔案,需要尼米茲的簽字同意,他二話不說在檔案上籤了字。大戰在際,他不會和麥克阿瑟一般見識。

    10月20日,在哈爾西第3 艦隊包括16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近100艘戰艦的掩護下,738艘艦隻搭載麥克阿瑟的18萬登陸部隊,在萊特灣登陸成功。當天下午,麥克阿瑟涉水上岸,透過大功率電臺向菲律賓人民宣告:“我回來了!”

    此時的尼米茲心中五味雜陳,一邊為收復失地而高興,一邊麥克阿瑟大出風頭,過分表演“個人秀”,將光復菲律賓的功勞全部攬在自己名下,他十分生氣。倒不是尼米茲喜歡沽名釣譽,而是他應該為海軍取得的功勞,去爭取榮譽。

    不過,好在羅斯福沒有忘記這次戰役中海軍付出的努力,他一邊給麥克阿瑟發賀電的同時,也給尼米茲和哈爾西發來了祝捷嘉獎。第38特混編隊再接再厲,在一個多月的支援行動中,擊毀日機700餘架,擊沉幾十餘艘日本各類艦隻。

    尼米茲榮升五星上將。

    12月15日,對於尼米茲來說是個高興的日子。他被美國總統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這是海軍的最高軍銜。換句話說,他的事業已達到了最高峰。同時獲得晉升的還有麥克阿瑟等9人,麥克阿瑟也是無比的高興。

    同樣為尼米茲感到高興的,還有與他朝夕相處的部下,這些細心的部下連夜為他趕製了一副將五顆星排成一個圈的領章,讓他既高興又驚奇。當麥克阿瑟前往尼米茲的指揮部商討下一部作戰計劃時,看到自己還是4顆星,十分惱火。

    極要面子的麥克阿瑟回去後將副官大罵了一通,並命令第二天一早讓他戴上自己的五星軍銜。這也充分說明了兩人的品性,麥克阿瑟專橫跋扈,手下習慣於聽命行事;而尼米茲與部下關係和睦,手下自然擁戴他,為他做領章是必然之舉。

    支援麥克阿瑟的行動還在繼續,被逼瘋的日本人進行“神風”式攻擊,10天之內,美軍損失43艘艦船,人員傷亡近2000人。儘管哈爾西的第38特混編隊給日軍以大量殺傷,但自己也遭到日軍拼命反撲,損失不小。

    1945年1月25日,哈爾西完成了輪換任務,斯普魯恩斯接管艦隊,第3艦隊再次改為第5艦隊,隸屬的第38特混編隊也相應改為第58特混編隊。與此同時,尼米茲也在謀劃著將指揮部從珍珠港挪換到關島。

    一是,作為艦隊總司令應該靠前指揮,而不是在後方,影響士氣;二是,現在的珍珠港隨著戰事擴大,指揮部已變得擁擠不堪,效率低下,行政事務多。更加難受的是,影響情緒,不能全身心地去考慮戰局發展,這是尼米茲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於是,尼米茲帶領一支精幹的參謀班子,在關島建立了一個“前進指揮部”。在這裡,指揮作戰是輕鬆的事情,再也不用考慮扎著領帶去單位,甚至可以穿制式短褲(也是軍裝的一種)去上班,更讓人覺著愜意的是,他將他的愛犬也帶到了島上。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也有這樣的體會,幹工作可以不怕苦、不怕累,但要處理和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如大量的會議、處理不完的彙報總結等,確實很影響工作情緒。二戰中,許多優秀的將領為了擺脫繁瑣的行政,都選擇“躲”得遠遠的。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海上騎士:尼米茲》

  • 10 # 使用者58435540336陽城

    不多呀?同為五星上將。在“密蘇里”戰列艦上授日本投降時麥克阿瑟還排在尼米茲之前。本來二人應該並列的,區別是陸軍在海軍之前。

  • 11 # 梓蕤

    五星上將是美國第二高的軍銜,只在戰時授銜。美國曆史上只有9人擁有此軍銜,而尼米茲作為二戰時海軍的代表人物,與美軍在二戰時資歷最深的陸軍代表麥克阿瑟,同樣是5星上將,在軍功評比中,尼米茲並沒有矮一截。

    尼米茲之所以讓人留下比麥克阿瑟低一級,主要是由於尼米茲比較低調,而且不會作秀,直到1941年才被羅斯福賞識,準備將其提拔為美海軍艦隊總司令一職。而在此之前,尼米茲只是擔任海軍部航海局代局長,是個坐在單位的文職工作,之前並沒有在戰場上建立軍功。這種人事安排的空降,使得尼米茲越過當時比他還資深的50名海軍軍官,考慮再三後,尼米茲婉拒了這一任命。尼米茲直到珍珠港遇襲後,才取代金梅爾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同時晉升為海軍上將。

    (左為麥克阿瑟,右為尼米茲)

    而反觀麥克阿瑟,出身軍事家庭,並且還在39歲時就擔任了西點軍校校長,在美軍界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擁有崇高的聲望。而且麥克阿瑟非常愛出風頭,可以說是美軍中最有流量關注的將軍,多次與美國國會在二戰前的備軍政策上據理力爭,他也因和羅斯福的多次頂撞與行事乖張,而被提前退役。

    然而羅斯福卻沒有因個人恩怨而將麥克阿瑟打入冷宮。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作為菲律賓的元帥,被日軍打得丟盔棄甲,差點就自殺謝罪。是羅斯福從菲律賓冰冷的海水從將其撈上來,以國家的名義讓其撤退,並授予其西南太平洋盟軍司令的職務,正式重回巔峰。

    而在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問題上,羅斯福在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爭執中,站在了麥克阿瑟這邊。麥克阿瑟主張以新幾內亞,哈爾馬赫拉,棉蘭老為中心,展開對日本的打擊,最後解放菲律賓。這個方案讓當時美軍的將領質疑其夾帶私心,只想著復仇。

    而尼米茲則主張奪取棉蘭老空軍基地,孤立呂宋,再沿中國海岸打擊日軍,再打擊日本本土以縮短戰爭程序。這個方案由於要與日軍正面死磕,必定會造成美軍重大的傷亡。而如果美軍繼續沿襲跳島戰役,則會發揮效率和利益最大化。出於這種考量,也最終成全了麥克阿瑟在菲律賓上,實現了其之前要捲土重來的豪言壯語。麥克阿瑟也與尼米茲在戰略問題的正面對決中獲勝,個人聲望一時無兩。

    尼米茲的指揮風格,比起巴頓,不夠硬,比起隆美爾,不夠狡猾。唯一能讓其在二戰名將擁有姓名的,還是依靠其嚴謹縝密。尼米茲在扭轉美軍太平洋戰爭趨勢的中途島海戰中,由於事先獲取了日軍的情報,被認為勝之不武。而在制定瞭望塔計劃時,尼米茲確立了以攻佔瓜島和圖拉吉島為首要目標,從而實現美軍在中太平洋的反擊。日軍在瓜島戰役失敗後,就註定了日軍幾乎無法再有翻盤的機會。

    尼米茲還在索羅門群島中,依靠正確的情報,成功截擊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原本要從拉包爾飛往索羅門群島的日本基地進行視察,山本五十六的座機被兩架美國P-38戰鬥機的兩發機炮命中,機毀人亡。山本五十六的死不僅打擊了日軍計程車氣,也讓最熟悉美軍的將領再也無法發揮作用,加速了日軍在太平洋戰爭的徹底失敗。

    如果論職務高低,尼米茲還略佔上風。麥克阿瑟只是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而尼米茲則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兼盟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從戰區的職位還沒尼米茲高,只是由於麥克阿瑟主要擔任陸軍的登陸作戰,兩者雖然指揮管轄區互相重疊,但是卻沒有過多的交集。

    在捍衛美陸軍和美海軍的榮譽和利益上,雙方出於各自的考量,有爭執在所難免。而雙方出於大局著想,一直是鬥而不破。然而在由何軍種接受日本投降的問題上,卻不惜和麥克阿瑟相爭,這不僅關乎他們個人的榮譽,也是其代表的軍種的榮譽。當時美國原本屬意由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全權受降,而尼米茲則表示,如果不能體現美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所做出的貢獻,他則不會出席。最後採取了折中的辦法,日本將在美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受降,而麥克阿瑟仍是受降儀式的主持人,但卻在密蘇里號上佈置紅藍兩色的五星將旗,紅色代表麥克阿瑟的陸軍,而藍色代表尼米茲的海軍。受降儀式充分體現了海軍和陸軍的貢獻和功勞,最後以皆大歡喜收尾。

    (尼米茲代表簽字)

    尼米茲和麥克阿瑟在二戰中都屢建奇功,並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獲得了所有盟軍將領的尊敬,歷史地位不分伯仲。美國為了表彰尼米茲在二戰的貢獻,把10月5日定為尼米茲日,而麥克阿瑟主要在海外活躍,在菲律賓和日本也擁有很高的聲望。雙方雖然有過不愉快,但是最終殊途同歸,沒有使矛盾激化,也是二戰時期的幸事。

  • 12 # 一風2008

    尼米茲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的救世主。作為太平洋海軍司令,他受命於危難之時,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堅韌不拔、臨危不懼,與日本法西斯海軍的代表人物山本五十六鬥智鬥勇,最終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並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所以,尼米茲獲得如此殊榮當仁不讓。

    最近,國內電影院線正在熱映美國大片《決戰中途島》,該片全景式的表現了太平洋戰爭之中美國大勝中途島的歷史事實,非常精彩,耐人回味。

    《決戰中途島》塑造了三個重要人物,一個太平洋海軍司令尼米茲,一個是美軍太平洋戰區情報站的破譯員,一個是企業號航空母艦俯衝轟炸機的飛行員。三個人,一臺戲,一次精彩絕倫的戰役。

    尼米茲善於指揮,破譯員具備破譯日本密碼天才,飛行員臨危不懼生死置之度外連續擊中兩艘日本航母。

    中途島決戰後,尼米茲所向披靡,連續在太平洋取得勝利,狠狠打擊了日本海軍的囂張氣焰,只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就把美國海軍從珍珠港事件的慘敗帶向了在日本東京灣登陸的輝煌勝利。尼米茲取得的戰績,在美國軍事史上獨樹一幟。

  • 13 # 李涵說

    看到問題納悶了老半天,尼米茲啥時候比麥克阿瑟多了一顆星?兩個人都是五星上將,都是太平洋戰場的決定性人物,軍功和名氣不相上下。

    一個是陸軍,一個是海軍;一個高調囂張,一個低調內斂;一個從二戰打到朝戰,自恃功高,藐視權威,最後被炒了魷魚;一個二戰後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退隱江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你是否放棄了一些年少時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