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陰儒陽館

    漢字拉丁化風潮下的產物,中國近現代的落後捱打,使士子文人救國圖強方策不竭第出,其中就有把落後歸於漢字者,以為拉丁化與西方同即可使中國富強。幸好,漢字避過了這個巨坑。

  • 2 # 方甲子

    民國時期,華人一度懷疑中國的沒落是否是因為漢字的文化邏輯導致的,為了尋求西方化的方法,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編纂現在的拼音系統。但是這套系統並不能解決我們的文化問題,其實我們的文化並沒有問題,只是我們解讀錯了,我們是“生生(易)”文化,西方是“邏輯(理)”文化,所以如今的拼音系統只能作為漢字的簡易識別系統,與文化無關,所以我們應該有文化自信!

  • 3 # 文字裡的風景

    朋友們都知道,現在正規教學漢字都是先從漢語拼音入手的,那麼漢語拼音是何時建立的?為什麼漢字的聲母表要用西方的字母呢?

    關於這個問題,先看看周恩來總理是怎麼說的。他在1958年釋出的《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說:“現在公佈的漢語拼音方案,是在過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種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從採用拉丁字母來說,它的歷史淵源,遠則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年以前,近則可以說是總結了60年來中國人民創制漢語拼音方案的經驗,比起歷史上存在的以及目前還在沿用的各種拉丁字母的拼字方案,確實更加完美"。

    看了總理的這些話,大家也就明白了1958年2月11日出臺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歷經建國初期到1958年,綜合國內現狀和國外形式及多種考慮才慎重推出的,經過全華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透過,官方頒佈的漢字拼音拉丁化方案。至於漢語拼音(包括聲母表)為何要用西方拉丁字母,就要追溯到下面兩個方面。

    一、漢字的拼注歷史

    眾所周知,漢字數量龐大,據近來北京國安資訊裝置公司漢字型檔公佈,共收錄有出處的漢字91251個,常用字也有5000多個。如此巨量的漢字,僅靠我們的大腦難免會出現提筆忘字或見字不會讀的現象,但這都不是事,我們只要藉助漢語拼音,就能輕鬆搞定。

    現代人能透過漢語拼音獨立學習漢字,但是中國古代沒有拼音字母,只能透過“直音”或“反切”的方法學習漢字。“直音”就是用同音字來注音,如“材”注“才”,“拾”注“十”,但是有些生僻字,如“丟”就找不到同音字。當有些字找不到同音字或同音字過於冷僻,“直音”就起不到注音的作用了。於是魏晉時期出現了更接近拼音的“反切”注音法。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如“練”用“朗”和“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隨著“反切”注音法成為中國古代學習漢字的通用注音法後,到了宋代,為了更簡便學習漢字,有人還利用反切法制作出了便於查閱的《切韻指掌圖》,僅12幅圖,幫助快速讀取不會讀的字。

    二、現代漢語拼音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為了便於學習漢字和傳教,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後來這種方法也流行開來。明代萬曆三十三年就出現了義大利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設計的用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拼音方案,這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字拼音。清末,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和對國家領土的瓜分,中國知識分子認為國家落後緣於科技落後,科技落後是教育落後引起,教音落後是因為國民識字率低,漢字太難學,由此引發了廢除漢字,改用字母拼寫文字的運動。運動呼聲很高,連魯迅也發出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吶喊。在這種形式下,國學大師章太炎為保護漢字文化,創新出《注音字母》,就是用漢字偏旁做成各種符號即注音符合,便於漢字的學習。1918年中國教育部正式向全社會推出,在後來的40年一直沿用,這是中國最早的漢語拼音。

    1949年,新中國成立僅十天,為快速掃除文盲,提高國民文化水平,建設新中國,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毛主席十分重視,特派秘書胡喬木加入,並做出重要指示:文字必須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應該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據現有漢字制訂。在這樣的形式背景下,復旦大學周有光教授認為,對於英語來說,拉丁字母也是外來字母,用它拼英語,也就成了英國的民族形式。漢字的形式不適合字母要求,世界上最通行的是拉丁字母,與其另闢蹊徑,不如洋為中用。毛主席也在1956年1月20日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贊同了拉丁文字母的使用,同時也肯定了外國好的東西,就要學,並且加以消化,變成自己的東西。於是經過漫長的修改打磨,1958年2月11日隆重推出了《漢語拼音》方案,它是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是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但絕不能代替漢字。

    回顧300多年漢字拼音化過程,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漢語拼音方案》採用拉丁字母及各個字母讀音符合國際音域是正確的,首先在掃除文盲、普及教育、發展科學技術以及現代資訊科技的提升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另外在實現與國際接軌,加強與世界各國交流,發展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領域也功不可沒,這也說明當時國家的決策是具有前瞻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叔本華或尼采是最後的體系哲學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