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醋里脊不想忘記密碼
-
2 # 向日葵媽媽育兒
一般到了孩子三週歲,家長就會選擇讓孩子上幼兒園,那麼在孩子入園前,最後教會孩子養成以下幾個習慣:
1、學會等待和學會分享的習慣
幼兒園過的是集體生活,孩子們要排隊吃飯、洗手、玩遊戲等,幼兒園裡的玩具、繪本、水果零食等都是大家共享的資源,所以最好在入園前培養孩子學會等待和學會分享,這樣孩子才不會感覺到被冷落或者失寵了。
2、獨立進食的習慣。
在幼兒園雖然有生活老師,但一個老師面對20-30個孩子(有些班級更多人),如果孩子還不會自己吃飯喝水,時時等著老師喂,那孩子就等著吃冷飯或者餓著吧。
3、自己上廁所、穿衣服
起碼讓孩子懂得有便意一定要告訴老師馬上上廁所,以免尿褲子(當然偶爾尿褲子老師也不會責罵孩子,如果天天尿幾回,孩子還不會自己換穿衣服,孩子很難保證不會被同學或者老師嘲笑討厭哦)。另外要學會自己穿衣服。
4、講禮貌的習慣
有禮貌的孩子討人喜歡。
-
3 # 曉燕讀財報
入學前,建議家長協助孩子做好以下一些能力和習慣:
1、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的習慣。在幼兒園裡的老師照顧不到那麼多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也和家裡不一樣,比如穿衣,如果孩子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冬天下午起床時,自己就能把衣服穿好,不用等老師幫忙,有時老師把一個個孩子都穿好,時間也過去半小時了,這個期間孩子容易感冒。為了不必要的等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這裡要提醒家長的是,給孩子穿到幼兒園的衣服一定以舒適、方便穿脫為主,不要花哨、太多紐扣機關,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衣服。
2、學會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即要鍛鍊孩子的自我表達,口齒清晰的孩子在幼兒園生活中相比口齒不清的孩子有更多的機會,也方便老師照顧。幼兒園孩子多,雖然現在一般一個班級都配兩個老師、一個生活阿姨,但是兩個老師一般是輪班的,阿姨每天都很忙,點心、午餐、衛生都是阿姨的工作內容,所以教室裡一般就一個老師,這時候,如果孩子不能清楚的告訴老師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老師是很容易一晃而過的,因為每天還有教學任務、還要幫助其他更需要幫助的孩子,所以站在老師的角度,口齒清晰也是孩子在入學前希望鍛鍊好的一個能力。
3、學會和同齡孩子相處的能力。幼兒園是個小集體,有來自不同家庭、性格不同的各種孩子,在這個集體中,學會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處,既不欺負老實人,也不要被強勢的孩子帶著跑,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判斷,家長每天是不可能感受到幼兒園發生的點點滴滴的,雖然有的孩子表達能力強,也願意跟家長述說,但是細節方面確實我們無法明確。所以最好的方法,一個是入學前多帶孩子走出家庭,加入社會,多參加一些戶外親子活動,培養孩子與外界相處的基本準則和能力,另外也有助於家長了解孩子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改進。
-
4 # 劉璐住宿託管中心
首先,我想說一下,我是一位自己帶大孩子的媽媽,從出生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我已經必須要成長為一個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的女子,我要擔負起成為母親的責任,我要在孩子長大的道路上牽著他的手陪著他一起長大,一起面對困難,一起學會承擔成長道路上自己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我家孩子現在五週歲,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我在此把我的經驗說一說。純屬個人見解。
第一,上幼兒園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服,因為,幼兒園的孩子比較多,有的時候,老師難免照顧不到,孩子上廁所會著急,這個時候,有的孩子不會自己解褲子,就容易弄髒褲子,而且,有的孩子膽小,不會和老師說,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一整天都有可能穿著溼溼的褲子,卻沒被發現,這樣遭罪的就是孩子,而且孩子能夠獨立的穿衣服,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獨立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會穿衣服,而有的孩子不會穿衣服,他還可以幫到其他小朋友,他會很自豪。
第二,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告訴孩子,你應該去融入一個新的集體了,這個集體裡有可愛可親的老師,有陪你一起玩耍的小夥伴,有各種各樣的遊樂設施,還可以讓你學到好多好多的知識,能夠接觸到一個新奇奧妙的世界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孩子沒有牴觸心裡,或許還能讓孩子直接喜歡上幼兒園。
第三,如果你的孩子過分依賴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孩子就開始哭鬧,這個時候,在上幼兒園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就必須讓他們知道,上幼兒園是必須去的,無論孩子是否哭鬧,都不會影響到上幼兒園,這時候家長髮揮的作用就是給孩子做出承諾,晚上會準時來接,因為孩子大多的哭鬧原因都是沒有安全感,會以為爸爸媽媽不愛他們了,或者是因為園裡太鬧,不適應環境,這就需要一個過程,讓孩子慢慢的適應,也需要家長的足夠耐心。
最後,我想說的是,送孩子去幼兒園,儘量讓孩子在四周歲後入園,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學東西也很快,接受能力也很強,安全感也很高,也大多數能聽懂話,更不會無理取鬧,這樣送孩子就會很好送。送太早的孩子,安全感太差,這樣有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冷漠。
我是孩子不到五週歲送去的,在這之前,我都是陪孩子到處走走看看,親近親近大自然,在家的時候我會給他讀卡通繪本故事,孩子的爸爸就會領他鍛鍊身體,瘋狂的玩。我們會一起教孩子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同時又必須要Sunny,健康,快樂,大方。
現在我的孩子五週歲多,在幼兒園裡特別活潑,送入幼兒園時也沒哭鬧,學習也很不錯。所以,千萬不要著急送孩子入園,其實溫馨的家庭比什麼幼兒園都重要,所以,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做好每個方面的準備。我還會繼續努力,做最棒的寶媽!!
-
5 # 青子說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家長都會選擇放到幼兒園裡面去學習。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麼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哪些習慣才能夠讓孩子,更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
第一,應該教會孩子獨立上廁所的習慣。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一般都在三歲左右,一個班那麼多人,老師難免有時候會顧及不到。如果孩子有了便意,不懂得自己上廁所,也不懂得跟老師說。把褲子尿溼了,不免會被同伴或者其他小孩嘲笑。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還容易著涼感冒發燒。
第二,應該教會孩子獨立進食的習慣。一個班那麼多人,雖然有老師和生活老師。如果每個小朋友都要喂的話,老師又能喂得了幾個呢?如果老師太忙的話,自家的小孩子最後只能吃冷飯,或者是餓肚子了。
第三,應該教會孩子自己穿脫衣服,鞋子的習慣。天氣冷了,熱了,出汗了要懂得自己穿脫衣服。即使自己穿脫不了,也要懂得示意老師幫忙。睡覺的時候要懂得自己穿脫鞋子。
第四,應該讓自己的孩子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幼兒園一般都會有睡午覺的習慣。如果自己的孩子不睡覺。不僅僅會影響自己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會影響到其他小朋友睡覺。
以上幾點是,最起碼要教會小朋友的習慣,這樣小朋友就能夠更好的融合幼兒園的生活了。
-
6 # 弓長張mother1
現在孩子開始上幼兒園都比較早,一般身邊的孩子都在3歲左右全上了,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作為家長有義務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開始邁出孩子第一步。
1、能表達完整自己的意願,有問題找老師。就算家長千叮萬囑,孩子仍然有許多的問題和狀況,比如覺得冷了,就可以告訴老師。有什麼要說出來,而不是哭一直哭,那樣老師也不懂,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2、自己上廁所,可以完全自己提褲子、搽屁股,這個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很重要,天氣涼一點,如果孩子尿褲子了又沒想起告訴老師,那結果就是感冒。
3、自己吃飯,喝水,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幼兒園基本中午都是在那裡吃,大家都是同時吃飯,老師要給小朋友盛飯之類抽不出時間來喂,同時老師也沒有時間來一個一個小盆友的問你口渴嗎,要喝水嗎。需要孩子自己為主,老師為輔。
4、獨立睡覺,幼兒園都要睡午覺,孩子如果在家裡睡覺要有爸爸媽媽陪、哄睡的話,在學校睡可能就比較困難,所以要鍛鍊孩子自主入睡,休息好了才有精神。
5、和小朋友之間和平相處,聽老師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安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不能欺負別人。
6、安全意識,平時在家都是爸爸媽媽保護得好好的,而且都儘可能排除安全隱患,去陌生的環境一定要讓孩子注意安全。比如上下樓梯要慢,一步一步走,不能跑;教室不要亂跑,以免撞到座椅;同學之間不要瘋打,以免弄傷;身體哪些地方時不可以別人碰的………
-
7 # 愛陪娃的熊叔
基本的自理能力
雖然幼兒園老師和阿姨會照顧孩子的生活,但是因為是一對多的形式,很難面面俱到,自理能力弱的孩子送去幼兒園一來比較麻煩老師,二來也總會狀況百出,所以入園前要著重訓練即便的自理能力。
1、如廁,這大概是最關鍵的自理能力了,否則在幼兒園尿褲子可是很糟糕的體驗。至少孩子要能夠及時清晰地表達如廁的要求,也好讓老師及時協助。
2、吃喝,至少吃飯喝水不需要老師喂,基本可以獨立完成,同時需要有比較好的就餐習慣,不能邊吃邊玩。
基本的溝通能力老師們雖然很有經驗,但是也不可能時刻準確地知道孩子的訴求,這就要求孩子具有基本的溝通能力,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要求,比如要上廁所,餓了,渴了等等。要能夠聽從老師基本的指令,並正確執行。
基本的社交能力從家到幼兒園是一個適應集體生活的轉折,我們不要求孩子具備超高的情商,具有極好的人緣,但至少可以和別的孩子一起生活,學習和玩樂,不逃避社交,遵從一些基本的社交規則。入園前,家長應該多帶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耍,並引導孩子適應和掌握一些社交技巧,比如:問候,分享,等待,秩序等等。
-
8 # 幼師菇涼鄭老師
孩子入園,是人生第一次踏入社會,開始集體生活,家長各種擔心有木有!如何讓寶寶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要提前做準備,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生活習慣技能方面,一般來講有以下幾點:
1、進餐
培養幼兒獨立進餐習慣,不僅增強了自理能力,協調能力,更有助於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2、獨立完成簡單的穿脫衣服鞋子
在家都是家長給孩子穿脫衣服,到幼兒園孩子多,老師一個一個的穿脫衣服很麻煩,如果那些孩子會自己穿脫衣服,老師也會稱讚,自信心也會爆棚噠!
3、餐前便後正確洗手洗手
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在幼兒園小朋友也多,細菌病菌也多,正確的洗手方法可以預防疾病
4、如廁
訓練寶寶正確如廁,擦屁屁。
一般小中班的老師會幫孩子擦屁屁,但是,孩子如果學會了會更加棒棒噠!
5、語培養言表達能力
教寶寶學會對老師和小朋友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渴了、餓了、上所、尿褲子了、肚子疼,不舒服之類的!
6、培養自理能力
這個包括,簡單的疊衣服、擦桌子、整理玩具、認識自己的名字
7、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
如何和小朋友相處,碰到問題,有自己解決小問題的能力
育兒無小事,生活細節還很多,家長們要努力哦!
-
9 # 愛哭不是錯
我認為第一點 要學會勇敢大聲說話,因為涉及到幼兒如果想去廁所要第一時間跟老師說,或者褲子尿溼了要告訴老師,不然沒被老師發現的話,孩子也會很難受的。第二點,要學會和小朋友分享,因為孩子會分享,就能和小朋友們去交流,學會溝通,這樣才能在幼兒園交到朋友。第三點我認為是要學會懂禮貌,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這樣的孩子誰都會喜歡的。
回覆列表
寶寶進入幼兒園,第一次真正開始群體生活,在此之前,家長最好讓他們學會如下好習慣:
1.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獨立吃飯、喝水、上廁所,小朋友可以自己做這些,離開爸爸媽媽在幼兒園中也不會因為要自己獨自吃飯而感到無所適從或恐慌。
2. 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很多幼兒園中午會安排孩子們一起午睡,應在這之前就讓孩子規律地睡眠、進食等。如果孩子平時不午睡,晚上精神充足,早上起不來,這時,家長可要注意了。如果孩子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一旦孩子上幼兒園,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沒法滿足一天的學習需求。
3. 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習慣。國家雖然開放了二胎政策,但很多家庭還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圍著孩子轉,分享鍛鍊機會少,日常生活經驗少,分享意識不到位,在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時,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進入幼兒園前,就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從和家人開始,引導孩子多作出分享的行為。把“分享”融入到寶寶們的實際生活經驗中,感受到與他人分享的樂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更加有助於促進孩子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
4. 教給孩子如何管理情緒,表達需求。很多時候,即使是成年人,面對突發事件,也會控制不住情緒情緒氾濫,做出不恰當的反應,更何況是大腦還在高速發育的孩子。因此,為了避免孩子情緒失控,最聰明的父母,都會從小給孩子灌輸這樣一個觀念:任何情緒,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每個人都會有喜怒哀樂,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你發脾氣就不愛你,不會因為你哭鬧就不理你,也不會因為你害怕什麼而嘲笑你,因為這所有的情緒,都像頭髮和面板一樣,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家長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體驗孩子的情感,才不會武斷地評價孩子的情緒,才能教會孩子同樣的技能——共情。這樣孩子今後面對類似的事件,就會很快為自己的情緒命名,並且透過恰當的方式表達這些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