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上甘嶺的旗幟
他的思維太超前,很多想法與現代的思想不謀而合。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思想境界相差太遠,導致大家覺得不該出現在那個時代。
-
3 # 十之六
很簡單,他不但發明了遊標卡尺,以及政策超前了兩千年,鼓勵發明創造,只能說他是穿越者才合理,而且還是個毛主席語錄忠誠者,可惜他的政策會侵犯貴族權力等等,如果他是個穿越者,可能文化程度不會太高,沒有意識到環境和思維的結合。
-
4 # 藍鳥1683
王莽,在歷史上還真是個奇葩,王莽能成大事,智商高、情商高、有背景,關鍵人家長得帥的同時,還知道從小就努力。王莽是漢成帝母親王太后的侄子,妥妥的外戚官二代。王莽的父親死的早,所以他在家裡就沒有什麼地位,可是娃智商情商都挺高,知道不能拼爹了,天天賣萌的同時還拼命努力。(像不像穿越小說的開頭,父親死的早,穿越過來沒人管,只好靠自己)
王莽天天發憤圖強,從黃門郎一直做到宰相,這時候他的狼子野心也暴露了,盯著皇帝的位置不斷流口水。。。。。。完全毀了他原來好好先生男神的形象。(這個可能剛剛被穿越,人都變了)。和平篡位後的王莽當上了皇帝,這時候他穿越者的思想就不斷的顯露出來了,首先說說他的理想。他是一個一拯救世界為己任的男人,有點像最近各種火爆的超級英雄。他想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新世界,為了這個理想他開始了各種改革,每一項都領先當時時代一兩千年。
1經濟制度,王莽讓政府控制了物價,國有計劃經濟,有效防止了商人炒作,並且讓一些農商可以向國家申請貸款,而遇到一些喪事祭祀之類的還可以申請無息貸款,其實就是發行國債。並且對貨幣管控十分嚴格,在王莽時期私鑄錢就是死罪一條,一傢俬鑄,五家連坐,全部貶為奴隸。
2人人平等 ,王莽直接廢除了奴隸買賣,下令禁止買賣奴婢。這是妥妥的要為勞苦大眾爭取人權啊。
3土地改革,王莽將土地收歸國有,然後實行井田制,中間的那塊的收成作為賦稅交給國家。這個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啊。
4國家壟斷,國家管制鹽、鐵、酒等戰略物資,這就是央企啊。
其實最能證明穿越的還是他發明了遊標卡尺啊 啊 啊 啊 啊 。。。。。。
-
5 # 史鑑一說
本次回答以土地改革和奴婢制的廢除為例。
秦孝公時期,為壯大秦國實力,提高百姓的生產積極性,採用商鞅之法,廢除井田制。這種新的土地制度可以讓人民進行土地的自由買賣,不用多想,一些有頭腦和有實力的人自然先富了起來。
商鞅的這種新的土地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迅猛地提高了秦國的實力。戰國其他各國見此,也紛紛效仿起來。慢慢地,這種制度造就的新的利益集團逐漸佔據上風,直至徹底扳倒舊的利益集團。同時,它還更能適應社會技術的進步。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它能讓王侯將相和達官貴人更好地聚攏財富,壯大個人實力。
這樣一來,到了後世,商鞅的這種新的土地制度就成了一種固有的制度。但它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當一個朝代(未經歷太大的戰亂)安定過久後,社會貧富差距會急劇擴大。這時,富人階層不顧一切地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財富大肆從普通百姓那裡掠奪土地,搞到最後,貧苦之人被壓榨的毫無立錐之地。為生計所逼迫的窮苦百姓不得不以賣掉自己親生骨肉的方式來尋求一線生機。如此,社會階級矛盾愈演愈烈,而唯一能緩和這種矛盾的出口是改朝換代。
而大家都知道,王莽建立新朝,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因此,社會並沒有由戰亂導致的財富再分配的洗牌過程。窮人依舊是窮人,富人依然是富人,階級矛盾仍是如此惡劣。
針對這種情況,王莽下令土地國有化,禁止私人買賣,附帶著禁止奴婢買賣,以讓窮人透過艱苦勞動後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機會,好縮減貧富差距,緩和階級矛盾。
顯然,王莽的這種改革,在當時的社會正如當初商鞅變法之時是顯得如此異類,與當時人們的觀念格格不入。
-
6 # 柏暢公主
2000年前的人有著我們21世紀的思維,他要不是穿越就是天才要麼是神。1.王莽禁止土地買賣,還把土地分給老百姓;2. 為了縮短貧富差距,推行貨幣改革,廢除當時流通貨幣五銖錢,製造出了新貨幣;3.王莽認為買賣奴婢對奴婢(那時候奴隸都統稱為奴婢,也包括男的)來說是不公平的,就宣佈了阻止奴婢買賣的法令;4.王莽招攬了很多能工巧匠,但是他們都跟不上王莽的思路,據說王莽想要製造一個非常先進的飛行器,結果失敗了(要是成功了,飛機不就是華人發明的了,了不得了呀),再後來他就發明了遊標卡尺;5.他發明了短裙,引領了當時的時尚潮流。
-
7 # 掌心記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評價比較複雜的人物,爭議很大。在封建社會主流對他的評價非常低,他幾乎就成了亂臣賊子,篡位鉅奸的代名詞,搞假禪讓而取得皇位的中國歷史第一人。但到了近現代,人們對王莽又有了新的認識,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被很多史學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近代大學者胡適甚至評價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王莽在代漢前,甚至在建立新朝,當上皇帝前幾年,他的聲望還是非常高大上的,得到朝野上下一壓倒性擁護。只是在他的一系列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的改革制度推行下,嚴重激化了社會矛盾,造成社會劇烈動盪,而名敗名裂。
在這裡,我們且不論王莽篡漢的功過是非,僅以現代的眼光,分析一下2000多年以前,他的為政思想和改革主張,是不是覺得太前衛、太穿越了呢。
王莽所建的新朝,其施政目標是對標儒家經典中所推崇的上古大同理想社會,進行復古化運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張。
一是恢復井田制,實現土地國有化,私人不許買賣,規定每家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沒有土地的農夫由政府分給土地。這項舉措拿到現代沒問題,而在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條件下,無異於是要了地主階級的命根子,也毀掉封建社會的基石。
二是廢除奴隸制度,禁止奴隸買賣,主張人人平等。
三是建立政府貸款制度,禁止民間高利貸,由國家政府向人民提供低息或者無息貸款,支援發展生產。
四是實行鹽、酒、鐵器專賣制度,礦產資源歸國家所有,由政府開採經營。
五是實行政府主導的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物價上漲,造成貧富差距。
而且除了上面這些改革舉措外,王莽還親自發明瞭遊標卡尺,與現代的遊標卡尺,外形功能完全一致。
以上這些,對於2000年後今天的我們來說,覺得很正常,與現代社會管理制度出奇相似,而放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就有如此超前,如此前衛的思想,不覺得王莽是現代穿越過去的麼?
-
8 # 暗黑代理
主要還是因為其太想建造一個理想社會了,卻不知道當時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性,凡事需要慢慢來,不能操之過急,而其理念其實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空想社會主義理念,比西方整整早了千年。
-
9 # 西府趙王爺
王莽,西漢之後新朝的建立者,其再當政期間,推行新政,進行,大幅度的推行改革,史稱“王莽改制”。但他那些超前的改革政策著實亮眼,一度被人認為他是各穿越者,從現代穿越到古代搞起了驚天的改革。
比如王莽"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其大致就是土地國有,私人不許買賣。每家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是封頂的,超出了,就要沒收,分給地主的鄰居或親屬。沒有土地的農夫由政府分給土地,擁有土地的下限也是規定的,達不到下限的,由政府給補足。這有點像所謂的土地國有化。
還有實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山澤等。這也有些公有制經濟的味道!還有人人都要勞動,無業遊民將會受罰,否則在政府監督下服勞役等等措施,更為神奇的是,出土的王莽時代的卡尺,與現代的十分類似,簡直就是不謀而合好嗎。
不過,深究起來,王莽的這些新政並不是超前,而是在復古。
在《禮記》“禮運”篇中,記載了孔子這樣一段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
這就是所謂的大同社會,王莽非常想實現這一理想,所以他把自己的改革理論稱呼為崇古,也就是恢復他心目中古代的理想社會。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王莽的改革大都基於周朝古制,大都能在數百年前的周制中找到依據。
比如所謂的"土地國有化",其實和西周的"井田制"沒有根本意義上的差別!
所謂"井田制"便是用道路和渠道將一定面積的耕地分為九塊"田","井"字形狀,其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中間一塊叫做"公田",周邊的八塊叫做"私田"。
這些土地都會交給庶民耕種,一家一塊,其中"私田"的收成全部歸耕戶所有,誰種的歸誰;而中間是公田,由周圍私田耕戶共耕,收入則全歸封邑貴族所有。至於周王室,則是從貴族手中再抽成!當然,無論是庶民還是貴族都只是享有土地的使用權,其所有權都歸周天子。這便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事實上,這樣的理想社會並不符合王莽當時的社會實際,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導致天下各豪強和平民的不滿,從而引發動亂,王莽的新朝,僅僅堅持了15年。
所以他應該不是一名穿越者,否則怎麼15年就亡了。
-
10 # 在下古麒
因為王莽的一些舉措確實有點現代社會的色彩。例如,他將全國土地改為“王田” 、禁止奴隸的買賣 、壟斷工商業,增加國家稅收。這些舉措與現代的土地公有化,人權思想、公有制經濟等有有些隱隱的貼合度。而王莽也因此被許多歷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而這也給了王莽一種穿越者的神秘色彩。
並且,王莽鼓勵科學試驗和發明創造。目前史學界公認王莽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上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時期。其中,王莽發明了一種卡尺,這新莽銅卡尺確實是度量史上濃厚的一筆。於1992年於揚州邗江縣甘泉鄉出土的新莽銅卡尺糾正了世人過去認為遊標卡尺乃是歐美科學家發明的觀念。
另外,因為如今的穿越文越來越流行,所以有好多的網文寫手就拿王莽來說事,加入了許多的穿越色彩,而偏偏大家就喜歡看這種帶著神秘色彩的東西,於是,久而久之,王莽穿越的故事就越發的廣為流傳了。
其實,個人覺得,王莽穿越完全就是一件子虛烏有的事情。因為王莽的那些舉措都是一種帶有復古色彩的改革,因為王莽崇尚儒家學說,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恢復周禮,借鑑周朝的一些制度來建立新朝。比如,將全國的土地改為王田,這也和“井田制”有一些貼合,並且西漢董仲舒、賈誼等人也是主張利用王田來抑制土地兼併的(王莽那個時期土地兼併已經很嚴重了,不得不改。)
另外,有了王田就必然需要有人去打理,而那個時候人口都掌握在了地主豪強的手裡,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只有廢除奴隸制,使得有充足的人口去打理王田。
另外,遊標卡尺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自古以來搞發明創造的人這麼多,那他們也能被稱為穿越者?
所以,王莽只是一個歷史人物而已,也許他的政令舉措與現代的許多制度有所貼合,但是在更久以前也是能夠找到影子的。
-
11 # 曲度生活
其實,古代士大夫及其他鄉紳名門都是關注社會民生的,並不是為富不仁,甚至比現在好多夫人都更關注家國天下,王莽新政是基於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模仿周禮進行的一次社會改革,同時加入了政府幹預經濟及政府無息貸款等措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變革,只能說是一位比較仁慈的君王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悠久,在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奇聞軼事。西漢末年的一天中午,城門口和往常一樣人來人往,幾個看城門的人也和平時一樣忙碌著。就在這時,一名衙役突然氣喘吁吁地跑來,撲通一下就跪在一個看門的大爺面前,大爺一頭霧水,結結巴巴地問道:"你跪我幹什麼?"那衙役高興地大聲說道:"恭喜大老爺,您可別再看門了,小的這是來接您去當大官的!"這究竟是發生什麼了呢?
當時有一個叫王莽的人,此人自幼喪父,由叔父照顧他長大。西漢時期,王家也是一個豪門大族,而且王莽平時為人謙卑,頗有才幹,家中長輩十分重視他。後來,在叔父的提攜下,王莽在朝中身居要職,在百官中很有威望。
西漢末年,朝廷動盪不安,而此時的王莽已經積累了深厚的資本和良好的聲譽,時人稱他為"周公轉世"。當臣子手中的權力過大時,難免不會有謀逆之心,王莽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就找了個機會,毒殺了漢平帝。
殺死了漢平帝之後,王莽沒有馬上登基,因為他知道,若是操之過急反而會壞事。他將只有兩歲的劉嬰立為傀儡皇帝,自己獨掌大權,等到時機一到,自己就取而代之。沒過多久,王莽就將稱帝的全部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只缺一個"帝位天授"的祥瑞之兆。若是沒有這種象徵,難免被旁人說王莽的皇位是來路不正的,而王莽本人也不放心。因此,王莽就和手下的一幫黨羽四處找尋"天意"。
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有很多人向王莽上表,稱確實有天意顯示王莽是正統的皇帝。有一個人上表稱:自己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人說,上天派王莽到人間當皇帝,若是誰不相信,出門的時候就會掉到井裡面去。此人不相信,結果他睡醒後一出門,就掉進了一口新打的水井裡。 還有個名叫袁章的大臣,他不辭辛苦地杜撰了一本書,書中內容就是關於天降使命的,書中講到,上天命漢高祖劉邦將帝位傳給德才兼備的王莽,書中還列出了一些大臣的名單,稱這些大臣都是來輔助王莽登基的。
王莽看到此書後十分高興,認為有了這本書,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稱帝了。可王莽在仔細看了書中內容之後,卻發現有兩個人在文武百官中找不到,此二人名叫王興和王盛,於是王莽趕緊派人將這兩個人找出來,找到後立馬請進朝中當官。
於是乎,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情景。在眾人的辛苦查詢下,那位名叫王興的看守城門的大爺,被找到了,並賜予高官厚祿。而那位王盛呢,則是一個以賣燒餅為生的平民百姓,也和王興一樣,入朝做了大官。如此一來,王莽就具備了所有的條件,他高高興興地登上了皇位,他的新朝開始了。
我們都知道,在後來朝代的記載之中,王莽就是一個小丑般的存在,這些故事很有可能是後世為了抹黑王莽而編造的,可信度不高。但王莽登基之後,大刀闊斧地改革,步子邁得太大了,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只能落得悲慘結局。客觀來講,王莽執政期間所實行的一些政策,以及他本人的廉潔勤政,都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很多思想甚至超越了上千年的時代,難怪很多人都懷疑王莽是個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