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511048512836
-
2 # 天涯明月
單刀赴會出自《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釋義: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原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讚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單刀赴會主人公:關羽,魯肅。
故事典故。
背景: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關羽爭奪三郡。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這次“單刀會”,經戲劇家、小說家敷衍,關羽成了英雄,魯肅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軟膽怯的侏儒。這是藝術家們的創作,並非歷史真相。魯肅一手促成了孫劉聯盟,併為之“守之終身而不易”(王夫之語)。所以,劉備、孫權都逐漸強大,建立了與曹魏抗衡的蜀、吳二國,中國歷史上才出現了三國時期。
原史過程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佔據益州後拒絕歸還荊州。孫權一面命令呂蒙強行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一面命令魯肅守巴丘(今湖南嶽陽),防備關羽增援。呂蒙陷三郡後,關羽果然南下,被魯肅堵住。魯肅以大局為重,為了說服關羽以維持聯盟,邀請關羽到約定地點會談。
會談時,雙方各把兵馬安排在百步以外,與會者包括關羽與魯肅,都只佩掛了一把單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單刀赴會”。後來,由於劉備探知曹操欲攻漢中,慌忙遣使求和,最後劃分荊州之地。
可見單刀赴會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只是演義把魯肅去掉,重點寫關羽,是為了故事情節的安排,突出了關羽的勇。
-
3 # 大黃扯點歷史
關雲長單刀赴會,曾是《三國演義》中一個經典的橋段,大致就是魯肅為了要回劉備賴著不還的荊州,約荊州守將關羽去赴宴,探討荊州的歸屬問題,暗中埋伏了刀斧手,準備一言不合就動手,結果被關二爺豪氣沖天,單刀赴會,又略施小計,安全脫身,體現了關羽的智勇雙全。這一經典情節被編進很多戲曲,在民間廣為流傳。
近些年隨著三國翻案風的興起,蜀漢的君臣被黑了又黑,而魏、吳兩國則是洗白了又捧上天,於是有人提出了真實歷史上,實際上是魯肅單刀赴會,將魯肅的形象拔高,將關羽的形象貶低,單麼歷史上的單刀會究竟如何?我們還是從史書中尋找答案吧。
“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三國志·吳書·魯肅傳》這段歷史的大背景是,劉備已經佔據了益州,而從孫權處借來的荊州卻遲遲不肯歸還,當時關羽駐守荊州,與魯肅對峙,雙方經常有些摩擦,都是魯肅盡力剋制安撫,才沒有擦槍走火。後來孫權退而求其次,不要整個荊州了,打了個折扣,只要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但劉備繼續耍無賴不給,於是孫權一怒之下派呂蒙進兵,準備武力奪取,而劉備知道了也從益州來到了公安,派遣關羽全力守衛三郡,雙方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
在這種情況下,魯肅來到益陽,和關羽對峙,但雙方還是在盡力剋制,尤其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魯肅,明白蜀吳相爭只會讓曹魏得利,於是最後再次為了和平努力一把,邀請關羽陣前會面。注意看原文,“肅邀羽相見”,所以實際上應該算關羽赴會。不過雙方實際上是在一塊中立的曠野上會面的“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各自的兵馬都在百步之外,不存在誰埋伏誰的問題,而雙方的高級別將領都參與了會面,各自拿著一把刀,所以說場面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哪一方受到的威脅更大。
而現在有的蜀黑非要說是魯肅又是冒險赴會,之後又是大義凜然的指責關羽,最終讓劉備割地求和,這就屬於斷章取義,或者有意為之了。魯肅傳上寫的明明白白,是魯肅邀請關羽在中立場地見面,雙方參會人員相等,武器一樣,不存在誰的形象更正面高大。而後面魯肅斥責關羽以及蜀漢集團背信棄義,也並沒有讓關羽有所改變,關羽當場的回答是“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意思是國家大事自有君王做主,他只是一員將領,主公下達命令他只負責執行。而後面“備遂割湘水為界”,劉備也不是因為魯肅的一番指責,而是曹操這時候進兵漢中了,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只能對東吳割地求和。
以上,就是歷史上單刀會的前因後果,不吹也不黑,只從史書中還原真相。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單刀赴會”確有其事,但與小說描寫相反,“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按照《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和《吳書》的記載,“單刀赴會”而將對手震懾住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推薦魯肅繼任。魯肅被孫權任命為奮武校尉,領周瑜軍,駐紮在江陵。後轉屯陸口,被授予漢昌太守、偏將軍。《三國志》:“即拜肅奮武校尉,代瑜領兵。瑜士眾四千餘人,奉邑四縣,皆屬焉……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威恩大行,眾增萬餘人,拜漢昌太守、偏將軍。十九年,從權破皖城,轉橫江將軍。”
公元215年,劉備奪取了益州後,孫權向劉備索要“借”去的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惱怒,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戰略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此次會談後來被稱為“單刀會”。“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關公的大刀。“單刀會”上,魯肅一番大義凜然的分析,說得關羽唯唯而退。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隨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魯肅以他的大智大勇,促進了一次重大危機的化解,孫劉聯盟暫時得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