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里一了

    看一個朝代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條件如何,就去看他的民間文化和通俗文學,就象讀詩經重點讀國風一樣,明清就讀筆記,這個問題即可瞭然。

  • 2 # 劍動天下

    總的來說,歷史的車輪在向前滾動的。如果沒有身處那個時代,是比較難確定哪個朝代的人在精神狀態上,還有生活條件上過得比較好的。

    即使是看當時朝代的文學作品、歷史記載等等,都不一定是準確的,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來大概描述一個朝代的總人民幸福指數。

    就算再繁榮昌盛的朝代,都會有黑暗的一面,殘酷的地方,只不過有時候被幕後力量,歷史面紗等等籠罩住了,無法被後人獲悉真相。

    明、清兩個朝代都經歷過改朝換代的痛苦,還有中興之樂,以及衰敗之傷。尤其是清朝末期,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是真的苦!

    再一個,清朝時很多百姓比較痛恨當朝統治者,所以在語言、文字記載上,無疑會在主觀上更偏向前朝明朝,使得這兩者比較起來,會有失公允。

    總之,不管哪個朝代降臨在神州大地上,只要執政方心存百姓,真正的為國為民,才會得到黎民百姓的擁護和支援。否則,他們將會是明朝、清朝那樣的下場。

    現在步入二十一世紀,中國越來越繁榮富強,社會越來越進步,不管經濟、文化、軍事,還是民主程度、體育事業,抑或是法律制度、科技行業等等,都得到蓬勃的發展,讓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也讓中華民族再度活躍在國際舞臺上。

    歷史的車輪是在不斷前進的,不管明朝還是清朝,兩者都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在是新時代,我們在精神狀態,生活條件上只會過得更好,但也要以史為鑑,去粕存精。

  • 3 # 姚生42

    其實我們從明清的四大名著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人文風貌,你看看明人寫的“三國,水滸,西遊記”,多麼豪爽大氣,你看看滿清的“紅樓夢”,那真的是悽悽慘慘悲悲慼慼,至於“官場現形記”就不堪入目了!

  • 4 # 夜話青史

    首先,我們來看看明朝人的精神狀態如何?

    明朝統治者階層開國之初制訂了一系列的政策對於傳播引進外國先進思想技術非常的積極,心態也非常好。同時明代本身經濟的高度發展,思想的高度活躍,廣大知識分子的以天下為己任的意識空前高漲。 明朝前期是文明的恢復期,後期是文明的崛起期。正是在明朝統治下,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階層的活躍,哲學思想的突破,使得原來開始走下坡路的中國文明挽回了頹勢,重新煥發出多樣多采的的活力,重新顯示出人性的尊嚴,個性的張揚。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晚期,中央政府控制力量不斷趨於衰弱,民間力量不斷崛起壯大,人性的張揚、個性的獨立、黨爭不斷、講學書院的林立、海上貿易空前的繁榮,中國文明經歷了一個化蛹為蝶的關鍵時期。

    但是,清朝人的精神狀況又如何呢?

    滿清大興文字獄,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使得大部分知識分子對科學的熱情急劇衰減。原先被大量應用於經濟國計民生的技術機械,到了清朝,完全淪落為清朝那些愚昧到極致的皇帝的個人玩物。明代遺留下來的大量書籍,大量人才,明代已經開闢的和西方文化經濟科技等各方面交流的渠道,在滿清空前愚昧黑暗的統治下,文明全面倒退。

    而這點可以從北韓人看明清的精神面貌中進一步得到證實。在明朝北韓對華夏文明的嚮慕之心,可謂「冠蓋結軫於幽燕,文章被服,彬彬華制」。明代北韓使用「大明」「皇朝」「父母之邦」「天朝」「中華」等來指代明朝。清朝北韓仍然定期派使臣出訪北京,不過名稱已經從明代的「朝天使」改為了「燕行使」。在乾隆、嘉慶時期,許多華人見到北韓使臣稱讚他們「制度古雅」,而當北韓人自豪地表明「此乃大明服制」。有北韓使臣曾感嘆「四海之內皆是胡服,百年陸沉,中華文物蕩然無餘」。

    現在來看看生活條件。不同生活群體不同朝代不可一概而言。但是,在滿清只有旗人是日子好過的。滿清的旗人是最大的寄生群體,吸民人(漢人+其他被壓迫族群)的民脂民膏,任務就是“國語騎射”,旗人身份世襲,參加科舉中舉率比民人高几十倍,犯法也可以按滿族系統法律特殊處理。

    滿清政府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維持全部旗人的優質生活,至於說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說是苦不堪言。

    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己乞丐出身,深知下層人民的疾苦,所以,還是比較注意體恤普通百姓的生活的,至少在明初還是實施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嚴懲貪官汙吏,階級矛盾沒有如此的尖銳。

  • 5 # 國病

    明朝人啥精神狀態不是很容易判斷,但清朝人的精神狀態卻是能清楚看到的。非常萎靡,清末民初還被惡言為東亞病夫。

    滿清時代人們的精神狀態到民國都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所以有大量的影像資料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狀態。而且民華人清楚地分成了兩種氣質狀態,一種接受了新文化之後的精神面貌。一種是遭遇傳統的精神面貌。兩種狀態反差非常大。

    滿清一朝還有諸多間接證據可以證實,比如八國聯軍那麼點人就能攻下北京城。老百姓絕大多數無動於衷,有甚者則帶路幫忙為侵略者提供後勤服務。可以想象那時的人是什麼精神面貌?

    還有諸多間接證據,比如在東南亞華人遭遇了西班牙殖民者。西班牙人突然發現這群天朝上國的人怎麼會是這麼一個德行,動不動就跪地求饒,完全改變了西班牙人對華人的認識。康乾盛世如何呢?乾隆晚年被譽為盛世鼎盛時期,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被要求從陸路進京,一路上看到了那個所謂盛世的一切。通商請求在被乾隆拒絕後,使團回國後就得出了未來可以透過武力開啟中國國門的結論。這類間接證據並沒有必要抹黑、撒謊,就是滿清鼎盛時代的真實寫照。其實所謂盛世,更多是番薯等引進後帶來的溫飽問題的改善和人口的增加。所以我才說那個引進番薯的人是有清一朝最大的英雄。

    滿清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已經那麼糟糕了。明朝可能也好不到哪去,但已經不能再糟了。民國時代辦新學、興體育,但也只是能改變少數人的精神面貌。不過滿清覆滅、經過新學,尤其體育,人的精神面貌馬上就有了質的改變,可見不是人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原因一直都是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