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正霞13

    生態農業是把農業和自然、人文景觀與現代旅遊業相給合,促成既能旅遊觀光,又能帶動農產品銷售及發展。

    首先:要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對旅遊涵義進行規劃、設計、再融入農業建設,利用展示和加工農產品和遊客積極參與元素的新型產業摸式。

    如何使生態農業與旅遊相結合呢?

    比如我們要利用遊客的心理,他們來農村遊是為什麼而來,在進行規劃和打造。1.遊客大部分來農村遊,幾乎是奔採摘、蔬菜、養殖而來,其次是風光。2.所以要儘量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和旅遊的需求。還要維護農業資源與環境的持續發展。

    例如搞一些果園,育種為主題生態農業旅遊,就是把果品作為核心,帶動觀光休閒,比如搞一些果品採摘,品嚐鮮果等果旅消費。讓遊客真正體驗到生態農業遊的真實好處,這樣做不但可以暢道果品銷售道路,而且也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發展。

    注重資源整合:就是把海灘、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利用起來,作為鄉村旅遊的主題,注重創意專案的開發。對周圍環境要進行合理規劃,給遊客一個完美的印象!

    儘量使生態農業與旅遊完美結合,開闢一個新的旅遊模式,讓遊客親於享受生態旅遊的好處和環境。提高生態農業與旅遊的發展。做到既能享受完美的觀光,又能體驗生態農業優勢!

  • 2 # 車城小哥

       生態旅遊不同於一般的旅遊,它是以欣賞、探究自然和環境為目的, 以求知、求新、求樂為心理基礎,是一種對環境保護負有責任的旅遊 方式。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化不斷髮展,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促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的發展,一部分投資商將目標轉向了生態 農業旅遊,以提高資源開發的綜合效益。

        生態農業旅遊是把農業和自然、人文景觀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充 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對旅遊的涵義重新規劃、設計,融 入農業建設、農藝展示以及農產品加工和遊客積極參與等元素的新型 產業模式,它既可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和旅遊的需求,又可以維護農 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獲得生態、經濟、社會三重效益,是一 條農業和旅遊都可獲得持續發展的道路。

        那麼,這種模式是如何將生態農業與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呢?針對優 勢資源的不同,二者的結合模式也有所不同。(1)對於擁有特色農產品的農業產區來說,把農產品作為核心, 圍繞某種或某幾種特色產品開展主題發展模式。

      例如以果園、育種為 主題的生態農業旅遊,是把果品作為核心,帶動觀光休閒。  果苗培育 種植的技術學習、農家果品採摘、品嚐節等果旅消費,不但可以暢通 果品銷售道路,也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發展。

      中國桂林市永福縣的 羅漢果就是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出一條“三高”生態 農業和旅遊聯動的模式,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2)對於擁有一定農業資源,但比較而言特色不是太明顯,規模 也存在差距的地區,如果具備較好的自然旅遊資源,就可以對遊覽區 內的花卉苗圃、農田果園、動植物養殖場等進行打造包裝,透過觀光 旅遊的模式讓遊客找到返璞歸真的感受,享受美麗的田園風光和大自 然的勃勃生機。

        拿桂林陽朔來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風光甲桂 林”,足見陽朔的自然風光優勢,憑藉陽朔及周邊自然風光吸引遊客, 把當地鄉村的特色農居、農事活動、工藝作坊與之相結合,可以讓遊 客在玩賞的同時參與農耕活動、學習一些農學知識等,在促進旅遊業 發展的同時,帶動了農業的發展。

        對於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都不佔優勢的農業地區,可以考慮 走觀賞學習型的生態農業旅遊模式。以桂北地區為例,依靠桂北悠久 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交融、瑤族盤王節等民族活動 把人文資源和旅遊相結合,這種結合不但使遊客認同了農業文化的地 域差異性,而且使當地處於弱勢的文化得到發揚。

        所以,這類地區在 開發時就可以把農業生產勞動作為核心,把當地耕作制度、勞動工具、 生活習俗和禁忌作為開發方向,採用生動形式展示農業文化發展的歷 史和現實,促進農業和旅遊業的發展。

      由此可見,生態農業之所以可以和生態旅遊結合為生態農業旅遊並 可以在新農業建設中大放異彩,關鍵是找到“生態農業”和“生態旅遊” 的結合點。  

  • 3 # 農家營

    一、為什麼很多做農業觀光旅遊的失敗了

    當前觀光農業市場火熱,投資的人很多,可是說實話,賺到錢的卻並不多,是因為市場飽和了還是思路有問題呢?今天,我們先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有些人做農業觀光旅遊會失敗。

    很多觀光農業的投資人在資金相對充裕的時侯,好高騖遠,對市場缺乏足夠的瞭解,事業太理想化。大手筆的投入讓觀光園區的規模上去了,日常維護開支也提高了,但是園區的影響力和效益沒有提高起來,可能是因為經營上重建設卻忽略了宣傳推廣,也可能是內在的亮點和特色還需要提煉。

    對於資金不足的人來講,一些人期望過高,對專案前景和園區地理位置的優勢過於樂觀,覺得專案落地後一開園就能馬上大賺一筆,實現資金的後期良性迴圈根本不是問題。事實上,地段再好的一個農業觀光園都需要做一段時間的“冷板凳”,慢慢的釋放出活力和影響力。這種情況下,後續資金的保障顯得尤為重要,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除了地段好、規劃和管理水平高、有亮點和特色有足夠的吸引力、專案可持續性強、重視技術和人才引入,還必須有一定的週轉資金。

    還有一些人高度依賴餐飲、娛樂和休閒觀光門票等收入來源,這也是當前絕大多數生態體驗園、生態度假村、觀光農場、親子農場等的通病。不是所有的農業觀光專案都能有火爆的餐飲收益和娛樂收益,能收取觀光門票的專案需要的投入也是比較高的。而且,很多情況下,只有週末、節假日的時候園區有屈指可數的幾單生意,當然這還得指望風和日麗才能客源多點。

    很多人真正入行以後才知道觀光農業的艱辛和痛楚。正因此,從良性迴圈的角度出發,觀光農業必須依賴於土地資源的高效整合,建議投資者們以種養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起步,資金有“短、頻、快”的渠道,也有長線收益的渠道,這樣最為穩妥。

    二、生態農業如何與旅遊完美結合?

    觀光農業可以搞出文體娛樂、生態餐飲和度假休閒概念,最好可以保留一些生態農業的本質,那就是提供出優質的農產品。僅僅是遊覽和娛樂,其實趣味性太容易被複制和替代,也很容易審美疲勞,前期大量投入到娛樂休閒專案的錢都還沒賺回來肯能就又到這些專案該升級的時候了。

    種養結合生態農業具備逐步向旅遊觀光農業轉型的先天優勢。新農人可以在農莊裡劃出一片觀光體驗區,讓遊客可以切身體驗農事的樂趣。比如,可以設立一些遊客餵雞、撿雞蛋的專案,一方面增加互動,有參與感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遊客無形中宣傳綠色、生態的理念,贏得口碑。

  • 4 # 小毛驢子

    將傳統的農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相融合,藉助文創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這就是——文創農業。

    目前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發展文創農業不失為一種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市場前景廣闊。

    農產品農場

    此類專案單純以文化創意農產品、工藝品、飾品等種植、加工、創作與銷售為主的文創農業專案。文創農產品農場,以文創農產品的開發與種植的農場,它以文創農產品的種植為主要功能,透過批發文創農產品作為盈利手段。它的規模可大可小,主要目的為提高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為文創農產品消費者提供豐富的消費產品。

    農藝工坊

    文創農藝工坊,是以文創農產品包裝、文創農業工藝品、文創農業裝飾品等設計、創作與生產為主要服務職能,以銷售此類商品為主要盈利途徑的一種文創農業專案開發模式。

    農品專營店

    此種開發模式,主要結合城市或者旅遊服務區,為消費者提供文創農產品、文創農業工藝品、文創農業裝飾品等銷售服務,以此來獲得盈利的一種文創農業專案開發模式。 以上專案規模較小,專案主題型較強,因此盈利模式相對單一。

    主題農莊

    主題農莊模式,是以一個特色鮮明的主題貫穿,以農業要素為主體和題材,以建築為核心,輔以花園、果園、田園、菜園、樹園、牧園等農業生態環境,主要以為遊客提供農事活動體驗、農業文化欣賞、居住、遊樂、休閒、養生、養老等功能服務為主要目的的一種休閒農業開發模式。於其中,可以增加文創農業景觀,品嚐、購買文創農產品、文創工藝品,體驗文創節事活動等文創農業專案。

    休閒農牧場

    休閒農牧場,其實是休閒農場與休閒牧場的統稱,也有兩種結合的情況。此類開發模式主要是以農場或者牧場為經營主體,以農業種植、牧場養殖為主要目的,並輔以休閒、遊樂體驗服務功能的一種開發模式。同樣文創農業的融入,能為其增添更多樂趣與價值。

    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現代農業示範區,主要以生態農業、高效農業的現代農業生產為主,並輔以參觀、體驗等休閒度假服務。其中併入文創農業,可以更好的發揮其示範和遊覽作用於價值。

  • 5 # 外賣小哥小小魚

    人文資源佔優勢的"觀賞+學習"模式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學習型的模式路線。例如桂北地區,透過挖掘桂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古代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歷史、鄉鎮"社日"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等民族活動將本地區的人文資源和旅遊作最優的結合。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 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穫的快樂、瞭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象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農具的使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農業文化每一點滴的進步,也可以看到中國農業文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 農業旅遊(agriculture toirism)是20世紀首先在發達國家興起的一種旅遊方式,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結合催生的產物。"農業旅遊"一詞首先出現在世界旅遊發達的歐美國家。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專業協會。該協的主要功能是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這實際上標誌著農業與旅遊業已經結合成為一個新形勢的產業。在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興起的這種農業旅遊,之後逐步擴充套件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日本、南韓、新加坡和中國臺灣陸續成為農業旅遊的開發熱點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大陸開始進行休閒農業的探索性研究和開發。 中國生態農業旅遊起步較晚。國家旅遊局推出"1998年華夏城鄉遊"為主題的旅遊年活動,拉開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序幕。2006年確定以"中國鄉村遊"為主題的旅遊年,主題口號是"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2009年的"中國生態旅遊年",倡導"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這些舉措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旅遊發展,相機出現了以農家樂、度假村、野營地、休閒農村、生態農業觀光園、教育農園、民俗文化村、鄉村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旅遊。全國農業生態旅遊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遊消費方式。 摺疊可持續 一般生態農業旅遊景區都處在城市的邊緣,交通方便,投資成本低,回報高,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摺疊生態旅遊 生態農業旅遊給了人們接近大自然的機會,讓人們可以親密的和農業接觸,在這個發展迅速的社會。城市已經成為主角,但是生態農業旅遊的興起給人們一種迴歸田園生活的感覺。 摺疊展望 農業生態旅遊是當今旅遊發展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我們對於生態農業旅遊的投入不斷在加大,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態旅遊未來發展的前途是很大很好的 摺疊趨勢 將是未來旅遊發展的的一個重要方面。發展生態農業旅遊不僅有利於農業結構的最佳化調整,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也有利於帶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經濟技術的合作與交流,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帶動餐飲、旅館、交通運輸業、旅遊產品加工業、房地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飛躍。生態農業旅遊的開發還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生態農業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時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

  • 6 # 鄉娟

    踩點好,有投資商,家家戶戶參與,利用各家的特色特點,可以壓縮投資成本,農民有事業有收入,形成吃住遊一條龍服務,兩全其美

  • 7 # 究竟了義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這促使了中國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如今,旅遊業已然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一些縣市甚至發展全域旅遊,期盼著這一發展戰略能夠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農業旅遊是指將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既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品,併為遊客提供特色服務。中國是農業大國,卻非農業強國。目前,中國農業正處於向現代農業發展轉型的陣痛期,也是轉型的關鍵時刻。科技(感測器、AI 和 5G)的快速發展也為農業轉型提供了契機。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農產品滯銷,經濟轉化效率低下,無法切實為農民帶來經濟效益,無法真實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和農民生活幸福指數。而旅遊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帶動作用明顯,是直接的消費動力也是產業發展動力。農業與旅遊業結合能夠相輔相成,共謀發展。

    以茶合村(此景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威坪鎮北部)為案例,進行綜合分析。茶合村本是一偏僻小山村,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茶合村憑藉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發展農旅結合經濟,將其打造成了“明星村”。該村風景秀麗,村前有成片田野,有一條溪流貫穿茶合村。該村盛產魚與水果,茶葉。當地村委和專家在規劃茶合村的業態時,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旅遊需求,形成了“茶合全季旅遊”的格局。三月採茶,遊客可以在茶園體驗採茶、製茶、感受農家手工茶的醇香;五月撈蝌蚪,遊客可以在指定的田地中,體驗撈蝌蚪,撈上來的蝌蚪還可以裝在容器中帶回家;秋季,遊客還可以採柑橘,收割稻子,扎稻草人等農事專案,體驗耕作與豐收的樂趣。同時該村還打造有茶合特色民宿,讓遊客體驗不一樣的居住環境。茶合村發展農旅結合時,並沒有大拆大建,而是充分結合現有人、財、物、資源,採用科學規劃、適度改造的科學方法。再以漢陰鳳堰古梯田(此景位於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漩渦鎮)為案例,鳳堰古梯田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最美田園。它是目前秦巴山區考古發現的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每年以古梯田為載體的油菜花節旅遊活動(清明節前後)和稻香旅遊節活動(中秋節前後)帶動著當地旅遊產業的發展,有效地增加了當地經濟收入,解決了當地農民的生計難題。

    農田變景區,農家變客舍,農產品變旅遊商品,以農為旅,以旅為業,農旅結合,帶動鄉村產業發展,提升鄉村經濟建設,改善鄉村面貌換新,提高鄉村人民收入。農旅結合是當下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戰略,也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契機。讓旅遊業助推農業健康轉型,讓農業為旅遊業的發展開啟新篇章,共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精準實施,促進美麗鄉村的穩步建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一錯再錯、丟人現眼、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