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孟軍醫醫者仁心
-
2 # 庸言庸行
白居易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所以中國論人,講究蓋棺定論。李嘉誠雖然健在,但行將九十歲了。先主劉備曾說“人過五十,而為夭壽。”所以,對於一位九十歲老翁,雖然未蓋棺,基本也可以做結論了。
觀李嘉誠一生行狀,正應了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剛健之德。李嘉誠一生歷經坎坷,身經百戰。我們所看到的是順風順水的李嘉誠,成功的李嘉誠,了不起的李嘉誠。卻,看不到支撐李嘉誠成功神話的背後是李嘉誠戰戰兢兢,奮鬥不息的實際付出和努力。
古人云“唯聖知聖,唯賢知賢。”以平常人,論非常人,很少不讓人笑話的。所以,普通人談論李嘉誠怎麼會真的知道李嘉誠呢。盲人摸象,至少還有個東西你能摸到。可是對李嘉誠瞭解只是電視,媒體,和好事者寫的垃圾傳記。所以,我們評論李嘉誠還不如盲人摸象實在呢。
我覺得如果用小說裡的武林高手來譬喻。李嘉誠,王健林,馬雲,馬化騰,李宏彥。其餘四位,最多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唯李嘉誠,象王重陽。技高其他四個一籌。當今論企業家精神和務實唯有郭臺銘。膽略與氣魄郭臺銘第一!李嘉誠是商人但悟道,也到了無我境界了。當今社會論商人和企業家,恕我孤陋寡聞,我只知道李嘉誠和郭臺銘。別的都是曇花一現。
-
3 # 朱坤明
我認為李嘉誠老先生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慈善家,汕頭大學也是他投資的。
作為華人,他的善於觀察,很會營銷,20歲就從一個普通的業務員做到塑膠花廠的總經理,挺厲害的,我做中央空調、壁掛鍋爐、裝修的時候,一個月都在個位數,幾個單子,剛夠開支。
李嘉誠知道香港寸土寸金,所以看準了房地產,獲利豐厚,多次蟬聯亞洲首富。李嘉誠成立慈善基金會,80%都用於大中華地區的老百姓,做人不忘本,李嘉誠幹得不錯,是個好人,有菩薩心腸。
李嘉誠基金會投資修建基礎設施建設,不留自己的名字來命名,也是很難得的。在商言商,大家覺得這些年他在祖國大陸撤掉了一部分業務,賣了一些地產,大力投資英國的通訊領域。這是因為他的兒子和他的經商理念不同,人各有志,他的事業需要繼承人,沒辦法,他也要做太上皇。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要看到他好的地方,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市場分析力。
-
4 # 138999551505
商人,在商界不可能有人能正確決策幾十年,對於中國崛起是必然不是偶然,這點我都能看到李老先生不會看不到,我認為他可能對體制運作有疑異,追求最大化利益結果不理想,如果他把資金留在國內現在市值約在三千億左右。至少可以確定他不是極愛國的企業家,當然他也做了一些公益,所有有錢人多多少少都做過公益,九十多歲了祝福他吧!
-
5 # 小哥哥的碎碎念
李嘉誠向我們展示了教科書般的個人奮鬥成長。
簡單來說,可以引用李嘉誠他所說的四句箴言: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好謀而成,就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很多人沒有從股票裡賺到錢,就是因為過度頻繁地操作,買入賣出,一鬨而入又一鬨而散,猶如無頭的蒼蠅,沒有自己獨立而深入的思考。
分段治事,就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地進行。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規律,不可揠苗助長。平時的工作與學習應該懂的分輕重緩急,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不要選擇逃避,要直面問題的核心,解決主要矛盾優先。
不疾而速,就是機會沒來之時,要長期耐心地等待,當屬於你的機會來了,就要迅速地把握,一擊即中。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時,很多困難你很早就知道,也想好種種應對的策略,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機會來時自能一擊即中。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認為,最重要是等待,耐心地等待,當真正偉大的機會來時,就要迅速地緊緊地把握住。
無為而治,講的就是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個人的成長與時代環境,與平臺,與團隊的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在一個生態系統裡,理解系統的運作機制,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
6 # 悟空看社會
在我查閱過那麼多資料中,這個老人都是一副憨態可掬,一臉慈祥的樣子。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創造瞭如此巨大的商業奇蹟,這樣一個傳奇人物背後,是人生的大智慧。
李嘉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首先,他是一個素養極高的人。幼年的李嘉誠17歲在茶館跑堂,在那個三教九流的地方,他學會了為人處世,察言觀色。對他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不用過多文字贅述他的一生,學到他人生的大智慧更重要。
其次,他非常有眼光。從當上經理,到後來的開辦塑膠廠,再到後來成為地產大王,都是他的戰略眼光,比常人優先發現機遇的結果。
最後就是他懂得如何取捨。這是非常關鍵的,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他一直比較推崇的,所以他能一步步在重大抉擇中堅持下來,創造財富神話。
謹以此文獻給這個傳奇一生的超人李嘉誠。
-
7 # 劉曉博說樓市
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是一個成功商人,是一個榮膺30多年的華人首富,但是李嘉誠的“另一面”卻很少被人知道,那麼李嘉誠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當然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與李嘉誠直接接觸的機會,我們只能夠透過李嘉誠的過往去一一分析。
1、6點起床,然後從家裡出發,到大家附近的Golf球場,時間有早有晚,但是李嘉誠基本上每次會保準自己在7點之前打出第一杆,在這個Golf球場聚集了全球了各地的億萬富翁,李嘉誠有時會與他們談工作,有時候會與員工道家常,有時會與生意夥伴打球。
2、10點左右,李嘉誠會回到位於港島中環中心商務區的70層高樓的辦公室,回到辦公室後第一件就是看看報紙,閱讀下全球最新的熱點事件,中文的、英文的他都閱讀。曾經有人問李嘉誠,為什麼每次回來都是看報紙,李嘉誠說一方面是閱讀習慣,習慣去了解全球最新事,另一方面就是看關注經紀業對他公司的評價,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將接到他助手的電話,或是收到他的律師函。哪家報紙使他難看,他就會撤銷那兒的廣告。
上午11點30分,李嘉誠開始做按摩。此後,還要去處理更多的管理事務,13點吃午餐,當然是工作餐。午飯後,他在辦公室裡工作兩個小時,16點回家。17點,他很可能會再做一次按摩,之後,也許會在18點30分與生意夥伴玩紙牌。最終,商務晚宴後,他於22點就寢。就這樣日復一日地迴圈下去。
(-33東南偏北)
-
8 # 遇見BOSS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李嘉誠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李嘉誠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可以總結為“樸素與簡、慈悲與愛”。
樸素與簡李嘉誠鼻樑上的黑框眼鏡是他的專屬標誌,從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以來,就開始戴著,一直戴到現在。
到今年,已有整整46年。
李嘉誠的節儉,絕不是企業家的炒作或粉飾,而是植根在骨子裡,深入五臟六腑,滋養著靈魂的高格品調。
否則,不會一套西裝穿上18年,一雙皮鞋縫縫補補又三年……
李嘉誠宴請客人從來只用簡餐招待。
有些場合免不了豪華盛宴、珍饈美饌。通常餐畢,菜品被浪費得很嚴重。
一次宴會將盡時,李嘉誠面前的餐盤裡還剩下兩片西紅柿,他笑著向助理招招手,助理緩步而來,兩人熟稔地拿起餐盤裡的西紅柿,一人扔了一片到自己嘴裡,慢悠悠地咀嚼起來。
李嘉誠活的不像首富,倒像一個“摳門”的普通老頭子。
一日,李嘉誠從酒店走出,一枚硬幣不小心從口袋裡掉了出來,咕嚕咕嚕一路滾到汽車底下。酒店服務生看到後立馬替他把硬幣從車下撿起來還給他,李嘉誠把硬幣送給了這位服務生,並又加上100元港幣感謝他。
事後有人曾問李嘉誠這樣做的原因,他說:“如果不去撿,很可能會隨著汽車的輪子或行人的腳步最後進了下水道,那這枚硬幣就浪費了,製造這枚硬幣的金屬也同時被浪費,錢可以花但是不可以被浪費,如果你送給別人,別人還可以繼續發揮它的價值。”
在他看來,即使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也不能因浪費而抹殺了它存在的意義。
慈悲與愛不過,就是這樣一位“摳門”的富翁,對於慈善事業卻從不吝嗇。
多年來,李嘉誠在慈善事業的捐款已超過四十五億港元。
李嘉誠十分支援內地及香港的教育、醫療、文化及公益事業,努力推動“知識改變命運”,鼓勵眾人終生追求學問,曾捐款創辦汕頭大學,並資助內地和香港多所大專院校。
“追求自我,建立無我”這是李嘉誠給自己的墓誌銘。
沒有錢會給人煩惱,但太有錢也會令人很迷惘,這點李嘉誠深有體會。
他曾談到早年做生意初有成績的時候:“57、58年,初初賺了多些錢,那時覺得好快樂。但那時開始我想,是不是人生有錢就認真快樂?我也有些迷惘,也不肯定。”
但是最後,李嘉誠在慈善事業中找到了答案。
“人生在世,能夠在自己能力所逮的時候,對社會有所貢獻,同時為無助的人尋求及建立較好的生活,我會感到很有意義,並視此為終生不渝的職志。”李嘉誠如是說。
一次節目錄制,李嘉誠帶攝製隊來到一處冰雪之境,他指著冰湖回憶,十多二十年前一個夏天,當他兩個兒子澤巨和澤楷年紀還小時,他們三父子在這湖上劃過獨木舟。
他頗感嘆地說:“到現在,這裡還是一樣的山,一樣的環境,一百年、一千年後山仍是一樣,但人卻不同了。當你想到,人生就是這樣短短一程,自己也希望在仍做到事的時間,儘量在世上留下好的種子。”
人只有活到極致時,心裡留下的,才會無關金錢和慾望,只有樸素與簡,慈悲與愛。
李嘉誠的成功與貴重的人品分割不開。
-
9 # 南山城下刀筆吏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萬,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尺(大約15平米)。
短劇《碌架床》中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35平米的小房子,兩室一廳,蝸居著6個人。除了父母,還有黃家謙、黃家全兩對年輕夫妻。
兩兄弟結婚後沒有房子,只能一起同住上下鋪,時間長了,做愛都要默契地錯開時間。黃家謙定個鬧鐘,半夜裡等哥哥嫂子睡著了,再起床找老婆。
漸漸的,老婆養成了睡著覺做愛的習慣。
為了房子,兩兄弟視如仇敵,都憋著勁折磨對方,讓對方忍不住了搬出去。
為什麼不出去租房?劇中黃家謙算了筆賬:他們兩夫妻月薪才3萬,首付難攢夠;即便攢夠首付,餘下的貸款也要還一輩子;出去租房,就相當於給別人還房貸。但是隻要把哥哥氣跑了,房子就是他的了。
混亂中,老父親終於忍無可忍。他做出決定,誰先讓他抱上孫子,誰才有資格繼續住下去。
於是,兩對夫妻把性生活看成了戰爭,時時刻刻憋著勁兒戰鬥。房事,決定著房子。
黃家謙和老婆試了很多次都不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精子質量太差。無奈之下,他去找發小張洛文求救。張洛文是兩兄弟共同的好友,特點是肯幫助人。
方法讓人哭笑不得,黃家謙主動請張洛文給他戴綠帽。反正妻子睡著覺做愛,神不知鬼不覺。
終於天遂人意,老婆懷上了孩子,黃家謙剛在飯桌上對著全家人嘚瑟,就被潑了冷水,嫂子也懷上了。
懷孕晚了一步,還可以在生產上搶先。黃家謙像瘋了一樣,老婆早產,他興奮之極。他的人生,全押在這個孩子身上。
再一次,老天又遂了他的意,孩子生下來了,哥哥搬出去了,房子是他的了。
兩兄弟的孩子漸漸長大,有一次偶然遇到,他們發現兩個孩子長得真像,都像他們的發小張洛文。
02
2018年,香港公屋的申請數達到27.23萬,排隊時間平均要5.1年。
從土地面積來看,香港有超過70%的未開發土地。但讓外界看不懂的是,香港人一方面批評港府推地過慢,另一方面,港府的土地開發計劃幾乎都遭到抗議和反對。
在五個水域填海以增加土地的計劃,被指責不停;在新界東北區建新市鎮的計劃,從90年代開始研究,至今已有20年,尚未動工。
20年,一代人長大了。
不能動工的理由很多,每一條說出來都是冠冕堂皇。
首先是環保,在環保人士看來,填海造田會毀壞海洋生態,小魚小蝦螃蟹鯊魚就沒地兒自由划水可不行;新界東北部還有菜地農田公園,城市建起來就破壞了山山水水。
環保的聲音有多強大,看看周星馳的電影《美人魚》就知道了,這部創造票房紀錄的電影,劇本就是按照環保的思路寫的。
其次是專家,他們覺得市區有許多舊樓亟待重建,拆舊建新可以增加不少住宅面積,一舉兩得。港府捨近求遠到郊區搞新城,實在是瞎胡鬧。
別小看專家,他們多在高校任職,一番話就能讓底下的學生熱血澎湃。
可是專家和學生體驗不到,香港的“釘子戶”多麼令人頭疼,哪怕有一戶不搬,談判就要曠日持久,一拖就是好幾年。
更令人頭疼的是,好不容易搞完拆遷,可以開發了。但是蓋樓這種活,官員、專家、環保人士都幹不了,得找地產商來幹。香港的地產商,可是出了名的囤地捂盤。
他們不是不動工,而是慢慢的動工,一點一點的開發,擠牙縫似的推出新盤。這種龜速開發的結果,就是房子始終供不應求,價格不斷攀升。
有民間機構調查,香港可開發的住宅用地,超過20萬平方米落入四大地產商的手中,領頭的就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
03
在香港人眼裡,李嘉誠的形象就像是月亮的臉,偷偷的在改變。
最初他是窮小子白手起家的榜樣。
50年代,李嘉誠籌集5萬港元創立長江塑膠廠,產品是一些普通的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靠低廉的價格出口至歐美市場,賺的是很辛苦很辛苦的錢。
最初10年間,他每週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鐘起床。
這種形象熟悉嗎?我們周圍不缺這樣的老闆,他們勤勞肯幹,身體力行,有時候耍點小狡猾,弄出些不達標的劣質貨,剋扣拖延一下工人工資。但他們是最廣大的製造者,無論是今天的中國製造,還是過去的香港製造。
但是很快,李嘉誠變了,從小老闆變成大老闆,從製造業走向房地產。
70年代,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地產,買地蓋樓,很快就掛牌上市,規模不斷擴大。十年之後,他在股市玩了一出蛇吞象,以6.39億港元從匯豐銀行手中買下和記黃埔22.4%的股份。
這個價格比市價便宜了一半,而且更饞人的是,李嘉誠可以分期付款,首期只用付20%。而且就連這兩成的定金,也是匯豐銀行貸款給他的。
收購的時候,和記黃埔旗下有180家公司,業務遍佈香港各領域,李嘉誠相當於拿下了“半個香港”,一躍成了“超人”。
造塑膠花的小老闆成為歷史,飛在半空的超人已經不接地氣,但是李嘉誠繼續飛昇,成為“亞洲首富”。
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李嘉誠首次被福布斯評為亞洲首富。此前的十年間,他大舉投資內地,深圳鹽田港、長安街的東方廣場、重慶大都會廣場......內地飛速發展,李嘉誠的資產也飛速增長。
從內地獲利無數的李嘉誠,回頭又加強了對香港產業的控制,碼頭、房產、水電、通訊、零售、交通......李家的城,誰也離不開。
04
香港一學生在作文《李家的城》中寫道: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們的上帝,萬物都是他所創造。當然,香港傳說中的三位一體就是他 們:李嘉誠、李澤楷、李澤鉅。他們的力量遠超人類,為打工仔遮風避雨,使香港免受風球、暴雨的侵襲。他們付出了那麼多,只是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這都是誠哥的偉大。”
只希望我們可以準時上班,不準時下班,說得真是絕妙。對比一下今年馬雲關於996的言論,當一個老闆飛昇到神的級別後,對員工都充滿著“人性的關懷”。
李嘉誠的臉,一點一點變成墨色。
2005年,李嘉誠捐贈十億港元給香港大學醫學院,校委會一致透過決議,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此事引發軒然大波,港大師生一致不忿同聲譴責。
僅僅改個名字,港大師生就足足鬧了8個月,李嘉誠嗅到了香港人對他的不友好。
到了2013年,香港多個團體要求港府創設“李嘉誠稅”,透過財富再分配解決香港的貧富懸殊。用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一種稅,要不是急瘋了,香港人也不會想出這麼一招。
後來又有了香港碼頭工人針對李嘉誠的罷工,他們聯合學生和市民包圍了長江大廈,誓要與剝削他們工資的李嘉誠抗爭到底。
對此李嘉誠怎麼辦?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趕緊著吧。可是天下之大,去哪兒?
根據財報,截至2018年底,長和的總資產為12322.44億港元,其在香港及內地的資產分別為700.33億港元和724.05億港元,合計為1424.38億港元,按此計算,長和在香港及內地的資產佔其總資產的比重僅為11.55%。
香港不是根嗎?內地不是母親嗎?為什麼兩地的資產加起來,還不及他在英國資產的三分之一。
05
人怎麼會忘本呢?李嘉誠幾乎每年都回潮汕老家,汕頭大學是他一力辦起,最近又宣佈免除汕大學生未來四年的學費。李嘉誠有點迷信,燒香拜佛信風水,當然不會忘記祖宗,發財後要造福家鄉,為李家博個好名聲。
除此之外,對於香港,李嘉誠當初可是香港的外地人,沒少受苦,沒少挨本地人的白眼。還不如英華人,把和記黃埔半賣半送,幫他成為超人,兒子成為小超人,孫子重孫子子孫孫俱超人。
這份恩情,多年以後李嘉誠化為數千億資金,投向歐債危機後的英國。
李家的城向英國轉移,城裡的居民也跟著向外張望。
短劇《碌架床》來自於系列劇《向西聞記》,這部系列劇由12集短劇組成,其中有一集叫做《兼職情人》。
一個女生教一個在英國讀書回香港度假的男生泡妞。
“香港的女生會不會很難接觸?”
“怎麼會,香港女生最喜歡在英國長大的香港人,說起話來會有口音,有時會摻著英文,她們會覺得好迷人。”
“上手後去哪裡?”
“開房就到九龍塘,那裡有很多街道跟英國有關,根德道、牛津道,她們會覺得好有味道。”
“這樣都行?”
“當你帶著女生經過酒店時會看到歌和老街,你就說:哦,歌和老街,我都經常去的,不過是英國的那個。”
李嘉誠從沒承認撤資,他說自己是標準的商人,要向董事會負責,要為股東負責,哪裡有利潤就投向哪裡。
在商言商或許沒錯,但李嘉誠日常喜歡拜的關公,重的可是情義。
香港人最喜歡供奉關公,不知道有多少關公的神像擺在居民家裡、飯館裡、按摩院裡、寫字樓裡、堂會里、甚至警察局裡。
關公是山西運城人,在河北涿州遇到劉備,結拜為兄弟。成名作是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在河南虎牢關。此後轉戰大江南北,三國鼎立後駐紮在湖北荊州,被曹操和孫權夾擊,兵敗麥城,身首異處,首級被埋在河南洛陽,身軀安葬於湖北當陽。
無論是富貴或貧窮,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關公,從生到死,都是華人。
-
10 # 愛幣2coin
李嘉誠先生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傑出華裔商人,他行事低調謹慎,恪守原則,誠信待人,慈悲仁厚。他的產業多元化,橫跨地產、能源電力、港口碼頭、鐵路交通、電信通訊、水務科技、生物技術等,生意遍佈全球,目前歐洲市場對集團貢獻最大,達49%,而大陸產業貢獻最小才佔10%!他把個人財富的三分之一用於基金會,80%將投入大中華區,正應那句話“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等於他把全球賺到的財富源源不斷投入大中華,祖國和人民長久受益。現已捐出250億港元做慈善,建有汕頭大學、長江商學院、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為祖國培養人才出力!雖為加拿大外籍華人,但他心懷家國,為祖國、人民和家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網路很多抹黑李老先生的言論,相信謠言止於智者,公道自在人心。
-
11 # rui66666666
對於李嘉誠個人來說他是個成功的商人,富可敵國!對於香港人來說他就是個黃世仁,透過地產來壓榨香港的年輕人!對於英國政府來說他就是一條培養的很好的買辦,他內心真正感激的就是英國,不然他不會捲鋪蓋卷(從大陸撤資)到英國,去追隨女王陛下!結果因英國脫歐投資鉅虧,這讓我們平常人看清了什麼是"超人",那位當時說他是"超人的"出來走兩步讓我們看看!對於整個社會和人類的進步來說李嘉誠沒有什麼幫助!
回覆列表
李嘉誠是一個聰明才智的生意人,終生只賺不虧的人,從香港發家到大陸到英國到全球,不倒翁而揚名,現在從大陸退出到英國也是為了利益而為,華人中為數不多的人,不一定北大、清華出人才。就象王健林感言那樣什麼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但還要趕上改革好時代,好政策,好環境,好領導才能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