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二時間種草

    1、《單衣順母》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大孝子,姓閔,名損,字子騫,是孔子的得意門徒,七十二賢人之一。閔子騫年少時便死了母親,父親娶了後孃,又生了兩個弟弟。後孃偏心眼,對自己親生的孩子百般疼愛,對閔子騫卻另眼相待。

    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卻裝出一副慈母的模樣,表示照顧閔子騫比親兒子還好。有一年冬天。後孃給閔子騫做棉襖,裡面絮的全是不值錢的蘆葦花絨,看起來挺厚,其實一點都不暖和。

    她給自己的兩個親兒棉襖裡絮的是絲綿,看上去薄,其實非常暖和。閔子騫從不計較這些。一千多年前的某年農曆臘月廿四日,父親坐車帶他們兄弟三個外出,讓閔子騫在前邊掌鞭趕車。

    閔子騫在寒風中凍得發抖,失手把韁繩掉到地上,馬車失去了控制。父親見到這種情形很生氣,說:“你這個孩子真沒出息,穿得這麼厚還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襖比你的薄,也沒像你凍得那個樣子。”

    越說越上火,奪過馬鞭子便向閔子騫身上抽去。這一鞭子一下把棉襖抽破了,裡面飛出來的盡是蘆花。再捏捏另兩個兒子的棉衣,心裡明白了。

    父親知道自己冤枉了閔子騫,大罵妻子不賢惠,決定休了她。閔子騫含著眼淚跪在父親面前,哀求父親不要休了後孃。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意思是休了後孃,自己和兩個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個後孃手裡,兩個弟弟將來會像自己一樣受苦。閔子騫的話感動了父母,夫妻和好如初。從此,後孃對三個孩子也一樣看待了。

    2、《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3、《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

    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4、《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楊香14歲這年,曾隨同父親楊豐(有可能是三國時期之後改名楊豐的遊俠楊阿若)去田裡割小米,忽然躥出一隻大老虎,撲向楊豐,一口將他叼住。

    楊香急壞了,一心只想著父親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與老虎的力量懸殊。好個楊香,只見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頭頸。

    任憑老虎怎麼掙扎,她一雙小手始終像一把鉗子,緊緊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終因喉嚨被卡,無法呼吸,癱倒在地上,他們父女才得以倖免遇難。

    5、《臥冰求鯉》

    王祥,晉朝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

    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貨車安裝氣囊橋,有啥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