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aronY001

    我是帝國理工的本碩,牛津的博士,上學的時候經常和外國同學喝喝酒什麼的,就算比較有發言權吧。

    首先,我從來沒聽任何外國同學談到985,211這些概念,就連我老闆面試中國學生也要問一下我們那個大學怎麼樣,所以可以認為他們根本就沒有985211的概念。他們對藤校什麼的也不是特別感冒,雖然知道平時也不會多說。如果有人要去讀博士或者做博後,大多數人首要考慮的是去哪個研究組,做什麼方向,然後考慮獎學金問題和在哪個國家。歐洲的學生絕大多數不會為了去所謂的“大牛”組放棄獎學金,自帶乾糧,也很少因為一定要去藤校在其它方面妥協。

    其次,長期瞭解後我發現除了北大清華,外華人知道的中國大學都是因為有朋友,尤其是有中國朋友在那邊待過的。可以認為他們印象中除了清北,其他學校區別不大。這個觀念也很好解釋,歐美人去中國搞研究語言文化不同,離家萬里,獎學金也不多,所以一般人也不會考慮,更談不上了解中國的學校了。另外,整體來說來國外做學術報告的中國教授還是偏少,也不利於增進了解。他們對中國和中國學校的印象大多來自中國同事,所以不管你從哪來,你的形象就代表了你的學校和國家。

    最後我要強調一點,整體上名校出來的人,特別是比較成功的人,更專注於他們手頭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不會花精力去了解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去在乎別人對自己學校的看法。

  • 2 # Wanda與幻境

    我在美國常春藤某校讀博士,本科和研究生是北京重點985比較好的專業的。剛來我現在的學校讀書時,覺得哪兒哪兒都好:校園美麗,圖書館巍峨,獎學金很多,學校各項服務也很到位,隨便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都是該領域的大牛之一,同學們都多才多藝,各方面都十分了不起。再反觀中國內的學校,雖然已經是國內頂尖大學頂尖專業,但依然因為學生多、圖書館資源和學校各種資源被擠佔、四個人一起的宿舍和連個遮擋都沒有、冬天洗完澡都要拎著澡筐溼著頭髮在寒風中走上五分鐘才能回宿舍而讓我有過各種怨氣和抱怨。到了美國之後,我自己租一套學校的一室一廳,面積將近四十平,所有的傢俱都是我自己去宜家選的,既符合我的審美用起來又和心意,24小時不間斷熱水,巨大的冰箱和嵌入式烤箱,冬天時上面煲個湯下麵烤個餅乾滿屋飄香,豈不美哉?那會兒想到自己留在國內讀博的同學、博士還要和人擠在宿舍裡、用學校的大澡堂,而且還時不時地被導師剝削勞動力,有的導師對其學術也未必會有指導,實在有點可憐。

    後來,在美國唸了一年多之後,在第二年平安夜,我因為白天出去和朋友玩凍到了,晚上回家先開始流鼻涕,然後開始發燒。燒得迷迷糊糊的,想喝點冷橙汁,一開冰箱——因為我過幾天要回國,所以把冰箱裡所有食物都吃完了,真的連一瓶礦泉水都沒有了。此時,才覺得,如果這時候住宿舍的話,室友還能幫我去買個橙汁喝。念及此,我便愈發思念我在國內的、本科和研究生和我住在一起的可愛室友們。她們雖然有時候晚上玩電腦吵得我睡不好覺,但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平時把瑜伽墊鋪在地上、把電腦支在椅子上看電影也特別好玩;雖然冬天洗完澡需要溼著頭髮拎著澡筐在寒風中往宿舍走,但七年裡我一次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兒而感冒發燒啊!那時家裡的暖氣嘶嘶哈哈地響著上水的聲音,屋子裡的溫度大概沒有30度也有29度,可我就窩在沙發上,全身發冷,想到白天和我出去玩的朋友們都回家過聖誕節了,我覺得自己實在有點可憐。

    當然,這種發燒第二天就差不多好了,第三天我就又活蹦亂跳地準備裝箱子回國過寒假了。但那次經歷卻改變了我對中美大學不同的看法——也許國內985、211沒有美國資源這麼豐富,但這種不豐富也並非都是消極的,反而有些時候,正是因為不豐富(比如要四個人擠在一起)反而更能激發並加強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而感情上滿足了,學術上應該也不會太差。

    再後來,我回國開會,也聽了很多國內985博士們的發言,有的著實精彩。他們對學術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我感動,同時,他們在資源並不是那麼豐富的條件下能夠做出與我們在資源極大豐富條件下幾乎無差的學術也讓我感到驚奇與佩服。在聽過很多場這種發言之後,我發現,學校出身真的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出什麼樣的東西。

    隨著我讀博年頭的增多,我也開始考慮畢業找工作的事情。現在再看985、211的學生,大多數情況考慮的是這孩子資質不錯以後我可以收個這樣的當研究生之類的,已經不再是同學看同學,而基本等同於老師看學生了。所以,如今的我一是佩服國內那些985的博士生們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學術做得那麼好,再就是覺得能考上985的小同學都很聰明,都是搞學術的好苗子。

  • 3 # dalee9

    我們在美國前十的學校從讀本科到博士,平時幾乎沒有人提起中國大學,只有一種情況例外、教授需要找人幹苦力時會想起每年成千上萬的申請材料,並從中挑選幾個中國的清北大申請者來讀博士學位。

  • 4 # Sincerityofx

    我是美本前十的本科,常青藤的碩士然後才來牛津讀的博士,我感覺在我讀本科時代2010年代基本上除了北清,復旦和南大已經比較知名了,其它985的概念雖然沒有,但很多教授們大概也有個印象。不過就總體而言,無論大陸哪所高校,知名度都偏低,有印象的也停留在文章發的多,公認的大師或者思想家,或者某個領域極其出彩的表現,又或者985學生綜合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認可度就更不太聽到提及了。獎學金的話可能美國情況略有小的不同,重視的人已經偏少了,可能2010年後獎學金已經很少了,更多是助學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雙魚座忘掉一個人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