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村博士聯盟
-
2 # 崑山9786
說說我的體驗吧。職業身份現在有:1,建築工程試驗檢測技術人員,日常上班時間基本都在試驗室裡或者到工地現場做試驗;2,攝影師,週末或者假期都會接攝影業務;3,餐廳小老闆兼廚師,晚上六點半到八點都會在廚房度過。
首先第一個自己的或者給別人感受到的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累。
多重職業其實也是經過自己慎重考慮而為的,第一份職業是為了現在穩定的經濟收入,第二份職業為了自己的愛好也順便獲取經濟效益,第三份職業則是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投資。
多重的角色轉換,也因此讓自己不至於在事業上有乏味感。雖然很多時候分身無術,不過,多方面的參與會讓自己不會對某項工作產生重度厭倦。當然,每個人感受肯定也是不一樣的。
說到重點上,多重職業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到底是利是弊呢?很多人其實可能都會這樣想,現在這個社會出來謀生,什麼都懂點固然受歡迎,但只做一樣東西並且做得很精通,那你就是很成功的了。這種想法沒錯,曾經我也想過做建築技術方面並且一直做下去,直到成為專家級人物,這當然是成功的。然而呢,80後的我沒有那個耐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在做一樣東西,枯燥無味換取成功會讓人活得很累,是心累。也出於此,才慢慢的開展自己的副業和對未來的投資。說回體驗,就覺得,這樣子還不錯,總比從事一樣東西的好,重要的是起碼每一天都看到希望地去做事情,我可能不會成為精英級人物,但我活得比較舒適。
當然啦,好處固然多但也有很多阻礙。經常自己就會進入到左右搖擺不定的狀態,現在還算年輕可以這樣,以後年紀大一點、父母老一點、女兒長大一點,這時候必須要把重心放到家庭中去,而這時候還有這樣的精力去做嗎?答案是肯定沒有的,所以必須要取捨,所以選擇困難症也必須會犯的。如果,到那時候處理不當,可能會落得全盤皆輸的境地。所以多重職業,給了自己豐富的體驗,給了自己多樣的選擇,給了自己多一個希望。但同時也給了自己多一個憂慮。
-
3 # 師卓教育
多重身份是你有多種能力的一個表現,比如說你有管理能力,你就是一個領導,你會攝影,你就是一個出色的攝影師,你會計算機程式設計你就是程式設計師,其實這麼多種說法,沒什麼體驗體驗多的就是一個字累。
-
4 # 水雲小道
良好的多重身份應該是,在家好父母,好配偶。在外工作好領導或好員工。在比較上,多和自己比,每天比過去進步,少和別人比。
-
5 # 領導力教練徐豪168
人本來就有不同的角色呀,在不同的環境面臨不同的挑戰,我們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也許並不是每個角色都是我們喜歡的,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做什麼,像什麼。我覺得辦銀行人生的每一個角色是一個很棒的體驗。
-
6 # 金哥滬漂日記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天生都是多重身份。但是每重身份都意味著責任,作為人子,我們要負責贍養父母,保證他們老有所養。作為父母,我們要對後代負責,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起點,所以我們要拼命在一線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買學區房,再難也要忍受高房價帶來的痛苦,每天加班加點掙錢還房貸。作為丈夫,我們要負責整個家庭的生計和老婆的關愛。作為職員,我們要努力完成自己的KPI幫助公司更好的贏得市場,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每一重身份都是沉甸甸的責任,每個都很沉重,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更強大才能更幸福,才能成長更快!
-
7 # 千與千小六
說說我的體驗吧。職業身份現在有:1,建築工程試驗檢測技術人員,日常上班時間基本都在試驗室裡或者到工地現場做試驗;2,攝影師,週末或者假期都會接攝影業務;3,餐廳小老闆兼廚師,晚上六點半到八點都會在廚房度過的給別人感受到的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累
-
8 # 飛漁
網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是公司的領頭人,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在車上想靜靜,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不同身份,賦予我們不同的責任,最終留給真正做自己的時間是短暫的,每個人一直都在多重身份中替換,是孩子,學生,家長,社會居民,員工,老闆。。。。,在越來越多身份中轉換自如,越來越隱藏自我,慢慢達到成長。
-
9 # 幽默的b站
一個職業一種身份一個性格一種身份,我們生活中缺少不了的就是多重身份。身份多的人煩惱多壓力也大,現在很多人往往會因為某一個身份帶來的壓力而壓垮自己。
-
10 # 探尋與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同時具有多重社會身份,每一種社會身份又都承擔著不同的責任。負責是對每一個人在人生各個階段承擔的多種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作為公民,應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的、道德的責任。
-
11 # 塵世間的鹹魚
大多數人都有多重身份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天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只不過我們沒有面對鏡頭,我們演的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需要懂得如何面對不同的人除錯自己的狀態,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也是我們人生是否成功的一個標誌。
多重身份的體驗很自然,身份之間的切換很奇妙我有一個同事,他是部門的主任、院長的下屬、我們的同事、爸媽的孩子、他老婆的丈夫、他孩子的父親。某一天,我從旁觀者的角度見識到了他的多重身份給他的工作與生活帶來的影響。
那一天,因為部門某位成員的過失讓單位遭受了損失,他一早就被院長叫到辦公室很批了一頓,從他出來時臉上的表情看出他很委屈,但因為是下屬,只能承受領導的批,評。到了部門,他立即召開了部門會議,狠狠地訓了那個犯錯的員工(委屈感從這裡找補了回來),然後告誡其他成員引以為戒。到了中午,我們同事一起吃飯,大家毫無顧忌地聊著八卦,感覺這時的他最為放鬆。結果飯後他接到了老婆的一通電話,只聽見他滿口應承,屁顛顛地在網上買好了晚上要做的菜(妻管嚴還是挺重的)。下午上班時他又接到了老媽的電話,時間不長,他就以有急事處理掛了電話(對父母的態度需要改正)。臨近下班,一通兒子的請教問題的電話開啟,他從剛開始還耐心地教導,但是語氣越來越重、聲音也越來越大(多數家長應該會有這種體驗)。到了下班,他拿著中午買的菜,開著車接老婆下班去了。
從別人的多重身份切換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感悟。當然我們也要好好反省自己每一天的角色行為如何,“吾需每日三省吾身”,這樣才能真正體會人生的真諦。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們這個聯盟裡的夥伴們幾乎都有多重身份。這裡把身份界定為職業,我看到好多回答談的都是社會角色,實際上角色和身份這兩個概念指向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社會角色含義廣泛的多,一種社會關係就會對應一個角色,每個社會人都會身兼多種角色。但我想這個題目真正指的是職業角色。是不同的工作所帶來的體驗。對那些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有個特定的概念:斜槓青年。
我是一名在讀博士(雖然是個有時效的身份,可我真想無限期延續啊,哈哈哈),目前大把的時間花在看論文、寫論文、讀書、做田野調查。除了坐在教室裡聽課——最爽的就是這點,在不同學院間串著旁聽,不用交作業——在學分修夠了的情況下。不時地在各種群裡和同道們分享研究和觀點,在正式的學術會議上發表自己的研究、聽點評,在各類學習渠道上聽聽大V的觀點,網課、線上學習等等。總而言就是“以學術為志業”,以知識為職業。想起來去年夏天在華東理工大開學,一個全華人大代表——基層社群幹部也來參會,她說就是想來看看這幫知識分子都在想啥,大家都笑了。我想我也是那種想看看別的領域的人都在幹啥的人。
我還是一名記者。是的,現在仍是——兼職狀態,電視創作是個團隊工作,所以可以只做一個工種,當然,產量不高就是了。曾經是全職的紙媒記者,跑文化口,後來進了某省臺新聞中心,實際上也是兼職——“感謝”電視臺混亂的用工機制,那兩年是真累,畢竟新聞這活真的是“非人”的工作,可也真開心,從大人物到老百姓,形形色色的人生,重大事件的在場,能在這行做下來的基本上都是真的喜歡的,當然也有不知道自己還能幹啥的。
我還是一名老師,大學老師。生活工作就按照校歷來,開學——交周曆——備課上課——考試——判卷輸成績——交教案,一輪輪重複,新老師常常會多帶幾門課,一旦超過兩門,備課就會非常疲憊。更大的工作壓力在於科研,業務學習、發論文申課題,外加永遠填不完的表格和近年來增加的各種理論學習(大家懂得),所以看起來的“不坐班”實際上是完全的“711”,沒有下班的時候!
好像如果按自己做過的事情來說,還可以有策劃人、編劇,哈哈。不再贅言,多重職業的體驗,如果是歷時性的,那是豐富了人生閱歷和增加了人生經驗,但如果像我一樣是同時兼職的話,基本上就會累到在講話中睡著。如飲山泉,甘苦自知。
我們這個團隊中,香草博士是學建築設計的,但過了律考(牛人啊),同時在房地產公司和律所上班是什麼感覺,一定得去問問她。松博士是學醫的,但一直在做鄉村公益教育,幫助農民電商脫貧,我們號上有他的直播圖文記錄,強烈推薦。銀杏博士是學管理學的,但是她一直在給大型食品公司做區塊鏈顧問。。。回頭讓他們來介紹自己的斜槓青年生活,一定很有趣。:)
蘆筍博士(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