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順德貝勒府

    乾隆是清朝時期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也是歷史上執政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1799年離開人世,當時已經89歲。他在位時平定不少大大小小的叛亂,鞏固了多民族的國家發展。

    四海臣服,執政者的匡扶社稷,治國安邦的強盛局面下,都是在於他們有了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帶著他們大展宏圖,才能創造長達130多年的康乾盛世。正是因為有了好的領導人,那麼接下來就要物色一個優秀的繼承者。在每一代的更替中,上任皇帝都要精挑細選出最佳的接班人來承擔這個責任。

    嘉慶就是這次乾隆皇帝選中的繼承者,那為什乾隆皇帝會選擇嘉慶呢,據說嘉慶當時很普通平常,資質平庸,乾隆就這樣把偌大的一個帝國託付給自己的第十五兒子。可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平庸的嘉慶,在歷史中根本找不到關於他一點點的風流史,或者昏庸貪婪史。歷史記載,他是一個品格端莊,待人寬厚,生活勤儉,為政認真的人,也成為了清朝中最沒有特色和個性的皇帝。這位沒有個性的皇帝,叫,母親是魏佳氏,排名第十五位。

    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在清朝是按照立長,立嫡的皇帝繼承原則,在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立嫡出的永璉為皇太子。永璉在乾隆帝諸子中排行第二,可是乾隆的嫡次子永璉在乾隆三年就死了,死的時候還不到十歲。後來他又立皇后生的二兒子永琮為皇太子,也就是嫡七子永琮,可是永琮也相繼夭亡,就連其他皇子們也大多是英年早逝。

    當永琰出生的時候,14個長兄已經有8個離去,就連乾隆最鍾愛的永琪也在幾年後英年早逝,皇子選擇範圍越來越小,最初排行靠後的永琰並沒有被列為考察範圍內,但這樣情況下的乾隆不得不放下曾經的祖制,從年幼的庶出的皇子中挑選。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成為了乾隆皇帝剩下為數不多的兒子中的佼佼者,永瑆風雅多才,聰明睿智,做事也很有主見,但他偏偏吝嗇得出格兒。永琰性格內向,性情凝重,規矩仁孝,但是皇帝看不上永琰,覺得他最大的缺點是沒有什麼突出的優點,不甘心把自己打下的江山交到這樣一個沒有什麼特點的兒子手裡。

    在大清國這樣的環境下,永瑆雖吝嗇,但是很有主見,性格鮮明,相對來說他繼承皇位應該是最合適的。但是最後,乾隆在三十八年(1773)冬,終於下定了決心,把皇位傳給了永琰。

    乾隆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也是遵循一定的原則,他是不允許他人質疑,必須無條件的遵從他,不遺餘力的維護他,所以永琰的忠厚,規規矩矩,言聽計從,是符合他自己的標準。

  • 2 # 佈局第二技能

    原因有三

    其一,乾隆比較長壽活到了89歲,在乾隆決定立儲的時候,皇子已經去世了一大部分。此時乾隆覺得最合適的只有11皇子和15皇子。

    其二,乾隆皇帝為了生前的所有政治理念可以順利的執行下去。其實在乾隆皇帝還沒死的時候,嘉慶即登基當了皇帝。而乾隆為了不超過自己爺爺康熙在位的時間,選擇了當太上皇,而在當太上皇的時候,朝政還是乾隆說了算,嘉慶皇帝不過是個傀儡而已。在乾隆看來,只有這麼一個“乖孩子”登基之後,才不會弄出啥動靜,自己死後也會按部就班的執行自己那一套原則。畢竟誰都不想在百年以後,被人徹底否定,拉出來罵。

    其三,乾隆個人感情原因,例如乾隆一生最愛富察氏,富察氏第一個兒子,出生後不久,乾隆還在壯年就秘密立了為皇太子,後不幸夭折。嘉慶帝是乾隆的令皇貴妃所生,令貴妃在世時雖不是皇后,卻執掌皇后權利,乾隆對令貴妃也是有很深的一世感情,所謂愛屋及烏。

    再有對一位老人來說,多少對小兒子更加偏愛一些。

  • 3 # 歷史神秘人

    乾隆不是傻瓜皇帝,他之所以選嘉慶當皇帝,因為嘉慶從哪個方面都符合了乾隆的需要,可以說嘉慶是最適合當乾隆的繼承人,乾隆是滿意自己的選擇的。

    嘉慶命好活的長久也是嘉慶能當皇帝的原因之一。乾隆一共有17個兒子,嘉慶排行15,要真的排隊吃梨子,怎麼也不會輪到嘉慶當皇帝啊,可是世事就是如此的有趣。等到乾隆晚年八十多歲想要挑繼承人的時候,有資格的只有四個兒子,因為乾隆的那些兒子們有的因為生病而死了,只剩下六個兒子,有兩個過繼給了親兄弟,那隻剩下四個有資格當繼承的皇子啦!他們分別是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嘉慶和嘉慶的親弟弟永璘。正是由於皇家裡面生存率不高,間接提高了嘉慶繼位的機率啊,所以說想想成功,必須要活的好,不然命都沒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嘉慶才能平庸老實聽話也是一個原因。說實在的嘉慶在琴棋書畫上面沒有突出才華,比他的其它兄弟還是有點差距。嘉慶就是什麼都會一點,但是就是沒有一樣是精通的。永瑆的書法寫的很不錯,大家都認同,是一個有文學氣質的人。永璇做詩還是挺不錯的,乾隆也喜歡作詩啊!嘉慶的兄弟雖然都不錯,可是缺點也很明顯,反而各項才能都平衡的嘉慶入了乾隆的眼光。永璇詩作的不錯,可是人品挺差,史書上說他好酒色,為人輕浮,腳上有病,私德有問題,乾隆當然就看不上眼啦,大家也不會認同的。嘉慶的親弟弟更是不堪,由於是最少的兒子嘛,永璘就是個被寵壞的兒子,不學無術,沒有什麼學識,這樣的人當然不適合當皇帝了。永瑆雖然文學修養不錯,可是太摳門,沒有皇帝的氣度。永瑆本來就是皇子,吃喝玩樂不缺錢,可是永瑆就是愛摳門,一個妥妥的守財奴,自己喝粥吃野菜不說,還要大家都喝粥吃野菜,這讓乾隆很不喜歡,乾隆本人就愛享受,永瑆摳門的性格讓乾隆感覺他沒有皇帝該有的大度氣質,也自然不會選他當皇帝了。比較開比較去,各項才能平庸的嘉慶反而很突出,嘉慶私德上沒有什麼毛病,朝中官員也能接受,乾隆自己也是滿意的,畢竟就如同你挑個梨子,就算自己選的梨子最小,但是這個梨子不壞啊,好過其它那些大梨子總有一兩個蛀洞,想想心裡就難受嘛!所以說有的時候平庸不一定就沒有優勢,平庸不是說你不行,而是各個能力平衡,乾隆選擇嘉慶也是這個原因。

    乾隆選擇嘉慶最重要的原因出自於政治上的考慮。乾隆因為說過自己當皇帝不能超過爺爺康熙的60年,沒想到乾隆活的夠長久,到了在位60年還活著,沒辦法說出的話要兌現啊,何況你是皇帝啊,金口玉言嘛!乾隆心裡當然是不願意交出大權的,因此他需要選擇一個聽話的兒子,以便自己退位了還能繼續大權在握。而嘉慶是最適合當這個人的,因為嘉慶老實聽話孝順嘛,不會當了皇帝后會對乾隆動什麼歪心思的,如果是換成其它兒子,乾隆還真的不能保證他們會對自己起什麼心思,萬一來個逼宮皇室操戈的,那就悲催了,所以選嘉慶是最穩妥的方式,足以保證乾隆當太上皇了還能繼續統治朝廷,這也是乾隆最終選嘉慶的最終重要原因。事後也是證明了,嘉慶的確夠聽話的,重來不曾惹乾隆不高興。

    乾隆是選擇他內心滿意的人了,可是嘉慶不是個治理國家的好皇帝,在嘉慶的統治下,清朝日益腐化,官員貪汙腐敗嚴重,清朝理滅亡越來越近了。

  • 4 # 楚風說歷史

    乾隆皇帝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畢竟現在的清宮戲這麼多,那麼乾隆作為清朝十二帝裡面比較精明的皇帝,為什麼會選擇平庸的嘉慶也就是十五阿哥詠琰當繼承者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別無選擇,他也想選擇一個天分高的,可是怎奈自己太長壽,把自己的兒子都熬死了!乾隆皇帝雖然什麼都要和自己的爺爺康熙看齊,可是關於子女數量上是怎麼也比不過他的爺爺康熙了。不光在數量上比不過,質量上也不行,康熙成年的子女有20個兒子、8個女兒。而乾隆只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但是等到他快死的時候,還有四個兒子在,所以他只能勉為其難的從這四個兒子中選擇啦!即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皇八子 永璇

    永璇為人很聰明,雖然排行第八,但是到了乾隆後期,是實際上的老大了,但是永璇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有足疾,而且這個人也不想當皇帝,什麼事情都不願意管,所以乾隆肯定不會傳位給他。但是這樣的人有個好處,就是長壽,活了八十七歲,都快超過他爹了。

    皇十一子永瑆

    永瑆是清朝的四大書法家之一,平時愛好書法。乾隆皇帝也比較喜歡這個孩子,但是他為人比較吝嗇,整天盤算著怎麼省錢,很顯然和乾隆皇帝這種大手筆格格不入,所以也被pass掉了。

    皇十五子詠琰

    詠琰這個孩子也比較普通,可是他比較好學,用現在的話就是比較刻苦用功。還有就是他母親令妃也是很受寵,而且這孩子也比較穩當,雖然乾隆皇帝也對他不是很滿意,但是沒辦法啊!一共就這幾個人只能選擇他啦!

    皇十七子永璘

    永璘雖然和永琰是一母同胞,都是《延禧攻略》上面的令妃的兒子,可是永璘一點都沒有皇族的氣質,也是個不爭氣的主。聽說是整天遊手好閒,喜歡和街上的販夫走卒一起玩耍,所以乾隆也不會選擇他。

    所以,看完這些你就會覺得乾隆選擇嘉慶也是沒有辦法啊!誰讓自己太長壽了,而兒子們都短命,最後也只有四個兒子可以選擇。雖然之前有好幾個比詠琰強的皇子,像五阿哥永琪就是《還珠格格》裡面的五阿哥,如果不英年早逝估計皇位是他的。由此可見在皇位繼承中,活的久也是一種實力。

  • 5 # 浮生若淺

    乾隆帝是在位時間僅此於他爺爺康熙帝的皇帝,在位時間長,那麼也意味著他長壽,他活了89歲,在位時間60年。為啥最終選了嘉慶為接班人,簡單說下我的觀點。

    在乾隆帝眾多兒子中,最終活到成年並且活到乾隆晚年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一子永瑆(母淑嘉皇貴妃)、皇十五子永琰(母孝儀純皇后)、皇十七子永璘(母孝儀純皇后)。而乾隆帝最文武全才,最聰慧最優秀的兒子五阿哥永琪(生母愉妃),在乾隆三十一年因病薨逝,年僅26歲。

    在乾隆帝晚年的這幾個兒子之中,永璇是“沉湎酒色、性行乖戾、屢失上意”;永瑆是“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最小的兒子永璘既不愛讀書,又不善騎射,卻特別喜歡聽戲唱曲,常常微服溜出皇宮,可見也是不成器的。相比較之下,永琰雖然能力平平,但是他勤奮刻苦,在剩下的幾個兒子之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了。

    再加上乾隆帝對孝儀純皇后的愛,心中也比較偏疼永琰,故而最終選擇了永琰作為接班人,即嘉慶帝。

  • 6 # 執斧談史說事

    我們知道最終繼承乾隆皇帝皇位的就是其第十五個兒子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永琰,而乾隆皇帝之所以選擇嘉慶皇帝作為自己的繼承人,可以說完全是出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

    原來乾隆皇帝共有17個兒子,所以正常來說皇位是不大可能落到比較小的兒子嘉慶皇帝身上的。一開始乾隆皇帝確實先後秘密立了和自己伉儷情深的富察皇后所生之子永璉和永琮為儲君,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富察皇后母子三人都早早的先乾隆皇帝而去了。

    後來乾隆皇帝又打算立從大火中將自己救出來的皇五子永琪為儲君,沒錯就是《還珠格格》裡那個五阿哥的原型,這樣想來小燕子是不是差點就可以成為皇后了。可是不曾想永琪也在二十多歲就得病死去了,於是小燕子皇后沒當成倒是年紀輕輕就成寡婦了,不過小燕子純屬虛構大家千萬不要當真。

    這樣乾隆皇帝先後有意立為儲君的皇子的早早的離自己而去了,所以乾隆皇帝一度以為有魔咒都不敢立儲君了,就這樣儲君之位長期的空懸了下來。可是我們都知道活了89歲的乾隆皇帝堪稱是中國最長壽的皇帝了,這樣等到乾隆皇帝晚年其較小的兒子嘉慶皇帝都已經三十四歲了,不僅不會因為年齡小失去爭奪儲君資格反而大大有利其等上皇位。

    這是因為乾隆皇帝太長壽了熬死了自己的大多數兒子,等到其生命末期還活著並且沒有過繼給他人的兒子就只有四位了,他們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然而永璇因為生有足疾又性情乖張早就失去乾隆皇帝的青睞,永瑆比重文輕武又比較吝嗇還比較有主見不好控制最終也不被乾隆皇帝所喜。

    這樣乾隆皇帝剩下的儲君人選就只能從一母同胞的永琰和永璘中選擇了,而且這兩人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們的母親皇貴妃魏佳氏已經成事實上的後宮之主。本來乾隆皇帝最小的兒子永璘應該還以優勢才對,然而由於永璘實在是太過不成器只知道調皮搗蛋於是也被乾隆皇帝放棄了,所以儲君之位就最終落到了比較平庸但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均衡的嘉慶皇帝永琰身上了。

    乾隆皇帝最終因為當初不知道自己可以活這麼久就吹牛皮,立下了在位年數不超過其祖父康熙皇帝的誓言。結果不曾想一不小心當了60年皇帝而且馬上就要超過康熙了,所以不得不在群臣的勸說下傳位給嘉慶皇帝,在傳位的時候還一度耍小孩脾氣不肯將皇權象徵玉璽交給嘉慶皇帝。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最權力又多眷戀了是不可能傳位給更有主見的永瑆的,而乾隆皇帝在傳位之後依然死死的抓住權力直到自己死去!

  • 7 # 羊官俠

    因為乾隆之前選定的人選都是了。等到乾隆63歲,必須立儲的時候,皇子中合適人選就只有4人而已。皇八子是瘸子,皇十七子才8歲,所以兩人可以排除。皇十三子才華橫溢,聰明睿智;皇十五子忠厚老實,規矩孝順。以此來看,皇十三子優秀突出,皇十五子平庸不顯,似乎皇十三子才是最佳人選,但是乾隆卻選擇了平庸的後者。原因有兩個:

    第一,乾隆當時身體特別健康,離死還有好長一段距離(他活到了88歲),他自然不打算早早放權,而皇十三子做事太有主見,不容易控制,所以他選擇了孝順老實的皇十五子;

    第二,皇十五子的母親是令妃,深受乾隆喜愛,所以乾隆選擇了皇十五子。

  • 8 # 峰哥談史

    按道理講,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風流倜儻、後宮佳麗無數,他肯定不缺兒子,那麼眾多兒子當中出類拔萃的當然肯定不少了。那為什麼最後會選擇了嘉慶皇帝,這位看似很中規中矩、各方面均不是那麼突出的皇帝呢?筆者接下來就通俗點解釋一下原因。

    先說明一個觀點,爭取繼承皇位和其它選拔類考試的道理本質是一樣的。不在乎你多麼的優秀,關鍵是看你的競爭者有多麼的強。比如公務員考試中,你很優秀但是你報考崗位的競爭者比你更優秀,那麼你就會被淘汰,恰恰你報考其它崗位你也許是絕對的強者,當然能夠順利勝出。或者壓根兒就沒啥人們報考,選擇的其餘就沒啥,矮子裡面拔將軍嘛。

    乾隆在選擇皇儲繼承人的時候,就面臨的很大困惑和無奈。乾隆以前曾經立過兩個接班人永璉和永瑛,無奈這兩位他最喜歡的小皇子都小小年紀夭折了。接著,乾隆皇帝又挑選了幾位比較心儀的,無奈也都去世了。後來選擇餘地就不大了,八皇子永璇,整日沉溺酒色,喜歡詩文,但是性情比較古怪,而且腳也有毛病。並且他經常私自出宮遊玩,乾隆曾經多次指責,仍不悔改,乾隆皇帝也不是喜歡。乾隆一看可以選擇的這幾位,都很是差勁,根本不滿足當皇帝的基本要求。後來就把目光轉向嘉慶,嘉慶雖然並無很是突出的優點,才能可以說相對比較平庸吧。但是,他為人忠厚老實,能夠積極向上努力學習,也並無其它惡習。

    乾隆覺得嘉慶繼承皇帝雖然也許不會有什麼突出的政績表現,但絕不會將江山社稷毀於一旦。因此,他就降皇位傳給了嘉慶。

  • 9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史上的盛世很多,康雍乾盛世算一個。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可以說,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清朝在乾隆皇之後就慢慢走向衰落。

    康熙、乾隆在位執政的時間,都在六十年以上。而在位時間只有十三年,還幹得累死累活的雍正,反成了清朝最招黑的皇帝。

    帝皇之家最頭疼的就是尋找皇位繼承人。原本只是簡單的家事,可選出來的人又是未來國家的統治者,一下子又上升為國家大事。

    清朝皇位繼承分為四種方法 : 立儲君、公開建儲、暗定儲君、不立儲君。 乾隆走的是暗定儲君的方法,先在詔書裡寫上太子的名字,再放到光明正大匾後。

    乾隆生有十七個兒子,皇長子是永璜。

    永璜是十七個皇子裡最憋屈的一個。只因在孝賢純皇后駕崩時,因為和三弟永璋表現得不夠傷感,被參了一本。乾隆皇帝東巡迴宮後,大罵二人不合體統、不懂禮節,隨後宣佈取消了大阿哥被立太子的資格。

    皇長子被取消資格,乾隆就立了皇次子為太子。沒想到皇次子八歲時患寒疾夭折了。 乾隆心想,既然按長幼次序選立太子,不僅廢了一個,還沒了一個。不如就不按次序,找了個皇七子永琮,立為太子。史書記載,乾隆十二年永琮以痘殤,方二歲。

    兩個太子沒了,傷心之餘,乾隆又想,會不會是皇長子永璜因被取消太子資格,而加害兩位太子?越想越像,回頭把大阿哥給找來臭罵了一頓。 大阿哥永璜自被取消太子資格後,一直鬱鬱寡歡,這下又被乾隆懷疑謀害太子,沒過多久,也撒手而去。

    這時的乾隆皇后悔不已,悲痛之餘,下諭追封永璜為定親王,也暫時斷了立太子的念想。 隨後的日子,乾隆又相繼失去了十個兒子。到了執政快到六十年的時候,大臣提醒,在位時間不宜超過康熙,皇上還是趕快立太子為好。原本是十七選一,這下可好,只剩四選一了。

    轉入正題,四個兒子,乾隆為什麼就選嘉慶當接班人呢?

    先看看剩下的四位皇子 :

    皇八子永璇,封儀郡王,有腳病。先天不足也就罷了,八阿哥還整天只顧著喝酒泡妞,這德性也是看得乾隆直搖頭。

    皇十七子永璘,封晉慶親王,才八歲,還是小屁孩一個。

    這兩人最先被否決掉,四選一,一下變成了二選一。剩下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後改名顒琰,即嘉慶帝)。十一子聰明能幹,十五子老實本份。

    當時,滿朝的大臣都傾向於將皇位傳給十一子,包括和坤把賭注全壓到了十一子永瑆身上。史料中記載,北韓向清朝派出的朝貢使者,從北京回到北韓後,向北韓國王彙報皇十一子可能會成為太子。

    乾隆力排眾議,傳位於十五子,極有可能是基於以下原因 :

    首先,乾隆的爺爺康熙,膝下也有十幾個皇子。為立太子一事,除了二廢太子,十幾個兒子又分成了太子黨、八爺黨和四爺黨三派,連帶把朝中大臣也牽扯進去,成了朋黨之爭。

    八阿哥是眾位兄弟中最會辦事,又最有人緣呼聲最高的,各方面都高出其他阿哥。康熙不選他卻選了不動聲色沉穩的雍正。

    想必是考慮辛苦打下的江山,光靠聰明會辦事還不足以守住江山,與其讓八阿哥當皇帝,還不如利用八阿哥的聰明才智輔助雍正。況且,八阿哥聰明過人,當了皇帝難免會耍點小聰明,聽不進別人的勸諫。守江山還得找沉得住氣的人。 (康熙算是選對了人,康雍乾盛世,概括來說 : 康熙是打江山的,雍正是擦屁股的、乾隆是享清福的。)

    其次,乾隆還發現十一子永瑆這人一毛不拔,對錢財極其吝嗇。 權衡再三,乾隆覺得,康熙傳給自己父親雍正,也和現今的情形差不多,守江山還是用老實深穩的皇十五子更為穩妥。十一子的能力,正好可以輔助嘉慶。

    最重要的,是乾隆退位不放權,當起了太上皇,等於留了一手。甚至還暗示嘉慶,日後一定要傳位於道光。

    後來的道光帝並無不好,還把儉樸之風發揮到了極至。帶頭穿打補丁的衣服上朝,以至於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地方官員,以穿打補丁的衣服為榮。堂堂大清國,放眼過去,盡是補丁。除了辣眼睛,衰敗之象已現。

    這都是後話了。

  • 10 # 歷史男

    乾隆皇帝退位的時候已經八十六歲了,他很多兒子都已經等不及老爹退位就已經死了,所以其實當時他只有四個兒子還在世,可以供他選擇。

    其中八皇子的生活作風有問題,根本就不在可以選擇的範圍之內,十一皇子又是一個書畫家,每天都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還有十七皇子又年齡太小,不是個很好的人選,選來選去最後也就只剩嘉慶了。再一個原因應該就是嘉慶的母親令妃了,大家都知道令妃是乾隆皇帝比較寵愛的一位妃子,在皇宮裡向來皇子和其生母都是榮辱以共的。所以從當時乾隆的後宮來看,讓令妃的兒子嘉慶繼位也是無可厚非的。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嘉慶自己,嘉慶這個人比較穩重老實,還非常的孝順。乾隆皇帝認為他是一個合適的守成之君。也就是說嘉慶可以很好的延續清朝當時的執政方針,不會去亂搞,好好的守著這份祖宗傳下來的家業。畢竟乾隆皇帝對自己的政績那還是相當滿意的,更希望繼位者可以向他爺爺康熙那樣以孝治天下,以仁為政,所以這嘉慶自然就成了皇位最合適的繼承人。

    嘉慶皇帝在位期間做過最轟動的事情應該就是處死和珅了,他一度以為只要和珅死了,清朝的腐敗就可以清除了,可他沒想到的是,這樣根本就無濟於事,大清朝腐敗的已經不只是一個和珅,而是整個朝廷了。

  • 11 # 我有我的歷史觀

    史有“康乾盛世”之說。可由乾隆至嘉慶,卻是一個由盛至衰的轉變過程,是不是乾隆選錯了接班人?

    平時電影、電視或文學作品中,對於清朝歷史的演繹,乾隆應該是呈現最多的一個皇帝。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的勵精圖治,清朝發展到鼎盛時期。此時對於西藏的統治也已經完善,並將新疆納入了版圖,幅員遼闊,人口激增,經濟繁榮,歌舞昇平,國力強盛。

    康熙在位61年,乾隆為了表示對祖父的尊重(他說“不可與爺爺爭高下”),在位60年圓滿時,85歲高齡的乾隆將傳國玉璽交到第十五子“嘉親王”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上)手中,完成了清朝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禪讓”,這是一次最平穩的權力交接。

    其實,永琰資質平平。作為一位明君,乾隆為何要將如此重擔交給嘉慶呢?

    其實,一開始乾隆並未立嘉慶為太子。這也許是“天命”啊!

    乾隆一生三次建儲。首立皇后富察氏所生的永璉,但璉因偶感風寒而夭折。乾隆十一年,皇后再誕皇子“永琮”,惜兩歲時患天花夭折。乾隆十三年,皇后薨逝。

    這兩次立儲,乾隆都是因為崇尚中原文化的“嫡長子繼承性”,皆失敗。於是改為清朝繼承製的“擇賢立儲”。

    乾隆一生共有15位皇子,其中5位早逝,2位過繼,還有5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給”送走”了(乾隆時值85歲,在當時已是高壽了,到了現在也算是高壽呀)。乾隆三十八年,尚在人世的只有永璇、永瑆、永琪、永琰、永璘5個了。

    長子和三子因沒在皇后富察氏的葬禮上表現出哀傷情緒而被乾隆呵斥,後又都英年早逝。永璇和永琪是才情最高的,但都文藝氣質太濃,凡事率性而為。不具備做皇帝的特質。最後,他選擇了永琰。

    首先,乾隆三十年,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被打入冷宮。永琰的母親“魏佳氏”被封為皇貴妃,統領六宮,算是個雖“無名”卻“有實”的皇后。永琰有“子沾母光”的成分。

    其次,雖然永琰資質平平,但還是有讓乾隆非常滿意的地方:

    ①自制力強。起居有常,舉止有度,學習勤奮,辦事認真,從不逾矩。

    ②品質端淳,生活儉樸,為人謙遜,富於同情心,待人真摯。

    ④外表端正,舉止高貴,鎮定自若。

    ⑤時值36歲,既精力充沛,又富於經驗,正是人生從青澀、熱烈進入穩健有力的時期。正是執掌龐大帝國的最佳年齡。

    乾隆退位後,還以“太上皇”的身份執掌朝政三年。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嘉慶才獨掌實權。

    ①他扭轉乾隆後期的種種弊端,廣開言路,還褒獎起復了部分乾隆時期因言獲罪的官員。他“整飭吏治,以清廉為本”。

    ②他除掉大貪官和坤。乾隆崩,和坤失去靠山。他削奪了和坤的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大權,抄其家產,賜其自裁。

    ④他改革官風。嚴斥拖拉延擱;斥責部院衙門因循怠玩;下令嚴查部院疲玩現象。

    ⑤軍事上他平定川楚教亂,鎮壓東南匪亂,鎮壓天理教起義。

    ⑥他蠲免災區錢糧。

    ⑦他提倡禮教,尊孔揚儒。

    但是,與其父乾隆相比,他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其性格主要特點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平庸”。

    比如:①他懲治和坤沒有搞牽連,沒有擴大化,這是聰明之處。但只當個案處理,沒有把“和坤現象”當作制度性的弊端去解決,進行制度的改革。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過於仁慈和謹小慎微,不象父親那樣大刀闊斧,對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

    ②八旗生計。八旗子弟清朝一直是國家供養,“不仕不農不工不商”。時間一長便腐化墮胎,一無所能。乾隆後期愈發嚴重。嘉慶曾試圖“京旗移墾”,將其遷往東北。但因八旗子弟的抵制而沒有推行。

    總之,嘉慶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

    再加上

    ④閉關鎖國。此時英國已“工業革命”幾十年,嘉慶一無所知,繼續嚴守先帝之制,“重農抑末”,壓制工礦業。仍以“天朝上國”自居,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失去了融入世界的機會。

    嘉慶上承“勵精圖治,開疆拓土”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聯軍入侵”的“道鹹衰世”。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過渡性歷史角色。

    強盛的大清帝國自嘉慶始走向衰敗,一方面與嘉慶的平庸性情有關。但根本的原因是清朝的固有矛盾已積累了180年,積重難返,非嘉慶一人所能力挽狂瀾。走向衰敗是歷史必然。

    今天的許多地方當政者,建廠排汙物;建房廢耕地;伐木毀森林……何嘗不是與此相似,表面“政績”是創收,看似“功”在當代,卻害了後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個人投資者可以進行黃金期貨實物交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