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兔有話說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孩子的心靈。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孤僻,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

    能寬容別人,就能獲得別人的寬容。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呢?

    首先要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場所,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和諧寬鬆、民主平等的家庭中,那麼成長起來的孩子就容易形成寬容的品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孩子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寬容、好善、樂於與人相處。

    其次要教育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教育孩子關心別人,可以從關心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開始。教育孩子要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缺點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要教育孩子多原諒一次人,多給人一次寬容和理解。教孩子學會寬容別人、理解別人,不僅幫助孩子建立了一套健康的與人交往的生命原則,還賦予了孩子一種生命智慧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

    再次要讓孩子擺脫自我中心主義。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他也是家中一個普通的成員,沒有什麼特權,不能想怎樣就怎樣。還要教會孩子尊重別人,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在與其他孩子相處時,要讓孩子多看別人的優點,少看別人的不足;鼓勵孩子去欣賞他人,敢於面對自己的不足。把優秀的人看作自己學習的榜樣,不如自己的人更要寬待,不能嘲笑或諷刺。

  • 2 # 小小思維家

    教孩子學會“心理換位”

    許多孩子只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習慣於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慮,體會他們的良苦用心;站在老師的角度上考慮,理解老師的艱辛;站在同學的角度考慮,大多數同學都是可愛可交的。

    教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理解人人都有缺點,有的孩子對自己要求很高,對別人也要求高。我們要教給她/他,人無完人。對朋友心情不好時說的話和做的事,我們沒有必要斤斤計較。

    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

    只有多交往,孩子才能體驗寬容帶來的快樂。只有學會容忍別人的缺點和錯誤,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慶賀同伴的成功,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採納別人的合理建議等,都可以讓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

    鼓勵孩子“納新”和處變

    寬容不僅體現在對“人”的態度上,也表現在對“物”和“事”的態度上。父母引導孩子多見識新鮮事物,讓孩子接受新生事物。

    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3 # angelafang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在培養孩子寬容品質的之前,我們首先要給孩子樹立樂享向上的心態,接受現實的生活,培養他的樂觀心態,坦然面對生活的各種悲歡喜樂。保持一顆平常心,培養他的幽默感。

    寬容之前,得知道感恩,擁有愛心的孩子,就會有求知求美的動力。平常的惡作劇或者說惹禍,要及時正確引導孩子進行改正,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或者不正當的行為。懂得感恩,才會寬容,才能健康成長。

  • 4 # 愛叨叨的寶媽媽

    首先如果想教育孩子學習寬容的品質,那麼父母先要有寬容的品質,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假如父母是刻薄,自私,小氣得人,那麼孩子也多多少少會學到一些的,就像有的父母不孝順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反而要求孩子孩子來孝順自己,這樣是很難達到效果的

    其次,我們在也會孩子樹立正確榜樣的同時我們也要對他所處的環境,也要加以選擇,比方有的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自私,那麼我們確實要讓自己的孩子離這樣的遠一點的,

    最後,我們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小諺語,寓教於樂,還有在孩子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告訴他要寬容,慢慢薰陶

    當然我覺得寬容不代表一味忍讓,遇到不合理的事情,還是需要據理力爭的

  • 5 # 莫寂痕276

    孩子都是單純的白紙,父母和環境是無形的畫筆!孩子寬不寬容首先要看父母是怎樣教育的。首先要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剋制,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可選擇的東西也相應的多了起來!

    要學會取捨:比如到了超市或玩具店,孩子看到每一樣東西都會拿到手裡死不放手,不管是不是有用或必要的,總之我喜歡,哪怕下一刻就不聞不問,至少我現在喜歡,在這個時候就不能任意的滿足孩子,要教育孩子先選擇幾樣他喜歡,再在這幾樣他喜歡的東西里選擇他最想要的某一樣物品!要讓孩子形成取捨的意識!這樣自然而然的他就會意識到父母不會無休止的滿足他所有的要求,只是滿足他最必要的選擇!讓孩子學會抉擇而不是無休止的索要!

    要有家教:到別人家做客,要守規矩不能任意妄為!有些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東翻西找上蹦下跳就好像脫了僵的Mustang,把別人家當成了自己家一樣!這樣是不可以的,如果孩子這樣會很讓別人反感,也會讓別人覺得自己的家庭沒有素質沒有家教!假如孩子有這樣的行為要及時的制止,並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這種行為的不滿!回家後要告訴他那些是不對的那些是不允許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當著外人教育孩子孩子是會有牴觸的!

    要學會分享,讓孩子瞭解分享並不是失去或減少他的東西,而是體會分享所帶來的快樂!喜歡的食物分享給陌生人可能對孩子來說無法接收,但你可以讓孩子分享給父母,孩子主動給你的食物,不要第一時間就拒絕,要首先對孩子表達鼓勵感謝,其次在說明自己拒絕的原因!讓孩子瞭解到分享是讓自己和他人都快樂的事!

    要保持善良: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壞人,誰也不是被貼上標籤後出生的!孩子的善心是父母培養出來的,父母要有一顆平等Sunny的心,不貪心不粗鄙不惡語!不要讓孩子沉浸在暴力爭執的環境裡!父母有矛盾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有什麼事要私下解決!

    其實培養孩子容忍首先父母也是要能容忍的人!父母都辦不到的是孩子又和誰去學!總之良好的家庭是一切美好的開始!

  • 6 # 遇見向暖的記錄館

    孩子出去玩回來,總是會說,哪個小朋友又撞到他了,哪個又不小心打他等等,奶奶一聽馬上拽著孩子要找他們理論去。為此,因為這種事沒少跟孩子奶奶爭論。 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別人撞你,打你不是故意,只要向你道歉,就大方原諒,不要因小事斤斤計較。不要因為小事產生記恨,或是下次找機會報復回來。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再說,只要在底線範圍內,孩子有點虧沒什麼不好。 孩子的世界單純,昨天明明跟小朋友打架打的厲害,可能今天他依然還會找他去玩。如果你真愛自己的孩子,記得培養他的寬容之心,它是一種最真貴的情感,值得孩子擁有。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幫助孩子擁有一顆寬容之心。

    1.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責。孩子活在父母的影子中,只有父母有一顆寬容的心,孩子才會有寬容的品質。比如,生活中夫妻之間相處,要相互體諒,相互包容。

    2.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不要一味地自我為中心,要有“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3.人無完人,讓孩子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我們要學會包容,理解他人。給別人一次機會,也是給自己一次機會。

    比如,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裡散步,突見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少頃,果真有一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禪師用他一顆寬容的心,給了他徒弟一次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次機會。總之,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寬容吧,這樣他才會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會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才會受人歡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用9000多塊錢裝一臺遊戲電腦?鍵盤和滑鼠要用得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