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果殼影片

    文:水羊羊_心姐

    理工科女生少,在全世界的高校都是普遍現象,工程和計算機學科尤其是重災區。班級男女比例的話,30個人裡有10個女生就已經是佳話級別的了…

    那理工科男女比例失調是因為女孩天生學不好理工科嗎?根據很多科學研究,我們的確可以看出男女大腦結構有差異,但這些差異並不足以造成顯著的智商差距,總體來說,男女大腦結構還是相似遠大於不同的。

    其實,阻礙更多小女孩成為女科學家、女工程師、女程式設計師的罪魁禍首,是無處不在又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和隨之而來的歧視。“女孩子學不好數學”“女孩子就該學文科”“女孩子不要讀博士”“本崗位男生優先”等等說法,相信對於每一個女生都不陌生。無論來自身邊親人、老師、僱主,還是媒體,這些言論都會一遍遍動搖女生學理工科的信心,影響她們的職業抉擇和人生規劃。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大家的性別平等觀念也越來越強。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調查中,很難再看到中小學生數學成績上出現什麼男女差異了。但在高等教育和職場中,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歧視仍然困擾著很多女性。現在普遍的惡性迴圈是,刻板印象使得女性難以進入某些職業領域,而這些領域中女性偏少,又反過來加深了刻板印象,甚至成為習慣思維,根本沒意識到這就是刻板印象。

    舉個簡單的例子,“程式設計師找不到女朋友”和“程式設計師找不到男朋友”,乍看之下是不是後者比前者多一些違和感?很多人的心中,對“程式設計師”的預設設定就是異性戀的男性,而這完全是不必要也不正確的刻板印象。優秀的女程式設計師和女工程師不僅存在,而且應該更多。

    據美國2013年的統計資料,美國高校學生中女性佔56%,理工科學士和碩士學位獲得者中卻只有13-33%是女性,理工科博士學位更是低至11-21%。從本科入學到升入高年級,再到畢業工作或者繼續深造,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環節都有女生從理工科專業離開。即使打怪升級到最終關卡拿下博士學位的女生,繼續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也要低於她們的男同學。

    這個現象被稱為“洩漏的管道”(the leaky pipeline),形容高等教育到職場的通道就像漏水的管道,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過程中不斷有女生從科技、工程、數學、計算機等領域漏出。要讓STEM(STEM學科,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理工科)領域有更多女性,一方面要“開源”,鼓勵更多小女孩喜愛理工科學習理工科,另一方面也要“節流”,讓進入大學理工科專業的女生不會離開。

  • 2 # 小瓜媽談育兒

    具體的大學資源配置這些不太瞭解。從育兒的領域,我有一些對男孩,女孩的教育看法。

    從孩子啟蒙,對事物產生認知開始,父母要廣泛的給孩子提供各種可能性,不要具有性別區分和暗示。

    比如男孩就應該玩積木,汽車,不能玩洋娃娃,不能過家家,這樣會沒有“男孩子氣”。

    女孩就要淑女一些,不要到處亂跑,運動是男孩子做的,女孩子就學音樂舞蹈。

    長大點,喜歡讓男孩子數學好一點,理工科強一點,動手能力也要棒。

    女孩子文學氣質要多一點,多看書,多與人交往,鍛鍊氣質。

    你看,就隨著這樣的思路,那結果就是女生上文科,男生理科。

    即使女生要上理工科,那也會被家長勸著改志願。因為理工科女生就好比“假小子”,以後怎麼嫁人?

    社會環境不利於女性做理工科學,家庭環境更甚。

    所以,從小不要限制孩子發展,任何一種能力,都應該予以重視和尊重。

    關注“小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偶爾嚴肅認真,時常幽默搞笑。育兒路上的難題,我和你一起面對。

  • 3 # 簡愛淼

    相對來說女生怕髒,如機械類得動手操作就比較髒,而且鐵啊機器什麼的比較重,還有就是做到設計類工作的話,女生沒有男生鑽研。這是大部分來說啊,不是全部的。

    因為工科就業的單位一般比較苦,不適合女孩子。

    好找工作是理科,但一般比較苦,大部分都另謀出路了!

  • 4 # 麥子的奇遇

    因為男女思考方式的不同決定的吧,絕大多數女生屬於比較感性化的,她們對於文字類的學科更加擅長,而男生則理性化的比較多,他們對數字的靈敏度高於巨大多數的女生,所以你就會發現理工科男生比例遠遠高於女生。這是生理決定的。個人推斷,歡迎不同看法的來說說。

  • 5 # 上帝之手之創意

    自古以來中國的男人就要求女人們要知書達理,溫柔賢惠,一個理科女人怎麼溫柔啊,處處和你抬槓講邏輯。其實應該和性格有很大關係畢竟女人是感性動物。

  • 6 # 浪裡個浪的一個

    “男孩子學數學物理比較熟行”“女孩子家家學什麼土木工程,學文科吧。”我們在報大學、定專業、甚至找作業的時分,都不止一次聽過類似的話。實際上,在各大院校的理工系所裡,也經常是男多於女。作業市場上,數理工程類專業關於男性的偏疼,也讓女性望而生畏。

    清楚高中時理科班有這麼多女學霸,許多卻報考了經濟金融等“文科”專業,所謂的 STEM專業(即科學、技能、工程、數學,下文統一用 “理工科”代指)依然是“僧多尼少”。

    女生的理工並不弱

    初步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天生不擅長理工科”。

    但這個成見現已被研討結果打破。女生的科學才華是不差的。許多研討標明,女生和男生在學力和學科作用上都不遜於男生。而且跟著男女對等的腳步加速,女性就更能脫節小看的影響,發揮出自己在科學方面的作用。儘管有研討閃現,女性在空間認知才華方面略低於男性,但這個先天要素的影響程度並不大,遠不如後天的操練和教養重要——空間認知方面的才華是徹底可以後天培養的。學科作用上的纖細間隔(或許沒有間隔),不足以解說女性和男性有理工科選擇上為何有巨大間隔。

    已然有這麼多的女生在作用和才華上不弱於男生,甚至可以逾越男生,那為什麼她們不選理工科呢?

    研討者們很自然地想到,或許是小看導致了女性不願踏入理工領域。

    “女孩子學欠好理工科”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形象。它在很小的時分就初步左右人們的行為方式,讓女生們套上“女孩不可”的心思暗示,然後扔掉數理化,擁抱文史哲。長久以來學界都認為,消除性別成見、作業小看,是讓女孩們投入STEM懷有的要害。

    可是,在最近的社會研討中,人們發現,那些性別非常對等的國家,儘管不乏優異的女工程師、女科學家,但整體看下比例,依然是理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

    比如芬蘭。芬蘭的性別對等指數排世界前列,芬蘭的父母養孩子,都竭力避免灌注性別間隔。小女子從小在外面摸爬滾打,男孩也不忌諱那些比較“溫順細膩”的喜好,而在選擇專業上,孩子有極大的自主權,一路到作業罕有小看。可是芬蘭大學裡理工科的性別間隔,卻是一切國家中最大的,挪威瑞典也緊隨其後。在北歐三國的大學裡,STEM專業的女生只佔1/4,趕得上北大人眼裡的“五道口男人作業技能校園”了。(事實上,清華也沒傳說裡那麼誇張——男女比例是68: 32)。

    性別對等的當地,女性依然很少選擇理工科。社會研討者把這個現象稱“性別對等悖論”。終究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景象呢?

    但女生的文科實在太強了

    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和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的研討者海斯伯特·斯杜特(Gijsbert Stoet)和大衛·吉爾裡(David Geary) 分析了75個國家與區域的47萬名學生10年來的 PISA[注1]資料,再和大學專業的男女比例、各國的性別對等指數相比較,相同發現了“性別對等悖論”。

    但這次,研討者還發現了另一個數據趨勢:當一個國家的女生數學才華越好時,她們的閱讀才華會更好,好到大大逾越男生。

    各國男生和女生學科作用的差異。紅線是閱讀,綠線是數學,藍線是科學。線偏左邊,標明女生強於男生。線偏右邊,則是男生強於女生。線越長,標明強出越多。圖片來歷:參看論文[1]

    可以看到,數學和科學作用中,男生稍佔優勢,但優勢不大。一共有22個國家的男生理科比女生強,但也有19個國家的女生理科比男生強,比如芬蘭、瑞典、泰國、越南等。

    可是,閱讀是清一色的女性優勢,沒有任何國家的男生能在閱讀科目上整體逾越女生,一個都沒有

    整體上,女生有理科上現已迎頭趕上,在文科上則遙遙領先。不過,左右個人選擇的,恐怕仍是每個人自己的學科優勢為何。研討者發現的另一個數據趨勢就是:大約有逾越一半的女生,個人的最強科目是閱讀,強於科學和數學;而只需20%的男生閱讀科目最強。

    許多女生們在數學和科學考場能取得高分,可是在閱讀裡能取得更高分。關於她們自己來說,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科目,是很簡單瞭解的選擇。許多理科逾越平均水平、甚至頂尖的女生,若懇求文科專業可以有機遇去到更好的校園,又何樂而不為呢?

    性別越對等的國家,女性選理工的反而越少?

    研討者還發現,男女性別越對等的國家,女生自己的閱讀水平就會更強於數學和科學水平——儘管相關性沒有那麼明顯,但依然能看出這個趨勢。相應的,大學進入理工科專業的比例,也就更小。

    縱軸是性別對等程度,橫軸是理工科畢業生裡的女生比例。可以看到,在對等指數上堪憂的幾個國家(例如土耳其、阿爾及利亞等國),卻有許多女生選擇了理工科。圖片來歷:參看論文[1]

    換句話說,在北歐等性別對等的國家,女生們的數學作用,絕對值上不一定差,可是閱讀作用會好更多,這讓她們紛亂走向文科、社科專業的懷有。而北歐國家有著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女性就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擅長領域、喜好地點和未來人生規劃。

    讓我聯想起高中理科班(大城市重點中學)的學霸妹子們。她們學習非常吃苦、天資也高,數理化作用徹底不弱,可是英語和語文總能拉下許多男生一大截。最終也選擇了一個看起來“偏文科”的專業,比如會計、辦理等。而更多作用好的女生,往往語文和英語愈加優異,因為文科方面的巨大優勢,在高中時期就選了讀文科——並不是人們刻板形象中的“女生理科不可”,而是“女生理科行,文科更是超級行”。

    不過,在性別不對等的國家,有機遇接受教育的女性,則很大可能會憋著一股勁要擠入理工科專業。原因大概是理工科專業的經濟酬謝更高,在投入產出比的考慮下,學理工科更“合算”一點。理工科往往能供給比較穩定的作業機遇,和相對高的薪水,這就為女性供給了經濟獨立和社會保障,然後抵消女性在社會上居於的劣勢。也不清掃女生在家庭的“教導”和影響下選擇高酬謝的專業,然後可以給家庭新增財富。

    還要留意一點,即使女生走進理工科講堂、甚至走進大學,也不一定代表男女對等有了顯著改進。卡達大學裡女生佔到72%,約旦理工大學裡女生佔 56%,而世界排名前50、坐落阿聯酋的哈里發科技大學的女生也有一半之多。但在這些大學裡,女生有專門的講堂、有阻隔的自習室和實驗室,女生依然需求身穿宗教服飾、不允許與男性接觸。能否確保教學質量是一個問題,而更重要的問題是,許多男性即使沒有大學文憑也可以找到錢多事少的政府差事,女性則需求接受額外的大學教育,才華從事專業技能作業。

    女生終究學什麼好?

    我外婆那輩人剛好是解放後第一批投入社會的作業女性。外婆從裡到外都是一個“第一代女權主義”信仰者,堅信女生作用可以和男孩相同好,男生的領域,女生也要去做。她早年竭力勸說我像她相同讀工科,“學一門手藝”,“你作用這麼好,又不是學不走(重慶話,標明作用跟不上),幹嘛不學?”

    理工科,說終究也就是各項學科中的一個領域;但因為近年來工程類、特別是計算機和智慧領域的鼓起,導致這些領域的人才非常短少、求過於供,然後提高了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價格。我們父母那一輩,關於理工科的推重,則納入了“締造國家”的語境中(和二戰之後西方的重建階段相符),“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國都不怕”被每個人掛在嘴邊。這句話的出處並不可考,相傳是出名科學家錢偉長的培養方式,為了給自己的學生打好基礎科學的根柢,可是不知道為何變成了選專業的標語。

    實際上,學科選擇是一系列概括的抉擇方案和考量。在我們想“女生為什麼‘不’學理工科”的時分,我們想到的是才華的間隔,性別刻板形象帶來的自我否定等等。有些女性確實深受刻板形象的影響,早早退出了競技。研討發現,男生在科學方面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比女性更高——自我效能用於衡量單個本身對完成任務和到達目標才華的信仰。76%的區域裡,男生對科學和數學更感喜好,他們也往往更自傲(常常是蜜汁自傲,即自傲並不與高分相關),而在喜好與自傲上,社會要素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當然,也有些女生並不是“不能”學理工科,只是“不想”算了。在性別最對等的區域,許多女性選擇文科,是因為文科更具個人優勢、對科學短少滿意喜好,以及不憂慮經濟風險。

    我們要重視女性有理工科裡的“缺席”,極力讓更多女性瞭解理工之美,為有志於進入這個領域的女性清掃小看阻礙。這項新研討也告訴我們,假如要吸引某些極富天資的大腦參與探究科學的旅程,只是是確保她們有對等的入學機遇是不可的。

    反過來也可以想想,從統計資料來看,女性現已在極力脫節“女生學欠好理工科”的刻板形象,為什麼男生的閱讀科目作用卻依然整體落後於女生?是不是男生覺得“讀書寫作是女生的作業”而羞於去做呢?或許覺得“反正我是男的,數理化什麼的怎樣學都比閱讀要強”,甚至找類似於“女生更極力、更自律,所以小時分作用好”這樣的託言——要知道,極力和自律也是學習、作業的重要環節,更是“智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或許我們的極力,是為了出現這樣一個社會:不管男性和女性,都能充沛欣賞文理科各自的魅力,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有豐盛的社會機遇開展自己的特長,而不用首要顧忌“學這個能否安身”——只需滿意優異,在哪個領域都能發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加班,不敢輕易離職,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