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普團
-
2 # 地質知識科普中心
現今國家對此類地質災害還是十分重視的,並建立了多種防範機制,對於泥石流的調查,由於地質災害容易造成重大人員與財產損失,所以調查應全面並準確,為相關部門提供基礎地質資料。一般來說調查範圍應包括溝谷至分水嶺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響的地段。並應詳細準確調查下列內容:
(1)冰雪融化和暴雨強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平均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動情況。
(2)地層巖性,地質構造,不良地質現象,鬆散堆積物的物質組成、分佈和儲量
(3)溝谷的地形地貌特徵,包括溝谷的發育程度、切割情況,坡度、彎曲、粗糙程度,並劃分泥石流的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及圈繪整個溝谷的匯水面積。
(4)形成區的水源型別、水量、匯水條件、山坡坡度,岩層性質及風化程度。查明斷裂、滑坡、崩塌、巖堆等不良地質現象的發育情況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體物質的分佈範圍、儲量。
(5)流通區的溝床縱橫坡度、跌水、急灣等特徵。查明溝床兩側山坡坡度、穩定程度,溝床的衝淤變化和泥石流的痕跡。
(6)堆積區的堆積扇分佈範圍、表面形態、縱坡、植被、溝道變遷和衝齡情況;查明堆積物的性質、層次、厚度,一般粒徑及最大粒徑以及分佈規律。判定堆積區的形成歷史、堆積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積量。
(7)泥石流溝谷的歷史,歷次泥石流的發生時間、頻數、規模、形成過程、暴發前的降雨情況和暴發後產生的災害情況,並區分正常溝谷或低頻率泥石流溝谷。
(8)開礦棄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開荒及過度放牧等人類活動怙況。
(9)當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經驗。
具體到某地的特定區域,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針對性的調查內容呢,希望此回答能幫助你理解這一問題!
泥石流是介於流水與滑坡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泥石流災害廣泛存在於中國西南部山區,它具有發生突然、歷時短暫、來勢兇猛、破壞力大等特點,常常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對泥石流進行調查、勘查是為了查明泥石流發育的自然環境、形成條件,為泥石流防治預案的選擇和防治工程的設計提供基礎資料。
調查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泥石流發生地及流域調查包括髮生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新構造運動與地震情況、鬆散固體物質與不良地質體情況,流域內的形態特徵、流域面積、流域地形地貌及氣象水文特徵等,目的是確定泥石流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及其可能危及的範圍。
泥石流活動情況調查透過調查流域內植被與土壤覆蓋情況、岩溶負地形及消水能力等方面的調查,對泥石流形成區洪水流量和補給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型別及數量,流通區的溝谷型別、坡度及其對泥石流運移的控制作用,堆積區的地形地貌、堆積形態與規模、堆積物期次及物質組成、堆積體穩定狀況等方面有資料支援,進而摸清泥石流所處發展階段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等。
人為活動調查泥石流活動範圍內人類生產、生活設施狀況,特別是溝口、泥石流扇上居民點及工農業相關基礎設施、泥石流溝槽擠佔情況等。對調查區植被破壞、毀林開荒、陡坡墾殖、過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狀況,還要調查建築棄土和工廠、礦業棄碴及其擋碴措施等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對泥石流高發地區和潛在發生地進行較為系統的調查,對於人類的生產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