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奕石小小

    為人父母懂了太多。

    年輕總覺得媽媽做的不夠好

    初中的時候,校園流行起來那種腿部磨白的褲子。不是緊緊固在腿上,而是鬆鬆垮垮很適合凹造型。

    媽媽給我們姐弟仨一人買了一條。初中時期,很多女生已經懂得稍微收拾一下自己,看到大家都有,自己也穿上流行的褲子時,覺得喜滋滋。

    但是很快,一條新褲子就穿髒了,新的一星期,媽媽讓我們換下穿髒了的新褲子,換上之前的舊褲子。

    我很不喜歡我的舊褲子,窄窄的緊縮在腿上,看著一點也不流行。

    但是我們家有三個孩子,我媽常常說,“我們家條件雖然還不錯,但是爸爸需要掙平常人家三倍的錢,才能讓我們姐弟三個保持在正常水平”。

    我當然不會理解,只知道我從小在奶奶家長大,過慣了一人獨寵的生活。

    初中真正回到爸媽身邊的時候,發現以前的零食一星期不吃都會安然躺在那裡,現在一天不吃就沒了;以前是獨一份,現在是一份三分。

    本就有些不滿意的我,聽到讓換舊褲子,滿臉不高興,甩下一句“就一條怎麼換”,就進了臥室關了門。

    絲毫沒有想門外的媽媽,面對房門緊閉,內心是怎樣的難過。

    只覺得這麼一件小事都不滿足我。

    星期一下午回到家,發現書桌上多了一條新褲子,弟弟妹妹都沒有,只有我一個人有。

    只是高興於“終於有可換的新褲子了”。

    再後來的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一個孩子,比三個孩子的壓力要小的多的多。

    生孩子的第一年,寶寶的東西從無到有,會擔憂“怎麼今天還沒有拉粑粑”,會奇怪“為什麼寶寶這麼容易出汗”,會因為指甲過長忘了剪,劃到自己而愧疚。

    記得寶寶剛剛兩個月的時候,正趕上姥姥七十大壽,明知道那天人會很多,明知道天氣轉涼容易感冒,卻沒有堅持提前回家。

    看著小小的她,不停的咳嗽、流鼻涕,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哪怕別人安慰我“沒事,給搓搓後背,很快就好了”的時候,都聽不得安慰的話。

    因為一聽就忍不住想哭。

    我才發現,關於養孩子這件事,原來事事都是小事,卻事無鉅細都需要過腦子。

    我曾經總是一味的責怪媽媽做的不夠好,殊不知,她已經在能力範圍內,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當媽太不容易了。

    每當遇到一件看似小事,卻在當時十分棘手的事情時,我都忍不住和老公叨叨“一定要對媽媽好,她們真的太不容易了”。

    感謝她們的付出。

  • 2 # 蕊宇攝影

    母親的嘮叨吧!現在的我也是一名父親,在沒做父親之前我算是話語偏少的人吧,然而做了父親後不知不覺的覺得自己就是個話嘮!

  • 3 # 寶媽平子在減肥

    最大的感受是作為一個女人的不容易。

    當媽媽之前,媽媽在我眼裡就是單純的一個母親的角色,是我的依靠,開心的不開心的總會有真個人去分享去訴說。

    當媽媽了之後,在媽媽眼裡我是女兒,在老公這裡我是妻子,在孩子心裡我是媽媽,在婆婆家裡我是兒媳,我一下子變得我不再只是我自己。這時再去看看媽媽,才突然感覺她不只是我的媽媽,她同時是個女人,她也有各種各樣的角色,為家裡裡外外操勞,為子女殫精竭慮,卻唯獨沒有她自己。

    懷胎十月,我成了媽媽。只有這時我才能體會媽媽的不易,女人的不容易!

    回家多陪陪媽媽!多陪陪父母!

  • 4 # 聰聰207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是這樣認為的。媽媽,對每個人一生只有一個,那就是親孃。我從小記事起,就非常依戀母親。因為她我才有吃的,穿的,衣服破了有人補。因為她我才有新書包、鋼筆。因為她我就不會被人欺負,我做事才自信。我外地讀書也是母親找人寫信和寄零用錢。當我有了工作,成了家,為人之父時就更加體貼父母,並加以關照。當我從很多同事以及鄰居的很多事例中,更加了解母親的偉大。比如,為孫子爭姓氏就可以看出。母親的兒女跟著父親姓,孫子跟兒子姓,如果不跟兒子姓,母親最有意見,爭的最起勁。其實兒孫都沒隨母姓,她為啥爭呢?其實就是維護男姓家族的尊嚴和地位。僅憑這一點說明天下母親的偉大隻有不及而無過之。母親的特殊生理,十月懷胎,生兒育女,可以說兒奔生,娘奔死,陰陽路上隔張紙,真是千辛又萬苦。我母親今年91週歲的高齡了,她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實屬不易。我從1993年開始,父母親單獨生活,她們的米麵油水果及日常用品一應俱全地給買。因為他們都60多歲了,不應再勞累了。父親去世後,母親就進我家了。我的妻子不辭勞苦地日復一日地精心照顧著我的母親,每天換兩次尿不溼,兩天洗一次衣服,洗臉水、飯端在跟前,真是不易。母親現在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晚年幸福的生活。為感恩母親,也感謝妻子,而祝願天下所有母親健康長壽!

  • 5 # 魚小貳

    1.開始體諒父母具體的時間我說不上來,只能說隨著我我越來越大之後,我開始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父母對我的愛,

    2.我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慧的孩子,相反還比較遲鈍,所以對於愛的感知也沒有那麼敏銳。

    3.我從小到大,很少去忤逆父母,但是對於他們對我的約束也是不理解的,而對於體諒和理解他們,對於我來說沒有明確的時間和界限,而是在生活中慢慢的明白。

    4.歲晚我還沒有結婚,還沒有為人父母,但是在逐漸的成長中,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我逐漸明白了其中的,體會到媽媽的艱辛,感受到媽媽的不易。

  • 6 # 心靈之解惑

    當你結了婚生了孩子,等孩子進入了校園,你也感不到當父母的壓力,因為雙方父母都還年輕,在你不知不覺都給你辦好了,等你孩子上了高中或大學,你就知道做父母的不易,做父母的有多麼操心,孩子沒有畢業,就要為孩子以後工作做打算,到後來結婚生子,等你理解父母的時候也許你的年齡都要再30歲以後了,孩子最小也有五歲以上了,孩子到了20歲左右就會更加理解父母了,母親節到了給母親買些東西吧或者去看看父母吧!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做孩子的我們一定要多理解父母,多和老人交流更多的去盡孝!

  • 7 # jin金英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體會到我心愛的媽媽對我的愛是多偉大,在我小的時候,我母親對我的愛,就在我的內心,心裡紮下了根,我母親對我的愛將感動著我的一生。當我結婚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就想我母親生我時的痛,是心愛的母親把我帶到人世間,給予我生命,用母乳養育我,我愛我的母親,我以我母親對我的愛回報我的母親,我深深的體會到感受到我心愛的母親對我的愛,是捨己的愛,我愛我心愛的母親,我對我心愛的母親的愛是捨己的愛,我愛我的母親,在我來說,我為我心愛的母親負出盡孝心才是我的快樂和幸福,負出就是用我自己的錢,才是真正的孝,舍才是真正的對母親的愛和孝,我就是那父母有饑荒睜著養父母,給父母還饑荒的人。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還要深,父母的恩情總也報達不完。

  • 8 # 360自媒體創作中心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有了對責任的真正理解。能夠體會方面媽媽從我出生到長大所付出的辛苦真是太不容易。都說母愛偉大,但是讓我深深感覺到了母愛背後付出的辛苦。

    從孩子出生就要每天去為孩子以後成長不斷地超心,想孩子該吃什麼奶粉,該穿什麼衣服,該用什麼尿不溼。半夜睡夢中要起來給孩子餵奶,時刻擔心孩子身體的健康等一系列問題。

    等孩子上學了要超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心裡健康,身體健康,等孩子畢業了要超心孩子的未來前途,婚姻。

    等我們所有都穩定了,你會發現媽媽頭髮長出了白色頭髮,臉上多出了一些細紋,但媽媽還會超心我們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我們最終的不理解在我們成家後,你會發現不管你年齡有多大,社會地位有多高,在她心中永遠是一個孩子,她永遠會為了你的事情而超心著,奔波著。

    所以我理解了媽媽為了孩子這一生都是在不斷的超心,與其說超心不如說是關心愛護。

  • 9 # 情聲依舊

    哪一點是你為人父母之後,才真正開始理解媽媽了呢?

    每個人都是經過母親十月懷胎後母親忍著劇痛帶到人間的。12年8月的一天,女兒呱呱墜地,初為人父,極度喜樂,同時也意識到了母親懷我時的種種辛苦。

    妻子懷女兒的時候,一直孕吐反應不斷,聞到一點點不對勁的味道,比如煙味,酒味,油膩味就反應強烈,有時聽到她在衛生間“嗷嗷嗷”地吐,我心裡就會一直提心吊膽。

    母親那個年代什麼都沒有,而且在老家生小孩的時候只是叫來了之前是做接生婆的村醫,現在想想都覺得後怕。

    母親的打罵管制卻是母愛的另一種體現。從初為人父到教養子女,作為父親都高興至極,然而隨著女兒的長大,她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各種的淘氣,撒潑,不聽勸,有時候苦口婆心地勸告,她總是不聽,直到自己火冒三丈,突然有一種怒而杖之的衝動。

    沒成想,自己小時候不也是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小孩嗎。小時候曾經被母親打罵管制,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像我們這一代人的,我的鄰居小孩就沒有不被媽媽抽屁屁的經歷。自己現在成了父親,卻一次次地體驗了對自己孩子打罵管制的感受。

    不為人父母,就不知父母之苦,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去記住父母的嚴苛,只需要記住父母的愛,因為父母恩大過天,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

  • 10 # 羅建軍

    最為突出的是∴①幾個孩子讀書時學費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②或自己突然有病更加深刻地體會父母的不易和為兒女無私奉獻,不求回報而默默無聞的辛勞。

    母親像大地哺乳我生命,

    母親像Sunny照耀我成長,

    母親像河流培養我知識,

    母親像山川鼓勵我堅強,

    母親像春風吹綠我心靈,

    母親像雨露澆灌我希望,

    母親像月亮伴隨我夢想,

    母親像星星祝福我平安,

    母親像大海容納我無知,

    母親像宇宙滋潤我動力,

    母親像天空盼望我幸福。

  • 11 # 一品日記

    在我的認象中,爸爸的脾氣有點急燥,是個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平時,偶而會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媽媽吵架。

    每次吵架,媽媽不裡迴避就是忍氣吞聲。對於這一點,我始終無法理解。因為,媽媽是一個性格鮮明,喜歡直來直去,有話就說的爽快人。

    也曾問過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有時只是淡淡的一笑,有時會說:“孩子,你還小,等長大了,就明白了”。

    家庭不是社會,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記得有一年夏天的傍晚,不知為什麼,爸爸和媽突然吵了起來,爸爸顯得異常激動,不依不饒,正處在叛逆期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便頂了爸爸幾句。

    本來,在我的想像中,按照爸爸的脾氣,肯定會把怒氣直接撒向我。讓我感到意外的是,爸爸只是有點驚訝,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沉默不語。更加讓我沒想到的是,媽媽不高興了,罵我是個小混蛋,不懂事,還逼我向爸爸道歉。

    當時,媽媽的舉動,可把我氣壞了,我就琢磨不透,為什麼會這樣,明明我是在為你爭氣,看不慣爸爸如此不講道理。

    第二天,媽媽對我說:“孩子,你頂撞爸爸是不禮貌,是不對的,我知道,你想和爸爸講道理,但是,我跟你說,家庭不是社會,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你現在還年輕,也許想不通,等你結了婚,有了孩子,就會明白了”。

    06年結婚以後,隨著孩子的出生,也許是因日常嗩事的增多,生活壓力的加大,日積月累的焦燥和不滿,還是爆發了,和老公吵了起來。

    媽媽知道以後,不管青紅皂白,把我訓了一頓之後,對我說:“你現在有家庭,有孩子了,遇事不要認性,要冷靜。面對矛盾不要採取針尖對麥芒的處理方式,少說一句,少不了什麼,不要使矛盾激化。要多替孩子著想,如果把家庭搞的雞飛狗跳,氣份緊張,很容易在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造成性缺陷和心理扭曲,這樣,會影響孩子的一心幸福。為了孩子,大人委屈點,不算什麼。別忘了,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避風港灣,家庭不是社會,是講感情的地方,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當天晚上,躺在床上,思前想後,難以入眠。媽媽身影始終在眼前晃動,媽媽的話始終在耳邊迴響。

    正是這天晚上,才真正理解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理解了媽媽的不易,理解了媽媽的無私和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忽略國家的體量,單論戰鬥能力,以色列可以排世界第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