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沒得名字呀

    《情書》是日本電影出了名的浪漫和唯美愛情片,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主演,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掀開了一段青蔥往事。

    少年時的情感是懵懂的,羞澀的,卻也是純稚動人的,就好像我們現在回憶起來,青春歲月裡總會有一段寂寞又熱烈的暗戀經歷,這段暗戀有些會開花結果,可更多的是無疾而終。在《情書》中,高中時期的男主藤井樹,對同班同名女生那份來不及說出口的感情,在多年後從他女友寄來的一封信中漸漸顯露,那段暗戀而曖昧的歲月記憶被開啟,儘管最後物是人非,藤井樹已經去往了天堂。但是,那些沒有開口的告白,最終還是讓女主和觀眾聽見了。

    因為遺憾而雋永,因為雋永而銘記!可能正是這份告白帶來的遺憾才讓觀眾更深刻地記下了這故事吧!我不知道要怎麼形容對這部電影的喜歡,《情書》的劇情簡單而純粹,就好像男女主年少時的感情一樣,沒有語言能表達我的喜愛!我相信只要提起藤井樹,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想起圖書館裡的倆個同名同姓的男孩和女孩,那大概是我們想象中暗戀的美好模樣了!

  • 2 # 強哥說劇

    《情書》是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的日本純愛電影,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等主演,於1995年3月25日首映。

    故事發生在日本,女主叫渡邊博子,渡邊博子有一個未婚夫藤井樹,三年前死於一場山難,今天是藤井樹逝世三週年的祭日,這又勾起了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思念。後來渡邊博子在翻看藤井樹的中學同學錄的時候,看到了藤井樹讀中學時的地址,為了寄託自己的思念,渡邊博子就向那個地址寄了一封信,一封寄往天國的情書。

    令渡邊博子沒想到的是,她竟然收到了回信,後來她才知道是一個和他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生寄來的,而且那個女生還是她未婚夫的同班同學,渡邊博子就讓那個女生講有關於她未婚夫上學時的事,在女藤井樹回憶的過程中,女藤井樹發現了男藤井樹原來一直暗戀著自己,只是當時他不知道。

    影片採用了一種倒敘敘述方式,以一份寄往天國的情書為線索,一步步推動劇情發展的。本來只是女主寄託哀思的一封信,女主從來沒想過會收到回信,但無巧不成書,女主卻收到了回信,這讓女主感到很疑惑,隨著劇情的發展,疑惑慢慢被揭開,原來是一個和女主未婚夫同名的女孩寄來的,更巧的是這個女孩還是女主未婚夫的同班同學,由此開始引出男主藤井樹,影片前半部分只是對人物進行交代,後半部分才是影片的主題。

    影片的後半部分是透過女藤井樹的回憶展開的,講述了兩人是如何產生聯絡的,剛開始兩人是因為兩人同名同姓,所以經常被同學調侃是一對,男藤井樹因此還和同學打過架。由於兩人經常被調侃,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兩人的關係就愈來愈親密,女藤井樹只是把男藤井樹當朋友,但男藤井樹一直暗戀著女藤井樹,到最後男藤井樹也沒被向女藤井樹表白,女藤井樹一直都不知道,要不是這次幫渡邊博子回憶男藤井樹的過去,女藤井樹可能這輩子都發現不了這個秘密。

    影片中有太多的巧合,渡邊博子把信寄到女藤井樹家是巧合,女藤井樹和那藤井樹同名同姓又同班也是巧合,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長得很像也是巧合,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正是有了這些巧合,才有了影片劇情的發展,才會發現一個埋藏多年的秘密。也讓渡邊博子產生了一個疑惑,自己是不是女藤井樹的替代品,男藤井樹是不是因為自己和女藤井樹長得像才和自己在一起的,但這個疑問也隨著男藤井樹的死,成為了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

    整體來看《情書》是一部悽美浪漫的愛情電影,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只有默默的思念,偷偷的暗戀。女主的一份寄往天國的情書,“你好嗎?我很好。” ,雖然只有簡短的一句話,卻寄託了女主對男主的無限哀思。 正是因為這一份情書,揭開了一段埋藏多年的暗戀,讓我們看到了一份單純美好的愛情故事!

  • 3 # 辣媽追劇

    拍攝於1995年前的日本電影《情書》,即便23年後的今天,依然具有讓新老觀眾全面共情的能力,對我而言,《情書》的高階在於三個方面。

    首先,情緒很高階

    導演巖井俊二在電影情緒的表達中,那種表面剋制、內裡卻激情湧動的渲染和把控,遠高於一味煽情的悲劇,足以討好任何年代的任何觀眾。

    貫穿整個故事的,是渡邊博子對意外失去未婚夫的不能釋懷,即便3年過去了,週年祭依然讓她陷入深深的懷念,寄往天國的書信,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人物情感豐富細膩,卻不流於表面,導演沒有透過簡單的對話和內心獨白直接表達人物內心的想法,而是展現一個個客觀場景,讓觀眾對人物情感自行界定。

    尤其在處理少年藤井樹們的情感線時,透過成年女藤井的追憶,完全是以一個不知情者的旁觀視角,所以僅僅勾勒出淺淡的相處輪廓,對於少年男主的情感,觀眾最多隻能跟隨回憶的節奏,自行腦補與加碼。

    電影中關於死亡出現了2次,一是男藤井樹的三週年祭,另一處是女藤井樹爸爸病逝。

    非但沒有眼淚,甚至感覺刻意處理的很輕鬆,將人們對逝者的懷念,用淺淺的微笑,表達出逝者已矣,生者樂觀面對的氛圍。

    從週年祭上看,藤井的父母顯然對他去世這一事實已經全然釋懷,他們的輕鬆和笑容,倒是與未婚妻依然念念不忘形成了鮮明對比。

    少年男藤井,在女藤井家門口得知她的爸爸剛去世,很生澀的擠出一句安慰的話,沒想到女主居然漏出一個沒心沒肺的笑容。

    關於這個笑,觀眾可以有各種理解,但卻是兩位藤井樹最後一次見面,印在獨自上門告別的男藤井心中的,將一直是女藤井微笑著站在家門口的畫面。

    其次,故事講述的手法很高階

    雙線並行,但切換自如,毫無累贅冗長。

    不到2個小時的電影,有很長的時間跨度,感覺看到了很多人,很多種相處模式,很多或浪漫或滑稽或哀傷的場景,感受到很多溫馨情感的互動。

    比如,幾位此前一起登山的朋友相約晚上悄悄來掃墓,媽媽知道後笑著說,看來這個孩子今夜是睡不著了;成年女藤井回學校時,女老師背出2人學號的神奇;圖書館裡可愛的小女生們聽到“藤井樹”名字時,吃驚好奇而憧憬的表情,等等。

    對於成年男藤井樹,沒有出現任何影像,但已逝男主的全部形象,透過他周圍人們的共同回憶,卻為觀眾勾勒出一個生動鮮明的形象:

    1、對渡邊博子一見鍾情,且果斷展開攻勢,起碼比自己的好友秋葉茂下手更快,在我看來,有彌補對少年時失去表白機會遺憾的補償心理;

    2、依舊沿襲了少年時在情感表達上的緘默,因為即便拿著鮮花和戒子,卻始終沒有對博子開口求婚,沉默2小時後,還是博子忍不住說,我們結婚吧;

    3、一定是一個正直而健壯的男人,而且真心實意待人,深受朋友們的喜愛。

    4、每個人心中,也許都和渡邊博子一樣存著同樣的疑問:成年後他對博子的一見鍾情,是否因為兩人長得像的緣故?而這,永遠也給不出答案啦。

    正這種空間,增加了電影與觀眾的互動,使得影片內涵可以無限豐富。

    即便最後,《情書》中關於少年的感情,仍然沒有任何切實的隻言片語,但最後一幕,當成年女藤井看著學妹們送到家門口的那張借書卡,翻過背面,那張少女頭像,勝過千言萬語!

    最後當女藤井樹撥開層層回憶,領會到少年對自己的那份心意時,電影戛然而止……

    其實此處還有一處關照,當年男藤井送書時,正是在這個門口,而多年後重新看到這封情書,也正是在同樣的地方。

    世事滄桑,為真情永恆。

    第三,讓人感動的地方,絕不僅限於愛情

    本片隨處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情感細膩有層次,但濃而不烈,點到為止。

    影片一開始,是男藤井樹3週年祭,三言兩語,就勾勒出幾個朋友對樹的思念和心有餘悸,而他的未婚妻和他媽媽之間的閒聊,也透露出準婆媳之間共同的親密的關係。

    樹的好朋友秋葉茂,曾與他一同愛上渡邊博子,此刻在內心默默徵求樹的同意,希望今後能夠守護渡邊博子。這段情感沒有深挖,但可以令人生髮無數聯想。

    雖然著墨不多,但秋葉茂對渡邊博子那份念念不忘雖有微詞卻能夠體諒,耐心傾聽與積極排解,正是這種溫柔的呵護與磊落的情感,最終幫助渡邊真正放下,走出陰霾。

    而女藤井樹這邊,除了帶出少年時期的回憶,也展示了其家庭的隱痛與家庭成員最終的和解:媽媽一定因為爸爸的死,心下暗暗歸罪於爺爺,旦當76歲的爺爺在40分鐘內冒著大雪將生病的藤井背到醫院時,一切都釋然了。

    總的來說,《情書》絕不僅僅是對於初戀少年情感的追憶,而是一部直面生死、直面成長、直面情感的優秀作品,豐富的資訊量和多層次的細膩情感,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與其產生獨有的理解和共鳴。

    <end>

  • 4 # 太素風水文化

    我說一些僅供參考的資訊吧。剛剛看了巖井俊二關於情書創作過程的音訊,說是音訊,但背景有影片製作者配的電影片段,而且是嚴格按照音訊內容選取的片段,因此看的時候並不覺得無聊。巖井俊二談了各個演員的表演,他說中山美穗本人的性格應該更像渡邊博子,而在熒幕上常以類似藤井樹的形象出現,拍攝的時候是先拍藤井樹的部分,到了拍博子的部分時,中山美穗反而常常來問他到底該怎麼演,令他始料不及。拍的時候豐川悅司人在美國,從美國飛回日本的時候有嚴重的腰傷,根本坐不下去,但是電影裡他頂著嚴寒跑跑跳跳絲毫不受影響。柏原崇當時是一個新人,但是在劇組非常認真,像小演員的大哥哥一樣,給人一種非常安心的感覺。少年時代的部分講的是夏天的故事,然而那時候是北海道的秋天,小演員們穿著夏裝拍戲不說,為了消除嘴裡哈出的白氣,每次拍攝前還要吃冰塊才行。當時拍攝是從10月開始,北海道秋天並不經常下雪,劇組已經做好人工造雪的準備了,但奇怪的是劇組每次要拍下雪的戲份時就一定會下雪。我想成功是需要天資,需要努力,也需要莫大的運氣的,巖井俊二在我看來是一位有靈性的導演,他創作了這樣一個令人回味無窮的故事,並把它轉化為視覺語言,而劇組的所有人也都為了拍出一部好電影而付出了努力,最後,北海道的雪很爭氣,所以情書的評價才會這麼高吧。不知道看了幾遍情書,最近一次看完是晚上十一點左右,上網買了一本情書的小說,送到以後很快就看完了,因為大體內容和電影一致,不過我覺得小說結尾的文字描述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看看小說的話就不用往下看了。我喜歡的圍裙,上下沒有一個兜。

  • 5 # 迷影生活

    中國近些年的青春片除了《致青春》、《七月與安生》之外,鮮有佳作。大部分都被同質化了,相識相戀,懷孕墮胎,分手緬懷,看完這些電影后,除了五光十色的電影鏡頭,其他似乎什麼也記不住。

    青春都是類似的,但也都是不同的。當下的青春片都抓住那點類似,偏偏看不到那點不同。 這就體現出了日本電影《情書》的經典。

    影片開頭是渡邊博子一身黑衣,躺在雪地裡。 素潔如玉的臉蛋,清爽的齊耳短髮,漫天銀白的世界。 渡邊博子就這樣慢慢醒來。

    開頭兩分鐘就奠定了清新明快、唯美傷感的基調。 雖然沒有對白,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就是有一種薄霧一樣的感動在慢慢醞釀著,讓人知道,後面一定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因為有個跟渡邊博子前男友藤井樹同樣姓名的女生,而渡邊博子錯誤的將送給前男友的信郵寄給了女藤井樹,更意外的發現女藤井樹跟自己前男友同班同學,故事也由此展開。

    一個班裡裡同一姓名,而這兩個偏偏又是異性,這自然而然的就會帶上了一點曖昧。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跟異性有一點親密的接觸,都會忍不住想這是不是緣分? 不僅男女藤井樹這麼想,別人也都這麼想。

    班裡人甚至搞惡作劇,將兩人同時選為了圖書管理員。 空蕩蕩的教室,幾縷暖黃色的光照射進來,男藤井樹坐在窗邊,清透的光讓白襯衣更加純白,女藤井樹站在黑板旁講臺上,仔仔細細的將兩人值日表的上的名字擦去。

    一種暗夜花開的曖昧悄然蔓延著。 發錯了試卷,女藤井樹鼓了鼓勇氣,終究也還是有在眾人面前向男藤井樹要回來,怕閒言碎語,更怕面對他。 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不見面會想的厲害,見了面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害怕直視對方的眼睛,更願意遠遠的看著。

    在停放腳踏車旁,女藤井樹等著男藤井樹回來,從傍晚一直等到天黑,男藤井樹才過來。兩人就著腳踏車燈的一點光,有說有笑的分別著試卷。 有意思的是腳踏車旁的告白。

    女藤井樹看到三個小女生興沖沖又緊張的跑到男生面前,怯怯的問可不可以交往,只有朋友就好。結果那男生騎車就走,乾脆利落的拒絕。 女生開始哭,夥伴開始罵。

    青春就這樣在感動和心疼中悄然進行著。 在那個心情起伏跌宕如浪的少年時代,隨手一翻某個黃昏或者清晨,都有自己滿滿的在傷感中歡樂的青春記憶。 藤井樹們更多的接觸還是在圖書館裡。 男藤井樹一本又一本的藉著書,女藤井樹一本又一本的登記。

    兩人交流甚少,但這並不代表不在乎。男藤井樹在女藤井樹回家必經的路上等著,只是為了搞一個惡作劇。 女藤井樹為了自己的夥伴及川早苗去問男藤井樹的意見,心有慼慼焉的問他有沒有喜歡的女孩子。 男藤井樹在女藤井樹沒來學校後,忍不住到她家去找她,並且編了一個還書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女藤井樹看著還書的男藤井樹,笑的異常開心,因為她知道他是專門來找自己的,還書的流程並不是只有自己才能做。

    兩人你來我往,雙向暗戀越來越熟練的進行著,彼此卻都不捅破那層窗戶紙。就像兩輛彼此交錯而過的火車,同等的速度造成靜止的錯覺。

    可是,火車很快就駛離軌道了。 女藤井樹返校之後,聽到的卻是男藤井樹換校的訊息。 青春就像是那個花盆,被女藤井樹摔碎後,她知道,跟他再也回不去了。 哦,那個欲言又止的青春啊!

    這部電影的名稱叫做“情書”,其實藤井樹們並沒有為彼此寫過,這裡的“情書”,應該是為了懷念兩人在圖書館裡曖昧的時光的意思吧。 那時的他們還太年輕,不敢輕易的觸碰感情,不知道有些事情稍縱即逝,容不得你欲擒故縱。 兩人終究是沒在一起,彼此的喜歡都落了空,只留下滿滿的遺憾。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種遺憾,是感動,也是青春。

  • 6 # 周說ChouChannel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電影我想也是。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心,自然對它的評價就會很高,再加上唯美的畫面,動人的故事,精湛的演技,就會催生一部好電影。

    希望中國電影可以健康的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拍出讓全世界都感到震撼的好電影。

  • 7 # 乘著一陣風飄來西京

    實話說,我覺得。

    男主顏值也很重要呀。

    當然還有拍攝手法, 尤其是回憶的那一段拍出了一種青澀、美好、遺憾又朦朧的感覺。

    有些鏡頭真的拍的很美, 尤其是男藤井樹站在圖書館的窗戶邊看書, 白色的窗簾被風吹起來把他遮住的時候, 女藤井樹看了他一眼, 再看的時候彷彿消失了, 一陣風過來他又出現。

    很喜歡男藤井樹呀。

    可能就是這種開不了口的喜歡, 等到時過境遷, 重新發現回憶裡處處留下的線索時, 才覺得美好又遺憾吧。(雖然對於結果而言沒有卵用, 他真的太含蓄了, 既然喜歡還是要好好把握, 為什麼非要讓它成為遺憾

    當時因為這部電影我還去看了《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

    所以這個就是男藤井樹含蓄, 女藤井樹單純, 一個追憶時光錯過就過的遺憾的故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自己自制力如此之差,尤其是在有目標或有壓力的時候,一切其他事情都更容易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