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味娛人
-
2 # 火鍋劇場
歐美國家為什麼很少拍偶像劇,多數都是科幻劇和動作劇,這個問題其實在我看來,是有點和工業革命及文藝復興有關聯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縱觀歐美電影的發展,你會發現一些非常有趣的地方。
第一,歐美電影很多都涉及了人性觀點,哪怕是再無腦的恐怖片都會多多少少涉及到一些對於人性的解讀。
而這一點,其實在我看來是和文藝復興有點關聯的。大家都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對於藝術的解讀,不再受到一些宗教的影響,大眾對自己的生活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再是懵懵懂懂,受到他人支配。
因此,對人性的思考也就開始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我想基本每一部歐美電影裡,我們都可以看到導演自己獨特的解讀。
而這種解讀,最能體現出的正是歐美電影中的動作片以及科幻片。
第二,前沿科技展望。
在一些歐美電影,尤其是科幻片裡,你可以發現很多前沿科技的身影。而這些電影其實也並不是導演所設定的,而是源自一些科幻作品。
眾所周知,科幻一直都是歐美國家是推崇,所以這也不難解釋科幻對於電影的影響。
好了,看完這兩個有趣的地方,你應該明白為什麼不拍偶像劇了吧。
總結下,那就是歐美都是有大肌肉的,善於動作片,對科幻有著強烈的情懷,但是對於小清新的偶像劇是非常反感的。
畢竟,你看歐美大片,看到會有幾個偽孃的身影!!!(沒有特指,只是有感而發,男人還是要有陽剛之氣的好。)
-
3 # 鯨魚電影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歐洲很少拍偶像劇是真的,但說他們拍的都是科幻劇和動作戲,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實際上西方人拍的最多的,還是與人和生活相關的劇情片。
但他們喜歡拍科幻片和動作片,這個絕對是事實。
那麼,中國和西方為什麼存在這種差異性呢?
恐怕還得從民族文化和社會價值側重等方面做解釋。
西方國家是經歷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發展起來的,因此,他們對科學技術特別看重,對未來發展抱有濃厚興趣。
這種價值取向,決定了他們的社會里不僅盛產馬斯克、喬布斯之類的大夢想家,反映在電影上,也有大批對科幻片追夢不止的電影人。
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等大導演,某種程度上都是電影產業裡的造夢者,當然個個都喜愛科幻片這種片種,區別只是自己有沒有能力拍的問題而已。
另外,西方人喜歡科幻片可能跟他們有宗教信仰,信仰上帝,有一定關係。
因為,信仰神明,就必然對那些東西產生更多思考。
他們的宗教文化和哲學思考,都有一種趨前、面向未來的傾向性。
而中國正相反,是一種根性文化。
至於喜歡拍動作戲,則是因為西方人有一種濃郁的英雄主義情結,他們的文化裡非常尊崇體育運動員,相信堅持辛苦運動的人必然其毅力也驚人。
再加上他們本身普遍體格高大,因此,他們對動作格鬥片的偏愛就不難理解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就比較複雜了,因為涉及到民族文化,之前也有類似問題,說為什麼中國就不能拍出美國大片一樣的科幻片,其實很多道理都是一樣的。
歐洲國家看到的未來,科技,英雄,這些都是有個性人物代表和高科技技術含量的東西,而偶像是什麼,是崇拜者,文化崇拜的就是英雄主義和科技未來。而不是像國內的小鮮肉,普普通通的人物個性。
為什麼歐洲國家能拍出如此大片,這個和社會經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不全是,比如先前的越獄,連續很多續集,但是題材卻是犯罪題材,在中國,肯定是被禁止的。這個涉及到文化和思想觀念,認為很多不切實際的東西會影響一類人的身心健康。
90年代的古惑仔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古惑仔真的是影響了好幾代人,到現在都還不停的回味,當然很多人把陳浩南那群人當偶像,自然社會上出現各種各樣真實的古惑仔,免不了很多受了電影的影響。
所以在國內是禁止拍這類題材的,犯罪性的,妖魔鬼怪形的代表就是林正英了,這輩子估計都很難再看到那種作品,而國內崇尚什麼呢,崇尚歷史,比如戰爭,比如宮廷,因為過去的東西在回憶那是清晰的。是走過的,戰爭對中國來說是受害者,所以很多時候都是採用這種題材來增強民族意識,也因此各種抗戰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國內拍不出科幻片,也不見得吧,主要是因為在國內科幻電影始終做不到國外的效果,一是投資力度大特技性強,二是觀眾口味難滿足,凡是嘗試過的票房都撲街了。在這個物質和票房的社會,沒有導演願意去賭一把的。
偶像劇是什麼,在國內偶像粉絲多的比如鹿晗,吳亦凡,天佑,(個人觀點,勿噴啊)老一點的明星,李連杰,成龍,洪金寶,劉德華,張學友,可以看的出來,凡是能進入好萊塢大片的人物也基本上都是動作片出身。而年輕的小明星是無法擔任的。
對比而言,我覺得歐洲國家的電影電視劇更顯的有英雄氣息一些,反觀國內的稍微弱了點。
個人觀點,勿噴,隨意聊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