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書公子
-
2 # 向陽願景
於私,秦孝公應該把公叔痤千刀萬剮,因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於公,秦孝公還是可以殺掉公孫痤,因為此人率領魏軍侵略自己國家的領土,還殺害了無數秦國百姓。按照秦人的習俗,把公孫痤斬首祭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但是,嬴渠梁並沒有這樣做,他決定拋開國仇家恨,而是把目光看得更遠,他要的不是報仇雪恨的一時之快,而是要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
秦獻公嬴師隰中箭身亡後,嬴渠梁接手的秦國只是一個爛攤子,積貧積弱,雖然仍和魏軍僵持不下,但此時的秦國也再經不起戰爭的摧殘,連山東六國也開始密謀瓜分秦國。
於是,在嬴渠梁在登基王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面見囚徒公孫痤,並與其商討議和大計。
話說這公孫痤也是個大人物,他可是魏國20多年的老丞相,自從吳起離開了魏國,公孫痤就常常以相國的身份兼統帥南征北戰。公孫痤可謂戰功卓絕,他先後打敗過南韓、趙國、楚國和趙韓聯軍,但偏偏和秦軍作戰就撈不到一點好處。
在石門之戰中,公孫痤和秦獻公對決失去了函谷關,還損兵折將六萬多;在少梁之戰中,公孫痤這次輸得更狼狽,自己竟然被嬴渠梁率領的小股兵馬給俘虜了。
公孫痤已經是60多歲的功勳老將,一世英名竟毀於一旦,自然是不堪此辱,他被俘後不吃不喝,也不和秦軍說一句話。他打算絕食餓死自己,哪怕是死,也要保留最後一絲尊嚴和骨氣。
但是,公孫痤萬萬沒想到,嬴渠梁這個新國君竟然有如此氣度,竟然打算要放他回安邑。一開始公孫痤以為這個秦國新君是在有意羞辱他,但經過一番交談後,公孫痤開始敬佩這個俘獲自己的年輕人。
秦孝公放走公孫痤的原因有很簡單,那就是罷兵議和。
首先,秦國連年征戰,如果殺掉公孫痤繼續和魏國開打,只會兩敗俱傷,秦國更是很可能面臨滅國之災。放走公孫痤,就可以把這位魏國丞相當做談判的籌碼,並讓其輔助達成議和大計。
秦國此時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讓秦國百姓安居耕牧,招賢納士,讓秦國強大起來。
其次,嬴渠梁也知道,其實公孫痤也不主張魏國攻打秦國,只是秦獻公只想要奪回河西,多次攻打魏國,這才讓公孫痤被迫應戰。公孫痤深知,只有齊國和楚國才是魏國的真正勁敵。
再次,魏國需要的是逐鹿中原,而不是秦國的西陲蠻荒之地。公孫痤原以為秦華人已經和魏國殺紅了眼,血海深仇的老秦人恨不得將他食肉寢皮,沒想到秦孝公竟然主動要求放走他。
除此之外,嬴渠梁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成功達成議和,他以石門之戰前的疆界為準,把奪回的河西之地還給了魏國。這樣一來,失去函谷關的秦國相當於將軟肋暴露給了魏國。
可即便如此,秦孝公依然選擇罷兵議和。雖然秦國已經打了兩次勝仗,但秦國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再打下去,老秦人都得回到隴西河谷半農半牧的時代,秦國甚至將從戰國中消失。
嬴渠梁堅信,能夠兵不血刃就拿回河西之地,魏國國君一定會答應自己的請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魏國放秦國一馬,安心鎖國修養。
值得一提的是,嬴渠梁放走公孫痤並沒有對外宣稱是俘獲了他,而是說他是魏王派來的特使,用騎士和青銅軺車護送其風光回國。如此,既給足了公孫痤和魏國的面子,又拿了好處給魏國,魏國怎可能打自己耳光,再去攻打秦國?
總之,秦孝公放走公孫痤是他為秦國深謀遠慮做出的選擇,只有忍辱負重,力排眾議,才能讓老秦人重建大秦帝國!
-
3 # 醉愛侃足球
於私,秦孝公應該把公叔痤千刀萬剮,因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於公,秦孝公還是可以殺掉公孫痤,因為此人率領魏軍侵略自己國家的領土,還殺害了無數秦國百姓。按照秦人的習俗,把公孫痤斬首祭旗似乎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但是,嬴渠梁並沒有這樣做,他決定拋開國仇家恨,而是把目光看得更遠,他要的不是報仇雪恨的一時之快,而是要讓秦國真正強大起來。
秦獻公嬴師隰中箭身亡後,嬴渠梁接手的秦國只是一個爛攤子,積貧積弱,雖然仍和魏軍僵持不下,但此時的秦國也再經不起戰爭的摧殘,連山東六國也開始密謀瓜分秦國。
於是,在嬴渠梁在登基王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面見囚徒公孫痤,並與其商討議和大計。
話說這公孫痤也是個大人物,他可是魏國20多年的老丞相,自從吳起離開了魏國,公孫痤就常常以相國的身份兼統帥南征北戰。公孫痤可謂戰功卓絕,他先後打敗過南韓、趙國、楚國和趙韓聯軍,但偏偏和秦軍作戰就撈不到一點好處。
在石門之戰中,公孫痤和秦獻公對決失去了函谷關,還損兵折將六萬多;在少梁之戰中,公孫痤這次輸得更狼狽,自己竟然被嬴渠梁率領的小股兵馬給俘虜了。
公孫痤已經是60多歲的功勳老將,一世英名竟毀於一旦,自然是不堪此辱,他被俘後不吃不喝,也不和秦軍說一句話。他打算絕食餓死自己,哪怕是死,也要保留最後一絲尊嚴和骨氣。
但是,公孫痤萬萬沒想到,嬴渠梁這個新國君竟然有如此氣度,竟然打算要放他回安邑。一開始公孫痤以為這個秦國新君是在有意羞辱他,但經過一番交談後,公孫痤開始敬佩這個俘獲自己的年輕人。
秦孝公放走公孫痤的原因有很簡單,那就是罷兵議和。
首先,秦國連年征戰,如果殺掉公孫痤繼續和魏國開打,只會兩敗俱傷,秦國更是很可能面臨滅國之災。放走公孫痤,就可以把這位魏國丞相當做談判的籌碼,並讓其輔助達成議和大計。
秦國此時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讓秦國百姓安居耕牧,招賢納士,讓秦國強大起來。
其次,嬴渠梁也知道,其實公孫痤也不主張魏國攻打秦國,只是秦獻公只想要奪回河西,多次攻打魏國,這才讓公孫痤被迫應戰。公孫痤深知,只有齊國和楚國才是魏國的真正勁敵。
再次,魏國需要的是逐鹿中原,而不是秦國的西陲蠻荒之地。公孫痤原以為秦華人已經和魏國殺紅了眼,血海深仇的老秦人恨不得將他食肉寢皮,沒想到秦孝公竟然主動要求放走他。
除此之外,嬴渠梁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成功達成議和,他以石門之戰前的疆界為準,把奪回的河西之地還給了魏國。這樣一來,失去函谷關的秦國相當於將軟肋暴露給了魏國。
可即便如此,秦孝公依然選擇罷兵議和。雖然秦國已經打了兩次勝仗,但秦國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再打下去,老秦人都得回到隴西河谷半農半牧的時代,秦國甚至將從戰國中消失。
嬴渠梁堅信,能夠兵不血刃就拿回河西之地,魏國國君一定會答應自己的請求,也只有這樣,才能讓魏國放秦國一馬,安心鎖國修養。
值得一提的是,嬴渠梁放走公孫痤並沒有對外宣稱是俘獲了他,而是說他是魏王派來的特使,用騎士和青銅軺車護送其風光回國。如此,既給足了公孫痤和魏國的面子,又拿了好處給魏國,魏國怎可能打自己耳光,再去攻打秦國?
總之,秦孝公放走公孫痤是他為秦國深謀遠慮做出的選擇,只有忍辱負重,力排眾議,才能讓老秦人重建大秦帝國!
-
4 # 安逸逍遙V
秦孝公之策~上兵伐謀
先來說說上文提問的兩位主人公:秦孝公與魏相國公叔痤。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秦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公叔痤(?―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魏國大臣。公叔痤在田文(注:此處指戰國時魏國國相田文,非孟嘗君田文)死後擔任魏國相國,並娶魏國公主為妻。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但為國家利益考慮得相對少一些,為自身的利益考慮得多一些。他排擠吳起,是出於保全相位的需要,並不是不知道吳起對魏國的重要性。薦舉公孫鞅,是直到病重才提出。太史公司馬遷於此特著一筆,“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很有深意。若過早地推薦公孫鞅,可能會取代他的職位,而在臨終時鄭重託付,博得薦賢之名,對自身利益也沒有什麼影響。假如從人才流失的角度來論魏國的成敗,公叔痤是應負一定責任。
後人評論兩位政治家是客觀的。秦孝公擒得公叔痤為什麼不殺掉或者監禁他呢?這正是秦孝公的過人之處。《孫子兵法·謀攻篇》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秦孝公就是利用謀略而削弱死敵魏國的實力。公叔痤知人妒賢的個性,勢必將影響魏國的人才儲備和任用,賢人不能為魏所用,此消彼長必然對臨國秦國有一定的幫助。
上面提到公叔痤的性格,有知人之名,可是自私自利,擔心魏國有能人可以超過自己。在政治上排擠魏國名將吳起,讓他最後流落楚國,而公叔痤則娶了魏國公主當上了相國。戰爭勝利後他表面不居功自傲,心裡卻是另有乾坤,對國君表示謙恭,對下屬賞些恩惠,但對能人是儘可能埋沒。致使在死前推薦公孫鞅(即後來的商鞅),魏王也沒有放在眼裡,可見他在君主的心目中舉薦一項也是不過關的。而公孫鞅(商鞅)正是一位能人。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公叔痤任用衛國公族公孫鞅擔任其中庶子。公孫鞅喜歡研究刑名之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幹,卻遲遲不向魏王推薦,直到自己快死了才向魏惠王推薦。公叔痤病重,魏惠王親自前去探望公叔痤,說:“您的病如有不測,江山社稷將怎麼辦呢?”公叔痤回答說:“我的中庶子公孫鞅,雖然年輕,但有奇特的才能,希望大王將全部國事交給他,聽任他去治理。”魏惠王默不作聲。魏惠王剛要離去,公叔痤屏退左右說:“大王如果不任用公孫鞅,那就一定要殺死他,不能讓他離開魏國。”魏惠王沒有答應,出來後對左右大臣說,“難道不可悲嗎!憑公叔痤的賢能,卻對我說在國事上一定要聽從公孫鞅,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您想想,推薦人才有這麼推薦的嗎?首先,魏王希望公叔痤舉薦能替代他幫助治理魏國的人才。可是大能之人不是從王公大臣裡推薦,而是從公叔痤家裡的家臣,職位為中庶子公孫鞅。在能力及見解上公孫鞅絕對當得上繼任相國。只是在仕途上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只做得相國府裡的中庶子,能力還沒得到施展,魏王自然看不到而輕視。其次,推薦人不成功的時候,又讓魏王殺了公孫鞅,表現出公叔痤的心眼小。怕公孫鞅為他國所用,而損害了自己的名望。
這件事情最後受益的人卻是秦孝公。公孫鞅在公叔痤死後後聽聞秦孝公的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經過幾日的暢談,最後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
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主要內容有: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以及其他措施。《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主要內容為: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嚴懲私鬥、改法為律,制定秦律和推行小家庭制。經過第一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強大。
人才是興國、興邦最重要的條件。知人用人關乎國家興旺,企業也是如此。有個好的領袖,配上一堆人才,才能將小至企業大至國家建設得更好。以史為鑑,用人興邦。
回覆列表
秦孝公實乃一代雄主!他剛剛接手秦國時,秦國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秦國地處西陲,春秋時期與雄踞中原大地的晉國接壤。兩國雖有“秦晉之好”,但時間短暫,晉文公去世後,秦晉數次交兵,穆公時代的秦國雖強,但晉國做為老牌強國,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所以,秦國的東出勢頭一直被晉國扼制!
三家分晉後,魏文侯魏斯雄才大略,魏國成為第一任戰國霸主,此時的秦國卻在經歷桓公、景公、哀公、簡公、惠公數代君主的經營無方後,逐漸貧弱。
直至三晉反目,秦獻公嬴師隰繼位,秦國軍力有所提升,才逐漸挽回一直以來與魏國交戰的頹勢。
公元前362年,秦、魏兩國在少梁惡戰,秦軍大敗魏軍,俘虜魏國主帥、時任魏國相國的公叔痤。但秦獻公嬴師隰也在這場戰爭中負了重傷,在傳位於次子嬴渠梁後,便撒手人寰!
秦國再一次面臨險境:雖然打贏了少梁之戰,但秦國同樣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且秦國的國力、軍力與魏國相比,頗有米粒之光與日月爭輝的意味。再打下去,魏國不疼不癢,但秦國已無力支撐。
殺掉公叔痤,父仇得報,固然大快人心,但賠上的,可能是整個秦國。綜合考慮後,秦孝公嬴渠梁決定放走公叔痤,並拉攏公叔痤作說客,回國勸說魏王罷兵息戰。
公叔痤回國後,積極勸魏王與秦國議和,秦國因而獲得喘息之機,為後來的崛起爭取了時間。
秦孝公的隱忍,體現了他在大事上的胸襟和格局,這也是一位成熟的君主所必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