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崔2021

    農民就是這樣,年輕時幹活掙錢供養父母和子女,老了不能幹活要靠子女養活。因為沒有退休金。不像城裡老人有退金。

  • 2 # 水口村夫

    有積蓄沒積蓄並不重要,農民養老一直靠兒子,這句話是錯的。

    有積蓄,沒積蓄,區別很大。有積蓄,可以自由支配,積蓄豐厚的家庭,生活無憂,偶爾貼補兒女,兒女回來更勤,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積蓄不多的家庭,種點菜園地,做些手邊活,既可以貼補家用,又可以鍛鍊身體,遇到幾個老哥們姐們,嘮嘮嗑,解解悶,生活還算滋潤。

    有積蓄沒積蓄生活質量沒有可比性,兒女孝順的,經常送錢送物,生活沒啥困難,但是用兒女的錢跟用自己的錢感覺不一樣,中國的父母有幾個人願意給兒女增加負擔,對兒女都是報喜不報憂。兒女不孝順的,可就尷尬了,基本生活沒有保障,吃早上,愁晚上,活的沒尊嚴。

    有積蓄沒積蓄,基本生活是小,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人到老年,毛病多,這裡疼,那裡癢,一不小心生個大病,自己沒錢,靠兒女,那就只有聽天由命吧。

    兒女不是不孝順,三口之家,四口之家,四個老人,甚至於更多,生活壓力山大,手長衣袖短,力不從心了,難免有所疏忽。中國文化薰陶之下,上為下真心真意,下為上假情假意,話糙理不糙,也是相當一部分貧困家庭的眾生相。

    靠兒子養老實在不靠譜,養老的事首先靠自己提前謀劃,攢點積蓄,以備不時之需,腦後的一塊肉摸得到看不見,未來不可預見,未雨綢繆,才能夠自保。其次筆者再次呼籲,養老的事政府要有所擔當,社會也要負起責任來。特別是農民屬於弱勢群體,他們曾經為國家付出了辛勤勞動,他們的收入跟勞動不成正比,如今他們老了,我們要伸出援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3 # 殺日狂人

    有道理,現在農村有兒子的兒子養父親母親,沒兒子的女兒給父母養老。在農村有句古話,養兒養女防備老。現在的農民不比城市的下崗工人差。最其碼還有地種,有口飯吃,就是不種了還可以出租,有錢的吃好點,有病了多往幾天院。沒錢的吃點早死少受罪。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

  • 4 # 版藝空間

    對的,農田民養老一直是依靠著兒子,就算是現在國家發了補貼,那些錢也沒用來養老。

    村裡有個老太太,他的60的養老錢忘記領了,一忘便是三年,結果當她兒子們想起來以後,去申請要了回來,一共是三千多,零頭給了老太太,整數兒子們均分了。

    老太太手裡的錢一直沒花過,可見錢對她不重要,兒女們的孝心才重要。

  • 5 # 劉增仁1

    養兒不孝,有個依靠。農民也好,工人也好他們都是靠兒女養老。這是中華傳統美德。至於積蓄當然是有比沒有好,而且是多多宜善。中國是以孝治天下,百善孝為先。中國式養老都是靠兒女。由其是農民。農民有積畜的老人到了行動不便時,他的積蓄也不能找得起保姆,還得由兒女照料。這就是現實,也體現了中華孝的重要性。

  • 6 # 雲開山夫

    有沒有積累並不重要,農民養老一直依靠兒子,這說法對嗎?近來關於農民養老太多,也回覆了不少,也懶得回覆了,但這個問題可以回答關於農民養的的幾個事項,覺得還是回答一下。農民、商家是目前僅傳的古老職業,而農村有俗語“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經商者“親生仔不如防身錢”,這就是定局了目前城鄉養老差異原因之一,農民有田地耕作,但積累不多,養兒娶媳添孫,花費也就花光了,世代迴圈輩輩如是,活到老幹老老是農民潛在意識,真的幹不動了也基本上意味著時日無多了,靠兒子養老送終。也正是這潛在意識,國家幾度出臺“補交社保”政策,大部部農民無動於衷,兒孫也等閒視之,當然也有部分交不起的,但應為數不多,因為真正貧困的已列為低保、五保戶,國家有生活補助,社保優惠政策;目前不少人拿交公糧、貢獻大要國家發退休金,試問人生在世哪個不在貢獻?說工人社保大部分是工廠交的,農民交過公糧,但除了公糧外的剩餘價值都是自己的,而工人除了工資剩餘價值都是國家的,誰貢獻更大?工人原來是領退休金的,後來改革社保制度,當時不提工資情況下要交社保才能領退休金,單位交部分難道不應該嗎?工廠破產後工人下崗,自食其力,開個小鋪也要納稅、管理費,還要補交社保,住吃拉用住的都是稅後商品,目前城鎮居民能擁有的農民都可以擁有,而農民有田地有宅基地免農業稅還農田補貼,誰更不易?所以本人覺得養老關鍵還是意識問題,“養兒防老”意識根深蒂固,即使再優惠都有相當部分不會交社保;只要農民還在農村還有土地即使有積累有退休金也會活到老幹到老,農民只要有兒子就會願意為之用盡積累而亳不在乎,目前不少農民傾盡積累為兒子交首期買房便可說明,致於兒子可不可“靠”就另當別論了。

  • 7 # 戈亮8

    各家情況不一樣,養老方式也不一樣!城裡不一定都有 退休金 ,或錢太少,不夠養老用。跟農村差不多,兒女孝順不在窮富,也不在城鄉。

    只是農村老人自己有房子,不花物業費 衛生費,這費那費。自家有菜園不用買菜吃,自家種地不用買糧吃。身體好的兒女進城打工了,自己能過。

    身體不好的,孩子少有出門打工。

    說兒子養老也貼譜!說閨女養老也可以。

    沒兒沒女村裡照顧!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幸福的。大多數人說 知足的。

  • 8 # 使用者5690558284漂香的河流

    對於老年農民來講,沒有退休金,沒有醫保。因此,積蓄對他們老年的生活就顯得比工人更加重要。當然,有個好子女也同樣重要。起碼老了吃喝不愁。但是,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必定有錢有勢的子女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頑童周伯通的武功跟誰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