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翼課堂
-
2 # 垚垚英語
有的機構火的一塌糊塗,有的卻經營不善,關門大吉!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機構冗雜,管理不善,導致很多優秀的老師離職出去,自立門戶,帶走了很多學生。因為名師的影響力巨大,如果一位老師口碑好,教學提分效果顯著,家長們會花一切代價去跟這個老師,每個機構都有提分厲害的名師,有些家長就是衝老師的名氣來的。
其次就是現在線上教育發達,很多家長會選擇線上課,少了路途奔波,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家裡學習,足不出戶,風雨無阻,而線上教育口碑好的也就那麼幾家,一般沒啥名氣的會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很多手機小程式都有搜題講解功能,還有線上答題等等兼職,很多普通人在上面做題,答題,給學生講解題目賺錢,特別是大學生兼職做這些的比較多,這種對培訓機構也有一定的影響。
然後就是很多小型的個人培訓機構,個人輔導工作室,小班教學,收費比較低,儘管小,但是因為老師兢兢業業,認真負責,也頗得家長歡心,口碑相傳,往往也會有很多孩子選擇這種機構。
綜上所述,培訓市場這塊蛋糕就那麼大,學生人數有限,競爭激烈,有些機構最後虧損,入不敷出,只能倒閉了。
-
3 # 恰媽聊教育那些事
現在的培訓機構可謂比比皆是,單就宣傳單的內容來看,各培訓機構做足了功夫,家長們真的無從下手,但是一旦進入培訓,一段時間後,家長們都會給與判斷,報對了還是被忽悠了?為什麼有的培訓機構非常火爆,甚至不用大力宣傳都是有口皆碑,有的即使使勁做廣告,也十分冷清,作為家長,作為教育界人士,我想談談我淺薄的幾點看法。
第一:開培訓班的目的。有些機構,確實是把利益放在首位,在招生上做足文章,表面看起來十分高大上,其實沒把教育目的即學生的提升放在首位,一旦進入學習,會覺得和之前宣傳的是兩碼事,這就是過度宣傳的弊端。好的培訓機構十分明晰培訓目的,讓家長清楚的瞭解到孩子在哪方面確切可以提升,而非只管招不負責果。
第二:師資力量。好的培訓機構,師資是非常雄厚的,教師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家長可以透過他們的簡介,瞭解到孩子與老師教學的契合度,注意的是必須有實際的案例,而有的培訓機構,大肆宣揚教師背景,我們在教育行業其實能看出來,有些是過分包裝,當然,師資介紹是招生的必要手段,但是要切合實際,中肯表達。在師資力量這塊一定要用心引進,一所培訓機構最好的不是環境而是師資。
第三:形成自己特色。好的培訓機構,一般有自己的特色,像我家孩子報的畫畫機構,坐落在居民樓,而非有檔次的寫字樓,可是報名的家長絡繹不絕,主要是有特色,畫畫和書法結合,還有各種有特色的手工藝,經常組織非常有意義的主題寫生,會有特色幣獎勵每天堅持打卡的孩子,特色幣可以兌換禮品,機構內設有圖書角等,包括課程的設計,都是很適合孩子年齡段,價格也是非常適中,我們學校老師都是轉介紹朋友來報名,主動給自己的孩子續費。
第四:責任心大於利益。好的培訓機構,會和家長有良好的互動,家長能看到孩子的進步,孩子也有家的感覺和歸屬感,而有的培訓機構,還沒學到一半就大力鼓動家長交費,甚至有的培訓機構在報名之處,大搞勵志教育,現場報名減費的噱頭,我遇到最無厘頭的是有個培訓機構居然在我猶豫的時候,把孩子叫過來問他,孩子,你現在長大了,你來決定,然後對我們說,你們應該做給孩子舞臺和決定權的家長,瞬間我孩子有些委屈,如此逼宮實屬厲害!本來我決定報的,最後我還是找個理由離開了,這樣的機構即使再好也讓人產生反感。
總而言之,培訓機構必須以營利為主這是必須的,但在盈利的同時,釐清教育目的,樹立教育理念,真心付出關愛每一個受教育者,給予教育者清晰的教育計劃,幼兒培訓機構要注重家長與機構互動機制,多多創新形式,也會迎來好的口碑!
-
4 # 伴你上岸的孟胖
產品,師資,定位。
產品而言,你的產品有沒有吸引力,能不能開啟市場,能不能有讓人想來的衝動。
師資,最好是自己有合適的,長期的,質量比較好的師資,而不是隨便找幾個人當兼職,老師的好壞在這裡面是重中之重,沒有好老師早晚會垮
定位,你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高階,中端,還是低端,要價格,還是要數量,能不能清醒的認識市場的發展,大家的需求,都是值得去考慮的
-
5 # 老喬說教育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為商業化的實體,培訓機構必須重視前端的營銷,比如市場推廣和招生諮詢兩個環節;而作為教育培訓領域的機構,又必須把教學質量和服務放在重要位置。這兩個環節做不好的話,“一塌糊塗”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還有其他環節,比如教務管理、校區環境和氛圍,財務管理等,甚至包括機構負責人的品行等,也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尤其是2020和2021年,持續受到疫情影響,線下培訓受到嚴重衝擊,未能及時轉型的培訓機構就會很脆弱,很多機構因此被關門停業。
但是,新東方、中公教育等的發展史說明了一點,教學質量才是真正的核心。很多機構之所以短期繁榮,卻生命力短暫,就是片面注重營銷而忽略了教學的原因。
不要認為家長和學生是傻子,消費者有自己的判斷。當然了,對於確實不懂的客戶,需要專業講解。但無論如何,把握底線,才能長久。
-
6 # 餓餓餓餓餓了麼
因為他們會運營會做策劃和活動,所以他們會比較容易火,特別是招生這塊,如果用裡德助手進行招生可以,很容易地使生源得到提高,使教育機構爆火。
-
7 # 蘇林老師
先來看一個模擬實驗:
“房間內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塊,每分鐘隨機給另一個人 1 塊,最後這個房間內的財富分佈怎樣?” 在不允許有負債和允許有負債的兩種情況下,經過長時間的財富分配,最後如下圖所示。
不允許借債的情況
允許借債的情況
經過長時間的再分配過程,大多數的財富集中到了少數人手中,而大多數人連平均值都達不到,還有很多人負債累累(左側部分)。
為什麼會這樣呢?
自然界也有這麼一些神奇現象:嬰兒體內水分所佔比例約為80%,只有20%約為其他物質;空氣中氮氣的比例約為80%,只有20%包括氧氣在內的其他氣體。
經濟學,心理學裡都有類似的說法。
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一家公司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顧客,20%的人愛投資,80%的人愛購物……
原來這就是自然界的規律,它無處不在,人類經濟學的很多理論和自然現象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當然,這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殘酷和不公平的一面,這是一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社會。
窮人越來越窮,有錢人越來越有錢。
看上去很不公平,但是,對不起,這個世界的法則就是這樣。
馬太效應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裡,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領域,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則。
馬太效應可以簡單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冪律分佈。
頭部效應。
二八原則。
馬太效應。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規律,是一回事。
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有幾個人知道第二高峰是誰?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教育培訓機構,為啥有的機構火得“一塌糊塗”?
你明白了嗎?
-
8 # 銀秀288
老師你好、培訓機構,靠誠信方能長久。教育人材,有獨特的思維體制,實時求實地奉獻自己的知識寶庫。運量自身的社會公德,抓住人脈,戰穩地利,和諧天時,共同創新,才能引導教育機構不敗之地。謝謝老師人脈,和諧共同相扶方能互助,才能永久誠意相待,否則只是壇花一現。
-
9 # 國富家財旺
教育培訓火與不火與培訓的內容是與否應試教育相適應有關。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中考只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的時代,以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為內容的培訓機構肯定要火,而體育此時不參加中考,那麼能夠參加體育培訓的都是一些特長愛好生,這樣的學生不是很多,所以以體育為培訓內容的培訓機構就不如學科培火,現在體育參加中考了,必將導致以體育特長培訓為內容的培訓機構要火,隨著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時代特別是“雙減”的到來,以學科培訓為內容的培訓機構,將萎縮直至消失。而以音樂,美術,體育,書法,舞蹈等特長髮展為培訓內容的培訓機構,註定要火。
回覆列表
生意火爆的原因各種各樣,生意慘淡的原因卻驚人的相似。
1.根本原因是服務質量差。輔導班的學生數量是逐漸累積的,如果連最初的少量學生都不注意質量保證,保證不了基本的教學輔導質量,僅有的幾個學生也會陸續離開,沒有生源,補習班關門還是問題嗎?
2.競爭激烈。自2016年開始,大型連鎖機構發力,不斷擴張勢力範圍,所用的手段往往是0元班,低價班,此外,網課的井噴式發展,對線下機構的掠奪也不能忽略。房租工資等日常開銷逐年上漲,外部競爭的日益加劇,可以說有一定實力的補習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生源不足以支撐機構平衡,倒閉也是遲早的事。
3.經營方法老套,跟不上時代。雖然各方壓力陡增,但是還是會有新機構成立,也不乏做得不錯的,所以經營方法是補習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在大變革中主動求變來適應環境需求,而不是重複去年前年的老套路。也就是說,反思總結髮展需要,不斷修正提升經營策略,從戰略角度對補習班做中長期規劃,才不會因為市場動盪而翻船。
現在把我個人的看法簡要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一,給機構做好市場定位。大機構全而穩,小機構精而深。如果是小機構,很難跟大機構爭鋒抗衡,怎麼辦?發展自己的殺手鐧、獨門絕技,做精做深,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乃至機構的主標籤,比如數學你們做得好,時間長了“學數學到XX”是學科品牌效應就會顯現。大機構尾大不掉,很難做到轉而精,跟別說深了,所以彌補大機構的不足,填補行業缺陷,就是小機構的生存天地。
二,制定戰略生態鏈,即所謂閉環。如上面的舉例,你可以建立自己的優勢學科,品牌學科,但是隻有一個點,容易被其他機構模仿,甚至圍攻,所謂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那怎麼辦?所以要把數學的這個板塊做出護城河——圍繞數學這個學科,發展生態鏈,比如小學生速算,珠算(被丟棄的傳統文化),數學思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等衍生課程。
在此必須強調,補習班有兩大類,一類是補差,緩解家長輔導壓力,救助後進生升學,乃至培優的都算如此類,這一類的需求很大,同時來自各方面的詬病討伐也多。另一類是興趣類的,舞蹈圍棋繪畫,在這裡,我認為競賽、作文,書法等也屬於興趣類,與學業關係不大,相對比較輕量級,上一段說的“速算,珠算,競賽”完全是學有餘力的特長培養,不和考試直接掛鉤,家長和機構的壓力並不會太大太沉重。
衍生生態做出來之後的好處是,對手模仿和照搬的成本增大,對自己來說也是高築牆。
三、做好品質。
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順應需求,切忌反人類。當前學校特別是小學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反人性的,最典型的莫過於老師把本該屬於自己的工作職責轉嫁給家長,要求家長家長不僅要檢查孩子做了沒有,甚至要訂正錯誤,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家長,拖著疲憊的身體,做老師的作業,在我看來,不論出於什麼原因考慮,這種做法簡直反人類。家長處於弱勢地位,敢怒不敢言。這也是作業輔導班市場蓬勃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為輔導班,千萬不要再這麼搞了,否則後果等同於自毀。家長把孩子送過來,目的很簡單,讓孩子學會一種技能或者能力,我們只需要最大限度去完成這個目標就可以了。別又把任務推給家長,檢查啊,簽字啊,監督啊,因為這沒有從家長角度考慮問題。
總的來說,就是最大限度實現預期效果,並且讓家長覺得輕鬆,舒服。至於具體如何做,方法很多,但是不要耍花招,別把家長當傻子,ok。
第二、在教學上,實效上下功夫。好比開餐館,你的服務再優質,微笑再甜美,打折再頻繁,口味難吃的要死,能行嗎?把根本功夫做到位,這年頭,靠糊弄靠運氣,做不成買賣。再重複一次,不要把家長當傻子。
很多機構,重銷售,輕教學,講課半節課,銷售半節課,你品,你細品。套用一句話,當你不再擔心招生的時候,學生會源源不斷地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