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哥看財經
-
2 # 偉我至真1
豐巢屬於順豐快遞公司,它本來就是服務於快遞的,它的出現極大的刺激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它向快遞員收費又有廣告收入,雖然有虧損但其母公司卻是非常的賺錢。試想取消了豐巢,大幅上漲快遞費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網購的信心,所有的快遞公司也都受到傷害。
-
3 # 一字招財喵
✍應該是處於虧損狀態。
✍豐巢科技主打產品是24小時快遞自助開放平臺——“豐巢”智慧快遞櫃,以提供平臺化快遞收寄互動業務,主要是自助寄件、收件等服務。目前來看,豐巢還未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一直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豐巢營收16.14億,虧損7.81億;2020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3.34億,虧損2.45億。
✍其主要產品豐巢快遞櫃的投入和運營成本都是巨大的:一個智慧快遞櫃的成本在萬元以上,再加上後期的租賃費用、快遞櫃的維護費用等等,都是一大筆開支。與此同時,近年來,快遞攬收和派送端都面臨著人力成本上漲的問題,快遞櫃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快遞的投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快遞員。
✍但其實,快遞櫃自身始終面臨難以盈利的問題。此前,豐巢智慧快遞櫃收費模式主要有:一是向快遞員收取派件費用;二是向用戶收取寄件費用;三是廣告業務收取。
✍當然,近期,豐巢開始向C端使用者收取滯留費用,對存放超過12小時的包裹收費,並推出會員月卡、季卡等活動。這也表明豐巢開始探索另一種新的盈利模式,雖然此舉對身為使用者的我們不太友好!
-
4 # 海堂鋒仔
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它盈利不盈利的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專案的老闆是誰,是誰出資幹這個的?方便了誰?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最開始的快遞是送上樓的吧?至少也是送到樓下。手遞手的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都用一個櫃子了?也不給送上樓了?
沒錯,這個服務就是快遞公司出資的專案,是幕後老闆。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快遞小哥的時間。試想一下,如果每個快遞都要送到手上,就會增加1到2比的送貨服務吧?這樣可是大大的增加了快遞公司的成本。使用個小小的櫃子,節約了大大的成本。別跟我說,這樣快遞要漲價。漲不漲價自然有市場選擇!
有人也會說,白天上班,放個櫃子裡挺方便的。這也是正常的想法,但是最近還要加收費用?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2次收費了呢?本來應該送到手的?怎麼還要收錢?你們是不是想多了?
回覆列表
首先感謝題主提供的機會,讓大家有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市場上一臺智慧快遞櫃的櫃體成本在1.8萬到6萬元之間不等,除了櫃體成本,豐巢在小區、寫字樓、學校等地方設櫃,還要支出場地租賃成本,這部分費用一般在7000元到1萬元之間。此外,後期的維護維修,網路費,電費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粗略統計一下,一臺智慧快遞櫃第一年的投入和運維成本基本在10萬元左右。當然這個費用應該根據各地區物價不同有較大的上下浮動。但全國來看,因為規模化的原因,平均成本應該是下降滴。
而建成以後據億歐調查的資料:豐巢快遞櫃點位數17.8萬+,全國快遞櫃佔比達到43.8%,北上廣深市佔率超70%;
按年計算,豐巢單點快遞櫃的總成本預計為1.33萬元,那麼17.8萬點位累計年成本為23.66億元。(參考:櫃體成本折舊0.6萬元/單點;場地租金0.65萬元/單點;維護費用=每人每月6000元工資負責10個單點;電費=3天1度,每度電0.6元)注:該資料還沒有考慮網路費用,超哥估計一年5、6百還是要的。
目前豐巢的主要收入有快遞員投件支付費用,以及廣告收入。
如果快遞員以每件0.3元支付給豐巢,日均包裹處理1200萬件,一年內單個快遞櫃將收入寄存費7382元,豐巢寄存費年收入13.14億元。但超哥覺得實際情況是有不少地方收的是(0.3-0.5元),如果按0.4元計算豐巢寄存費年收入17.52億元。
參考豐巢整體收入,一年內豐巢廣告收入約3億元,單點廣告年收入為1685元。(備註:該計算模型不計算豐巢誘導打賞等其他收入情況下)
所以這樣算來,目前豐巢確實是在虧損運營,其2019年對外公佈虧損7.8億元
不過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區負責人周官遴表示,目前上海櫃機格口的使用率大概在80%左右(開櫃率為一天使用超過一次),滯留的佔15%-20%。考慮部分櫃體供大於求,以全國10%最低付費(0.5元)計算,其單點年收入就能達到1230元,這將比收廣告商的費用要來的更容易更直接。這樣在不計算其他收入情況下,快遞超過12小時後取件的使用者佔比達到36%,就能實現0虧損。況且還有可能有會員費的收入。
所以一切為了盈利上市,豐巢提出會員及滯留收費,拼上了自己的未來!
至於費用流水公開,大家都懂的,現在為了收費哭窮,有可能會把虧損的流水拿出來,畢竟人家2019年就對外公佈虧損7.8億元,至於以後盈利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