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和女友相處9個月,最近在談婚論嫁。我們是透過朋友介紹的。我35,她33。都有過前任,現在各自工作都很好。我對她挺滿意,我的家人也很喜歡她。但是現在有一個問題很困擾我。 我的女朋友她挺介意我的前任的。總是會疑神疑鬼。比如她不讓我刪除前任的微信,因為她想檢視我前任的朋友圈。她總是檢視我前任的朋友圈,看我前任是如何評價那段過去的關係的。然後她總是和我討論過去的事情讓我覺得我的前任對我不是真心的,是在耍我,她總是說想讓我醒悟。在這個過程中她還觀察我的情緒,總是莫名其妙的說我情緒低落,是因為想念前任,讓我想清楚,如果還愛前任就分手。可是她有不肯分手。 另外,當她覺得鬧分手鬧得大了就會找我媽媽抱怨我,接著和我媽媽鬧,希望我媽媽哄她。 我現在挺糾結的,我覺得計較前任是在乎我。但是我不知道她的行為是否正常,比如觀察我的情緒並且說我是在想前任,然後吵架。這是精神控制嗎或是一種病態呢?
17
回覆列表
  • 1 # S千葉蓮

    你好!說明她非常在乎你,你就別和她猜心思,你和前任要徹底斬斷情思,刪去前任的微信,給她一個定心丸吃!當下的大環境造成的,情侶,夫妻之間沒有過去那樣純淨如水的感情了,你的女友也許在追求完美的情感,其實人生都是有缺憾的,有時候真的不能鑽牛角尖。記得前幾天去參加一個朋友孩子的婚禮,婚禮儀式在教堂舉行的,他們寫的永結同心,用的就是這個“潔”永潔同心”,兩個人的內心是純淨的,不被當下環境,外界的因素干擾和誘惑,兩個心❤才能真正的貼在一起,希望你們也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永潔同心,互敬互愛,幸福美滿!

  • 2 # 浮笙遺夢

    這是女人最常見的問題,就想讓你說一句她比你前任好很多,主要也是吸引你的注意力,模仿前任,多瞭解前任,對你謎一樣過去多瞭解一些。你可以敞開心扉和她說,過去的都已經過去,當下你們倆的生活,珍惜當下,把握當下,從新面對生活,從新建造屬於你倆的生活。慢慢引導,其實女方很在意你的,往往流露出嫉妒心,拿自己和前任相比,你要讓她的陰影慢慢消失。

  • 3 # 奈米陽光666

    女友總是計較前任能結婚呢?

    1.女友計較前任,說明她在乎你,更說明她是一個專一的女生。又或許她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或者你沒有給到她安全感。

    2.一個合格的前任應該像死了一樣。男生應該做到讓女生放心,處理掉前任的所有的聯絡。不結束過去,怎麼開闊未來?這樣對大家都好。

    3.建立和女友的聯絡,平時多呵護他,多讚美她,讓他知道你心裡只有她。給她提供情緒價值,多暖暖他。

    4.重點是你們要有交集,多和她分享生活的大小事,把她當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時間多陪伴她。時間久了,她自然就有了安全感。也就不會那麼糾結。人生能碰到一個喜歡的不容易。錯過就是一輩子的事。

    5.和她說說你的苦惱,你的委屈。讓她知道他這樣你有壓力。和她談談,但是,不要指責更不要抱怨。平靜訴說就好。她能懂的。

    人生那麼短,你要的都在,加油,看好你

  • 4 # 成長的豬

    誰都有過去,但揪住過去不放,就不太妥當。

    你在帖子中說,她這麼做是因為在乎你,這個觀點我不太贊同。

    如果真的在乎你,應該在乎和你在一起後,你的態度;而不是揪住過去,她這像有點感情潔癖,感情潔癖是介意你的之前的感情經歷,而不是一味追蹤、挖掘你前任和你在一起時候的感情經歷。

    你們可以結婚,但結婚後,掀不起大風浪,小問題不斷,讓你分分鐘鐘錶達你的對她的感情,你覺得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想清楚了,就做抉擇,不後悔就好。

  • 5 # 正在奮鬥的熱血青年

    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控制慾是正常的,這來自於人的本能。但是一旦這兩種特質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就會由量變引起質變,進而形成人格障礙。

    極度缺乏安全感有可能導致依賴型人格障礙,控制慾過強可能會導致偏執型人格障礙和強迫型人格障礙等。目前你所提供的資訊還不足以認定就是人格障礙或者某一種人格障礙,所以暫時先不要對號入座。

    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人格是指個體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自我,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心身組織。整體性、穩定性、獨特性和社會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徵。

    也就是說導致她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她的原生家庭和情感經歷有關。

    愛的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也就是說每個人意識清醒的正常人都會有這兩種需求,同時這兩種需求又有著內在的聯絡。

    當一個人“被愛”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這個人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的形式就是:明明處在一個很安全的環境中,仍然覺得很害怕、沒有安全感。

    這種由“缺愛”而導致的“缺乏安全感”是很常見的,而導致這種情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童年事情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不當”造成的。

    精神分析的觀點認為人在嬰兒時期是一種“無他”的“全能自戀”的狀態,此時安全感和愛的需求是單一的,可以自己滿足自己的,但隨著嬰兒的成長,他開始意識到了“他人”的存在,而這個“他人”往往是母親,他開始和母親建立連線,開始把愛的需求向母親延伸,如果母親積極的給予迴應,那麼就建立了很好的互動模式,以及愛的連結,這個嬰兒會深深的相信和認同母親的愛,同時內心會感覺很安全。反之,如果在和母親的互動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迴應,那這種向外延伸的心理活動就會受挫,也就無法和母親建立連線,同時也無法在母親那裡獲得安全感。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與父母后續的情感連線建立的比較好,那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幼兒期安全感的缺失,但如果後續的情感連線依然沒有建立的很好,也就說這個孩子的整個童年都是一種“缺愛”的狀態,那麼這種“不安全感”會繼續加重,進而影響到人格的形成。

    情感經歷比較容易理解,簡單說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峰山之役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樣的歷史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