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畫家劉震
-
2 # 心有靈犀2019
如何欣賞齊白石的畫,筆者帶大家一起,先了解一下先生的生平事蹟,這樣你就會了解他的人,那麼就會更好的欣賞和讀懂他的畫!
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無疑是一個長壽老人,他的畫作多是花鳥、魚蟲、人物、山水,尤其是他的魚蝦蟲蟹妙趣橫生,栩栩如生,生動逼真!文如其人,畫風也如人啊,齊白石的性格也一直保持著孩童般的天真,他的情感世界也是永葆青春活力!
他小時候不叫齊白石,小名純芝,從小在家學木匠手藝,待到19歲,他和童養媳陳春君拜了堂,成了真正的男兒郎!婚後,芝師傅出去做木工活,在主顧家裡發現了一本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 他趕緊把書借回家,每日收工後,就開始一幅幅勾畫,勾畫的習作都可以訂成16大本,這本書就是他畫畫的啟蒙老師!就像我們上班族,除了上班,還有業餘時間,然後把這個時間利用起來!而這個木匠師傅不簡單,一畫就畫出了名堂!然後他就不停地拜師傅學習畫畫!
畫一幅畫要落款吧,由於阿芝家附近有個白石鋪驛站,索性就叫“白石山人”吧,後來嫌麻煩去掉了字尾,就變成了齊白石!這一畫就畫到50歲,也畫出了一點名堂! 這個應該屬於大器晚成了!可是齊白石心態好啊,又喜歡像年輕人一樣愛折騰!還有一個好賢妻,送給他一個18歲的小姑娘胡寶珠,給他做二房!
1940年,原配陳春君病逝,一年後將胡寶珠扶正,兩人一共育有7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取名“良末”,生良末的時候,齊白石已經78歲了。可是5年後,齊白石83歲時,胡寶珠再次懷孕了,此時她已經42歲了,高齡產子她沒能挺過去,難產而死!
聽說齊白石93歲的高齡,又吵著要續絃,有點像老頑童了!不管是真是假,但對大師來說,年齡永遠都不是問題,依然像年輕人一樣談情說愛生小孩。九十多歲了,還能開創新的國畫表現手法,人老心不老才是大師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啊!
-
3 # 詩夜城主
曾經有人說齊白石是自學國畫成才的,後來才知道齊白石有一個大師級別的國畫老師叫做吳昌碩,正所謂“名師出高徒”,關於吳昌碩就不多做解釋了,齊白石的畫作頗有些恩師吳昌碩畫作的韻味,屬於真正的中國傳統國畫,
齊白石非常注重“寫生”,他的寫生並不是簡單的記住物象的樣子特徵,而是把物象在環境下的變化像電影一樣呈現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才是真正的“寫意”,就好比,只看“影子”就可以知道這“影子”是誰的影子,齊白石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有事實依據,齊白石在真正開始創作《蝦》之前,連續幾十天都在家裡觀察蝦在水裡面的生活習性,比如有人觸碰蝦時,蝦的各種反應,蝦在吃食、休息、嬉戲時的各種狀態,齊白石都瞭如指掌了才提筆創作,這才是真正的“意在筆先”,這也有寫生的意義價值,
所以我認為若要是真正欣賞透徹齊白石的畫作《蝦》,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拿著畫去看活生生的蝦,一邊看水裡遊的蝦,一邊看畫中的蝦,反反覆覆的欣賞,才會有感覺,因為只看畫的話,是永遠體會不到畫中的神奇的意境感的,畢竟我們的文化修養、藝術認知沒有達到齊白石的境界,這叫“畫作與實物”相結合欣賞,
-
4 # 文藏
曾有人以“返老還童”喻齊白石的繪畫,這一比喻讓許多藝術家羨慕。
所謂“返老還童”大約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老人的繪畫狀態,一是指老人的繪畫面貌。
齊白石晚年
繪畫狀態是指已是耄耋高齡的齊白石創作時仍然懷揣一顆童真之心,繪畫面貌則是因為他簡無可簡的筆墨使其藝術以最簡約的形式表現了最豐富的內涵。許多長壽畫家似乎都有這樣的藝術經歷—“倒吃甘蔗節節甜”。
《木棉花》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釐米×40.5釐米 鈐印:白石(朱文)
鑑藏印:一雲草堂(朱文)
題識:予四十歲後嘗遊廣州,借居祈園寺,見慣木棉花。今將六十年,猶彷彿在目前。白石。
木棉花即攀枝花,亦名班枝花,為落葉大喬木,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樹木·棉》雲:“《閩部疏》木棉花,《惠安志》名為攀枝花,楊用修(慎)乃曰班枝花。”木棉花先花後葉,因樹幹高大、花紅、色豔、朵大,綻放時殷紅似錦,氣派雄偉,故其樹又名“英雄樹”,常見於閩、粵、桂、滇等華南、華西南地區。齊白石44歲至47歲期間曾三次遊粵,廣州的木棉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以此作畫,是向記憶索要素材。
“紅花墨葉”為白石老人獨標之畫格,但是木棉花花葉不同茂,而是先花後葉,於是老人強調花萼,濃墨敷水,韻致出奇地好,紅與黑,色與墨,交相輝映。風姿綽約處,三花不同姿,一苞、一蕾、一花,看似平常的描繪,其實是將木棉花由苞而花的生命過程並枝呈現,寓物理於畫理,耐人尋味。
《兩隻蘿蔔》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釐米×40釐米 鈐印:白石老人(白文)
鑑藏印:四知堂(朱文)
題識:嶽麓山之流楓林亭外之星塘。白石老人。
兒童是以他們的簡單表現他們的全部,因為兒童所知本來就那麼簡單。齊白石卻是將他的複雜用簡單來表現。打個比方,是約去了公倍數以後的簡單,二者有著根本的不同。人老了,駝不動那麼多筆墨,生理生命和藝術生命都會做減法,減不下去了,剩下來的就是最寶貴的精華。八大山人的藝術歷程是這樣,齊白石的藝術歷程也是這樣。
《大福圖》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釐米×41釐米 鈐印:白石老人(白文)
鑑賞印:思勝賞玩(朱文)
題識:大福。凡一年過冬至節以為一年終矣,予即添一歲。白石九十一。
齊白石晚年繪畫署年齡有一個特點,即以冬至為年齡變更日。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被視為陰去陽至的日子,他以此長歲,所以他在諸多小品中所署的“九十一歲”出現了兩個紀年,即“庚寅”和“辛卯”(如《三吉圖》九十一歲署“辛卯”),這在古今畫家中很少見。庚寅年冬至日是這一年的農曆十一月十四日(1950年12月22日)。也就是說齊白石的九十一歲(含“瞞天過海增加的兩歲)有46天是在庚寅年度過的。《大福圖》依款識應該是作於庚寅冬至日,也就是說,該畫及白石老人諸多小品當為署“九十一歲”最早的作品。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反而沒有垂垂老矣的低迷和沉默。能活得風生水起,滿是可愛。也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
-
5 # 夢紅樓藝術
首先,要了解齊白石的生平,還要了解他創作時期的背景,齊白石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尤以畫蝦為最,他每個年齡段作品風格亦不同,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農民出生的他,作品中生活氣息濃郁,大巧若拙,又富有生趣,每幅畫作背後亦有故事,所畫景物皆出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其作品重意境而輕形式,賞其內在的氣韻,靈動性及詼諧幽默。
-
6 # 書殿堂
要想欣賞齊白石先生的作品,比較恰當的方式,是先去了解這個人。
齊白石先生有自己的文字傳記,就叫做《白石老人自述》,是他自己的口述,整理成書,幾家出版社都有正規的出版物,可以自行搜尋購買。第二類是別人解讀齊白石的書,比如《齊白石傳》一類的書,也可以找來讀一下。
要看齊白石先生的作品,北京畫院整理出版的作品集首先推薦。
因為白石老人曾是北京畫院的首任名譽院長,這家畫院收藏有2000多件齊白石先生的作品,是國內最權威的齊白石藝術品收藏研究機構。他們畫院美術館內三四層特設齊白石紀念館,並復原了齊白石畫室實景一角。
北京市雨兒衚衕13號院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也是北京畫院管轄,值得一看。
欣賞某位藝術家的作品,一定要了解這個人,並且要多方面瞭解,無論是其生平經歷,學藝經歷,社會交往,藝術成就,他的主要作品有哪些,在哪裡收藏等等,全面些比較好。
在這整個學習瞭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學會欣賞他的作品了。再深入,那就得學畫畫了。
-
7 # 啞熊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餘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
欣賞齊白石的畫作,觀者往往會有這樣一個印象:齊白石的畫如此高深又如此通俗,既有傳統文人畫的雅緻又有來自民間的樸素味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管欣賞者的文化層次還是興趣愛好有多大差異,總可以在他的畫中找到共鳴,這就是貫穿在作品裡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齊白石的作品洋溢著樸素的情操、樂觀的氣概。他透過對生活的捕捉,能把俗昇華為雅,特別是題畫的點綴,使得他的畫有非比尋常的縱深感和豐富感。
醇厚的民間意識
齊白石出身於農民家庭,12歲學木匠,成為家鄉的雕花名手,這期間也在刻苦學畫。到了27歲,他的藝術天才為當地的文人所重視,幫助他拜師,於是和當地一些文人有了往來,因而有機會接觸古今山水名作。歷史上山水畫家對待山水的態度,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認為凡天下山水都是造物為文人雅士所設,不能為凡夫俗子所賞,山水畫家必須滌盡人間煙火氣,他們的作品愈是飄逸超脫,其品類愈高;另一類認為山水雖為造物所設,但離不開人間享用,要可觀、可遊、可居,才算好山水。後者比較接近人情;可是他們認為可觀、可遊、可居的山水,不一定是凡夫俗子可觀、可進、可居的地方。
新種葡萄難滿架,復將空處補絲瓜。
這些看來平常的事物到了他手底似乎都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作品表現出了民間氣派和民族傳統的高度統一,畫中總是響徹著一種世俗的、生意盎然的愉悅情調,滿眼天趣之中透露著對勞動生活的摯愛和信賴,俗中寓雅,雅中見俗。
濃濃的思鄉情懷
1917年,為避家鄉兵匪之亂,齊白石離開家鄉,隻身赴京;後又因張勳復辟之亂隨郭葆生避居天津租界數日,回京後的齊白石以賣畫、刻印為生。像許多文人一樣,齊白石剛開始“北漂”時,就抑制不住思鄉之情,寫下了《燕京果盛有懷小園》:“家園尚剩種花地,梨橘葡萄四角多。安得趕山鞭在手,一家草木過黃河。”他畫小雞與葫蘆所題寫的“昨夜夢還家山所見”更是寄託了對家鄉的無限思念。感時懷鄉,念及家中親人,愁思百結,手中的畫筆成了他宣洩情感的主要工具了。第二年,他在畫《石榴》時題:
幾句話,語淺情濃,饒有詩意。
齊白石以文人特有的方式,透過題跋記述了過去的一些往事,將情感延伸到了畫外。在他的晚年這種鄉愁則表現得更為突出,透過書畫題跋表述對故鄉、親人的憶念及愈老彌深的赤子之情,作為“尋常百姓人家”的“杏子塢老民”,齊白石時時憶念或歌詠自己中年在家鄉半勞動半文藝的生活。如題《竹院圍棋圖》 :
闔闢縱橫萬竹間,且消日月兩轉閒。
笑儂尤勝林和靖,除卻能棋糞可擔。
對自己既能下棋又能擔糞的生活追懷不已。“擔糞”這樣的事,很難出於文人雅士之口,在齊白石這位民間匠人出身的大畫家筆下,卻充滿生活情趣。
齊白石60歲時仍懷著赤子之心回憶童年生活:
兒戲追思常砍竹,星塘屋後路高低。
而今老子年六十,恍惚昨朝作馬騎。 (題《畫竹》)
92歲畫牧牛圖,還憶起自己幼時“身系一鈴,祖母聞鈴聲,遂不復倚門矣”,且題詩云:
祖母聞鈴心始歡,也曾總角牧牛還。
兒孫照樣耕春雨,老對犁鋤汗滿顏。
兒時所用的工具,成了畫家寄託思鄉之情的絕好題材。
在眾多的蔬果題材作品中,白菜、冬筍是他的最愛。“白菜之佳無過北地,菌野之美唯有南方”。所以,他在畫《白菜冬筍》時題:
曾文正公雲:雞鴨湯煮蘿蔔白菜,遠勝滿漢宴席二十四味。餘謂文正公此語猶有富貴氣。不若冬筍炒白菜,不借他味,滿漢宴席真不如也。
更有甚者,他還在《白菜蘑菇》上題:“南方之菌遠勝蘑菇,惜不能還家共老婦喜食也。”齊白石愛畫蔬果,但有了這些文字的蔬果,其意義已經超越了繪畫本身的內容和形式,展現的是濃得化不開的思鄉情懷。
-
8 # 雷家林書畫
齊白石是大寫意的大師,但他出身農民與木匠,同時有工匠精神與務實風情,這一點正是其他大寫意文人畫者所缺少的,屬於少有的文心與匠心合一者。
齊白石—畫界橫行霸道的獨行俠
——從大師畫蟹中想到
農民出身的畫家對於種植各種農業植物應當是天然的在行,而且有熟悉與親切的感覺,與城市出身的畫者特別是今天的都市之人甚至不會農活的農二代畫者有本質的區別,比如對於種瓜來說,這應當是他木匠活的閒時能幹的事兒,也是他常常熟悉的生活,當然齊白石種瓜不同於邵平,邵平是前朝官員被迫還鄕的一種迴歸,而齊是天然的種瓜人,齊發心發願一家草木過黃河(《燕京果盛有懷小園》:“家園尚剩種花地,梨橘葡萄四角多。安得趕山鞭在手,一家草木過黃河。”),他其實是做到了,只不過是以靈魂附著在紙面上的形式,不僅過了黃河到北平古帝都,把瀟湘的雲煙與草木帶進有點枯寂的城市,讓死氣太多的城市充滿清新的活力,事實上是傳遍五洲四海,憑藉其畫作的影響力,他走了那麼久,但他的影響超過任何一個平庸者,他的文化影響力從湖湘的原初地發散,勝於任何一種以其實力量所產生的力量,而且能夠持久,不受更多的政治情勢的影響。這個天然的青門老種瓜不再是在土壤上種植什麼,而是種植在宣素上,是藝術之瓜果,一種全新的禪意之正果。
那麼他的成功又有那些精神性格起作用呢,這使家林想到齊璜畫蟹,他所繪之蟹,不僅僅是一道美味,總有一種特別的意味在其中。
他的“蟹”是自喻,全部的自喻,蟹者是出名的橫行俠,所以白石畫蟹,有好幾層深層的意思含蘊。受文革洗腦的人那一代畫者也許還會記得那個唱詞:“看你橫行霸道到幾時?”從社會的行事風格來說,當然是中庸的好,但對於藝術,卻是極端的好,潘天壽也持這種類似的藝術觀點:要麼,要麼――的兩極哲學。齊氏的蟹,還有他的蝦,他的所有的藝術皆是自喻的,有自己的相在其中,比如仙翁與童子,少年的阿芝,老年的白石,皆畫在一個故山的畫面,超越了時空的限制。畫他的蝦,有一種堅毅的龍象之氣,畫他的蟹,有一種獨行特立,我行我素的精神。
齊白石的繪畫藝術的核心:其實就是復歸於嬰兒。從題材與心態上,可以看得出來。
四九年後的齊氏,並沒有社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繪畫題材,但他也會畫一些平衡於今朝的意味,比如畫祖國萬歲,畫和平,畫太陽出在湖南,只題款的微調,所繪仍然是花葉與禽鳥,山水等等,二戰後齊氏畫了一幅鷹贈前朝的蔣委員長,他後來又給毛主席畫了一幅作為平衡。但他不會去刻意地畫工農兵,象徐悲鴻進入今朝的三年,刻意改變自己,結果是迷失自我。齊氏只是作一種微調,順應一種新的時代環境,沒有撼動其從事藝術的獨行俠的根本。
齊氏堅持橫行與獨行,意味其藝術的品質在根本上沒有受到破壞,保持其藝術風格和連貫性。橫行霸道的性格基於其地域的性格鑄成,湘人的誠拙,霸蠻的死性格,可能用在軍事上讓人詬病的多,比如與太平軍作戰的湘軍,但對於左宗棠平定天山,除少數分裂者,沒有太多的貶損。也就是這種性格的指揮者,對於保家園還是非常可貴的品質。
齊白石的花卉作品的大部分,體現的是工匠精神與文人精神的合一,工匠精神多體現有精心繪製的蟲子上,比如蟬,螳螂,飛蛾,蟈蟈等,文人精神多體現其花葉上,比如芭蕉,楓葉,白菜,雁來紅等等。應當說齊璜的小蟲子畫得非常精緻,難度也大,而他的大寫意的花葉,看似隨意,事實上得有相當的功底方可為之,否則你無法理解為何齊氏在其目力不太弱的六十歲時會畫一些精緻的蟲子而備於將來,而在八九十歲時,寫意的功夫到老到渾然天成,此時的“花葉”方與其“蟲子”相輝映。
橫行俠客的藝術之果,是可以橫行到千年的,好比其所繪三千年之果實的桃,縱使紙壽不過千年,後世的傳承可以延續這種橫行與霸道。
螳臂當車可能是有點不自量,那麼齊氏畫的螳螂縱是不在道上而在花葉下,卻有與蟹相同的性格……
-
9 # 諸城鬍子
齊白石的畫,從總體上來說,在那個文人畫家大多“矯揉造作”的風格背景下,敢於去表現平民生活,敢於去表達樸素自然的生活氣息,這本身就是對於風氣的一種引導。就好比大家看膩味了“抗日神劇”,吐槽的要死,一下子蹦出來一部《流浪地球》,切中了大家的槽點,票房大發。齊白石的獨特和創新之處,首先要放回到他的時代背景當中。
再說“創新”,這個詞彙各個行業的人都不會難理解,只有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東西,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齊白石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手頭功夫少有人能敵,畫的題材廣泛少有人能敵,構思用心也少有人能敵。
關於手頭功夫
筆墨功力,說直白一點就是手頭功夫。這個可能涉及到專業的難懂的部分。就好比您要讓我去評判太空梭造的好不好,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中國運載火箭採用完全不同於西方世界操作方式,我也十臉懵比。
想來想去,大概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介紹齊白石的手頭功夫:
1.寫實能力:齊白石能夠畫寫實,而且極為逼真。清末民初文人畫家講究”不求形似“,鄙視寫實畫法是工匠做派。但是齊白石靠寫實畫法生存起家。
個人堅定的認為,文人畫家所謂”不求形似“是藉口,也造成了中國畫後來越來越不像樣,就像大清國自以為是,直到被人摁在地上碾壓。
2.變化能力:齊白石也被”畫匠“的社會輿論環境所迫,後期慢慢向抽象、寫意的方向發展。但是他並沒有完全照搬中國畫以前使用的技法和方式。
對比上面那幅寫實畫法,這件作品就屬於”寫意“作品,此時齊白石要”炫耀“的技能,就是這畫面中的每一筆的表現力。這個就有很多人會不置可否了。就好比我這個藝術行業的人,解釋不清楚太空梭有多牛一樣。
但僅以人物畫為例,齊白石後期這種人物畫的表現方式,在他之前並沒有。這就屬於時代創新
關於題材廣泛
僅以齊白石的花鳥畫為例,下圖是目前所能統計到的齊白石花鳥題材的種類。
由此可知,齊白石題材之廣泛,表現能力之強勁,在當時的繪畫界無人能出其右。
齊白石其他題材和形式的作品同樣非常豐富,由此可以看出,齊白石几乎想窮盡繪畫所有題材和內容,並且登峰造極的慾望。
關於構思巧妙
齊白石的每一幅作品的構思都極盡心力,例如下面這幅作品。
黃金分割構圖自不必說,這件作品如果只是一橫一豎,那整幅作品會顯得非常憋悶單調,齊白石故意挑這麼難畫的構圖,炫耀自己構思掌控能力的味道很濃。齊白石將簽名壓在左下角的蓮蓬杆處,就如同千斤墜一樣穩住了整個畫面,讓畫面不至於輕飄。
畫面中部的蜻蜓,正欲落向蓮蓬稍作停歇,讓整幅畫面頓時顯得生機盎然,意趣濃厚。
再另外,如果齊白石的筆頭功夫不夠厲害,這一橫一豎兩條大黑線,真的有可能就畫成了”大黑線“,就如同傳說中的達芬奇要畫100個雞蛋,但是每個雞蛋都不一樣的傳說那樣。齊白石也親身實踐著,最簡單的線條裡有大學問。
怎麼欣賞齊白石的畫,這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但是從整體來說,齊白石既有手頭功夫、又有巧妙構思,而且他本人對於當時畫壇的很多積弊也有所破除和創新。
循著這個整體思路,可能會破解小夥伴們一部分的疑問,慢慢走近齊白石的世界。
-
10 # 竹韻N
齊白石是中國著名的花鳥畫大師,他一生創作等身,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精品字畫。尤其花鳥和草蟲最值得稱道,並提出了中國畫不似之似的主張。齊白石的畫多取材於民間,鄉土味十足,並有很深的寫實基礎。他的蟋蟀,蜻蜓,蟬等工筆極盡致微,傳神阿堵。在他的花鳥畫中他使用一寫一工畫法,既有大寫的植物花卉,又有巧奪天工,細緻逼真的工筆昆蟲。二者相得益鄣,互相襯托,使畫面更富有內涵和韻味。有的畫幅雖小,卻有意韻不減。例如他畫的蝦筆筆精到,至今很難超越!他的畫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更符合人民大眾的口味!作品雅俗共賞值得每一位書畫愛好者學習,更值得普通大眾的喜愛!
-
11 # 鴻鵠迎罡
從美術史的貢獻來看,齊白石(1864年——1957年)先生是中國20世紀影響力非常巨大的繪畫大師,可以說,他在國畫領域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現實主義”,經常把鄉間司空見慣的花草魚蟲和瓜果蔬菜作為繪畫題材,展現了一種原汁原味的、妙趣橫生的、樸實無華的民間情調,給當時的中國畫壇注入了一縷清新空氣。
可以說,齊白石的國畫,是把文人畫的審美格調跟鄉土氣息結合後,產生的一種適合老百姓欣賞的新式文人畫。
因為從清朝中期以來,畫壇受“清四王”的影響很大,四王畫畫時,喜歡沿用唐宋元明時期的技法,在筆墨創新上,以及題材開拓上沒有任何貢獻,當大眾審美疲勞後,對畫壇的這種畫法很反感。
直到上世紀20年代,隨著中國第一批畫家,如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人接觸到西方繪畫,眼界拓寬後,才感到中國畫必須進行創新和改變,才可能把生命力延續下去。
於是,畫壇就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創新方法。
第一種是以徐悲鴻為首,給中國畫引入素描關係,開創了中國畫的寫實風格。
第二種是以劉海粟、林風眠、吳冠中為首的畫家,把油畫技巧引入到國畫裡,創造出一種中西合璧的繪畫形態。
第三種就是以齊白石為首的畫家,深入到中國畫傳統中去,從傳統的文人畫裡尋找創新的可能,以文人畫的審美趣味為基礎,給文人畫裡凝注民間情調,用文人畫的技法來畫具有鄉土元素的物象,既展現出中國畫特有的筆墨趣味,又展現出跟時代匹配的現代意識。
這就是齊白石對中國畫的最大貢獻。
怎樣欣賞齊白石的畫?
實際上,關於國畫,齊白石說過一句非常有影響力的名言:國畫不似是欺世,太似是媚俗,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如果真正理解了這句話,就等於會欣賞齊白石的畫。
國畫裡沒有素描關係和光影明暗關係,對色彩也不是很重視,因此,指望中國畫像油畫那樣非常寫實,具有突出的立體感,是不可能的,如果國畫過於追求寫實,就顯得有些匠氣,俗不可耐了。
但是,國畫也不能過於抽象,歪曲客觀自然,把物象畫得似是而非,讓觀者看得一頭霧水,看不懂畫面究竟要表達什麼,這樣也不可取。
優秀的國畫,歷來是在“似與不似之間”,觀者看到畫面後,立馬能聯想到那是什麼物質,進而技法進一步的審美思考。
齊白石的所有創作,都是按照這個美術理論來進行的,因此,欣賞齊白石的畫,把握好“似與不似之間”非常關鍵。
在細節處,齊白石的畫有許多可供品味的地方。
比如,齊白石是善於用墨的高手,把墨用得很靈活,墨的濃淡乾溼和輕重緩急,都非常到位,能自然渲染出畫面的層次感。在設色時,他非常注重水分和顏料之間的協調搭配,色彩不但鮮豔而且潤澤,比如,他筆下的壽桃,在視覺上總是水靈靈的,看著非常舒服。
另外,齊白石國畫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在構圖上非常精巧和新穎,遵循“畫中有詩”的理念,深化了作品的意境。如《蛙聲十里出山泉》,採取隱喻、象徵、委婉、含蓄的畫法,用畫面意境來引出畫的中心思想,完全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代表作。
同時,齊白石的文學修養很高,在某些畫中的落款、題字都很有趣味,能表達出深刻的意思,表達文人的氣節。
特務頭子接過畫滿心歡喜,當下卻沒有看出齊白石諷刺了他。
-
12 # 徐榴堂
這是一個好問題,值得認真回答。
首先,品讀任何一個人的中國畫作品,最好要了解一下中國美術史;中國畫是最講究文化傳承的藝術。沒有一定的相關知識是不可能認識齊白石作品的。
齊白石的作品雅俗共賞,俗的一面在於他的作品題材豐富,有豐富的生活內容,特別是農村生活情境。同時,他出身社會底層,保留並保持了一定些的民間審美特質。他的畫質樸平白,沒有故弄玄虛的誇張變形。雅的一面在於,齊白石具有系統的傳統繪畫學習歷程,從芥子園入手,上追青藤、八大、揚州八怪,近學任伯年、吳昌碩。加之他努力學習詩歌、書法、篆刻,對傳統文化始終抱有虔敬之心。所以,他的畫具有文人畫的筆墨高度,民間繪畫形象的審美情趣,和創新開拓精神。
齊白石花鳥、人物、山水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但,由於他工於大寫意,所以,初級欣賞者往往一時難以入畫。特別是他最後幾年的作品,畫中形象似散了架,滿紙筆墨。
欣賞齊畫,建議先從他早年的花鳥畫開始。齊白石的花鳥畫構圖簡潔,形象生動。特別是昆蟲,畫得極為精彩。在放大鏡下,細節畢現,比標本更耐看,更有味。
賞畫要經過形、意、神三個階段,齊白石的畫形象是比較寫實的,大部分畫所表達的意思也很直白。看畫不要總帶著“這幅畫作者想表達什麼?”這種探究性問題,繪畫欣賞是情感活動,不是僅僅去接受教育。我們看齊白石畫的蝦子,應該和站在水邊看水裡的蝦子一樣,是同一種體驗。只有這樣,才能看花似花,看蝦似蝦。
欣賞大寫意作品,如果一開始看不進去,不妨把眼睛眯起來看,這樣也許會帶動你大腦中對自然景物的印象,有了這種“熟悉感”,你就能進一步細看畫中的區域性,也方能入畫。
賞畫是要多看、多比、多積累的,今天拉拉雜雜寫幾句,未必就能有幫助。還望海涵。
回覆列表
欣賞齊白石的畫作,觀者往往會有這樣一個印象:齊白石的畫如此高深又如此通俗,既有傳統文人畫的雅緻又有來自民間的樸素味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不管欣賞者的文化層次還是興趣愛好有多大差異,總可以在他的畫中找到共鳴,這就是貫穿在作品裡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齊白石的作品洋溢著樸素的情操、樂觀的氣概。他透過對生活的捕捉,能把俗昇華為雅,特別是題畫的點綴,使得他的畫有非比尋常的縱深感和豐富感。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
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
俗中寓雅,雅中見俗
齊白石出身於農民家庭,12歲學木匠,成為家鄉的雕花名手,這期間也在刻苦學畫。到了27歲,他的藝術天才為當地的文人所重視,幫助他拜師,於是和當地一些文人有了往來,因而有機會接觸古今山水名作。
這些看來平常的事物到了他手底似乎都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他的作品表現出了民間氣派和民族傳統的高度統一,畫中總是響徹著一種世俗的、生意盎然的愉悅情調,滿眼天趣之中透露著對勞動生活的摯愛和信賴。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他提出了形和神的關係。他以自己畫蝦的經驗,證明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他說:“餘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逼真,再變色分深淡,此三變也。”我們研究齊白石畫蝦的幾個時期,他的變化的確如此。“初只略似”是他初學別人畫蝦的方法,“一變逼真”是觀察了活生生的蝦的結果,“再變色分深淡”是他對蝦的觀察進一步之後,提高了表現方法,於是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了神似。
善於把生活中的一些最普通、最平常的事物表現出來
齊白石不甘心僅以畫家名世,他感慨當時人們對自己的評判有欠公允。在他自己看來,他在印與詩方面的心力和造詣,是不遜於畫的,只是世人“知之者稍稀”罷了。他曾對胡絮青說過:“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這種自我認知最起碼可以理解為畫家對詩意的重視,由此我們就理解了題跋在齊白石畫作中的重要性。題跋生髮繪畫的意境,昇華繪畫的內容,大大強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書法也是齊白石的絕學之一
從30-90歲,前後變化大,各階段特色明顯。他不但形成自己的篆書風格,而且直接影響繪畫與篆刻的創作,因此他的篆書作品往往是收藏家矚目的焦點,《篆書丈夫處世散語中堂》正是他的篆書風格最成熟時期的作品。又白石書法以對聯或條幅居多,本幅六尺中堂當屬鳳毛麟角。字大如拳,氣魄精旺飽滿,於筆墨恣意縱橫中見森嚴法度。氣勢恢宏,渾若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