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舌玩
-
2 # 老哥穩住
吸菸的原因如下:
1、空虛
2、煩惱
3、耍帥
4、煙癮
5、應酬
從問題上看青少年一般抽菸原因應該是前四點。
如何挽救呢?
1、空虛的青年抽菸就給他找事情做,不要閒著,精神充實、工作飽和可以得到滿足不需要抽菸。
2、煩惱多的青年就去幫他解決煩惱,自然就不抽了。
3、耍帥抽菸,這樣的青年給他看吸菸有害健康的影片就對了
4、煙癮大的青年,給他一直點菸,4-5根左右就迷糊了,再幹兩杯酒,吐一次此生不會再抽菸,這個是必殺
-
3 # 九哥朱建文
您在問題中已經說過,這是一個試圖學習吸菸的迷茫青少年。那麼我們第一步先要找到他迷茫的原因是什麼?
他是因為什麼而迷茫呢?
看不到希望?人生觀有問題?受了某一方面的打擊?還是目前有無法克服的困難?……
你只有把他迷茫的原因找到了,才有可能去幫助他。
這就叫做對症下藥。
至於吸菸呢,那只是表象。
所以呢,我建議暫時不要在吸菸上過於聚焦。一方面如果他確實迷茫特別痛苦的話,吸菸是有助於緩解焦慮的。另一方面只聚焦於吸菸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
因此上說,別想著解決吸菸問題,而先要找到他迷茫的原因,對症下藥。
您說是不是?
-
4 # 復興錯題本
吸菸是好奇心,好奇害死貓。但是一定要有方法,比如18歲以前在張身體的時候,吸菸的危害特別大,吸一支筆煙好比成人吸一條。長大以後,就讓他自己決定,這樣會比較容易接受,也有資料依據,不讓他覺得為什麼你們可以,我就不可以的想法
-
5 # 東哥qhd
看了你的問題知道這個孩子只是試圖去吸菸,有好奇心的成分在裡面,對於類似問題發現的越早越好,教育的年齡越小越好,我的解決辦法是:
1.找一些吸菸危害的影片或圖片,讓他從感官上先認識,讓後談談看完後的感受看法。
2.不定時的請幾位煙癮很大現已經戒掉了煙的人談吸菸對身體、經濟、他人等的危害及戒菸後的好處。
3.因為他沒吸過煙,滿足他好奇心,吸一到兩顆煙(最好有勁一點的旱菸),吸完後再由其表現的症狀分析危害。(哈哈此法慎用)
4.從法律、校規的角度、歷史的角度說明國家、學校為何禁菸,對吸菸的處罰。
5.平時要遠離吸菸的環境,並多從科學、醫學的角度灌輸其吸菸危害,想好辦法,循循善誘,富有耐性,不急不躁的不斷的洗腦,讓孩子從心裡上觸動。
6.轉移孩子注意力,共同參加孩子喜歡的有益的活動,讓孩子活得充實,有意義,如體育運動。激發潛能和志向,志存高遠,才能立長志。
7.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
6 # 究竟止觀
人皆是被境左右了,不管是家境,心境還是外在的環境,一旦跳不出去,境即成了牢獄,若能看破,說話做事別越位,此境亦會在不斷地變化,最後煙消雲散。若做了越位的事,不但於事本身不合,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尷尬,令當事人難以下臺!最後落了個好心不得好報!
-
7 # 盛世良民
我上小學時就吸菸,那時在農村,玩伴家裡有個手推式捲菸機,他常常口袋裡裝著滿滿的菸捲,領著我們幾個人到野外吸菸。記得菸捲裡有時還卷有芝麻,吸起來香噴噴的,就多少有癮了。
但是很快我把煙戒掉了。特別是上班後有二十多年了,還戒得特別徹底,不管在什麼場合,遇上什麼高檔煙,一根也沒吸過。甚至對菸蒂還有一些反胃,屋裡若有一根菸蒂,不把它清掃出去就覺得屋裡可髒。更甚至對經銷捲菸的工作有了鄙視感,就曾對一個在菸草系統工作的夥計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幹你這工作有啥好,謀財害命!”
前後反差這麼大,有兩件事一說就明白了。
第一件還是小學時,那時看故事片電影前通常有“加演”,放些科教短片、時政新聞之類的,有次看電影,“加演”是講吸菸的危害,把多少尼古丁注射到兔子身上兔子死了,把多少多少尼古丁注射到牛身上牛也死了。我一個十來歲的小孩,一看就嚇壞了,吸菸會死人呀。於是就逐步戒菸了,逐日減少,最後就不吸了。
第二件是大學剛畢業,到初三數學老師家拜望,老師姓王,煙癮特別大,煙一支接一支抽,一天不斷線,牙黑指黃。那天和王老師正交談,他吸著煙又是咳嗽又是吐痰,師孃憋不住了,指著他發脾氣:“抽抽抽,成天一根攪屎棍在嘴裡攪,噁心死人了。”說老實話,那時我剛上班,覺得捲菸是個交際工具,偶爾還抽一支,這個“攪屎根”的比喻,給了我很深的刺激,只要看見捲菸,就立馬想起了它,一根也不抽了。
一害怕,二噁心,這就是我與吸菸絕緣的原因。不妨借鑑試試。
回覆列表
你可以在網路上找一下那些肺癌的圖片給他看,同時給他科普一下吸菸為什麼有害健康,吸菸為什麼會讓人上癮,吸菸會產生有哪些有害的化學物質。吸菸並不酷,身體健康才是最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