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亭上唱
-
2 # lxw46232717
我只想我將來能得好死,千萬不要不得好死!和死亡相比,我更加不願意我的孩子失去事業,失去人生樂趣,整天圍著病床轉,哪裡都去不了,生活一灘爛泥。生命無常,有價值的活著比無意義的存在更能體現生命的價值,希望安樂死合法,希望自己能有的選擇。
-
3 # 對付鬧吧123
人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不要浪費每一天。一旦老到無法自理的時候,儘量早點掛掉。看到很多無法治癒、常年臥病在床的老人那麼艱難的活著,我就在想:這樣毫無質量的活著有意思嗎?看到放棄工作事業照顧你的子女,你的心好受嗎?說明一下,我也是個老人,等我到了這個時候,絕不給子女造成累贅。
-
4 # 熱愛首都北京
久病無孝子、歷來都這樣。說句良心話、實際上並非“無孝子”、兒子有他的兒子,有他的家庭、生活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容易。如果家裡有個長期生病的老人、如果沒有錢的支撐、沒有時間的支撐、孝子也無法十全十美地盡孝、可以理解。
所以說、老人必須有錢、老人有錢就可以請保姆、就不用太多的麻煩子女、只有這樣、對老人也有好處、對子女也有好處。
-
5 # 劉金子
謝邀:重陽節回這個問題也好。一,能不拖累家人是每個老人希望的。但有些病是不能自己所想的,自己的病和自己死都不能自己決定。這在中國是一種悲哀。原因是:1.兒女要醫。2.人言可畏。3.國家不允許安樂。4.醫院想收錢。5.老人自己不能定生死。
二,每個老人都想幹脆的死。中國的老人都是善良的,一心為自己兒女著想,從兒女來到世上,生怕冷了熱了,捧在手裡怕化了,視其比自己生命還重要。一輩子就為兒女。自己生病了,不能醫了,可兒女想到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有病怎不醫呢?就算兒女明白過度醫院是浪費錢財,但為了孝心和怕周圍人白眼和幸災樂禍及醫生為了收錢忽悠不得不醫。借錢賣房賣車也醫。這種結果是老人們不願看到的。
三,兒女的痛苦有誰知。父母生養自己,這恩情永不會忘。父母生病了,會毫不猶豫醫治搶救。但絕症了也無用搶救。這是因為心裡落得安慰。殊不知,過度醫療搶救讓病人走得痛苦,讓自已損失錢財,真是得不償失。讓父母傷心。
-
6 # 一輩子礦工
這種想法即使子女孝順的情況下也是可取的,人老了無非是是兩種方式告別世界:一是無疾而終,什麼罪也不遭,什麼人也不連累,在睡夢中平靜的離世,這在民間叫修來的福,二是疾病纏身、久治不愈,即託累別人自己又遭罪,所以這種生實際上不如死,所以當人病到一定程度,受夠了罪之後有種盼死不能的感覺,因此,為減少病人痛苦又節約資源,目前少數國家在病人自願的情況下,實行"安樂死",也是一項不錯的政策,但這要講國情,否則,會出現虐待式謀殺!
-
7 # 闔家歡樂140462337
我贊同這種死法,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首先人來這世上,萬事都不確定,唯死是必然的。但是,死也有多種死法,有痛苦呻吟而死,有精力憔悴而死,有鬱鬱寡歡而死,有樂極生悲而死,有被人致死,有償命而死,高尚的死為國捐軀,卑微的死有蜷縮離世。最看不起的是因自私而被人唾棄之死,漢奸賣國賊更甚,最仰慕的死是奮不顧身報效國家的死。
既然必須得死,最羨慕的死就是一軲轆就死,對家庭,對社會都好。不拖累子女,自己也無病痛之苦,雖然這個句號畫的突然,也算是一種最好的善終吧!
如隨我願,謝天謝地,不求來生更好,但求今世圓滿!
-
8 # 落袈山
能不受罪,嘎嘣兒一下就沒了這是最大的幸福!!!別人管不管,孝不孝都在其次!!!能少受罪是真的!!20萬拿來享受或者造了無所謂,但同等的治療費,想想都受不了,醫生得把人折騰成什麼樣才行啊!治死了還好受一茬罪就行了,治的死又死不了,活又活受罪,這可就尷尬了~不是說醫生醫院不好,單純的說的是受罪的問題~
-
9 # 嗨zhongchaohai
久病床前無孝子,孝、容易,順、就難了,誰也不想拖累子女,可到了那天,就不能自我的?有些事說的容易,做起來又是另外一回事?至所以《盡孝不能等》。老人家身體健康,就是在為子女賺錢?我建議抽點時間,多看看父母
-
10 # 熊玲心理諮詢
關於久病無孝子。生活很現實,俗話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客觀存在,它衝擊著百善孝為先的儒家思想。但這也反映了人性的本然,或叫人性的弱點:自私、簡單、厭舊等。就好比生命,旺盛的力量不可能一直升騰,它總會走向滑落的軌跡。
排除那種虐待、拋棄久病老人的不孝做法,久病無孝子是相對的。而如今,許多久病的老人,享受到了好的醫療條件,和兒女無微不至的關心照料。
其實,久病無孝子的真實情形和含義,並非是子不孝,只能說是,子面對久病的親人,他照料的熱情沒有初始高、沒能始終如一而已。久病的老人,因脆弱的心理容易把“熱情不再”敏感為被人疏遠、嫌棄。不過,在受儒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就連如何贍養不能自理的老人(指方式),是兒女自己或請人照料,還是送養老院?這都是一道考驗——你有孝心,還是不孝的道德難題。做個華人,挺難的。
怎樣看待死亡?
人生的無奈中,疾病和死亡,是終極性問題,誰也躲不過、免不了。如果能死於疾病,那也是自然死亡、無奈中的幸運。
死亡的原因,或死亡的方式有很多,題主問“希望自己老了,能幹乾脆脆的死,這想法對嗎”?豈止是對,簡直就是爽,誰個想備受折磨的死?誰又願為延緩死亡而受活罪呢?
但人最難的,還不是受活罪,而是想死死不了。比如,假如你因不能承受“久病床前無孝子”,當老了就乾乾脆脆的死,請問:什麼叫乾乾脆脆的死?你如何能做到?容我大膽猜想一些,其一,是因病猝死;猜想二,是壽終正寢;猜想三,是安樂死;猜想四,是自行了斷。還有嗎?我是想不到了。從猜想的方式得知,這些就算是死的乾脆,也不易做到。因為,第一、二種是要碰運氣;第三種是奢望,中國法律還不支援;第四種需要勇氣,不是誰都敢自行了斷,相對於死亡本身,人們更害怕的是死亡方式。
因此,若真能幹乾脆脆的死,對死而言,是幸福的。如常人說,死得利索,是人積德修來的。我覺得,對死亡這一終極問題的最好考慮是:把死亡交給未來、交給老天;把活著交給自己,在生時,讓自己好好的愛生活、好好的工作、好好的享受、多積德多祈福...的活著。
-
11 # 使用者263974735
現在人們活著真是壓力山大,年輕人真的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節奏快,不像計劃經濟時,端著飯碗一勞永逸,分分鐘就會被換工作。歲數大了,不想拖累孩子,乾脆點,自己也少受罪。
-
12 # 小米和小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老了能幹乾脆脆的死,沒有病痛沒有事先知曉的恐懼,想成熟的果實落入賦予他生命的大地,這絕對是一種幸福。所謂七十而知天命,豁達而從容,是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
-
13 # 一樹梨花33362246
希望國家在尊重個體意願下實行安樂死。有的人長期被病痛折磨生不如死。自願安樂死。減輕痛苦或負擔。在有見證人情況下。不失為一種人道。
-
14 # 陽光麗女
其實人呀都希望老了死的不拖累孩子們,可是自己真的有病躺下了都怕死,人躺下後自私的一面就顯示出來了,我伺候婆婆十五年多了,婆婆是婦產科醫生,她每次犯病都查胃管打飯,看她像個植物人,右手能動,別的都不行,每次查胃管在醫院她不拽,回家後她自己就拽了,她叫餵飯,所以十五年多了就這樣餵飯,兩個小時也翻身,換尿不溼,孩子們都磨的沒脾氣了,每天就像熟練的工作,也許這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嗎?就是沒有剛開始有病大家都擔心了,現在就是工作
-
15 # Bo卟嘚吧
這想法當然對了。
能幹乾脆脆死簡直是幾輩子修來的,要是國家能做點好事,把安樂死合法化了,那我從現在開始就攢錢!
這真不是我三觀不正。你見過偏癱幾十年的病人嗎?你見過癌症晚期治不好,疼得死去活來的病人嗎?如果這個人年輕,得的病又有治癒的可能,那麼肯定不顧一切想要治好。但老人真的不一樣了,有好多病是沒辦法治癒了,而且治療過程又非常痛苦。即使是久病有孝子,像偏癱不能動的病人,十幾年如一日躺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活著有什麼意思呢?
話說回來,乾乾脆脆死挺不現實的。所以平時還是苦口婆心地勸爸媽,吃好的,營養均衡,多鍛鍊,想去哪兒玩去吧。真病了再說。救不救尊重老人自己的意願。
-
16 # 石詩師
對極了,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更不想給兒女找羅亂。獨生子女壓力自己夠大,不像我們父母那個年代,子女多可以輪流替換照顧父母。
-
17 # 張佳怡3518
當然對,我們這有句老話,跌個就死是修來的福氣,這句話不單單是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多的是說自己老了這麼死了沒有痛苦。不受罪,我父親肺癌過世,我們伺候的很好,但是伺候的再好,疾病帶給他的痛苦我們也代替不了,如果我們真的活到了七八十歲的年紀,真能幹乾脆脆的走了,那真是有福之人!!!我就盼著自己是那樣的結局,不希望自己病病歪歪,花了錢受了罪,連累了兒女再死去。
-
18 # 歲月666
活著有尊嚴,死去也應有尊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終點,誰也逃不過,蒼天饒過誰!一旦染上重疾,無法醫治的情況下,能自主挑選安靜的離去,真乃前世積德。我太太8年前患多系統萎縮,是罕見病,病因不明,無藥可治。病人受盡折磨。子女雖孝,不能日夜長守床前。我多年無法工作和正常生活。耗盡財力和人力也不能救病人於水火,每天都很無奈。所以我很贊成瓊瑤對子女公開信的態度。
-
19 # 山鳴87429851
自已老了,得了不治之症,希望自己乾脆脆的安樂死。既避免痛苦,也不拖累子女,還不浪費醫療資源,家庭也不至人財兩空。何樂而不為?
回覆列表
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父母病了,子女應該去照顧,樸素的道理,主流的價值觀,養兒防老的觀念在父輩們身上更是根深蒂固。但是,久病無孝子,這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筆者列出四類人:
一是有心有財。這類子女有孝心,有財力,父母生病,守候床前,輪流照顧,用好藥,請護工自然不在話下,老人有這樣的兒女,斷不會有題中想法。
二是有心乏財。老人洗腳擦背,日夜守候。為父母治病,不遺餘力,但財力有限,在用藥、手術花費上,在陪護、營養花費上都心有而力不足。雖然財力捉襟見肘,但老人心是暖的。
三是有財乏心。兒女條件富足,老人病了,子女們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了虧,彆彆扭扭。
四是無心無力。老人生病,兒女漠不關心,能拖則託。現實中也不乏這樣的人,有這樣兒女的老人只怕真有乾乾脆脆去的想法。
好在隨著城鎮醫保制度、新農合制度的逐步完善,報銷比例、報銷種類逐步提高,看不起病的現象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