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吹下的洛夜
-
2 # 吾乃八字眉
蜀漢政權是由劉備於公元221年建立的。其統治基礎基本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嫡系及元勳集團,其中嫡系為劉備起兵時即追隨劉備的,主要有關羽、張飛和簡雍等,元勳集團則是在劉備四處漂泊時投奔、收納的人員,主要有糜竺、糜芳、孫乾、劉琰、趙雲、陳到等。在劉備稱帝后其嫡系及元勳集團已經式微,但後代在蜀漢仍然佔據一席之地。
第二是荊楚集團,主要為劉備投奔劉表後在荊州招納的人才,主要有諸葛亮、龐統、伊籍、馬良、馬謖、蔣琬、費禕、董允、黃忠、魏延、霍邈、向朗、向寵、馮習、張南、傅肜、廖化、宗預等。他們構成了蜀漢在益州統治的中堅,對於蜀漢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力量。
第三是東州集團,為原本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統治時從外州招攬、隨從而來的,後又歸降了劉備集團的人員。主要人物有法正、劉巴、許靖、孟達、李嚴、鄧芝、吳懿、吳班等。東州集團與荊楚集團類似,在益州都屬於外鄉人,所以一定程度上與荊楚集團達成共識,屬於蜀漢政權中的實權派,有一定的話語權。
第四是益州本土士族組成的益州集團,在劉焉、劉璋父子統治時就處於統治階層的底部,在劉備入主後又再次成為最底層,對於蜀漢政權的心理接受度十分有限,也與蜀漢政權採取的打壓士族、扶持寒族的政策有關。主要人物有秦宓、馬忠、張嶷、黃權、張翼、雷銅、吳蘭、陳式、句扶、王連、等。
另外蜀漢政權還有比較特殊一個勢力集團,以在蜀漢對外部發生戰爭時招納的人員組成,如馬超、馬岱等,大多以政治象徵意義存在,基本沒有實權。還有王平,本是益州出身,信奉五斗米教而隨張魯投降曹操,又在戰爭中迴歸了益州,依靠自身的軍事才能獲得提拔。最為顯著的是姜維,出身天水,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歸降。後依靠軍功成為蜀漢後期屈指可數的軍事力量。這也是姜維對於從曹魏投奔而來的夏侯霸十分器重的原因。
蜀漢在益州的統治基本上就是依靠外來集團打壓本土計程車族勢力,這也是蜀漢後期益州士族代表譙周在曹魏伐蜀時主張投降的主要原因。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導語:蜀漢的統治階層主要分為軍事方面、內政發展方面和決策實施者方面。無論是在三國時期還是在古代,每一個勢力都有軍隊來衛護自己的領土;有一套完整的內政系統,安定發展對於一個勢力來說同樣重要。
軍事方面三國時期曹魏、東吳、蜀漢都有著自己的軍隊,衛護著自己的領土及權益。軍隊不僅用於衛護領土,還是開疆擴土的利器。三國時期無論是曹魏、東吳、蜀漢都想一統三國,劉備一直以漢室皇叔的身份自持,而且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那麼劉備想要實現一統大業,就需要依靠軍隊攻伐來實現。
蜀漢的軍事方面代表主要由諸葛亮、龐統、法正、關羽、張飛、魏延、黃忠、趙雲等組成。在三國時期想要完成霸業,就需要有無雙的謀士以及勇冠三軍的大將和龐大的軍隊來達到一統的目的。
內政發展對於任何一方諸侯來講內政的安定繁榮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老話說“攘外必先安內”,如果內部不夠穩定,必定叛亂四起。叛亂四起就會導致大量的軍隊將處於內耗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衛護領土還是攻伐其他勢力都不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
因為劉備出身的原因,他對內政發展的重視度並不夠,所以導致蜀漢的內政發展主要依賴於諸葛亮一人。
各項決策的實施者說是各項決策的實施者,不如說蜀漢的日常處理機構。內政的發展方向只需要劉備及一些重要謀士來定奪,那麼蜀漢的未來發展方向還需要一部分人來具體實施。
蜀漢的具體實施機構主要是由原劉璋的舊部來擔任的。劉備入西蜀攜帶的多是荊州當地的人才,而這些人並不能夠組建一套完整的機構來實施劉備的各項決策。
總結:每一個勢力都離不開軍事、內政和實施者這三個環節,也可以說這三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回覆列表
蜀漢統治階層,主要分三部分。第一是劉備的心腹荊州集團;其次是可以團結的東州集團;最後是不能依靠的益州集團。
一、荊州集團
荊州集團代表人物,諸葛亮、蔣琬、關羽、張飛、趙雲、費偉、魏延、馬良以及馬謖兄弟等人。
荊州集團一直是蜀漢的頂樑柱,文武力量比較均衡,一直是劉備及劉禪所倚重的。
二、東州集團
東州集團是原來跟隨劉焉入川的人馬,劉璋時期一直被益州集團排擠。代表人物:法正、李嚴、吳懿等人。
劉備之所以能拿下益州,其中與東州集團作為內應有些很大的關係。
因為早先跟隨劉焉去川,劉焉去世後一直收到益州本土集團打壓,但在益州軍中有很大影響力。屬於劉備爭取拉攏的實力。
三、益州集團
該集團是益州本土土著,代表人物黃權、譙周。該集團屬於牆頭草一類的。
劉備攻打成都時,是譙周勸劉璋投降的,之後又是譙周勸後主劉禪投降的。
但因為蜀漢集團的大本營是益州,一切糧草裝備供應都需要依靠益州,所以屬於劉備不得不拉攏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