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自己成為情緒穩定的大人。
怎樣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呢?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還偉大。可見,不管對偉人還是普通人而言,能控制好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情緒穩定是一種能力,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我們對於自我情緒的把控能力。同樣的一件事,情緒穩定的人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至於跌入情緒的低谷難以自拔,更不會作出極端反應,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無盡傷害。
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首先就是要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當然,原生家庭給予足夠和正常愛的除外),有智慧能夠清楚看到父母和自己的問題,有勇氣去面對問題,有能力去積極尋求各種途徑去修正問題。
追溯到人的嬰幼兒時代,父母,尤其是母親給的充分的愛與安全感,是一個人一生中情緒穩定的基石。
父母之愛,不是自己心裡覺得愛就夠了,而是必須有合理、正確的表達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有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輩的主要照管人,非常喜歡用“愛”去控制和威脅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玩得高興不肯回家,而母親需要回家做飯,明明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兒,有的母親就會說:快回家,你不回去我就走了,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父母的拋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兒,因為失去父母的保護和照顧,意味著孩子不能獨立生存。
聽到這些話,比較內向軟弱的孩子會乖乖就範,跟母親回家。性格強硬抗爭的孩子,會頂嘴、吵鬧,因為母親的不講理和威脅,沒有給他一個合理表達情緒和訴求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他不滿、他憤怒,但是因為他身邊沒有人給他一個正常溝通和表達情緒的榜樣,所以他不知道如何正常地跟母親溝通這件事。
這兩種孩子長大之後存在的情緒問題,主要就是不穩定。要麼極度依賴、無主見、缺乏安全感,要麼就是極端、狂暴,用暴烈的外在行為特徵,掩藏內心那個憤怒、恐懼,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內在小孩。
認知的救贖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事例:出現交通事故,本可透過合理途徑解決,但是一方大吵大鬧,不僅耽誤時間也影響自己心情,更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工作上出了問題被指責,耿耿於懷並對領導產生怨念,甚至對自己的工作也不再上心……凡此種種,看起來是逞一時之快,其實對傷害的是自己。
在認知上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最根本的方式。正確的認知可以讓一個人在心理上變得更強大,而更強大的人才會變得包容,包容人可以讓一個人的情緒更好,更穩定。很多時候,情緒不穩定的人,恰恰是心理不夠強大的人,對很多偶發事件,會存在一種“被迫害妄想”,認為別人是針對他、欺負他。
所以,在自我認知過程中,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世界,找準自己的位置,去除“被迫害妄想”。有了這種認知,就不會放縱情緒的“Mustang”,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
須在事上磨
王陽明說過: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只有在真實的世界,面對真實的場景,經歷真實的人和事,從中反覆磨礪心性,才能穩定情緒,做到“靜亦定,動亦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躁不亂,真正做到心智成熟強大,情緒平和穩定。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保持情緒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也是可以訓練的。在真實場景中練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心存善念
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善於從好處看問題,雖然有點阿Q,但只有過濾掉無益的情緒,才能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保持穩定的情緒。尤其對於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一定要認真考慮,正視自己的問題,彌補存在的不足,我們的生活才會向更好地方向發展。
除了善於從好處看問題,還要心存善念與人為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爭論數千年來沒有結果,但是心存善意的人,大機率還是會比總是惡意揣測別人的人過得輕鬆。
不立即迴應
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在衝突劇烈的場景中,人的反應往往是不理智的。衝口而出的話,可能只是為了宣洩情緒。過後自己冷靜了再看,估計大部分都會後悔。
不立即迴應是避免自己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做出不理性反應的有效手段。留出緩衝空間,平靜激動的情緒,可以防止情緒失控,保證情緒穩定。
有個順口溜兒可以謹記心間:急事,慢慢地說;大事,商量著說;小事,幽默地說;沒事,不要胡說。
合理飲食鍛鍊
我自己正在進行,不知道會不會有實際效果。透過膳食和鍛鍊控制情緒的理論依據是,化學物質多巴胺可以幫助控制情緒。
如何才能產生多巴胺呢?保持愉悅心情、適度鍛鍊、合理膳食、閱讀好書、整理環境。另外,鍛鍊可以讓人釋放負面情緒和攻擊情緒,也能從另一方面幫助穩定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推薦以下幾本書。
願我們都能透過學習和修煉,保持穩定情緒,過好自己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自己成為情緒穩定的大人。
怎樣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呢?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還偉大。可見,不管對偉人還是普通人而言,能控制好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情緒穩定是一種能力,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取決於我們對於自我情緒的把控能力。同樣的一件事,情緒穩定的人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至於跌入情緒的低谷難以自拔,更不會作出極端反應,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無盡傷害。
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首先就是要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當然,原生家庭給予足夠和正常愛的除外),有智慧能夠清楚看到父母和自己的問題,有勇氣去面對問題,有能力去積極尋求各種途徑去修正問題。
追溯到人的嬰幼兒時代,父母,尤其是母親給的充分的愛與安全感,是一個人一生中情緒穩定的基石。
父母之愛,不是自己心裡覺得愛就夠了,而是必須有合理、正確的表達方式。最常見的,就是有的父母或者祖父母輩的主要照管人,非常喜歡用“愛”去控制和威脅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玩得高興不肯回家,而母親需要回家做飯,明明是一件可以商量的事兒,有的母親就會說:快回家,你不回去我就走了,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父母的拋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兒,因為失去父母的保護和照顧,意味著孩子不能獨立生存。
聽到這些話,比較內向軟弱的孩子會乖乖就範,跟母親回家。性格強硬抗爭的孩子,會頂嘴、吵鬧,因為母親的不講理和威脅,沒有給他一個合理表達情緒和訴求的途徑。換句話說,就是他不滿、他憤怒,但是因為他身邊沒有人給他一個正常溝通和表達情緒的榜樣,所以他不知道如何正常地跟母親溝通這件事。
這兩種孩子長大之後存在的情緒問題,主要就是不穩定。要麼極度依賴、無主見、缺乏安全感,要麼就是極端、狂暴,用暴烈的外在行為特徵,掩藏內心那個憤怒、恐懼,又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內在小孩。
認知的救贖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事例:出現交通事故,本可透過合理途徑解決,但是一方大吵大鬧,不僅耽誤時間也影響自己心情,更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工作上出了問題被指責,耿耿於懷並對領導產生怨念,甚至對自己的工作也不再上心……凡此種種,看起來是逞一時之快,其實對傷害的是自己。
在認知上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最根本的方式。正確的認知可以讓一個人在心理上變得更強大,而更強大的人才會變得包容,包容人可以讓一個人的情緒更好,更穩定。很多時候,情緒不穩定的人,恰恰是心理不夠強大的人,對很多偶發事件,會存在一種“被迫害妄想”,認為別人是針對他、欺負他。
所以,在自我認知過程中,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世界,找準自己的位置,去除“被迫害妄想”。有了這種認知,就不會放縱情緒的“Mustang”,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
須在事上磨
王陽明說過: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只有在真實的世界,面對真實的場景,經歷真實的人和事,從中反覆磨礪心性,才能穩定情緒,做到“靜亦定,動亦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不躁不亂,真正做到心智成熟強大,情緒平和穩定。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保持情緒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也是可以訓練的。在真實場景中練習控制自己情緒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心存善念
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善於從好處看問題,雖然有點阿Q,但只有過濾掉無益的情緒,才能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境,保持穩定的情緒。尤其對於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一定要認真考慮,正視自己的問題,彌補存在的不足,我們的生活才會向更好地方向發展。
除了善於從好處看問題,還要心存善念與人為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爭論數千年來沒有結果,但是心存善意的人,大機率還是會比總是惡意揣測別人的人過得輕鬆。
不立即迴應
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在衝突劇烈的場景中,人的反應往往是不理智的。衝口而出的話,可能只是為了宣洩情緒。過後自己冷靜了再看,估計大部分都會後悔。
不立即迴應是避免自己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做出不理性反應的有效手段。留出緩衝空間,平靜激動的情緒,可以防止情緒失控,保證情緒穩定。
有個順口溜兒可以謹記心間:急事,慢慢地說;大事,商量著說;小事,幽默地說;沒事,不要胡說。
合理飲食鍛鍊
我自己正在進行,不知道會不會有實際效果。透過膳食和鍛鍊控制情緒的理論依據是,化學物質多巴胺可以幫助控制情緒。
如何才能產生多巴胺呢?保持愉悅心情、適度鍛鍊、合理膳食、閱讀好書、整理環境。另外,鍛鍊可以讓人釋放負面情緒和攻擊情緒,也能從另一方面幫助穩定情緒。
在這個過程中,推薦以下幾本書。
願我們都能透過學習和修煉,保持穩定情緒,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