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北向北

    文學即人學。文學名著就是對人性有深刻認識和揭示的文學作品,從小閱讀文學名著的人可能會有更高的情商,更多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之所以說“可能”,是因為讀懂了多少,個體間差異很大。)

    從小閱讀文學名著,還可以培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文學名著的另一個特點是語言典範。《紅樓夢》對現代漢語影響很大,老舍先生的作品成為語言學家研究北京語言的首選語料庫。

    “審美教育”(美育)的功效是綜合性的,對人的健康成長有多方面的作用,三觀的形成一定會有文學名著閱讀的影響在其中。

  • 2 # 丹小麥

    馬克吐溫曾說:“名著就是那種人人都說好,但不怎麼讀的書。”

    但就如馬克吐溫所說,連成年人都難以啃下去的書,孩子們真的能讀得下去嗎?從小讀名著的孩子,長大後和普通孩子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一點在董卿身上早已有了答案。

    董卿身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離不開她讀書的認真與堅持。

    早在董卿中學時,就已經開始堅持每3-5天的時間閱讀一本名著,自己覺得意義深刻的書還會反覆閱讀。直到現在董卿還保持著每天閱讀1小時的習慣。

    董卿曾經更是說過:“假如我幾天不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可見一個人的談吐,隱藏在她讀過的書中。

    還記得曾經有一篇名叫《我害怕閱讀的人》的文章獲得了國際大獎。閱讀的人為什麼可怕?“因為閱讀的人具有看穿一切的眼睛, 任何的掩飾、虛假在他的面前都無所遁形。”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研究表明:“對於培養性格,只靠說教是行不通的,只有透過閱讀才能有效達到塑造性格的目的。”

    而我們想教給孩子的人生哲理就藏在這些名著中。孩子從名著中閱讀得到的人生哲理,遠遠要比父母和老師強行灌輸的更容易明白。

  • 3 # 圓圓在鬧

    如果閱讀紙質書本,他可能會鉛中毒。

    如果閱讀電子書本,他可能會得勁椎病。低頭低多了。

    不管哪種方法,他很可能近視。

  • 4 # 老邱說事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三個關鍵詞:從小看,文學名著,長大後。

    透過題目就能看的出來,出題老師要麼喜愛文學,要麼望子成龍,要麼希望文學名著發揚光大。

    文學名著,可以說是博大精深,淵遠流長,諸如中國名著《春秋》《左傳》《論語》《道德經》等,這些如果不經過一番功夫研讀,是很難知其然的,更何況是知其所以然。再比如外國文學名著《貴族之家》《父與子》《莎士比亞》等,這些不能有從小到大的功夫,沒有一番心境,更是望塵莫及,談何理解和消化。

    至於從小就看,長大後究竟有什麼不一樣,這個話題,我來理解一下。

    一、文學氣息呈現。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文學名著,都凝聚了一個時代的人文、地理、歷史和文化,也包括那個年代的國家治理、民風民俗,尤其是都在弘揚正能量,或者是告誡人們如何去惡從善。從小看,由懵懂到一知半解,從理解到感悟,從思考到實踐,慢慢就凝固在心境裡,猶如吃飯一樣,慢慢變成了骨骼和血液,情不自禁的展現出特有的文學氣息。

    二、氣質高雅不同。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從小就讀文學名著,無論是書中的主人公對其的感染,還是經典語錄對其的薰陶,天長日久,日積月累,猶如生活在名著那裡一樣,從一點一滴的接觸,到逐年累月的投入,從一句半句的研讀,到通篇文學的賞析,內心裡會自然而然的融入了高雅和不凡,長大後就會油然而生。

    三、文字功底厚重。為什麼有人在工作中遇到文字材料就會頭疼,而從小看文學名著的人則面對這些會信手拈來,就是這個道理。可以說,一個人真的從小就看文學名著,長大後,思如泉湧,真正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面對文字材料上從來都是強者。

    四、思考問題深邃。一個人長大後,面臨諸多問題,不管是工作還是家庭,尤其在碰到棘手問題和突發事件時,是考量一個人能力的關鍵時刻,而會不會思考,能不能給出最好答案,最佳解決辦法,決定了這個人的領導力,而領導力來源於諸多方面,但是與從小研讀文學名著是分不開的。

    文學名著,對任何人都有用,也都應該認真研讀,尤其從小看更會有超乎想象的成效,衷心希望文學名著能夠普及大眾,惠及眾生。

  • 5 # 夭夭牧亦

    首先要明確,所有的通俗書籍最終都會通向經典或名著,長期堅持讀書的人都有同感。

    如今是資訊過載的時代,要知道資訊並不是知識,一部分是常識,一部分是娛樂的工具,就像人攝入的垃圾食品一樣,只能讓人得到片刻歡愉,而不能變成血液融入身體。並且這些資訊會消耗人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要知道時間才是人最寶貴的財富。

    名著就不同了,它穿過歷史的長河,被千千萬萬人驗證才走到我們面前的,對於我們來說,省去驗證的時間,直接拿起來就能閱讀。同時它們又是偉大思想的凝練,讀這些書,無疑是在和所有偉大思想對話,上可穿越了時空,下可抵達未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名師指路,讀名著無疑是找到了最好的老師。

    從小和最好的老師在一起,人生不可能只有水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耐人尋味的電視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