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同樣是學習,為什麼不從真實的殘片開始?
3
回覆列表
  • 1 # 楠楠易劍

    瓷片裡也有仿品,市場上也會有以假亂真現象。如果能夠以瓷片中識古辯真,在完整器上也會有一定的辯別水平。如果新手從瓷片上求入門,一味認為全部瓷片就是古的,就會走進死胡洞。古完整器上很多資訊在古瓷片上也是得不到的。懷疑別人是“國寶幫”的人永遠不敢玩真正的國寶,因為,見到精美漂亮的瓷器就懷疑是假不敢下手,還能有更高的鑑賞能力嗎?真正的收藏家除了需要有雄厚的資本外,還需要有不斷進取和膽大敢冒險的精神。不多交學費怎麼能夠識別真正的好藏品?

  • 2 # 瓷之以恆

    沒有人生而知之,我們對一件事情或一類事物的認知都是從零開始。

    前人能夠為我們在認知過程中能夠做得到就是兩點,一是把他們的經驗透過語言和文字的方式傳遞給我們。二是把他們認為正確的學習方法告訴我們。

    我們可以透過書本和聽課獲得前人的“經驗”,但需要說明的是,所有透過語言和文字的來的東西都只是資訊,都是知識性的,可以指導我們去實踐,但不能代替我們自己的實踐。對我們自己來說,獲取經驗的唯一途徑就是親身體驗。因為在實物面前,任何的語言文字都會顯得蒼白無力,這些語言文字所能傳遞的資訊不及實物本身資訊的百分之一,況且,同樣的語言文字對不同的人來說,各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正確的學習方法,並不涉及資訊的傳遞,是怎麼去做的問題,所以能夠讓我們不走或少走彎路。所以才有“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一說。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好的老師是非常重要和幸運的事情。

    回到古陶瓷學習,我們的目標是為了透過學習而具備對古陶瓷的鑑別能力。

    我們對任何一件事物的判斷能力,都是來自於這件事物本身,比如我們判斷一對雙胞胎的能力,並不來自於別人告訴你的關於這對雙胞胎的一些資訊,二是需要你和這對雙胞胎接觸,相處一段時間,當你對他們足夠熟悉瞭解後,就能夠很容易的去分別他們。

    所以我們學習古陶瓷的鑑別能力,唯一的選擇就是和它們相處,上手古陶瓷,觀察一件瓷器在胎釉彩繪型各方面的情況,用前人傳授的知識,自己再去總結和提升。

    現實中,接觸古陶瓷的途徑包括參觀博物館、拍賣預展上手、古玩市場上手、對自有器物的把玩觀察。

    由於目前市場上真假混淆,而學習者的經驗又必須逐步積累,對器物的辨識能力也是由低到高一步一步提高的。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東西的可靠性,因為只有真品才能讓我們獲得正確的資訊。在上面所提到的學習途徑中,可靠只有博物館館藏品、大拍預展品。但這兩點,對很多愛好者來說,並不那麼容易。

    所以,選擇瓷片來學習就成了我們獲取真品資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瓷片以下特性:1、它是真品的一部分,能夠傳遞部分或者很大部分整器在胎釉彩繪型方面的資訊,因此具有很高的學習價值。2、具有審美價值,因為它是真品的一部分,能夠體現真品的藝術價值。3、珍貴品種的瓷片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4、由於瓷片資源趨於枯竭,好的瓷片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國寶幫首先在學習方法上就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加之缺乏對陶瓷史的正確認知,再加上“只撿天漏”的操作手法,其結果只能是買一大堆“珍瓷異陶”。

    對於國寶幫說玩瓷片只能是“瓷片幫”不能不敢辨認完整器,對大多數走正路的愛好者,這個說法並不成立。但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愛好者玩瓷片一套一套,看整器就雲裡霧裡的。其實這並不是方法問題,而是各人能力和悟性的問題。就像學校裡同樣的老師和教材,卻總有個別同學考不及格。

  • 3 # 獨愛元青花瓷

    古瓷片是收藏者的良師益友,它能從瓷胎,釉色,工藝美朮,老的氣泡特點,老的釉光特點。古瓷片能給予我們最古老的資訊,最有力的佐證,最完美的詮釋。

  • 4 # 秦渝趙秋實

    瓷片的作用就是起了一個借鑑作用,沒有具體的價值,而且還要保證瓷片的真實性,學術性,瓷器有造假的,瓷片就沒有了嗎?有意義瓷片的無非兩種途徑,窯址出土,墓穴出土,這兩種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殘品,廢品,腐蝕品,如果用最低標準去鑑定最高標準,算不算瞎子摸象,十個人十個答案,更加導致鑑定的不確定性,影響準確的斷代。照貓畫虎,看葫蘆畫瓢,只要自己看上的瓷器和手上的瓷片不相符,就視為假貨,贗品,這樣做的做法,就是嚴重的教條主義,按圖索驥的教訓還不多嗎?華人不認可的東西,出了國,就變成真,精,稀,華麗變身。走私倒賣,最後損失的國家,用我們納稅人的錢高價買回來,太可氣,可嘆。更可悲是熱愛收藏的我們,為了一個毫無價值的議題,拼的你死我活,怕你原本就混亂不堪的古玩市場越發暗無天日。最後誰高興,誰獲利。清醒一下吧藏友們,不要在給那些混水摸魚,居心叵測的人機會了。我不排斥收藏瓷片的人,蘿蔔鹹菜各有所愛,只要能學到知識,途徑不重要,方法不重要,重的是一個準確的方向,如果你想成為藏家,你就拿錢買知識,如果你想是個玩家,你就量力而行,如果你想成為專家,你就用你的軟硬實力說話。應人事小,誤人事大。讓我共同來打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有公德,有公信的收藏市場,才是最值得期待的。個人拙見,對事不對人,請勿對號入座。看圖,刀砍歪風邪氣,堅持就有生機,收藏道路曲折,夢醒別有洞天。

  • 5 # 卓然堂

    關於古瓷片的問題之前曾簡單回答過,既然再次提出,就再次探討一下。

    稱古瓷片為開啟瓷器收藏之門的金鑰匙,言過其實。

    如果這樣強調,容易走極端,一葉障目。未曾用過這枚金鑰匙,在瓷器收藏領域登堂入室,卓有成效者,比比皆是。相反,還真沒聽說過哪位瓷器收藏大家是單靠看瓷片成名成家的。如果有,那也只是瓷片收藏家,而非瓷器收藏家。

    勿庸置疑,古瓷片是學習瞭解瓷器的寶貴教材,但只是學瓷初級階段的教材。在學習分析古瓷片的過程中,從古瓷片斷面瞭解胎骨、釉層、燒結狀況,比看整器更有效,更直觀,更易切入要點。但在掌握了這些古瓷特徵之後,鑑賞注意力應集中到器型、紋飾等。此外,除非是在窯址出土、年代層次明確的瓷片,否則古瓷片的斷代及窯口也非金科玉律,有時甚至更難。如果真正掌握了這些特徵,古瓷片就已經失去了教材的作用,保留的意義不大。

    現今古瓷片成了收藏品,而瓷片族也有了頗具規模的群體。但這只是古瓷愛好者退而求其次的結果。很多名瓷,整器為天價,大多數人只能望瓷興嘆。有件名瓷瓷片儲存,作個念想,也無可厚非。但如果所有的名瓷片都收,這樣家裡宛如垃圾分揀室,毫無美感可言。有人開辦古瓷片博物館,也屬極端之舉。瓷片進了展櫃,不能上手,就失去了作為教材的作用,還不如辦瓷片學習班,培訓藏友。

    玩瓷的老話,“瓷器有毛,不值分毫”,放在今日,有些過份,但不無道理。瓷器之美,來自造型、釉色、紋飾諸多方面,有缺失,就有遺憾。引進西方的缺陷美的概念,並不能掩飾得不到完整器的失落。眾所周知,維納斯殘像很美,但如果當初發現的維納斯沒有缺胳膊少腿,還會有人不遺餘力地宣揚缺陷美嗎?

    古瓷片可收不宜藏。既然比喻為鑰匙,入門之後,便失去了作用,交給別人,使更多人能開啟收藏之門,方為正道。如果做成吊墜,掛胸前別腰間,何如找塊好點的古玉來佩戴,既有品位,又能把玩,說不定還能保值升值,又何樂而不為呢?

  • 6 # 以瓷惠友

    為什麼有人說:古瓷片是開啟瓷器收藏的金鑰匙?同樣是學習,為什麼不從真實的殘片開始?

    所有說“古瓷片是開啟瓷器收藏的金鑰匙”的人都很難成為“瓷器收藏家”,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瓷片收藏家”而已,因為“古瓷片”那點資訊量對古瓷器而言,既微不足道,又驢唇不對馬嘴,不但難有正面價值,負面作用會很大,往往得不償失。

    即使是這樣的“古瓷片”,由於它們全部都是殘次品摔成的碎片,無論是釉色、釉質、釉層還是釉面也都與成品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以這些殘次品作為標本去找尋完整器,無異於“刻舟求劍”與“緣木求魚”。

    更何況古窯址儲存環境與傳世器、窖藏器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幾百上千年過去,這些“古瓷片”的真正的參考價值和參照意義已幾乎微不可聞,你拿著這樣的垃圾一樣的“古瓷片”,除了幻想著能夠“按圖索驥”地碰到“千里馬”之外,還能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

    畢竟在瓷器收藏中,瓷器的完整性是第一位的,再好的瓷器只要稍有破損,價值立即萬不存一,現在硬生生出現了一大批專玩殘、破、片的一個新生行業,實在是瓷器收藏行業的一股逆勢濁流,雖很洶湧,然無後市,緣無價值,必套無疑。

    所以奉勸提問者:“為什麼有人說:古瓷片是開啟瓷器收藏的金鑰匙?同樣是學習,為什麼不從真實的殘片開始?”那是因為有人想轉嫁瓷片危機給你,而你所開始的瓷片學習之旅也未必都是真實的,更何況即使都是真實的,也對“瓷器收藏”毫無裨益和好處的呢?

    但願我的忠告能對想一心一意靠殘、破、片的“奇思妙想”、“另闢蹊徑”和“獨門秘笈”發財致富者有一點喚醒意義,不至於“鬼迷心竅”、漸行漸遠、消失無蹤。一家之言,不足為信,終究何為,一念可絕。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 7 # 瓷海一葉

    這話說得有理!

    學習古陶瓷,除了深入理解制瓷原理和器物時代背景外,必須對古瓷器的實物爛熟於心,達到準確區分新與老、優與劣,藝術程度的高低。而古瓷片正是獲得對古瓷各個方面具體特徵深切體會的有效途徑。

    要想提高古陶瓷的鑑賞能力,必須儘可能多地上手、感受真品,明確各年代、各窯口、各品種的特徵和異同,也要弄清楚瓷片表象後的工藝特點。古今瓷器的發展過程中,各階段的工藝都會發生一些變化,除直觀方面如器型、紋飾等外,有些方面往往隨工藝而發生變化,如胎釉配方、成型技術、裝燒工藝等等,會從細部表現出差別。收藏者經常說的上手,就是對區域性的細緻觀察,對不同工藝在器物表面的呈現,會作出正確的判確。古代文獻和一些學術著作上的描述要能夠與實物對上號。比如什麼是天青色,什麼是梅子青,分別在多大的呈色區間? 石灰釉和石灰鹼釉的區別? 不同窯口支釘的差異? 非常多的理論問題,對應上實物,便能獲得更多的體會,更深的理解。

    玩瓷片的朋友都知道,歷史遺存的瓷片種類大大多於殘件,殘件的種類也遠較整器豐富。玩瓷片能使我們接觸到更多的瓷器種類,這樣可以大大拓展我們對古瓷瞭解的廣度。接觸多了,透過建立標本資料庫,進行相關性的排比,會深化相同品種的縱向演進關係,以及同時代不同品種有機聯絡的認識。從而從個別跨向整體,找出瓷器演變的規律,揭示歷史的客觀和器物的真實面目。

    假如我們沒有能夠大量接觸真實的器物和標本,只是簡單地按圖索驥,忽略了細部特徵,那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就會產生本質上的差別,收藏古陶瓷就失去了真實的底線。

    所以說,古瓷片是開啟瓷器收藏的金鑰匙!

    最後還想強調一下:古瓷片一定要求真,千萬不要低估了仿贗者的能力,還要提防"苦肉計",木頭鑰匙是開啟不了收藏之門的!

    2012年12月,在澳門中信拍賣會中,一箱218片的北宋汝窯瓷片拍出了2875萬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一心二用而有些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