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973795507

    劉備在那個時代,要說個人能力只能算是一般,論文韜武略,遠遠不如曹操孫權,比起氣魄也是多有不如,但是他最終能夠稱霸一方,奠定下三方鼎立的局面,這和他知人善用、優秀的用人能力是分不開的。

    劉備雄姿英發

    劉備在用人上首先一點是能知人,只有知道誰是人才,誰在什麼方面有能力才能讓人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這一點上來看,劉備是值得肯定的,早年時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又能夠果斷的任用馬超為將。而且劉備在用人上一向講究用人不疑,一旦將一件事交給了手下人就很少再去插手,不像一些領導明明不懂非要插手搞得手下人很難辦,劉備這樣的方式使得劉備賬下的人才得以發揮出自己的所有才能。

    而且劉備非常清楚手下人的各種優缺點,能夠讓他們相互彌補,形成一種對抗聯合的體系,對於手下人的發展也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因為很長的一段時間劉備都是和手下的人東奔西走,50多歲了還沒有一個基業,所以劉備和手下的人能夠共患難也能共富貴,沒有什麼鳥盡弓藏的事情出現。再來劉備非常善於打感情牌,早期的時候劉備沒有什麼權勢,沒有什麼財富,所以也只好打感情牌,透過感情投資來籠絡人心,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摔阿斗的故事。

    但是劉備用人還是有一點缺陷,那就是太重感情,以致於一直都在重用老人,所以後繼無人,以致於後期的蜀國無人可用,在這一點上諸葛亮也是如此,也是因此導致了蜀國的落敗。

    劉備識人

    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能用人。

    劉備劇照

    劉備既能清楚的知道一個人的才能所在也能知道一個人的情感性格,這也是劉備最了不起的一項本領。很早的時候劉備就知道關羽、張飛各自的優缺點,他知道關羽雖然能夠在士兵面前表現的很和善,但是在其他的將領大臣面前卻是非常的傲氣,而張飛雖然尊重那些才能卓著的人,但是對於手下計程車兵卻是非常殘暴。所以他在奪取了漢中之後,沒有讓張飛鎮守漢中,反而是讓小將魏延坐鎮漢中。

    早在趙雲還鬱郁不得志的時候,劉備就看出了趙雲的能力,知道趙雲也是一個才能卓著的人,而且他對於趙雲的為人非常清楚,在趙雲二話不說單騎前往曹營的時候還是深信趙雲不會背棄他,果然,趙雲愣是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殺敵無數,救出了阿斗。劉備除了能夠識人之外,還有著非常不錯的自知之明,他深知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曹操,也知道自己比起曹操還是要差了不少,也正是如此他才能放權給手下的人們,讓一干人才大放異彩。

    對於像君主來說,在那種群星璀璨的年代,自己的才能並不是最重要的,德行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劉備這種清楚識人的能力、大膽用人的胸懷,也是因此劉備才能成為一方霸主,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以德服人

    自古以來有力者可以爭天下,有德者可以服天下人,劉備的爭霸之路是崎嶇不平的,因為他實力不足,不能用實力橫掃天下,不能如同曹操一般虎視天下,劉備能做的也就只有以德服人。

    劉備的影視形象

    劉備雖然才幹不足,能力一般,但是他的德行是受到無數人肯定的,雖然在演義之中,劉備的德已經到了近乎虛偽的程度,但是在當時卻是沒有多少人不稱讚他的,也是因為他的德名,他走到哪兒都受到當地諸侯的禮遇,比如他前去投奔袁紹的時候袁紹就曾親自迎接他,給他厚待,到了曹操的手下,曹操都對他非常重視,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可見就連曹操都敬佩劉備的仁德。

    劉備的一生留下了不少“仁德”的故事,其中最經典的就是他折服刺客的故事,據說劉備曾經和叫做劉平的有些恩怨,劉平非常看不起劉備,對於自己位居劉備之下非常不甘心,就找了一個刺客去刺殺劉備,結果劉備傻乎乎的還善待那個刺客,刺客都不忍心殺這麼仁厚的人,所以就把別人要刺殺他的事情告訴了劉備然後飄然離去。還有一個求田問舍的故事,據說劉備曾經和許汜一起在劉表那兒評論天下豪傑,他們談到陳登的時候許汜就說這人只是個豪橫無禮,於是劉備就問他是什麼事情呢?許汜就將自己曾經受到陳登無視的事情說了一遍。劉備感嘆道:您有著名士之名,現在天下大亂,正是希望你這樣的人來拯救蒼生,但是你走到哪都忙著買地買房,這正是陳登最看不起的樣子,他又怎麼會禮遇你呢?

  • 2 # 月色飛舞2

    三國裡面大致有200多位出名將領(謀士),在三國志中每個人物都有詳細的記載。而樓主說的應該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作者是有偏向蜀國的個人色彩的;而且三國是東漢末年的事,蜀國劉備恰好是漢室後裔,自然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最後蜀國的大將出名的就五虎將和他們的後代以及魏延姜維和南蠻的人,謀士基本也就是諸葛亮和龐統以及西川部分謀士,所以說將不在多而在精,正是因為蜀國出名的將領少,才更容易讓人們記住,從而應了樓主所說的“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暑假備考研究生,七八月份的重點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