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len的網際網路觀察
-
2 # 阿火爸爸
其實“使用者思維” 就是要求輸出的內容要有明確的指向性,瞭解大群體的思維取向,最好有大資料的統計分析。讓使用者得到滿意甚至是更能引人思考,這樣才能得到好的宣傳或解釋或教育等的效果。這其實就是和經濟領域的滿足市場需求有異曲同工之處。
-
3 # 是老四呀
使用者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那麼使用者思維在社群中是如何體現的呢?
社群之存在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使命社群應該是有穩定群體結構且相互合作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社群才可以更好的發展。這個時候使用者思維就是要抓住使用者的痛點,為使用者解決這個痛點。社群才會更加長久穩固的發展。
使用者思維就是去認可使用者的價值觀價值觀在社群設計、搭建、運維和變現的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價值觀在社群中有槓桿作用,經過篩選後的社群純度是非常高的,價值觀高度統一。
認可使用者的價值觀觀有以下哪些好處更低成本連線更多人。價值觀的相同,使用者以及使用者的朋友等等也都是目標使用者。更容易聚到需求一致的人,發掘他們更多需求。有些相同的價值觀的人,需求上也是高度一致的。透過價值觀去產生情感共鳴,給產品更多附加值。同是一種東西,你給它加以情懷,有共同價值觀的人就會產生共鳴,從而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價值觀能夠增強信任,降低運營成本。這個很容易理解,相同價值觀更容易被對方所傳染打動,我信你,這個時候使用者粘性增強,運營就會降低成本。形成品牌,產品有更大的影響力。價值觀統一,大家一起向著目標去努力,產生優質的內容。 -
4 # 泛娛記
使用者思維是什麼?說白了就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使用者的問題,思考與自己產品相關的問題。使用者的問題非常的重要。以往都是流量思維,流量思維是我們大把的去抓起不同的人群。比如說我們在湖泊裡撒下一個網,撈上來的可能有魚有蝦,有各種各樣的魚,其實。這是流量思維。使用者思維是什麼呢?如果我要的只是鯽魚,那麼我就下針對鯽魚的餌。上來的就基本都是鯽魚,比較精準。
使用者的問題裡面,包括使用者喜歡什麼,和使用者的痛點是什麼。
1.解析這個使用者喜歡什麼如果有一個設計界牛人大咖專門講解如何做直播間裝修,能夠不斷地在自媒體上面進行發聲。將所有直播間的裝修,進行歸類整理,包括進行批判,比如說你就批判得到裡面。北大薛兆峰教授的課講得非常好,但是,他的直播間裡面的設定簡直是,太露了。一個講企業管理學的,她的直播間應該怎麼樣進行裝修?你覺得這個領域的人會去看嗎?直播間的裝修,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流量,能夠讓你的使用者,更多的付費。答到這個點就是抓到了使用者喜歡什麼,因為它的使用者最喜歡的就是有更多的人,透過看圖進了直播間,從而透過看你的裝修進行了付費,並且喜愛的不要不要的。
2.分析使用者的痛點是什麼不論是在那個行業,社群運營者都要能抓得住使用者的痛點,這樣你的產品或者輸出的內容才會更容易被使用者所悅納,因為你找到了他的痛點,能幫他解決實際問題。社群最重要的一個出發點就是“利他”,千言萬語,歸根結底都是要為使用者解決問題,不然就是耍流氓。這其實在其他一些行業也是適用的。
-
5 # 長長長的街道和永遠
前兩年,比較火的名詞是網際網路思維,近段時間,談的更多則是使用者思維。使用者思維其實也可以說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種。
那什麼是使用者思維呢?使用者思維,更多的是指滿足使用者的眾多需求,而不是單一的需求。比如,使用者需要個POS機,我們不僅賣一個好POS機給他。如果他還需要辦理信用卡,那我們就幫他辦理信用卡。如果他還需要貸款,那我們在幫他貸款……如果是傳統的思維的話,那就是隻管使用者這個POS機的需求,而不管使用者其他的需求了。
在傳統思維裡,讀者、聽眾、觀眾統稱為“受眾”。使用者的概念來自網際網路,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成為傳播主陣地的今天,這個概念被進一步強化。
在傳統媒體裡,產品的概念非常淡薄。如果做網站或是APP,產品的變化日新月異,而在新產品的設計中,必須要尊重使用者體驗,這些都需要使用者思維,而不是自說自話、閉門造車。
總之,要培養使用者思維,僅僅靠動嘴皮子是不行的,這是時代改革的深水區,需要打破利益的藩籬。 -
6 # 姑婆那些事兒
這裡最近正在運營社群,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分享一點這方面的思路。
社群運營作為運營的一個分支,它是把一群使用者放在社群這個場景中,引導大家交流,同時為使用者提供價值。作為一個社群的運營者,關於使用者思維,可能更多是考慮拉新、促活、留存。
那麼首先是使用者分層,將使用者分類,一方面是根據社群的活躍度、貢獻度分類,我們可以分為新使用者、普通使用者、活躍使用者等,新使用者要引導對方自我介紹,發紅包等,讓對方迅速加入群聊,普通使用者參與群聊,活躍度不高,偶爾出沒,活躍使用者貢獻了80%的發言,是社群的中間力量。使用者的交流也是有個二八法則。
如果社群不活躍,可以邀請一些朋友帶動氣氛,在群內多發言。如果社群活躍,我們則需要利用多變的酬賞激勵頭部的使用者,包括活躍使用者和大V使用者,鼓勵他們多分享、多交流,帶動社群的氣氛,提升社群的價值。也要關注普通使用者的需求,同時利用這些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
7 # 棍子說網際網路
社群使用者思維,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社群,一個是使用者思維。社群指的是聚焦一群相似興趣愛好的人在一起,而有共同的目的是基礎。
使用者思維指的是的會員付費,服務思維,比如我進的社群,基於使用者或者是會員,提供更適合的服務,比如培訓,分享,互動,交換資源等,這都是基於會員的要求來運營,而不是群主思維,群主給什麼不一定會員就需要什麼。
所以社群是環境,使用者運營思維是出發點。希望對回答有用。
棍子:專注網際網路和個人成長。
回覆列表
這裡的使用者思維中,使用者指的是社員,一個社群的設計者,應當從社群的使用者也就是社群的角度來審視社群價值。
你的社員以及潛在社員都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職業是什麼,興趣有哪些,收入多少,教育程度怎麼樣,付費意願強不強,等等。作為一個社群設計者,首先你的搞清楚社員是什麼樣的人,你才能明白社群需要為他們提供什麼,你才能知道上哪裡去找到你的社員。
社群的生命力和張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使用者對社群價值觀 使命和願景的認同以及踐行程度,只有他們理解認同了,社群才有成功的可能。
做產品要有使用者思維,產品經理要從使用者角度去思考問題,做社群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