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杯殘茶
-
2 # 瑜小姐的生活
想了解茶的相關知識,可以選擇一些入門的讀物,圖書市場中種類非常豐富,很多都配有精美的插圖,一目瞭然。比如《識茶泡茶品茶圖鑑》《茶藝從入門到精通》《茶經》等等,必要的茶的種類,每種茶的特點,產地,製作工藝,茶文化的故事等,確實還是需要透過閱讀來了解的。
但是,茶是越喝越懂的,六大茶類,幾百種茶,儘可能的去廣泛嘗試,感受它們的味道,香氣,是需要長期的實踐的。如果有興趣深入瞭解如何品評一款茶的好壞和等級,就需要比較專業的培訓學習了。
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
3 # 吃貨毛毛
關注吃貨修煉指南,讓你更懂美食!
現在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今年33歲,功夫茶喝了14年,即使在辦公室裡,我也放了一把紫砂壺,一個品茗杯和一個紫砂茶杯。不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我就分享一下我對茶的認識吧。
如果你要學習茶葉的相關知識,你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喜歡茶。為什麼我會在辦公室裡還放置茶具呢?因為真的喜歡!一天不喝茶就覺得缺了點什麼的感覺。
如果今天的工作不太忙,那麼我會用茶壺泡茶喝,辦公桌抽屜裡,肉桂、鐵觀音、普洱都有,想喝什麼就泡什麼。用茶壺的好處是可以掌握過水的時間,不同的茶葉,投茶量,過水的時間,水的溫度都會帶來不同的口感。
如果今天工作比較忙,那麼就用紫砂茶杯。用茶杯泡茶無法掌握過水的時間,那麼就泡綠茶或者紅茶,簡單,卻也能享受茶帶來的愉悅感。
再來說說從哪裡學習茶葉的相關知識。我們知道中國唐代的茶聖陸羽的著作《茶經》,這是一本對茶文化愛好者而言的必讀寶書。但由於是古文難免閱讀起來比較費解且乏味。但是,我最近在閱讀的一本由於觀亭編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圖解茶經》就非常值得推薦。
書中對各類茶葉從採摘方法、製作方法、沖泡方法到品嚐和鑑賞做了詳細解釋。搭配彩色圖片和茶經中的經典選段,讓人直觀的瞭解各種茶的區別和特點,通俗易懂。
除此之外,書中還會講解經典的中國茶文化。比如下圖中這一章節講的焚香伴茗,對我而言特別有同感,因為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在品茶的時候點上一支清香,看煙雲繚繞,聞茶香瀰漫,甚是享受。
最後,還有一個建議,多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茶友一起品茶、評茶、聊茶,絕對能使你進步神速。空閒時也不妨找一家賣茶葉和茶具的店進去坐坐,一般老闆都很好客,可以坐著喝喝茶,買一點帶走,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這些業內人士對茶葉的分享絕對能讓你受益匪淺!
-
4 # 森嶼嶼
跟茶葉有關的書,是不是專業介紹茶葉的?我學到茶葉相關知識?
首先和茶葉相關的書籍有很多,在此列舉幾本流傳至今且比較有名的:
《茶經》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有茶葉百科全書之稱,是由唐代陸羽所著。這本書主要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闡述茶文化的書。
《大觀茶論》《大觀茶論》最初名為《茶論》,它是宋徽宗趙佶撰寫的關於茶的專論,由於該書在大觀元年(1107)著作,又被後人稱之為《大觀茶論》。
全書共分為二十篇,對北宋時期當時蒸青團茶的產地、採製、烹試、品質、鬥茶風尚等進行了詳細記述。這本書也側面反映了北宋以來中國茶業的發達程度和製茶技術的發展狀況,也為後世瞭解和學習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貴的文獻資料。
《續茶經》它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茶書,同時也是中國古茶書之最,由陸廷燦著成。《續茶經》是一本收集茶書資料的彙總,該書按10個內容分類彙編,方便讀者聚觀比較,且保留了一些已經亡故的茶葉之家訊息,茶書資料等,不僅有歷史價值更有文化價值。
《中國茶經》是現代社會茶文化發展的體現,它由陳宗懋教授任主編,程啟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禮副編審任副主編,邀請眾多茶學界、醫學界名家編著而成,被稱為是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後,又一部文化性和經典性相結合的茶業百科全書。《中國茶經》全書共計140餘萬字,分為六篇:《茶史篇》、《茶性篇》、《茶類篇》、《茶枝篇》、《飲茶篇》、《茶文化篇》。
關於學習專業茶葉知識和文化,那麼這些書籍肯定是有用的,畢竟這些書籍就是專門記敘了各個時期當時茶葉技術、工藝等知識的。但我們需要學會融會貫通,古籍的有它的時代侷限性,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其次我們也可以透過一些現代科技學習專業茶知識,比如專門介紹茶文化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茶界中國》、《茶道中人》、《茶葉之路》、《中國茶:東方的萬能藥》,這些也都有助於我倆瞭解和學習茶文化。
我認為無論學習什麼知識都不能也不應僅僅侷限於書本,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
回覆列表
與茶葉有關的是很多很多,那也只是理論知識,要想真正的瞭解茶葉,那就需要多到產區走走看看,多喝不同產區的茶,以此慢慢區分它們的差別。這都是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