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3
回覆列表
  • 1 # 無才姐

    首先,我會選擇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小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很短,如果周圍有人在不停說話或者走動,或者有孩子喜歡的玩具,他很容易就會“跑走”。而如果這時你去“抓”他回來,他反而容易牴觸閱讀。

    其次,抱著讀,或者與孩子並排坐著讀。我見過太多孩子上了幼兒園小班還在倒著看書,所以不太贊同與小一點的孩子面對面的讀書。從小就讓孩子有一種意識,影象和文字應該是怎樣呈現在平面上的。抱著或者並排坐著,還可以更好的兼顧孩子的視線,讓他更清楚的看到影象和文字的內容,方便他觀察和理解。同時,這樣的肢體交流更能拉近親子關係,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媽媽的愛。想想就很溫馨,不是嗎?

    再次,聲情並茂。雖然,父母是不是聲情並茂,並不會影響孩子感知父母對他的愛,但是卻會影響到孩子是否能更恰當的表達自己、影響別人。因為現實生活中,會講故事的人往往是一個更容易“推銷”自己觀點的人:他可能會是一個更優秀的老師、更會賣東西的推銷員、更有說服力的領導……很多時候,孩子總能用自己有理有據、聲情並茂的話語(而不是撒潑打滾哦)促使你給他買個什麼玩意兒吧?

    第四,會提問。這一點其實很難把握。但是孩子是我們自己的,除了他本身,我們是唯一要對他的成長負責的人了,理應多琢磨這個問題。好在熟能生巧,伴讀的越多,越瞭解孩子的興趣點和認知水平,也越能找到孩子的潛能。提問的總的原則就是:由易到難。

    如果是小寶寶,多問一些畫面提供的資訊,比如:“這個蘋果是什麼顏色的?”“我們一起數一數有幾隻小鳥吧!”“鴨媽媽在哪呢?寶寶指一指?”

    如果孩子到了兩歲以後,可以問一些因果關係的問題,比如:“你看小熊哭了?說明他心情怎麼樣?”“小熊為什麼傷心呢?”“媽媽去上班了,還會回家抱小熊嗎?”

    如果是三歲以上的孩子,在伴讀過程中,我們可以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孩子在思考時立足於繪本本身,但又不侷限與繪本本身。比如:“如果你是弗洛格,遇到陌生人該怎麼辦?”“你愛媽媽嗎?你愛媽媽有多少?”

  • 2 # 玲瓏骰子安紅豆5

    在我們家一般分兩種方式和孩子進行共讀。第一種,是平時閱讀,通常情況下會在專門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共有的書房,給孩子專門闢的一塊讀書的地方,這樣比較有儀式感,孩子進入讀書狀態比較快,效果也很理想。第二種情況是,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兩個人一塊兒讀一本書,既增加了親子感情,又擴充了孩子的知識面。

  • 3 # 不酷很愛笑的妞

    1藉助環境設計情境

      環境的創設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再現作品內容,增進幼兒對作品的理解。溫馨舒適的閱讀環境也可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例如,在靠窗採風、通風好的地方創設一個圖書角,為孩子提供一個舒適、寬鬆、Sunny、安全的閱讀環境;佈置和設施家庭化,顏色鮮豔豐富,讓幼兒感受到家的氣氛,產生安全感、信賴感;另外,提供柔軟的沙發、地毯、抱枕、靠墊、小床、絨毛玩具、小娃娃等,讓圖書角變成了幼兒最想去最愛去的樂園。

      2繪本角色扮演

      倘若遇到了孩子愛不釋手的繪本,接下來就可以在重複講的時候嘗試一些新的方法。角色扮演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只要家長願意投入其中,效果是很好的,合適角色較少對白較多的繪本。角色扮演的好處是小孩能夠融入其中,學習體驗身為不同角色狀態下的情感,有助於建立小孩換位思考與共情的能力。而好的繪本不單止能夠對小孩有幫助,對家長本身也有意義。以《別讓鴿子開巴士》為例,當身處讀者位置的時候會感到鴿子的胡攪蠻纏,但當身處鴿子角色的時候,則能夠深切體會到想要而不能的種種煎熬和痛苦。

      3充分挖掘繪本的遊戲性

      寶寶善於運用肢體語言與形態語言,逼真地表現他們對作品內容的理解,讓幼兒適當地"動"起來,將繪本教學融入到遊戲活動中,有利於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維持幼兒對繪本的持久興趣。如,我們根據繪本的特點設計了幼兒最喜歡的捉迷藏遊戲,製作大的繪本圖書,讓幼兒去尋找蝴蝶,每到一個場境,幼兒都會先猜測,問"黃色的,是蝴蝶嗎?"整個遊戲過程,無需家長作過多解釋,就在揭曉謎底的反覆遊戲中,孩子們體驗並理解了繪本的主旨含義。表演遊戲,讓幼兒在原有的閱讀基礎上不斷複述和鞏固故事情節,使整個繪本變得可以"動起來,玩起來"。

      4繪本故事再創作

      上面的內容其實已經涉及到讓小孩創作的部分了,接下來可以進一步鼓勵小孩對繪本進行再創作,比方說修改不喜歡的情節、續寫故事的後續,這樣的話小孩就會開始有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對兒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將帶領兒童過渡到更後期的發展階段。更為關鍵的是,父母需要在這個世界裡面擁有家長應有的位置,不然這個世界就太孤單了。

      最後,我想再強調一下,正如親子互動的方法有千百種,繪本的閱讀方法也可以有千百種。身為家長一方面可以學習借鑑,另一方面切記不可僵化思維、貪圖一勞永逸的最佳答案。一個人的人格是隨著時間而流動變化的,兒童在成長期間變化尤甚。雖然這時常讓家長筋疲力竭,卻也是養育兒女有趣之處,希望各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能好好享受,與自家小孩共同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姐姐第一個孩子2歲,現在懷孕要2胎,條件不好母親又不帶,說要打掉,應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