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投資正能量
-
2 # 股市一卒
一、帶動物流產業。內陸港作為運輸的樞紐會帶動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物流、運輸、交通、倉儲等相關的產業將獲得快速發展。
二、帶動外貿產業。由於內陸港和海港一樣作為進岀口商品的集散地,會帶動國際貿易、報關、貨運代理等行業的發展。
三、帶動製造業。內陸港和海港一樣貨物出港即出關,在內陸港建設工廠會降低運輸、報關、商檢等成本,內陸港會帶勁周邊區域製造業的發展。
四、帶動基建產業。建內陸港需要大量基礎建設投資,還需要城市配套建行,因些內陸港會帶動基建產業發展。
五、帶動人才需求旺盛。內陸港建設與運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因此會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
-
3 # 待收割的韭菜
陸港,又稱國際陸港。
國際陸港定義是設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鐵路、公路交匯處,便於貨物裝卸、暫存的車站,是依照有關國際運輸法規、條約和慣例設立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陸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的支線港口和現代物流的操作平臺,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國際陸港在國內外發展非常迅速,主要原因是國際陸港對區域經濟的影響較大,有力的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且具有以下作用:
1、促進物流資源整合和物流產業集聚
國際陸港的建設有利於整合分散的物流資源,使物流資源得以集中,以發揮其協同作用的效應。同時,利用國際陸港的聚合力,可以吸引各類物流企業入駐國際陸港,為社會提供各種物流服務,吸引工商企業在國際陸港設立配送中心、採購中心、物流中心等分支機構,為企業自身及客戶提供相關服務。透過國際陸港這個平臺,能夠吸引和集聚各類物流資源,促使區域的物流資源得到有效整合,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透過物流資源的整合和集聚,形成較大規模的物流產業集聚,提高區域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從而降低物流服務交易成本,提高物流服務交易效率。
2、有利於實現效率與利益的最大化
陸港作為一種新的運輸組織方式,其集聚輻射功能是顯而易見的,蘊含著效率與利益的雙重優越性。交通運輸部在推進綜合貨運樞紐站場建設方面,大力支援港口、公路、鐵路各種方式貨運樞紐場站的聯合佈局,以促進貨運的“無縫銜接”,提高貨運的效率。陸港對於內陸集裝箱運輸過程的最佳化具有重大作用,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貨主企業庫存,減少流動資金佔用,而且還可以降低流通費用,從而保證內陸集裝箱物流有序運轉。
3、實現“一站式”服務
建設“陸港”後,內陸地區的貨物可以實現一站式報關、報驗、訂艙、集疏運、儲運、包裝、分送等,實現內陸地區與沿海港口的“無縫對接”,使沿海港口的運輸、裝卸、物流服務功能進一步延伸至貨源腹地。海鐵聯運透過鐵路把沿海港口與內陸省份銜接起來,海關、檢驗檢疫等關口前移,實現“內地報關、口岸轉關”、“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不僅使貨物運輸出海的時間大大縮短,且因海鐵聯運的集裝箱規格是統一的,這樣又節省了一批集裝箱的費用。
據瞭解,利用集裝箱班列進行運輸比利用公路運輸集裝箱的成本要節省50%左右。據有關統計資料,透過“陸港”,利用區域通關政策,貨主的成本一般可以下降20%左右。
4、促進內陸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
內陸地區國際經貿的發展需要便利的國際物流通道作支撐。當前,內陸地區在吸引投資方面具有地價低、人力資源成本低等諸多優勢,但由於地處內陸,貨物在進出口環節上手續多,時間長,物流成本高。國際陸港使內陸城市有了便捷的國際物流通道,減少了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環節、加快了通關速度,為當地的國際貿易提供了方便的口岸與物流綜合服務,提高了內陸城市的對外開放水平。
同時國際陸港還有助於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一些內陸地區有了直通境外的國際陸港後,會吸引眾多投資商的眼球。
5、互利共贏,實現多贏局面
首先,建設陸港有利於擴大沿海港口的經濟腹地,保證沿海港口物流供應鏈順暢;同時,進一步提升沿海港口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其次,對於陸港城市來說,可以拉動當地經濟,實現城市間的共同發展。陸港專案將對當地城市有著長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一方面,有利於貿易量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將陸港城市的區位優勢延伸為具有沿海國際性港口城市的優勢,實現區域優勢的突破性飛躍,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構築更廣闊的平臺;另一方面,有利於陸港城市物流業及相關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為綜合性物流中心的迅速崛起奠定堅實基礎。因此,陸港內的一站式“無縫對接”服務,給港口、貨主、鐵路、內陸城市等各方帶來利好。
回覆列表
內陸港會透過物流的集散帶動商貿發展,再透過商貿帶動產業引入,形成一整套產業鏈。首先物流業會得到大發展,專業的物流人才需求量會大增,與交通有關的職業都會受到影響;其次國際商貿、網際網路、報關、法律、外語類人才的需求也會增加,內陸港的設定,將促使國際貿易更加頻繁,高層次人才需求旺盛;另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產加工企業、倉儲等專案也會得到較快發展,經濟將更上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