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酒文化:禁酒文化也是酒文化的的一部分,禁酒原因一般都是隨著當時的朝代發展的。
在中國酒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少朝代出現過或長或短時間的禁酒。以前禁酒,上位者透過行政或者法律的手段,控制民間酒的釀造以及飲用。有的朝代,酒是一種奢飾品,身份的象徵,除了特定階層可以飲酒,其他人禁止飲酒。有的朝代,因生產力原因,釀造消耗大量糧食,朝廷禁酒以便備戰備荒。有的朝代,上位者飲酒廢政,普通民眾因酒鬧事,所以那就禁酒,消滅這個罪魁禍首。
中國的酒禁,起源未為可知。最早實施禁酒的朝代,據說是夏禹時代。
在夏代時,飲酒的風氣十分盛行,統治者為了維護階級利益,逐漸有了禁酒的意識與規模,主要對官員飲酒進行刑法懲治。
到了商代,基於夏桀因酒色亡國教訓,統治者制定了當權者禁止縱酒淫樂的法律。但禁酒初衷很好,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飲酒惡習愈演愈烈,商朝末期,酗酒之風橫行,比之夏桀有過之而不及,最為著名的就是紂王,酒池肉林,罔顧民生,最終商紂亡國。
到了周代,夏、商兩朝因酒廢政亡國給了統治者以警醒,周初的統治者制定了更加嚴厲的禁酒措施,頒佈了嚴苛的禁酒令,也就是著名的《酒誥》,出自《尚書·周書》,作者是周公旦。是中國第一篇禁酒令。《酒誥》在周初有些成效,但歷史總是在重複過去的悲劇,周朝亡於周幽王因酒廢政。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崛起,群雄逐鹿,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一起飲個痛快!
秦統一全國後,雖下令3人以上不得聚飲,但朝廷大典或喜慶日子,秦始皇基於各種因由,還是會下令讓全國痛飲共享盛事,舉國歡慶。這酒怎麼禁得住?所以,即使有禁酒法令,但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想喝酒總是能找到理由與辦法。
漢代,有位“酒天子”,那就是劉邦,好飲酒,手下草莽之臣數不勝數,更是飲酒無度。基於漢禮制定了全新的飲酒令、維護皇帝威儀。漢景帝頒佈過聚眾飲酒罰錢的禁酒令,規定只能在大酺日聚飲。(酺pú,也稱賜酺,是古代皇帝在有酒禁的情況下,因改換代、新帝登基、改元、冊立皇太子等喜慶大事而下詔,特許全國或區域性地區的人們飲酒的日子。參看上篇介紹。)在災荒之年,朝廷會禁民釀酒,以便節約糧食賑災救荒。隨著時間的發展,實際上,禁酒令形如虛設,明禁暗不禁。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都不禁酒。甚至頒佈法令明確酒的釀造、以及買賣的合法化。
隋、唐、五代、宋、遼諸代基本不禁酒。只在特殊的時間段及地區頒佈過酒禁,例如,唐朝乾元二年、建中元年等,因為遭遇饑荒,禁酒了一段時間。
金朝以及元代,酒禁稍嚴。大多因為酗酒之風橫行霸道,於是朝廷三令五申限制民眾飲酒。
明清之際,區域性地區禁酒,但大部分形同虛設。禁酒令頒佈,一般只會越禁越多。隨著人們生活及活動的極大豐富,飲酒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有人日飲六斤(黃酒),飲酒作為一種風尚,已經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禁不了。清朝中期,朝廷基本不提禁酒之事。
現代,禁酒?不不不,不少人喝酒恨不得從娃娃抓緊,把他培養成千杯不醉。
透過以上的一個簡單的脈絡,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古代禁酒文化的發展,很多時候是上位者根據統治需要,用法律手段控制民眾的飲酒行為。不少朝代中提到,飲酒亡國。實際上,這種說法比較片面,亡國的因素,是多元複雜的。歷史長河的發展,酒在亡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比較顯眼,酗酒誤事,但是並不代表酒就是罪大惡極的東西。不可否認,過量飲酒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著的,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講,酒是外物,真正影響事情發展的,是做出決定的人。
堵不如疏 疏不如引。大禹治水時總結的經驗,在很多情況下都很適用。飲酒需要正確引導,才能和諧發展。
另補充《酒誥》內容
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無德,永不忘在王家。”
大意是說,致敬先王,先王曾說過,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喝酒。民間禍事因由都是酗酒造成的,所以上天會降下懲罰,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滅亡了,也是因為酒。先王告誡子孫,飲酒要節制,要用自身品德來約束自己。還告誡臣民,愛惜糧食,發揚品德,聆聽組訓,修身養性。普通民眾要尊老愛幼腳踏實地從事生產贍養父母,各級官方孝敬父母敬效國君。
中國禁酒文化:禁酒文化也是酒文化的的一部分,禁酒原因一般都是隨著當時的朝代發展的。
在中國酒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少朝代出現過或長或短時間的禁酒。以前禁酒,上位者透過行政或者法律的手段,控制民間酒的釀造以及飲用。有的朝代,酒是一種奢飾品,身份的象徵,除了特定階層可以飲酒,其他人禁止飲酒。有的朝代,因生產力原因,釀造消耗大量糧食,朝廷禁酒以便備戰備荒。有的朝代,上位者飲酒廢政,普通民眾因酒鬧事,所以那就禁酒,消滅這個罪魁禍首。
中國的酒禁,起源未為可知。最早實施禁酒的朝代,據說是夏禹時代。
在夏代時,飲酒的風氣十分盛行,統治者為了維護階級利益,逐漸有了禁酒的意識與規模,主要對官員飲酒進行刑法懲治。
到了商代,基於夏桀因酒色亡國教訓,統治者制定了當權者禁止縱酒淫樂的法律。但禁酒初衷很好,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飲酒惡習愈演愈烈,商朝末期,酗酒之風橫行,比之夏桀有過之而不及,最為著名的就是紂王,酒池肉林,罔顧民生,最終商紂亡國。
到了周代,夏、商兩朝因酒廢政亡國給了統治者以警醒,周初的統治者制定了更加嚴厲的禁酒措施,頒佈了嚴苛的禁酒令,也就是著名的《酒誥》,出自《尚書·周書》,作者是周公旦。是中國第一篇禁酒令。《酒誥》在周初有些成效,但歷史總是在重複過去的悲劇,周朝亡於周幽王因酒廢政。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崛起,群雄逐鹿,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一起飲個痛快!
秦統一全國後,雖下令3人以上不得聚飲,但朝廷大典或喜慶日子,秦始皇基於各種因由,還是會下令讓全國痛飲共享盛事,舉國歡慶。這酒怎麼禁得住?所以,即使有禁酒法令,但是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想喝酒總是能找到理由與辦法。
漢代,有位“酒天子”,那就是劉邦,好飲酒,手下草莽之臣數不勝數,更是飲酒無度。基於漢禮制定了全新的飲酒令、維護皇帝威儀。漢景帝頒佈過聚眾飲酒罰錢的禁酒令,規定只能在大酺日聚飲。(酺pú,也稱賜酺,是古代皇帝在有酒禁的情況下,因改換代、新帝登基、改元、冊立皇太子等喜慶大事而下詔,特許全國或區域性地區的人們飲酒的日子。參看上篇介紹。)在災荒之年,朝廷會禁民釀酒,以便節約糧食賑災救荒。隨著時間的發展,實際上,禁酒令形如虛設,明禁暗不禁。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都不禁酒。甚至頒佈法令明確酒的釀造、以及買賣的合法化。
隋、唐、五代、宋、遼諸代基本不禁酒。只在特殊的時間段及地區頒佈過酒禁,例如,唐朝乾元二年、建中元年等,因為遭遇饑荒,禁酒了一段時間。
金朝以及元代,酒禁稍嚴。大多因為酗酒之風橫行霸道,於是朝廷三令五申限制民眾飲酒。
明清之際,區域性地區禁酒,但大部分形同虛設。禁酒令頒佈,一般只會越禁越多。隨著人們生活及活動的極大豐富,飲酒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有人日飲六斤(黃酒),飲酒作為一種風尚,已經深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禁不了。清朝中期,朝廷基本不提禁酒之事。
現代,禁酒?不不不,不少人喝酒恨不得從娃娃抓緊,把他培養成千杯不醉。
透過以上的一個簡單的脈絡,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古代禁酒文化的發展,很多時候是上位者根據統治需要,用法律手段控制民眾的飲酒行為。不少朝代中提到,飲酒亡國。實際上,這種說法比較片面,亡國的因素,是多元複雜的。歷史長河的發展,酒在亡國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比較顯眼,酗酒誤事,但是並不代表酒就是罪大惡極的東西。不可否認,過量飲酒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著的,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講,酒是外物,真正影響事情發展的,是做出決定的人。
堵不如疏 疏不如引。大禹治水時總結的經驗,在很多情況下都很適用。飲酒需要正確引導,才能和諧發展。
另補充《酒誥》內容
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茲亦惟天若無德,永不忘在王家。”
大意是說,致敬先王,先王曾說過,只有祭祀的時候才可以喝酒。民間禍事因由都是酗酒造成的,所以上天會降下懲罰,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滅亡了,也是因為酒。先王告誡子孫,飲酒要節制,要用自身品德來約束自己。還告誡臣民,愛惜糧食,發揚品德,聆聽組訓,修身養性。普通民眾要尊老愛幼腳踏實地從事生產贍養父母,各級官方孝敬父母敬效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