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震
-
2 # 伊文老師
首先,用“治”這個詞不合適,因為拖延症不是病。是人類進化習得的“追求及時享樂”的“動物性”。
人類內心有兩個小人,分別代表“追求享樂”的動物性和“保持理性”的人性。每次做決策的時候,他們兩個就會跳出來PK。
比如說,你今天有很重要的事需要去做。這時候“人性”小人會跟你說:“事情很重要需要馬上去做啊,不然後果很嚴重”。“獸性”小人則會跟你說:“做個毛啊,管他呢?人生苦短,趕緊去爽啊”。
通常來說幾百萬年形成的“動物性”本來就比人幾千年形成的理性強得多,所以每個人都有拖延症,從無例外。有拖延症才正常,沒有拖延症不正常。
然後來說說,怎麼“改善拖延症”。
要戰勝拖延症,不能只靠意志力,那會讓人很疲憊,疲憊的時候“獸性”小人更容易獲勝,以致於無法長期堅持。
我們要學會如何與這個追求及時享樂的“獸性”小人和平相處。
一. 大腦需要獎勵
步驟:1. 設定目標(下一步行動);2. 測量進度;3. 給予獎勵。
首先要找到第一步要做的行動,預估它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寫個大報告,要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整理資料,需要30分鐘。並且定一個達成目標的獎勵,比如聽一首歌、站起來活動活動、看一個小影片、吃點小零食什麼的。
大目標的第一小步
你定了規則之後,你要對你自己的規則負責,達到目標之前,不能有其他行動,達到目標之後,必須給自己獎勵,這是你和“獸性”小人的契約,違約它可會生氣的,後果很嚴重。
這其實是一種積極的反饋機制,可以有效的安撫“獸性”小人的情緒。當然能夠重複達成目標,重複對自己獎勵的承諾之後,“獸性”小人就會慢慢變得溫順,形成正面的迴圈。
二、先完成,再完美。閉上眼睛,走出第一步
有的時候,感覺做事完全理不清頭緒,這個時候最容易造成拖延,我們需要走出第一步。不要想著一步就能把事情做成,先開始做,開個頭,做的過程中再思考怎麼完善,怎麼做好。先開始才能完成,先完成,才能完美。追求完美,也是促使人拖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拖延來自對未來的無感,暗示未來的情形
對未來狀態的感知太弱,“現在”和“未來”哪個更重要?對於大腦來說,永遠是“現在”比較重要。因為現在是實際的,未來是抽象的。越是設在越遠時候的事,越難讓大腦引起重視,迫切感越不強。
你需要透過想象的練習,把未來的事情變得具體。比如說,我要做一份報告,下週才交,但是我就想象成明天就得交。
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讓自己都相信這是真的,這樣才能騙過那個追求及時享樂的“獸性”小人,讓自己產生一點危機感。
清楚感受到“拖延”的代價,你現在的自己才會有壓力,行動才會更有動力。
四、待辦事項不可靠,選3個放入必辦清單
這一點我之前也講過,很多書上都這麼寫,要把需要完成的事全部都寫下來,放到“待辦”清單裡面,這也是一個好習慣。
不過研究發現,在寫清單的時候,往往會讓人失去動力,因為這個動作本身會讓人覺得有了進度。所以,很多人雖然很會列“待辦事項”,但是並不能完成。
而且,如果“待辦事項”列得太多,反而也會讓人產生壓力,造成拖延。
解決辦法:從“待辦清單”中篩選出最重要的3-5件事,整理成為“必辦清單”。
總結:如何擺脫拖延症?
拆分小目標、完成給獎勵
先開始、再完成、再完美
暗示未來的情形,給自己壓力
待辦事項選3個放入必辦清單以上。
我是Even,每天分享成長好文,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希望可以點一波關注,非常感謝!
回覆列表
● 外在的干擾:
在工作上,有同事之間的工作資訊;私人生活有手機的娛樂資訊、夥伴的約會總在提醒著我們 ……
● 內在的干擾:
自己的目標又是飄遊不定,想得到的太多,但想要進步又不想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精神糧食,最終在努力與嚴重的拖延症中糾結,浪費了點點滴滴的寶貴時間……
總結了問題如下
●目標及其意義的缺乏(到底有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目標分解的缺乏(你要怎麼去做);
●缺少免干擾機制設定(外界干擾來了我們怎麼做);
●獎懲機制(完成目標要給大腦進行反饋,養成這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