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何才是正確的讀書?讀書不思考,有用嗎?
18
回覆列表
  • 1 # 太行山大軍

    跟主席學閱讀,做到以下幾點:

    1、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反反覆覆讀,要融會貫通,對書中的精闢論斷、至理名言等熟記於心,並能落實在行動上;

    2、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密切聯絡實際去讀,把讀書時自己頭腦裡所想、所思、所動等都寫下來,記下來,表達出來。入心用腦,用心思考,有感即發,有想就批,有話即寫。

    3、讀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用心用腦、用手用筆,手腦並用,心筆同寫同畫。用心用腦就是在讀書過程中善於用頭腦去想,去理解,去思考,去分析。用手用筆,就是用筆把讀書時自己頭腦裡所思所想寫下來,記下來,畫出來,這也叫不動筆墨不看書。

    4、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畫上豎線、橫線、曲線、斜線、三角、方框、問號和圈、點、勾、叉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了許多批語。有時還把精彩的章節和語句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5、讀重點的書、經典的書要善於與讀其他書籍結合起來。如:《資治通鑑》《魯迅全集》《二十四史》及歷朝歷史演義、古典小說、名人傳記、詩詞曲賦、叢書、類書、工具書及其他多種經、史、子、集等方面的讀物。

  • 2 # 新儒哲

    讀書非意思

    常覺進步慢,苦於難以變換氣質,偶然看到熊十力談讀書的這段話,有所啟發。近現代一些學者不可謂不博覽,卻於中國文化實未入門,不如此讀書,大誤。

    倒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裡,看到了入門後才能說出的話,也僅此而已。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的困惑在中國已完美解決了。

    湛若水說:顏淵”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乃窺見景象,虛見也。至於博文約禮,既其竭才之後,其卓爾在,乃實見也。

    李見羅說:世之學者往往喜凌獵,瞥見光影,輒思撒手,不知以前乎此猶是門外漢也,入門方有事幹。僅口才縱橫有過人處,而於國學連光影也未瞥見,如何與國外的大學者爭鋒?

    楊起元說:簡則有功,易則有親;纖毫費力,尚隔一塵。可見博覽本是入門後事,離開簡易的博覽雖多聞見,其實勞而無功。除非這樣讀書:

    “讀書又略分為兩面:一關於應用之知能,若政治、經濟種種問題,非有精研,則不能致用;一關於立己之德慧,欲自培植,必資觀感,

    故須留心偉人文集,若近代曾、胡及前世陸宣公、諸葛武侯、王陽明、熊襄愍、楊椒山,張江陵之倫,其仁心誠意之所昭宣,精神毅力之所流佈,明慧剛斷之所垂示,莫不散在簡篇,

    可以探索,苟能會心於文字之外,則德慧之燻發,有不知其所以然者。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論語“溫故而知新”,皆此意也。

    足下勿以做事不暇讀書自諉。曾文正在軍中猶日必讀史寫字。足下事務縱繁瑣,較彼身為大將者,整暇冗忙之相去,豈可以道里計哉。”

    ————《尊聞錄--與彭雲谷》

    注:於“知能”二字勿匆忙看過,簡易在知能。

  • 3 # 卡卡星語

    想要好好讀書,就要知道高效讀書的方法和技巧,不然讀再多書也是白讀。

    這裡說下我知道的方法:

    挑選適合自己閱讀的書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要看什麼書,然後根據我們的需求去選書。選書的時候,先看書的封面、序言、目錄、索引等資訊介紹來了解這本書是否符合我們的閱讀需求。大致篩選了一些書後,大致瀏覽感興趣的章節或者全書內容,以便知道書中的內容是否是自己要看的。書選好後,需要我們帶著問題去讀,比如我們想從書中學到什麼,這本書對我們有什麼用,我們在工作中如何應用等,帶著問題邊讀書邊找答案,這種方式會有更多收穫。這個過程,我們也可以跳著讀,只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讀。最後,別忘了做讀書筆記,畢竟記憶比不過筆記。如何做筆記

    做筆記並不是一定要按照書中的脈絡去整理知識點,我們要根據不同型別的書做調整。比如,理論性、實用性的書可以做思維導圖來梳理書的重點;散文詩歌類可以用摘抄和寫下個人感悟的方式做筆記;小說類的書籍可以做一個時間線的方法去梳理故事情節。

    有了好的方法,讀書一定會事半功倍。

  • 4 # 愛笑的白大妞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能帶給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書,能帶給我們暢想的天堂。我們作為未來祖國的棟樑,把書讀好要做好三步

    一、第一步為苦學,古人云:頭懸樑、錐刺股,要刻苦刻苦在刻苦,要多思考、注重理解,多重複,溫故而知新

    二、第二步為好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

    三、第三步為會學,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學的輕鬆,思維也變的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

  • 5 # 秀才看電影

    現在都特別強調全民閱讀。據說以色列人在全世界的閱讀量排名靠前,而我們這樣一個堂堂文化古國,全民的閱讀量,還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這種狀況若不開始轉變,不在全民掀起一個讀書的熱潮,恐怕在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我們這棵樹很難茁壯成長。

    若想好好讀書,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閱讀方法恰當,就會事半功倍;閱讀方法不恰當,就會事倍功半。讀書的方法不對,浪費了不少時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僅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越讀越累。

    那麼如何才能好好讀書呢?

    第一、選書。選書也是一門學問,要選擇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有益處的,千萬不要把不健康、甚至低階下流的書也拿來看。例如有些人說,我們喜歡看書,每天都在堅持看,結果發現,每天他都在看故事會。我不是說看故事會不好,有時候小故事中也有大道理,只不過既然喜歡看書,為什麼不看一些有深度、有哲理的呢?例如尼采的書、孔子、老子的、托爾斯泰的、巴爾扎克等等。選書就像選擇女友一樣,一定要慎重!

    第二、精讀。一本好書拿過來閱讀,就像和女友第一次約會,一定要好好了解,所以就要精讀。精讀包括要做筆記,要圈圈點點。我做筆記的內容,一般都是把書中精彩語句,精彩的對話、和文中需要學習的知識記在筆記本上。當然,我也會在書上做標記,精彩的地方用藍色的筆畫上,不懂的地方用紅色的筆畫上。這樣就可以在以後翻書中,一下就找到重點。

    第三、分享。讀書讀進去是本事,讀進去再分享出來更是本事。有的人讀書讀不進去,有的人讀進去不會分享。分享不是把你讀書的內容講給大家聽,而是在讀的過程中,你要有自己的觀點。例如,大家都知道三國裡的諸葛亮料事如神,空城計更是精彩中的精彩,你跟大家分享空城計,你不說大家也都知道怎麼回事,而你透過閱讀產出了新的觀點,諸葛亮根本沒有空城計這一說。大家都會湊過耳朵聽你詳細分析。分享的過程就是解放思想的過程。

    第四、運用。運用就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靈活運用。讀書不能讀死書,要會靈活運用,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例如,當我們看到書中的主人公遇到一件很棘手的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你也會思考,假如是你遇到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辦,思考的過程就是運用智慧的過程,待你有了自己的答案,再繼續看下去發現你的解決方法和書中的方法是一樣的,你會是什麼感覺?假如你的方法並不高明,那麼書中的解決方法是否給你一定的啟示呢?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你會怎麼做?這都是運用的結果。

    透過以上四種方法,我相信,你能做到好好閱讀,並且非常高效的閱讀,你會總結,會歸納,會把書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智慧。

  • 6 # 鐵嶺華圖

    你好,讀書一定要思考的,如果只是為消磨時間,就沒必要讀書了。首先要選好書,讀好書才能引發讀者思考,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一些經典名著,所謂經典,必定有其很深的意義,讀完可以看一些名家書評,能在思想上達到一個互動。其次,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專業、領域,細細研究,所謂術業有專攻。最後,廣泛涉獵,書是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所以要讀好書,多讀書。只要讀進去了,就會樂在其中的。讀書能豐富閱歷,提高素養。可以的話制定一個讀書計劃,一個月兩本書或是根據自己興趣需要。祝你每日能有好書讀,讀的開心!

  • 7 # 愛讀書的熱帶魚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即使讀書多年,道理也聽過許多,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是最常見的讀書無用論。與此相對立的是讀書焦慮群體,最直觀的感受是知識儲備不足,腦袋明顯不夠用。

    兩者的現況都表明,不具備獲取資訊和知識的能力,也就是不會讀書。什麼是好好讀書呢?結合過往的學習經驗,分享2個步驟的讀書方法:

    列出問題,明確讀書目的

    治病要先明確病症,才能對症下藥, 讀書也是如此。在閱讀之前,首先明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閱讀完之後希望叢書本書獲取到哪些自己所需的知識。在不明確讀書的目的情況下,首先列出一條問題清單,按照需求的輕重緩急進行排序,帶著問題選購書籍進行閱讀。

    比如說自己最不擅長的就是與人溝通交流,典型的不善言辭交流恐懼症。明確問題和需求之後,集中選擇交流類書籍進行主題閱讀,閱讀過程中的有相似的案例或者方法剛好匹配自己身上的問題,在旁邊做好筆記。

    將書本的知識轉化為行動指南

    學習的終極目的,就是能夠學以致用,將書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行動指南。比如說在第一步中已經找出解決溝通困難問題的理論,第二步就是講方法進行拆解,分步驟的將理論分解為可以實操的步驟,按時間梯度分配,7天解決一個小問題,14天解決2個小問題,21天養成習慣。

    執行的過程中與過往的習慣可能會造成衝突並且感覺不適應,這個時候不要放棄,只有不停的實踐和應用才能逐漸的轉化為行動,適應之後問題慢慢的就會被解決掉。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一反應肯定是書讀少了,這句話在以前很實用,在當下的網路時代並不太合適。我們每天接觸的文字和閱讀的資訊量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多,為何最真實的感受就是讀了之後依然一無所獲,深層次原因就是沒有將理論和方法轉化成可以實際操作的步驟。理論如果沒有實踐,終究理論是書本上的知識,無法拿其所用。

    能夠將書本的理論轉化為可實踐的內容,並能按步驟執行,就是好好讀書。以上2個步驟是對好好讀書的分享和理解哦。

  • 8 # 我是小魚YA

    如何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這個因人而異,只有更佳的方法,或許談不上正確。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讀書不思考是沒有用的。都沒有經過思考,談熟練應用便有些牽強了。

    再回到問題,如何好好讀書。我的理解是,透過讀一本書,掌握其中的知識,並在某一時刻它可以給自己做出判斷或決定時助力。

    1.好好讀書的第一步:定好目標

    瞭解自己讀書的目的,看這一本書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還是為了單純的打發時間,這決定了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讀這本書。

    如果是看個高興,那就隨自己,想怎麼讀怎麼讀。如果是想要解惑,那就拿出認真的態度,仔細閱讀。

    2.好好讀書第二步:解決問題

    既然讀書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開啟書時直奔主題,翻看目錄,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

    不要想著,這麼看是不是會漏掉什麼,這不是故事書,雖然書的前後都是連貫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工具書來說,若要解決某一問題,直接翻看那一章就好。就像我們查字典,難道我們要一頁一頁翻麼?(有些強詞奪理了哈)

    我之前想看關於閱讀的書,於是我開啟《溝通聖經》,直接在目錄中查詢,然後定位閱讀。

    3.好好讀書第三步:融匯貫通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題在自己手裡做的時候不會做,但是當老師在黑板上講的時候,一下子就懂了。下次換個問法,自己還是依舊一臉問號……

    後來我發現,我自己做一道題,那就是一道題的“效果”,只會那一道,什麼換湯不換藥,在我這裡不存在的。

    後來我爸就跟我說,你能不能在老師講完題之後,自己也動動腦子想想,這個和之前做過的有沒有相似之處,區別在哪裡,自己當時的思路是什麼,怎麼就整岔了。

    這時我才發現融匯貫通(其實我覺得這就是思考)的重要性,建立更多的“突觸”,在自己碰到問題的時候可以輕鬆的做聯絡,主動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其實好好讀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時刻都不要讓自己的腦瓜子生鏽了,畢竟咱學海無涯呀!

  • 9 # 怪獸的字典

    讀書記不住,讀不懂,看不完,沒效果?那你太需要這本書了

    巴菲特曾經在一篇採訪中說過,他每天大概花費80%的時間閱讀和思考,閱讀是他學習和認識世界最主要的方式。閱讀,是一個人提升自己、開闊眼界的性高比最高的方式。可是,想要讀懂一本書,讀透一本書,只是願意讀是不夠的,還需要知道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在閱讀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讀書記不住,讀到後面就忘記前面寫的是什麼內容;讀書讀不懂,只能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無法領會作者的思想內涵;讀書讀不進去,尤其看著半個書架沒讀的書心裡焦慮;讀書沒效果,讀完就完了,自己原來什麼樣還是什麼樣……

    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惑,那麼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你一定要仔細讀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系統總結了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並根據這些方法結合書的類別進行改進。不論你是為了消遣讀書,為了獲得資訊讀書,還是為了增進理解力而讀書,你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適合你的閱讀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莫提默·J.艾德勒是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在長年的閱讀中總結了有關閱讀的感想和方法,寫作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除此之外,莫提默·J.艾德勒還曾主編《西方世界的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

    查爾斯·範多倫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因故離職後受僱於艾德勒,與艾德勒一起編輯《大英百科全書》。我們看到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內容,是查爾斯·範多倫將初版內容大幅增補後的作品。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方法按照從低到高的層次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較高層次的閱讀方法會包含較低層的閱讀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倡讀者根據書的特質,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好讀者,並掌握閱讀的藝術。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好讀者?什麼是閱讀的藝術?怎樣掌握閱讀的藝術?如何解決有關閱讀的問題?

    1. 什麼是好讀者?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認為,“運用《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規則,仔細地閱讀一本書,而不是浮面地閱讀大量的書,就是一個好讀者能達到的理想境界了。”

    一個好讀者,要懂得根據書的不同特質,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一個好讀者,一定是主動的閱讀者,帶著問題進行閱讀並在閱讀的過程中盡力解答問題。永遠要記得,不要成為書的奴隸,要自己掌控讀書的方法和節奏。

    2. 什麼是閱讀的藝術?

    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主動提問的習慣並能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如此得來的能力,就是閱讀的藝術。

    那你可能要問,我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以下四個問題可供參考:

    (1) 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2) 作者在書中傳達了哪些訊息?

    (3) 這本書的說得全部有道理嗎?哪些有道理,哪些沒有道理?

    (4) 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啟示?

    3. 怎樣掌握閱讀的藝術?

    《如何閱讀一本書》詳細地介紹了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方法和規則。檢視閱讀,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瞭解一本書,並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繼續用分析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分析閱讀可以我們普通人掌握的最全面、最實用的閱讀方法。透過分析閱讀可以全面掌握書的內容。

    檢視閱讀需要先看書名和序言部分,瞭解書的主題。然後研究目錄頁,瞭解書的基本架構。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檢閱一下。透過索引我們可以快速評估書中涵蓋的議題範圍以及所提到的書籍種類和作者等。如果有作者簡介,讀一下作者簡介。透過對作者經歷的介紹,我們可以大概瞭解作者擅長的領域。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可以幫助讀者瞭解一本書的架構;階段二,可以幫助讀者瞭解一本書的主要內容;階段三,可以幫助讀者掌握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和原則。掌握了這三個階段的分析閱讀方法,我們基本上就能成為一個好的讀者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還介紹了主題閱讀的方法。主題閱讀,及建立在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的基礎之上的,可以幫助讀者瞭解不同的書就同一主題的論點和論述。對於我們的學習和研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4. 如何解決有關閱讀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方法,來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問題1:記不住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解決記不住的問題,就不得不提《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記筆記的方法。

    我們在閱讀時做筆記可以起到以下幾個作用:

    (1) 讓你保持清醒(2) 如果是主動閱讀,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3) 將自己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我們記住自己的思想。

    筆記可以分為結構筆記和概念筆記。結構筆記就是全書的架構;概念筆記是跟作者的觀點有關的詳細筆記,當我們讀得越深越廣時,便會出現自己的觀點。不論是哪個階段的讀者,不論是何種層次的閱讀,筆記都是必要的。

    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在重點的地方做出標記或劃線,可以把作者的論述用數字標號,可以在空白頁寫上書的綱要,可以在關鍵詞上畫圈,可以在某句話旁邊寫下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還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等看完其他內容再回過頭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經典的好書,有時只看一遍是不夠的。看第一遍的時候在書上記了筆記,再看的時候很容易找到重點。

    問題2:讀不懂

    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需要根據書的內容找到關鍵詞句和主旨。檢測我們是否理解了書的主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自己的話總結書裡的內容。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那說明我們還沒有讀懂書。

    如何找到關鍵的詞句呢?從作者的觀點來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作者論述的內容中,闡述作者判斷的部分。作者溝通的核心內容是他所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以及他這麼做的理由。而主旨,一定在一本書最重要的論述中,即不是前提就是結論。

    問題3:讀不完

    第三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有,因為現在我們可以買到的書,實在太多了,多到可能我們一輩子也沒有辦法讀完。那怎麼解決呢?解決的辦法就是——只讀值得讀的好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詳細介紹的檢視閱讀就是用來判斷一本書是否值得我們認真去讀的。透過檢視閱讀快速瞭解一本書後,我們就可以判斷是否要花時間讀這本書。如果判斷一本書不值得讀,我們可以立刻放棄。不要覺得買了書卻沒有看很可惜,對我們來說,最最寶貴的是時間,在一本不值得讀的書上浪費時間,是最大的浪費。

    問題4:沒效果

    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是在書中讀自己,只是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前面我們提到,一個好的讀者,一定是一個主動閱讀的讀者。主動閱讀提問的第四個問題,就是“這本書對我有什麼啟示”。

    讀書,要結合自身,將書的內容“為我所用”。在閱讀的過程中,當看到對自己有所觸動的內容,思考一下這對我有什麼意義,我現在是怎麼做的,以後可以怎樣做並付諸行動,我們便能透過閱讀,成就更好的自己。

    《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了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和不同類別書籍的閱讀方法。在這些方法的背後,體現了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對於閱讀,對於求知的認真和嚴謹。不論你是一個學生,一個學者還是一本普通人,這本書都值得我們仔細品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提倡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時間,讀正確的書。如果我們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那我們的人生會不會因此而不同呢?

  • 10 # 丁香新語

    2005年,由於經濟不振,日本企業萬視寶電工準備拍賣公司收藏的一批法國印象派畫作,價值上千萬美元。

    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家拍賣行都表示了強烈的代理意願,而且專業能力難分伯仲,該把畫交給誰賣呢?

    萬事寶的Quattroporte居然讓他們兩家透過剪刀、石頭、布來決定。

    佳士得日本分行的Quattroporte知道訊息後,便立即著手於收集關於剪刀石頭布的策略,最終他們也如願以償。

    連剪刀、石頭、布都有一定的策略,對我們最重要的讀書,你有策略嗎?你會有效地閱讀一本書嗎?奧也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給了我們答案。

    奧野宣之,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他都堅持使用筆記本記錄。這種生活方式,在日本的電視節目播出後,引發了熱烈反響,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是他堅持用“筆記讀書法”的經驗總結。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奧也宣之把筆記貫穿在選書、購書、讀書、活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詳細介紹了每個步驟的具體做法。在書的後面還有讀書的19個技巧和一些讀書工具的推薦,在讀書時運用這些方法,可以增強讀書的趣味性,提高讀書的效率。讀完這本書,就可以學到如何對一本書進行有效閱讀這一技能。

    蔥鮪火鍋式筆記

    拿到了書該怎麼閱讀呢?奧野宣之告訴我們:

    第一步:通讀全書,在覺得有意思的地方折起一個書角;

    第二步:再重讀一遍,重點閱讀第一步折角的部分,如果仍覺得有趣,再把下面的一個角也折起來;

    第三步:再重讀一遍折起上下角的部分,對仍覺得有價值的地方標記;

    第四步:對標記的地方重讀,如果仍覺得無法放棄,就用蔥鮪火鍋式的筆記來做讀書筆記。

    摘抄的時候,摘抄那些顛覆了你之前認知的句子。比如,讀完之後可以發出:“原來還可以這樣”的感慨的句子,這些句子能激起更多的想法,對我們的作用也更大。而那些感同身受的句子,當時只會覺得心情很愉悅,只覺得對方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對我們的啟發則不大。

    在進行摘抄的時候,在摘抄內容前面加上年(2位)+月(2位)+日期(2位)時間標識和書名,以及特定的摘抄符號,像下圖這樣。

    活用讀書筆記

    1.定期重讀筆記

    讀書筆記完成之後,要經常地閱讀。讀一本書,就好比是去一個場所去旅行,讀書筆記就像是我們當時所拍的照片,無論什麼時候拿起相片來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重讀筆記也一樣,每次重讀,都會對原來的內容產生新的想法。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可以促使我們產生新的創意, 美國的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 有一句話說的很對:“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元素的重新組合而已。”

    2.主題閱讀可以解決心中的疑問

    在我們前行的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有的有相同的案例可以參考,但是每個人的情況又不相同,一味生搬別人的經驗,最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比如我們現在想換一份新的工作,就可以閱讀關於職場方面的書。先設定“跳槽”,“職業規劃”,“職場選擇”,“工作方法”這幾個主題,每個主題選3本書,然後分別進行主題閱讀和做筆記。最後再把讀書筆記放在一起,讓它們互相論證,這樣就很容易明白自己的選擇。

    在合適的時間讀名著

    一本著作被評為名著,是經過漫長時間的檢閱,總有其一定的價值。閱讀名著可以拓寬我們視野,改變我們的思想,還可以為我們提供素材。

    對於名著,尤其是大部頭的名著,有的讀起來會覺得有些乏味,這是因為,閱讀的時間不對。可以把它放在家裡,放在隨手可以觸控到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澱之後,發現它有趣了,就可以重新閱讀。

    初中的時候我讀《紅樓夢》,只是關注賈寶玉的情情愛愛。後來看到別人對紅樓夢的賞析,比如對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描寫,只是普通的一句話,就能發現很多的亮點,才知道自己閱讀時間不對。等有了一定經歷後再次閱讀,就學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發現的知識。

    難懂的書可以用關聯法和化整為零法

    有句老話叫做:活到老,學到老。意思是人生的學習沒有止境,提倡我們一直學習,直到走向人生結束的那一刻。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理解的書,這時我們可以這樣:

    1.關聯法

    想辦法,讓這本書與自己發生關聯。可以在網上搜索,關於作者的趣事,聽一聽作者的聲音,讓它與自己的生活有關,說不定就會喜歡上這本書,從而激發自己內在的動力,變主動為被動,達到有目的地讀書的目標。

    比如遊戲攻略,對於不玩遊戲的人來說,那只是一堆文字加上數字,沒什麼可讀性。如果是想玩這個遊戲的玩家,讀起來肯定是津津有味,如獲至寶一般。

    2.化整為零法

    我們還可以充分的利用讀書筆記,讀一章,然後就做這一章的讀書筆記,反覆理解反覆學習,一點點的進行。如果覺得一章的內容有點多,也可以按照小節進行, 這樣化整為零,一本書很快就讀完。最後再從整體上出發,寫出自己的想法。經過前面的步驟,再難以理解的書都可以解決。

    我以前學習《計算機網路與通訊》這門課程,就是採用這個方法。還記得當時剛拿到這本書,看到書裡面的內容,簡直是看天書一樣,那複雜的專有名詞,既抽象又多。我就以小節為單位進行閱讀,寫筆記,最後從整體上把它們串起來做筆記。經過這樣的學習,這門功課還拿到了高分。

    在讀書的過程中,用筆記來記錄,既讓我們記憶深刻,又可以把書中內容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促使我們在不經意間產生靈感。讀書方法的改變,可以帶來我們思維方式的改變,學會這些,讓我們更全面地看待問題,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 11 # 手機使用者2351845891

    首先,讀書讀好書,如聖賢書,能淨化心靈,明瞭事實真相,得智慧,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其次,把心清靜,一切放下,專一讀一本書,直到讀懂。如讀書千遍其意自現,就是功到自然成。沒有必要去記憶文字、內容。其三,學而時習之。學一做到一,就得受用了,心裡面的快樂享受,真是不亦說乎。

  • 12 # 雜貨慢鋪子

    《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這本書是賣家、蘇童、阿來、馬家輝聯合出版的推薦名篇的一本書。有幸也讀過其中的幾篇,但是聽了這些作家介紹後,有想來重讀的衝動。

    其中還推薦了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與王安憶的《長恨歌》這兩本書以前也曾看過,但是可能當時工作比較忙,涉世也不深,遇到的事情也不多,當然愛過的男人更少,所以沒怎麼看懂,只是看了個表面,主角的沉浮似乎不能周全的聯想到當時的不得已,只是看過了而已。有幸又被重新推薦了一遍。

    2018年11月,有幸也參加了悅讀咖組織的名家解讀名篇講座,當時是麥家和蘇童參加,有幸面對面的聆聽作家當麵點評推薦的《老人與海》與《包法利夫人》,兩位作家互相調侃,氣場強大,思路開闊,金句不斷,現場會意的笑聲一陣一陣,收益匪淺。

    麥家:經典就是在不同的時代中有相同的相等的審美效益和傳播效果

    麥家:文學作品是瞭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比較客觀的比較方便的方式

    蘇童:一個作家,他的價值,完全不是你自我判斷,自我評定,能夠得到一個公眾準確的結論,都來自於他人,來自於讀者。。。要毀一個人就誇他~,看你小說長大的。。。

    在這本書裡,麥家推薦的是《老人與海》《朗讀者》《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紅高粱家族》《解密》;蘇童推薦的是《包法利夫人》《我彌留之際》《城堡》《霍亂時期的愛情》《黃雀記》;阿來推薦的《小王子》《寂靜的春天》《光榮與夢想》《非洲的笑聲》《河上柏影》;馬家輝推薦的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麥田裡的守望者》《傾城之戀》《長恨歌》《龍頭鳳尾》;每個作家推薦的作品的前四部是別人的作品,最後一部是自己的作品;看完推薦,又有要新的書,連綿不斷,比連續劇有趣,比周邊事務新鮮開闊,值得看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的發展,給大家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有一定的危害,這個利弊怎麼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