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真假假紅樓夢

    看看《紅樓夢》裡給出的答案。

    《紅樓夢》第八十回

    那麼王一貼給出的藥 是什麼藥呢?

    叫“療妒湯”。“妒”即“內鬥”。

    《紅樓夢》第八十回:有一種湯藥,或者可醫,只是慢些兒,不能立刻見效的。”寶玉道:“什麼湯?怎麼吃法?”王一貼道:“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搪,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晨吃這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王一貼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

    一邊是滿清的入侵,另一邊是各掌權者的鼠目寸光,明爭暗鬥。更有利慾薰心,阿諛奉承,不切實際之談的東林黨人和明朝遺老!

    比之滿清的入侵,這些無休無止的內鬥,加上東林黨人和明朝遺老們的治到死的“藥”,實更為可恨!

    王一貼的藥,根本就是空談救國。

    寶玉要尋的藥,也只是一劑只能治到亡國滅種的藥。

    南明之亡,實亡於內鬥與東林黨及明朝遺老的神助攻!

    王一貼其形象,也是作者對那些不以恢復明朝社稷為大計,每天只打著自己的算盤,利慾薰心,目光短淺的南明掌權者的批判,是對那些只知道阿諛奉承,以及不切實際之談的東林黨人和明朝遺老的熱辣嘲諷與無奈!《紅樓夢》第八十回:說著,寶玉焙茗都大笑不止,罵:“油嘴的牛頭!”。

    寶玉之大笑,真不如說寶玉之大哭!

    《紅樓夢》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為真,以真為假,難以評說。

    罵王一貼是“油嘴的牛頭!”多麼貼切!

    這種人,不就是葬送“大明”的牛頭馬面嗎?

    《紅樓夢》第74回探春語:“可知這樣的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大明之亡,可悲!可嘆!

    王一貼的“藥”,乃亡國滅種之藥!

    正如文中所說:死了還妒什麼?

    是啊,死了還鬥什麼鬥?

  • 2 # 丁強888

    南明的滅亡,就是一出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傢伙,不斷內鬥的過程中被實力不如自己的滿清佔便宜的過程。完完全全的看的人著急上火。

    1644年三月崇禎吊死,李自成在北京沒幾天就被吳三桂和清軍逐出北京。當時南明弘光皇帝繼位,山東河南等更多地方滿清沒有實際佔據。當地官員心向明朝。可史可法等大員居然要聯虜平寇。在滿清追著李自成打的時候反而派軍隊準備幫助滿清夾擊李自成。李自成的目標之一也是流竄江左,佔南明地盤以抗清。

    不久李自成意外身死,大順軍群龍無首。滿清轉過頭來對付南明,一天而下揚州,江北四鎮有三鎮望風歸降。唯一不降的一鎮還調過去防備清君側的左良玉。左良玉被清順雙方追著打,居然要去清南明的軍側。也是醉了。

    然後弘光朝就覆滅了。然後鄭家擁立隆武皇帝繼位於福建。鄭家本是想擁立一個傀儡,沒想隆武還想要鄭家北伐。於是雙方矛盾大增。隆武的大學士自己組織一千人的烏合之眾北伐。很快就被滿清抓了。隆武自己想脫離鄭家控制,去江西領導抗清。結果掌握湖廣的何騰蛟叫手下故意不要接。這樣想有作為的皇帝接過來會影響自己一方土皇帝的地位。結果隆武被滿清抓了。鄭成功他爹投降了滿清。 後來繼位的永曆皇帝,逃跑的功夫一流。從廣東跑到廣西,走投無路之下跑到大西軍孫可望的地盤,被安排在貴州安龍做傀儡,孫可望當國主。孫可望李定國等合作確實大挫清方銳氣。兩厥名王。可孫可望開始嫉賢妒能,還在沒有功業蓋過別人的情況下準備禪讓自己要當皇帝了。果然眾叛親離,孫可望投降了滿清。南明大西軍也一發不可收拾的被擊敗。

    南明歷史,就是內鬥把自己作死的歷史。

  • 3 # 歷史楊sir

    南明被滅經過:1644年崇禎帝自縊煤山後,福王朱由崧監國南京,後即皇帝位,改元弘光,隨後清軍迅速南下,圍攻揚州,揚州城破,清軍實施屠城,不久南京陷落,朱由崧被俘。1645年,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擁立下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實施“聯寇抗清”策略,並進行北伐,但隨著鄭芝龍降清,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後絕食而亡。後在大西軍餘部和明朝官僚聯合下在西南地區擁立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曆,但由於三王內訌和清軍大肆進攻,明軍在滇黔的防線被清軍攻破,永曆帝逃入緬甸境內,1661年吳三桂率軍入緬,緬王送返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和太子朱慈煊被吳三桂弒於昆明,明統始亡。 關於南明為何沒和南宋一樣與北方政權劃江而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宋朝無論北宋還是南宋都是未實現統一的政權,長期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並立,所以南宋統治集團能夠接受偏安一隅,然而南明政權一直想匡復大明,沒有劃江而治的願望。二是南宋時儘管偏安一隅,但經濟繁榮,實力雄厚,北方政權如金國無力吞滅南宋,但到蒙古強大時,南宋照樣不能苟活。南明政權一直虛弱,就是想劃江而治,大清也不會同意,實力相差太懸殊,大清不可能放著大好的形勢談什麼分治。

  • 4 # 紫煙雲閣

    很多人都把南明和南宋進行對比,因為這兩個政權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是受到外族侵略而南遷,都是棲身於東南一代。而南明和南宋的結局卻大不相同,南明短短几十年就灰飛煙滅,而南宋則傳五世九帝,享國152年。

    之所以南明無法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我認為可以從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分析。

    1、內因:南明宗室眾多卻不團結

    北宋滅亡後,趙構建立南宋。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正統地位無人能撼動。只要趙構即位,立刻就能團結籠絡一大批原來北宋的臣民。

    而南明這兒就混亂太多了。

    崇禎皇帝煤山自縊之後,明朝大批宗室紛紛逃亡南方,準備重新組建明朝正確,意圖繼續抵抗。

    但是問題就在這兒,大家都是明朝皇帝的後裔,誰來當皇帝?

    沒人說了算,也沒人能做主。宗室之間大家都姓朱,誰都不服誰。這就導致了大量的內耗。

    根據“皇明祖訓”,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是在當時明光宗一脈已經無人可以繼承,次子朱常漵甫生即死,三子朱常洵雖已亡故,但長子朱由崧仍健在,按照順序,應該朱由崧即位。

    但是東林黨出於種種原因,以立賢為名擁神宗弟弟朱翊鏐之子潞王朱常淓。

    史可法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

    最終,經過一系列的妥協和鬥爭,福王朱由崧即位,改次年為弘光元年。

    繼承大統一事如此混亂,早已經貽誤了戰機。

    但是這還沒完,其他宗室並不服氣。

    整個南明時期,有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這麼多政權,此起彼伏。明朝宗室本應該團結起來,抵禦外敵,他們卻相互攻伐,自相殘殺。沒有一個權力中心,沒有一個統一指揮,如此混亂的朝局,南明必敗。

    2、外因:清軍的戰略就是要統一全國

    在外敵方面,南宋面臨的金朝其實仍為遊牧民族,他們的企圖也只是侵擾邊境,搶劫物資而已。沒有統一全國的戰略。比如金國佔領汴梁之後,不派兵駐守,也不想著遷都過來,卻去扶持了一個偽皇帝張邦昌,主力大軍大肆劫掠一番之後便立刻北返。所以,給了南宋喘息的機會。

    而南明面對的清軍,在入關以後,已經把統一全國作為重要戰略。哪個方向派哪路兵,派多少兵,早已經計劃妥當。所以,實施起來也毫不猶豫,果斷異常。各路大軍直撲預設目標,毫不給對手以喘息之機。因此,清軍面對南宋,揮師南下,摧枯拉朽。

    總結起來,從內因和外因來看,南明和南宋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南宋是以一個確定的權力中心去對抗普通遊牧民族的侵擾,

    而南明卻要以一個混亂的權力中心去對抗意志堅決,戰略明確的清軍。

    因此,南明短短二十年就敗了,南宋卻可以存續一百五十二年。

  • 5 # 李雲飛40897054

    1646年,南明弘光和隆武政權相繼滅亡,桂王朱由榔隨之在廣東肇慶登基,改元永曆,後來在大西軍首領李定國的支援下,移至昆明。1659年,清軍攻陷昆明,永曆帝再次敗逃,這一跑就跑到了緬甸。 倉皇入緬遭繳械 選擇逃亡緬甸,永曆帝的權臣馬吉翔起了重大作用。馬吉翔靠偷奸取巧、拍馬奉迎贏得了李定國歡心。昆明陷落前,朝臣大多主張遷往四川,永曆帝也贊同這一主張,但馬吉翔認為一旦入川,李定國將被袁宗第、郝永忠等大順軍將領分權。故而聯合李定國親信勸說李定國西撤,致使永曆帝不得不向中緬邊境撤退。馬吉翔認為只要進入緬甸國境就可以保住身家性命,不惜趁夜鼓動士兵判亂,逼永曆帝入緬。在馬吉翔鼓動下,當晚,在夜色籠罩之下亂兵大肆擄掠,永曆帝受此驚嚇,急忙渡過曩本河,到達緬關。守關士兵得知有近兩千人馬隨永曆帝避難緬甸,便要求放下兵器後才允許入關,永曆帝同意,便這樣輕易地被緬人解除了武裝。 永曆帝及其隨從歷盡艱辛抵達緬甸都城阿瓦後,便立即派人前往緬都與緬王接洽。但是緬王拒絕接見流亡朝廷的使者,只派漢人從中傳達資訊。後來,為了便於監視永曆帝及其隨從,緬王令人在阿瓦城隔河對岸用竹子圍造了一座城,讓永曆君臣居住。 寄人籬下遭咒水之難 暫時有了安身之地,永曆君臣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然而習慣了紙醉金迷的南明朝臣不幾日便故態復萌,不圖進取,苟且偷安。當時緬民到永曆君臣住地進行貿易,不少南明官員與緬婦調笑諧謔,遭到一些緬人的鄙夷,說朝廷的大臣都這個德行,天朝也是氣數將近了。隨永曆帝入緬的朝臣一味享樂,毫無共赴國難之心,永曆朝廷由此愈發窘困,滅亡已是遲早的事了。 順治十八年(1661)五月二十三日,緬王的弟弟莽白髮動宮廷政變,處死緬王自立。新王派使者向永曆帝索取賀禮,此時的永曆帝已拿不出像樣的東西,遂以其事不正為由不送賀禮,因而激怒了莽白。 莽白決定剷除永曆隨行官員,派人通知永曆朝臣過江議事。鑑於雙方關係緊張,南明文武官員心懷疑懼都不敢前往。緬王又遣人來說,此去只是緬王邀請群臣飲咒水盟誓,以增強雙方的信任,否則關係斷絕,永曆君臣處境將更為艱難。在緬方堅持下,馬吉翔提出要由黔國公沐天波一同前往方可。沐氏世代鎮守雲南,是明朝西南邊境各邦國較為重視的人物,馬吉翔認為有沐天波在場,不會發生意外。 次日,馬吉翔及其他大小官員參加飲咒水盟誓。文武官員一到達盟誓地點就遭到緬兵攻擊,被騙來飲咒水的官員全部遇難,自以為入緬便可保安全的馬吉翔也丟了性命。 緬軍隨即突入永曆君臣住所,把永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25人集中於一所小屋內。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妃妾等百餘人大都自縊而死。為防永曆帝自盡,緬王又遣人前來撫慰,送來一些生活用品,倖存人員方得苟延殘喘。咒水之難後,永曆帝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永曆朝廷實際已不存在。 孤家寡人仍難逃一死 永曆帝留在緬甸,終究是一個禍患。1660年,吳三桂幾次上疏清廷,力主入緬進討,清廷採納了吳三桂的意見,派出八旗兵由北京前往雲南,會同吳三桂一起進兵緬甸,捉拿永曆帝。 隨著清政權的逐步穩固,緬甸政府也不願為收留南明流亡政權而得罪中國的實際統治者。李定國等明朝將領為迎回永曆帝一再與緬方兵戎相見,清軍又將入境進討,使得緬甸政府不得不為本國的安全考慮。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六,緬王派使者到雲南,提出以交出永曆帝為條件請清軍合攻李定國。吳三桂立刻答應了緬方的請求。咒水之難後,新緬王實際上把永曆帝當作與清廷討價還價的籌碼。 順治十八年(1661)八月二十四日,吳三桂率兵由昆明分兩路西進。不久,清軍迫近緬都,緬王派人將永曆帝及其隨從移交給清軍。吳三桂隨即撤出緬境。 康熙元年(1662)三月,永曆帝及其眷屬被押回雲南昆明。吳三桂認為若押解回北京,路途十分遙遠,擔心發生意外,建議就地處決,清廷准奏。四月,永曆帝被處死。南明永曆朝廷至此煙消雲散。

  • 6 # 歷史淘沙

    在當時的歷史大背景下,南明、南宋和東晉三朝,最不應該滅亡的就是南明瞭,在明成祖將都城遷往北京之後,南京作為留都,政治構架一直保留著,內閣、六部這些北京有的,南京也有,再加個皇帝就是一個獨立政權。但是這麼得天獨厚的條件,南明最終還是把自己給玩死了。我們來看看南明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推向不歸路的。

    1、南明朝廷內亂

    封建專制王朝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有皇帝,當崇禎皇帝在北京殉國的訊息傳到南京之後,作為南京留都的最高權利者史可法史閣部,竟然沒有按照明朝憲法立皇帝,導致福王繼位之後朝廷爆發了黨爭,東林黨和宦官打的不可開交。朝廷內亂大大削弱了南明的抵抗力量,全國就像一盤散沙,為南明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2、南明軍隊內戰

    在因為皇帝的問題上引發的黨爭,最終發展到了武力火併。當時支援宦官的是鎮守江北的江北四鎮,支援東林黨的是鎮守湖北的左良玉,這兩支南明最後的軍事力量,盡然在南明生死攸關的時刻發動了內戰。清軍趁機攻佔了揚州,南明國門大開;李自成佔領了湖北,進一步壓縮了南明生存的空間。更要命的是,南明這兩支最大的軍事力量發動內戰之後,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南明再也沒有像樣的正規軍守衛國門了,長江以南也是極度空虛。

    3、明朝的叛將滅亡了南明

    在清軍開始南下之後,投降清朝的洪承疇,因為熟悉明朝的政治和軍事,被清軍任命為先鋒,結果華北明朝統治區域的廣大地區,幾乎是兵不血刃就被洪承疇拿下。

    而南明的李成棟被南明逼反之後,在清軍沒有出動的情況下,竟然一個人領兵就把南明的福建和廣東兩省給攻陷了。

    大家熟悉的吳三桂就更不含糊了,追著南明政權一路廝殺,整個中國西南部都被吳三桂佔領了,還殺了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南明徹底滅亡了。

    所以說南明的滅亡並不是清軍有多厲害,而是明朝太腐敗了。南明朝內黨爭激烈,根本無心治國,地方上自然就很難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南明本來具有能劃江而治的最好條件,結果一步步的自毀長城,親手把自己送上了滅亡的不歸路。

  • 7 # 墨雲說歷史

    劃江而治是需要實力的

    南明最主要是是不能同心協力,崇禎皇帝一死留下幾個藩王相互窩裡鬥,各自都認為自己是正宗,先後出現弘光、隆武,永曆三個政權,但是他們的內鬥消耗了實力被滿清利用各個擊破。

    相比南宋不一樣,南宋只有趙構一個嫡傳皇族,沒有人和他爭奪正宗地位,能比較好的團結力量。

    軍事力量也不同,南明的歷任皇帝手中都沒什麼軍權,左良玉這種傭兵八十萬的大軍閥都不聽指揮仗還這麼打,滿清一心要統一天下,入關後滅了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就直接兵鋒南下根本就沒有給南明留下什麼整頓備戰的時間。

    南宋前期君臣一心又有岳飛、韓世忠等抗金主力的抵抗,金兀朮十萬大軍被擊敗,金國南下不了,要是岳飛不被冤死恐怕金國的老巢都不在了。

    南宋和南明還有一個不同點非常重要,就是文化的不同,南宋儒家忠君思想特別強烈,比較少出漢奸。南明也是儒家科考但是商人能參與考試了,出來的官員個個唯利是圖還怎麼打仗,漢奸輩出,洪城疇、吳三桂、鄭芝龍比比皆是!國家不亡國才怪了!

    歷史是悲痛的,後人警醒吧!

  • 8 # 看不見的角落

    南明本來以為自己也能和南宋一樣劃江而治,結果沒想到意外的翻車了。

    內訌問題

    黃河的水流比長江恢弘,湍急多了,為何自古以來只有長江天險而沒有黃河天險的說法?因為長江南部多山,能大規模登陸的地方沒幾個。只要用少數的兵馬,就能扼守天險,讓敵人寸步難行。

    歷史上的東吳,南宋都做到了偏安一隅,可偏偏在南明這裡翻了車,讓人扼腕不已。

    按道理來說,明朝是兩京制,北京的崇禎殉了國,南京馬上也能拉起一套班子。可葬送南明的,偏偏是這套班子。

    南京很明顯是守不住的,歷史上南京就是"紙城",想固守的基本全都栽了。因為南京雖然城高堅固,城外卻沒什麼據點。打下九江,安慶,南京必陷。常凱申,向榮,包括明朝最後的希望鄭成功,無一例外,全在這裡翻了車。

    明朝的精銳正規軍,全被洪承疇葬送了松錦,洪承疇本人還成了帶路黨之一。要知道,南邊的部隊和北邊差遠了,尤其是內地的一些省份,幾百年疏於作戰,能有啥戰鬥力?

    本來就打不過,還要內訌。東林黨,馬士英,江北四鎮誰也看不上誰,甚至要大打出手。清軍不但幾乎無損渡過了長江天險,還收編了江北四鎮中左良玉所部。

    這還玩什麼,下面清軍攻城略地就和收玉米一樣。

    此外,自身都不保了,還要和農民起義軍勢不兩立。等到快滅亡了,才想到,這也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

    南明滅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責任,要歸咎於內訌上。

    帶路黨太多

    帶路黨裡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吳三桂。可吳三桂的在帶路黨裡面,算是危害最小的。在范文程,洪承疇,李成棟面前,都不算什麼。

    清軍加上蒙古軍總人數也不超過二十萬,而明軍有三百萬,如果上下一心,有清朝什麼事?可偏偏有的人在清軍面前膽小如鼠,投降後窩裡橫,一個個如同戰神轉世。

    真的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南明的滅亡,全是自己作的。

    喜歡就關注唄。。。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 9 # 薩沙

    南明和南宋有本質的不同。

    北宋滅亡大概是160多年,明朝滅亡則有200多年。

    北宋的滅亡和明朝北方政權崩潰,有著本質性的不同。

    明朝的崩潰,主要是內部原因,是從內部崩潰的。

    很多人認為明朝是被滿清打垮的,並不是如此。

    明朝其實是被農民軍拖垮的,崇禎也是被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上吊的。

    直到崇禎自殺,滿清仍然被阻擋在關外。

    而農民軍數以百萬的出現,從根本上上是因為明朝無力制止北方陝西、河南等省的大饑荒,才出現了大規模的民變,還是內部問題。

    明末和元末一樣,地方政府機構已經腐敗,實際已經失去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朝廷高層派系林立,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內訌平平。

    政府財政困難,已經常年赤字,入不敷出,連基本的維持也很困難,更別說鉅額的軍費,無法支援長期戰爭。

    總之,明朝滅亡的時候,內部已經接近崩潰。

    所以,南明政權紛紛成立以後,並不能改變內部崩潰,甚至更嚴重。

    在滿清大軍逼近下,南明內訌平平,甚至不同派系互相出兵作戰。紹武、永曆二帝互相攻伐,導致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就被清軍消滅。

    至於高層的鬥爭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滿清反而成為第二號敵人。

    清軍已經殺到揚州,史可法殉國。而此時駐守武昌的左良玉卻以“清君側”為名,順長江東下攻打馬士英的江北四鎮。

    雙方火拼導致漁翁得利,清軍不費吹灰之力搞定了左良玉和馬士英,弘光帝在位不到1年就被清軍殺害。

    政府財政依然嚴重赤字,南明軍隊難以維持基本的生存。

    以左良玉的部隊為例,因為長期沒有軍餉,完全靠搶劫老百姓為生,搶劫姦淫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不可能支援他們。

    更重要的是,南明並沒有統一的領袖。

    崇禎自殺的時候,並沒有指定繼承人,又沒有兒子可以直接繼位,這前後出現了5個皇帝之多。

    沒有統一的指揮,本來就不是滿清對手的南明一盤散沙,被滿清各個擊破。

    相反,北宋則不同。

    北宋直到滅亡,其實仍然是一個強國,只是因為重文輕武,軍事力量較弱。

    同時,因首都開封位於大平原,難以抵抗沿著燕雲十六州南下的金國大軍。

    加上臨陣指揮失誤,迷信妖人郭京,這才出現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

    但是,北宋滅亡歸滅亡,距離內部崩潰還很遠。

    北宋滅亡的同時,南宋地區的地方政權還是穩定的,經濟很好,政府嚴格控制地方,老百姓沒有明朝的叛亂,也支援政府抗金。

    簡而言之,北宋滅亡也就是相當於二戰英軍在歐洲大陸戰敗,敗退回英國本土。

    雖然失敗了,南宋仍然具有持久作戰的一切能力,遠非南明可以相比。

    更重要的是,趙構幾乎是唯一逃到南方的皇族,也是唯一的繼承人。

    可以說,趙構是眾望所歸的皇帝,由此形成了南宋嚴密而統一的領導班子。

    南宋的政府和人民團結一致,實力很強。

    況且,金軍進入長江流域,他們的騎兵的用處就大大減弱。想要消滅南宋,就必須掌握長江的制江權,必須有強大的水軍。

    然而,當時宋朝水軍實力很強,金軍水軍太弱,也就勞而無功了。

  • 10 # 特別特別正經

    先看看上兩次成功的守住南方的經驗,都是有大量的北方流民去江南,有的江南地區甚至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而抵抗侵略者的正是這樣流民,東晉的祖逖本身就是流民帥,強悍的北府兵也是在這些流民中招募。而南宋的岳飛,劉俊也都是流民帥,兩次守住南方的都是大量的北方流民,他們作戰勇敢,一心盼望收復中原,迴歸故土。

    而南明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來南方的沒有大量流民供朝廷徵兵,而是農民起義軍,勢單力薄。原有的官軍雖然數量不少,但是腐化畏戰,而南方本就不夠民風彪悍,戰鬥力孱弱,明朝時就有幾十個倭寇打到南京的奇聞。清軍南下,還有兩個滿洲兵佔領一個縣的事發生,兩個滿洲兵,哇哇亂叫,搶奪財務,強姦婦女,還隨地大小便,後來大家實在忍無可忍,一起上抓住了兩個滿洲兵,兩個人竟然開始說漢話,原來是兩個冒牌的。

    南明的滅亡南宋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首先是大量的漢奸部隊投敵,漢人打漢人,元有張弘範,史天澤。清有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得之流。名臣悍將投敵,南宋有劉整,明朝有吳三桂,洪承疇。這些漢奸的示範作用還是不容小覷的。

  • 11 # 兇猛青史

    南明政府的組成,自始至終充滿了混亂,這個政府缺乏一個強力的政治領袖,實行有效管理。

    明朝實行兩京制,當崇禎在北京自殺的時候,南方的影子內閣立即組織了新的政府,政府的發起者,是南京的督軍馬士英,他與手握重兵的江北四鎮將軍,達成了政治盟約,一起擁戴福王朱由崧。

    這次擁立,讓南京政府內的東林系文官,大失所望,並且憂心忡忡,因為他們曾經反對過新任皇帝的父親繼位,害怕遭到報復。

    而被擁立的福王,一開始便是一個傀儡,沒有足夠的威望,而且充滿爭議,原本位於政治中心的皇帝權威,就不復存在了。

    南明政府,割裂成三個互相獨立的集團。

    一、江北四鎮,這四個軍事集團,自恃有定策之功,手握重兵,並不搭理南明政府,而是首鼠兩端,希望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馬士英官僚集團,透過擁立弘光帝,而把持朝政。這個集團,並沒有提出任何政治上的目標,所作所為,只是打著明朝的招牌,儲存自己的地位,相當腐朽昏庸。

    三、東林系官員,主要目標,是與馬士英集團爭奪南明朝廷控制權,也沒有提出有效的治國安邦之策,大部分精力用於打擊政治對手,參與黨爭。

    這三股勢力,各自為政,而缺乏一個強力的政治領袖有效的組織三股力量,進行抗擊清廷南下的戰爭,最終,這個四分五裂的南明政府,一觸即潰。

    相比於南明,南宋政府,則有一個向心力極強的政治集團,核心是康王趙構,以及效忠於宋王朝的文官集團和忠君愛國的武將。

    歷史上的趙構並非昏庸之輩,而是手腕高超,頗有個性的強勢政治人物。南渡之後,迅速召集勤王軍隊和組織南渡政府,並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以戰求和”的對金政策,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手法,顯示他具有出色的行政能力。因此,能夠調集南方勢力抵抗金兵南侵。

    對比,南宋,南明缺乏向心力,本身四分五裂,最終,這個腐朽的小朝廷,也迎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住孃家9個月,婆婆還讓我繼續蹭吃喝,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