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十方惑

    天帝這個說法沒聽說過。

    商應該是政教合一的,重大事件透過巫師與上天溝通。參看中世紀歐洲和瑪雅文明等情況,由於對宗教和神明的畏懼還是主流,代言人是不敢隨便自封什麼的。

    周王朝轉向世俗化政權後,巫師沒什麼地位,為了政權的合法性,自稱天子,從根本上解決了穩定的精神需要。

    近代基督教在宗教活動比較重要的歐洲也是假託上帝的意志如何如何,但傳入中國後,洪天王直接自封上帝次子,耶穌兄弟,其內在邏輯基本是一致的

  • 2 # 秦121914746

    我不知道你這個“天帝”是從哪看的,小說?周以前有夏有商,夏稱“後”,商稱“帝”,周稱“王”。周人滅商之後認為天命不常,應該小心翼翼,應該謙虛,故而自降為“王”,但對天下諸侯的控制卻加強,對天下諸侯進行大規模分封,殷商時期就有透過對親族分封鞏固統治,制衡異姓諸侯的做法,但規模遠遠達不到周的程度,另外,周對異姓諸侯也是給予分封,即便是楚這樣在周以前就存在且有著不小實際的大國,也是需要得到成王分封。很多人說周以前跟神地位相等,周以後降了,這是小說跟帖子看多了。事實上,打破神權的正是周。在殷商時期王權與神權就已經發生了很大沖突,但似乎神權又稍微高一些,商王曾有在草人上寫上“上帝”(不是西方那個,可以理解為天帝),然後用刀劍去砍,透過這種沒用的手段去發洩,但對於祭司階層卻毫無辦法。周時透過宗權取代了神權,而宗權又掌握在天下大宗——周王手中,從而確保王權地位。另外在職司上,周朝透過削減神職官爵以及分化神職職權等方法把神職人員和神權邊緣化,比如史官一類,原本就是神職人員,周朝改變制度,使其逐漸成為周王手下書記官吏。在思想上,周也宣揚應該從周的敬天變為敬天保民,而天意的來源和表現形式則是民,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把神權的一部分又賦予了“百姓”(這時的“百姓”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百姓,這個詞在周朝指各級貴族)。這樣,從權力,職司,輿論等各個方面弱化神權。而天子的說法則使周王成為天的代言,自己的意志就是天的意志,不可忤逆,否則天降下“天之罰”,周王就會行使“天之罰”。從此神權退讓,周王兼行神權。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則是始皇帝,這時已經有了周的基奠,但始皇帝的封建王朝其皇帝的權力中央的權力是周不可比擬的,需要再次提升,他出遊時途徑湘山遇到大風,人言此是湘神所為,始皇帝說湘神觸犯龍顏,當予以懲罰,故而伐盡湘山之木以懲湘神,這樣,皇帝就不但能夠懲罰普天之下的臣民,還能懲罰神,再次將皇權置於諸神之上。此後歷代皇帝皆稱天子,唯祀天地與祖宗,而諸神則在皇帝之下。無論是帝,還是王,在後世還用,而夏朝的“後”再後世已經不做君主的稱謂,但如果說消失,其實也不正確,比如“皇后”,“王后”等,其實都是。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對歷史認知有誤,受到了小說和網路帖子的影響,夏的“後”也好,商的“帝”也好,周的“王”也好,秦以後的“皇帝”也好,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這個稱號上面已經沒有一個更高的稱號了,他們都是一樣,都是國家最高首腦,沒有實際上的自貶

  • 3 # 天國第一美男

    夏商兩朝據我所知是伏羲的血脈傳承的,伏羲是盤古的小舅子,女媧的弟弟,在開天闢地的過程中一起隕落,盤古和女媧是夫妻,大兒子是後來的玉皇大帝,所謂的開天闢地其實是靈界戰爭打下了亞洲這塊地盤。至於怎麼稱呼我也搞不懂他們怎麼想的,但是到了周朝,周武王是玉皇大帝和泰山老母的兒子轉世的,然後玉帝封神,周武王建立分封制國家,是父子同時開創了君主統治的基業。封神演義一書其實就是天庭的招聘會,只不過你沒有選擇的權力罷了。在七千多年前那個時代是靈河起島時代,靈氣充裕諸天各界神靈都轉世人間修行。玉皇大帝和泰山老母在人間修行,珠胎暗結但是兩個人性格不合就分手了,在鴻鈞老祖的幫助下生下一個男孩,並有鴻鈞老祖扶養交給他的二徒弟元始天尊做了十六俗家弟子,後來的封號是威尊天師,是元始天尊徒弟中成就最大的。這個孩子的出生用光了盤古家族的所有的福氣,導致玉皇大帝和他的弟弟後來生的全是女孩。這個男孩在二十三歲被鴻鈞老祖俗家第十三弟子佐羅十三和他的徒弟伏羲的孫子因為妒忌害死在河邊。那一世並沒有留下血脈。然後又轉世做了軒轅黃帝,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初祖,又轉世做了周武王開始了盤古家族(其實也是軒轅家族)對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統治,以後的不管那個正統國朝都是玉皇大帝兒子下來做的或打的天下,所以皇帝叫天子是正確的。下面我在說說中華民族的神權體系。天庭道教監察長鐵寶道君有四個顯性的徒弟~鴻鈞老祖,女媧娘娘,菩提老祖,陸壓道人。其實盤古也是鐵寶道君的徒弟,只不過隕落了。他們四個分別掌握著鐵寶道君的四樣法寶,太極圖管天道,江山社稷圖管國朝更替,窮通富貴圖管人間人的禍福,畢生圖掌管生死,這也是陸壓道人沒有他殺不死的人神原因。玉皇大帝和鎮元子是菩提老祖的徒弟,泰山老母是女媧娘娘的徒弟,還有佛祖是鴻鈞老祖的三弟子,靈寶道君是老四,封神演義其實是鴻鈞老祖領著自己的三個徒弟演的一場戲,死的封神了都有了官位。就說這些吧,關係太複雜說不明白。在此我尋找一位曾經發表過文章說中華民族是路西法子孫的作者。~~你猜對了!!!聯絡我我給你確切的證明材料!!!

  • 4 # 彈指千年

    在上古時代,人類以部落群居的方式生活,因為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面對自然災害等天氣現象總是無所適從,對於天更多的只有敬畏。言天則必言帝,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始出現了一些對部族有巨大奉獻的人,比如伏羲、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唐堯等,他們被推舉為自己部族的領袖,並尊為天帝,這些在各代先秦史籍中都有記錄。

    到了商王朝的時,歷代君王為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都尊自己的先祖為天帝,而自己是天帝的繼承者,也開始了以天帝自居,比如夏朝的天帝大禹。至於天子,這個稱號始於周,天是周的最高神靈,地位等同於商的帝。周原是商的一個諸侯國,奪取天下後為避諱,開始以天子自居,古籍中開始稱周朝君主為周天子,這和商朝君主被稱為帝其實是一個級別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當時國的概念和現在是完全不同的,當時的國指的就是各個諸侯王的領地和采邑。而周王朝和諸侯國是分封關係,周天子給諸侯封地,諸侯向周天子稱臣。換句話說也就是周天子擁有的是天下,而諸侯是代替周天子在管轄天下四方,在當時周就是天下最高的政權。周是一個朝代,和夏、商一樣,但它是分封制,不同於後來的秦朝,秦朝是郡縣制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帝國。

    周朝的諸侯分封並不是一直無窮盡地分下去,周天子分封給諸侯王,諸侯分給卿大夫,大夫分封給士,士以下就沒有了。而諸侯國的分封是由嫡長子繼承,庶子分低一個等級的,士以下也沒有了。而新國君繼承以後,他的兄弟也是這樣分,每個諸侯國必須在自己的領土內進行分,到後來的諸侯國就和國王越走越遠,就不再受國王控制了,這樣就形成後面春秋戰國的局面,國王也就控制都城周圍的地方,遠一點的就控制不到了。

  • 5 # 歷史遨遊

    中國自古講究名正言順,周滅商,取代商為統治者,它必須解釋自己政權的合法性,以及保證政權的穩定。

    勝利者的驚悚

    武王伐紂,出兵是在正月(子月),勝利是在二月(丑月),只用了三十多天,這實在是太快了!

    周公憂心忡忡,勝利來的太突然了,周以遠遜殷商之國力,居然一戰而勝。勝利怎麼保住,政權怎麼穩定。

    兩個問題要解決革命的合理性,政權的合法性。

    周公到召穆公,以及他們的後人,說來說去,主題卻只有一個—— 天命。

    什麼是天命?

    天命不是運氣,而是授權。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說皇天上帝派玄鳥為天使,賦予商人以歷史使命。

    由此獲得的權利,叫“居中國”;由此獲得的權力,則叫“治天下”。居中國是代表權,可以代表華夏文明;治天下是統治權,可以治理華夏民族。

    可見,治天下的前提就是居中國。用西周青銅器何尊的銘文來表述,就叫“宅茲中國”。這也是周人要在洛陽再建新都的原因之一。

    古人對世界的看法古人認為,我們的世界是由天和地組成的。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圓的,地是方的。高高在上的天就像穹廬,籠罩四野。所以,全世界就叫“普天之下”,簡稱“天下”。圓溜溜的天扣在正方形的地上,多出的四個地方是海,東西南北各一個,叫“四海”。天下,就在這“四海之內”,簡稱“海內”。四四方方的“地”畫兩條對角線,交叉點就是“天下之中”。在那裡建設的城市和政權,就叫“中國”。

    天下之中的“中國”,對應著天上之中的“中天”,因此是正宗、正統、正規。夏商周(包括後世)都要“居中國”,爭奪的就是“正”。正,意味著聯盟的老大或王朝的君主已得“天心”,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簡稱“天子”。

    天的授權

    授權就是“天命”,得到授權則叫“奉天承運”。既奉天又承運,當然是天子,當然該治天下

    相反,如果皇天上帝收回成命,不讓某人或某族再當天子,就叫“革除天命”,簡稱“革命”。商湯滅夏桀,就是“商革夏命”;周武滅殷紂,則叫“周革殷命”。因此,武王伐紂,是合理的;西周政權,是合法的。

    受天命則居中國,居中國則治天下。

    商和周都講“天”,但態度不同。周人對天是崇敬和感激的,《周易》的人生觀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商人的態度則是仇恨和揶揄的。他們甚至有一種儀式或遊戲,就是用皮口袋盛血,高高掛起再一箭射穿,叫“射天”。

    所以說,商王是“神之子”,周王是“天之子”。

  • 6 # 桃花源龐永海

    商朝時王權要分出一部分給神!周朝時神權衰落了。商朝王位繼承製不統一,兄弟相及很多;周代基本上是父子相襲!由此奠定中國專制制度王為繼承基礎!

  • 7 # 寒蕭99

    商王朝的君主沒有自稱是天帝的,一般是自稱為“下帝”或“天子”,商人信鬼神,作為統治者,更是尚鬼,尊神,他們認為最高的統治者是天帝,而商王是天帝之子,而巫,史等神職人員則是溝通兩者的。

    商朝作為中國已被證實的第一個王朝,無論在政治制度還是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比較複雜的,目前根據考古的各項證據,我們對商的瞭解比之從前幾本古書中的隻字片言,已經是大大豐富了。

    這裡先說一句,為什麼說商是第一個王朝,因為夏作為一個方國,或者說是一個族群的存在,在目前來講沒有太多的異議。但是,作為一個王朝來說,目前還無任何考古證據。至少先商與夏是同時代並存的,但從先商的甲骨文中,並無對夏或者說其他某個稱謂的族群提到過。因此,夏朝的說法很可能是值得深究的。

    回到商王朝,作為王朝的統治者,“王族”一詞在甲骨文中經常出現,甲骨文中的王族包括很多先王,也包括商王的世系,我們就是據此整理出了商王的世系,並發現了《史記》中的錯誤。同時,也瞭解了王族繼承的方式和順序。

    而到了周代,取代商成為了天下之主後,並未沿襲商的很多制度,而是建立了分封制,將姬姓各族及周初的一些有功大臣分封到各地,形成諸侯國。而周天子則位於統治的中心,這種分封制為今後國土的擴大和鞏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而周天子自然是這個統治制度中最高級別的了,如果說周天子之上,那麼也只有傳說中的天帝了。

  • 8 # 平常小道

    商朝的君主是以<王>自稱,沒有自稱天帝的,<王>只有死後才會被追封為<帝>。如:帝太乙、帝乙、帝祖庚、帝武丁、帝辛等等。

    周朝君主雖自稱天子,但生前在位也是稱<王>。

    總之一句話:活人只能稱王。

    商朝的建立者成湯自稱<武王>,甲骨卜辭中只用<王乎>、<王令>、<王佔日>、<王入>、<王出>、<王步心古王事>......等等都是用<王>來稱呼當時在世的君主。

    王的意義

    王,今天通行的形狀是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三才,一豎通天達地。

    在古語裡,王是可以溝通天地的人,也就是說代理天神在管理人間。

    當然,這些意義是後人新增的宗教色彩,最初<王>的意義就是全國最大的奴隸首領。

    最初王的意義

    從早期甲骨文看,原始的王字像刃部向下的斧鉞形狀。

    斧鉞在古代不僅是一種生產工具,而且還是一種殺伐的武器。在原始社會用它作為首領的象徵,表示他在生產勞動和征伐上都是帶頭人。

    進入奴隸階級社會,持斧鉞者象徵掌握著殺伐大權,首領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

    在階級國家形成後,軍事首領變成了一國之君,斧鉞成了進行階級壓迫的工具,君主是拿這種工具的最高代表。

    為什麼商朝君主死後稱為<帝>?

    商人敬鬼,祭祀祖先,崇拜祖先。

    <帝>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領袖。<帝>在古語中指天神,商人將祖先和天神融為一體,認為天上只有一個天神,就是他們的祖先帝嚳。後世歷代帝王死後,都會上天陪伴祖先,在帝左右。

    商人認為天上有十個太陽,叫做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個太陽輪流值班,每天都會有一個太陽降臨人間,因此當天出生的君主,就會以當天的太陽起名,像外丙、仲壬、太甲、沃丁、武丁等日名。

    商王死後,就會得到天神和日名的結合體,像前面所說的帝太乙、帝乙、帝祖庚等等。

    周朝君主為什麼自稱<天子>?

    周人敬天,對天崇拜,祭祀講究祭天。

    《周易》乾卦大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武伐紂之時,提出的口號是<敬天保民>。周人敬的天和商人所說的天神實際上就是一個東西,周人要推翻天神的後裔,當然要找一個正當理由。周武王在《泰誓》裡說: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

    大概意思是因為商紂王得罪了他的祖先天神,導致了天神發火,所以讓周武王去懲罰商紂王,周王其實是天神的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留守女人不希望老公頻繁回家?